- 相關推薦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舍《草原》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 1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課文中新詞的意思,摘錄課文中寫得美的句子,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課前準備:
1、草原風光圖。
2、蒙古族音樂和民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想象美麗的草原
1、出示課題:草原。介紹作者老舍;貞浽泴W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說說你印象中的草原。
學生可以有個各種不同的描述,語言表述要流暢,還可以說說怎么會獲得這樣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遼闊的,一望無際……
(2)草原是美麗的,綠綠的草地,五顏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滿生機的……
二、初讀課文,走進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2、說說老舍筆下的草原是怎么樣的?從哪里看出來的?同時朗讀相關的句段。
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初讀課文后的感受,學生的感受可能會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讓學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導學生達成這樣的共識:
(1)課文中的草原是美麗的。
(2)課文中的草原是熱情的。
朗讀相關的句段時,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語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感受美麗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美麗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流,輕輕流入云際!
、倮斫獠菰摹熬G”。
說說“一碧千里”“翠色流”的意思。
閉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處翠色流,輕輕流入云際”,說說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風光圖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樣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這種境界,即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佟斑@種境界”是指什么?
、谠谶@種境界里,作者為什么要驚嘆,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草原的美麗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許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廴绻惝敃r也在這美麗的草原上,你會低音一首怎樣的小詩?試著寫一首小詩。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抄寫第一自然段中優美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感受熱情的草原。
1、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草原的熱情表現在哪些地方?畫出有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隨機指導。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車跟著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龠@段話描寫了一個什么場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詞句特別能表現草原人民的熱情?
“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來的真快,表現了草原人民迎接遠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為什么用“彩虹”來比喻?(一是因為穿著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種熱情。)
“立刻撥轉馬頭,歡呼著,飛馳著……”——想象當時車與馬相遇的情景,說說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么感受?(熱鬧、熱烈、熱情)
、塾懈星榈乩首x這段話。
(2)“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讀句子,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聽到了不停的歡笑。
②通過朗讀把當時的熱情表現出來。
(3)“干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在回敬!
、俜磸屠首x這句話,體會其中洋溢的熱情。
、谙胂氪蠹以诰淳频臅r候會說些什么?
(4)“這時候,鄂溫克姑娘戴著尖尖的帽子……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诶斫狻皶摹保皶牡奈⑿Α崩锇裁?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讀課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躍的賽馬、嘹亮的牧歌、狂歡的舞蹈,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場面呀!可是夕陽西下,主客要分別了。如果這時你也在場,心情將是如何呢?
出示:“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僦鹁渲鹱值乩斫猓
“何忍別”是指不忍別離;
“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綠色的大草原;“話斜陽”是指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著
、谶B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蒙族和漢族兩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離別呢?
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
③如果當時你就在現場,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說什么?試著寫一寫自己的心情和想對草原人民說的話。
三、回顧課文,感受熱愛之情
1、討論: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寫作者的一次訪問活動,卻為什么要以草原為題呢?
文章前面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寫了人情美,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因此整體都是圍繞著“草原”來展開的。)
2、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內容。
四、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
教學反思: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敘事性散文。課文著重記錄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時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教學時,我讓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線索: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間——熱情款待——聯歡話別;然后引導學生借助圖片和以往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結合對課文重點詞句的品味來充分領略草原的自然之美。我覺得這一堂課有以下幾個閃光點。
一、創設情景,熏陶感染
上課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欣賞著藍天白云,碧草盈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讀為本,讀中悟情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學本課我始終把朗讀放在了第一位。
教學《草原》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自主研讀,小組結合問題合作學習:草原的美,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請大家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勾畫描寫草原美景的句子;接著讓學生交流說感悟;圖文結合理解重點句。最后,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自由地、放聲地朗讀這一段,讀出自己對草原的感受。這樣以讀為本,學生從讀中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景色美。最后在音樂聲中展示草原資料,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
三、抓住重點詞句,讀出意境美,理解句子含義。
如第1自然段描寫草原的美景,我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采取喜歡的方式讀文體味,讓學生沉浸在這種意境中。讓學生畫出相關語句,抓住重點詞句,隨機出示相應的圖片,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草原美景的印象。抓住句中“綠毯”、“一碧千里”、“翠流”、“綠色渲染”等詞,并說一說“一碧千里而并不茫!钡木跋,從而體會到這綠色把天地都染綠的草原。而在這種境界里人物的情感,我讓學生讀后體會其中的含義及表達的感情,進一步體會到讓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主要問題:
1、學生放手不夠,思維想象不夠豐富,有照搬資料回答問題的跡象。
2、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實。如;背誦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課堂上未能及時要求引導背誦。
3、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有待研究。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一、二自然段。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養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钡囊馑技氨磉_上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參觀,我們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氣,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綠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會“握手再握手”,才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你能將這段文章滿含深情地讀出來嗎?
三、課外延伸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互助的事情又何止這些呢?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 3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領略過了氣勢磅礴的——長江;欣賞了美妙絕倫的——三亞落日;還有那冬日凝重、春日輕盈的——煙臺的海。這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今天,我們要背起行囊出發去哪兒呢?(出示視頻)
這就是——草原。
1.你們去過草原嗎?第一次去草原感覺怎么樣?
追問:如果你來寫《草原》的開頭,你會怎么寫?
1961年的夏天,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已經60多歲了,這是他第一次看到草原。他是這樣開頭的:(出示)這次,我看到了草原。
2.追問:讀出了什么?
引導:短短一句話,看起來很普通,卻表達了這么多。這就是語言的'智慧!
3.這就是老舍,他被稱為“人民藝術家”。(出示簡介)好一個人民藝術家,好一個語言大師,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領略語言大師的魅力吧。
二、初讀課文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想一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去寫草原的?
2.檢查詞語;
3.從詞語中你發現老師這樣排列的原因嗎?其實跟課文有關。兩方面:景色美;人情美。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呢?
4.完成語文課堂作業本。
三、聚焦第一自然段
1.快速瀏覽第一自然段,草原的特點是什么?取個題目叫“一碧千里的草原圖”。正是這句,但我產生了疑問,為何并不茫茫?答案也在文本中。
2.默讀第1自然段,除了草原圈出描寫到的景物,想一想:如果你是個小小攝影師,來到草原,你會從哪些角度去選景呢?把相關的語句把直線畫出來,試著給畫面取個題目。
羊群悠閑散步圖;小丘柔美翠色圖;駿馬和大牛靜立圖。
3.我們還可以把它畫成這樣一幅畫
明朗的天空;綠色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白色的羊群;靜立不動的駿馬和大牛。
追問:①什么寫作順序?②對“并不茫茫”有理解了嗎?
4.請再自由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一段里,除了直接描寫草原景色的句子,還有哪些句子寫了作者的感受?在寫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處?用情景交融的方式,寫寫自己的感嘆。
四、聚焦第二部分
1.草原風光美,草原人情更美。請默讀第2-5自然段,想想這一部分主要寫了哪幾個場面?完成思維導圖。
用小標題概括就是:遠迎會見款待話別
2.作者親身經歷了這次在草原的參觀訪問,他不由地贊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蒙漢情深”?請用直線劃出相關句子。
3.怪不得作者說: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4.生活中你也有過與人惜別的經歷嗎?和同學交流一下吧!
五、拓展閱讀
按照前面的學習方法,來讀一讀《風景區里的扎蘭屯》,說說你讀出了什么美?
交流:景色美;情感美;語言美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并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重點:
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團結互助。
難點:
通過課文的描述體會“蒙漢情深”。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收集其他表現民族團結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準備:
有關草原的歌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放騰格爾以草原為主題的歌曲,將學生引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同學們,我們曾隨著課文,一塊兒登上安徽黃山,欣賞黃山奇石;走進北國,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來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飛向寶島,見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畫家,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美麗壯觀、神奇的畫卷。
今天我們將跟隨老舍先生去領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那里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課文
關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將你收集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嗎?(學生交流資料)
課下,有些同學告訴老師說:我以讀過好多遍課文了,還用再讀嗎?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學生讀書──提問題。(根據所提問題來決定回答方式)。
三、精讀課文
1.讀完課文,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去參觀這美麗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學習伙伴,自由組成參觀團,參觀完了再匯報,聽好參觀任務:
你們發現了哪些景物?
2.你們覺得哪些景物美?為什么?
3.你想怎樣匯報你的參觀結果?
教師引導:要完成參觀任務,先怎么辦?
。ㄗ约鹤x,自己劃,有了意見、想法再和同學交流。)
當完成參觀任務后,你打算用怎樣的方式向所有的參觀隊員匯報你們的所得?
。ǹ梢岳首x,展示圖片、畫畫,編成詩歌、兒歌的方法。)
明白任務后,請同學們帶
著自己的任務進入到你最喜歡的草原參觀吧。
1.學生邊讀邊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談體會,匯報感受到的美。
可重點引導以下幾處地方:
“羊群……大花”寫出了草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變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際”,一個“流”字將草原那具有鮮活生命力,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而“流入云際”則寫出了草原無邊無際的壯觀之美,這種境界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樣的?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讀。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一個“吹”字則寫出了速度之快、動作之輕盈飄逸。
“群馬疾馳,襟飄帶舞……”遠望去,就像一條彩虹在向我們飛。
“歡呼聲、車聲、馬蹄聲”則又使靜靜的草原在我們的心中動起來了。
此時此刻,我們參觀者有怎樣的心情?高興、歡快。你能將這份喜悅讀出來嗎?
四、布置作業
陳巴爾旗草原美,同學們的描述也美,可更美的是我們蒙漢一家的情誼。課下請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民族團結互助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參觀,我們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氣,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綠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會“握手再握手”,才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你能將這段文章滿含深情地讀出來嗎?
三、課外延伸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互助的事情又何止這些呢?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積累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用心感受和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2、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按照空間位置、事情發展、思想感情三條敘述的特點。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歌曲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草原嗎?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自由談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遼闊無際、一碧千里、牛羊肥壯、野花遍地,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吧。(出示草原錄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國現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帶著這種感覺寫下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課文—《草原》。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讀生字、生詞,教師及時正音。
2、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草原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個字概括出來么?(板書:美)。
3、師:草原的美主要體現在哪兩個方面?(板書:景色美,人情美)。
三、精讀課文,理解和體會草原美景。
1、圍繞草原“景色美”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2、齊讀,思考:你從哪些字詞、句子感受到草原的美麗景色。
3、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草原景色的描寫和自己的感受兩個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寫:天空、空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線條柔美,羊群,等。感受: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好像......等。
4、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進行朗讀和背誦指導。
5、指導學生課上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四、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體會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1、指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你從哪里體會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3、學生匯報,教師及時引導、歸納?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體會:
(1)遠道迎客—一群馬,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幾十里外歡迎遠客,等。
。2)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也不知道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內—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干部、70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再舉杯,再回敬,鄂溫克姑娘既大方,又有點羞澀,等。
。4)聯歡話別—飯后,小伙子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等。
4、面對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我們”有哪些表現呢?(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客人們的表現—有禮貌,親熱,一點兒也不拘束,依依惜別)。
5、指導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延伸拓展。
1、引導學生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2、在話別的時候,主人會對客人說些什么呢?客人又會對主人說些什么呢?
六、作業
1、書寫字詞。
2、背誦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現各民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故事。
板書設計:
草原
景色美—風景如畫
人情美—熱情好客
民族團結互助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 6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1課《草原》。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蘊涵的意思,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里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蘊涵的意思,積累優美的詞匯。
【教學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積累優美的詞匯,并且應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課文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主要采用朗讀、圖像、交流、寫作、資料、制作手抄報等教學方式,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設良好的網絡環境。
通過讓學生主動去獲取、整理、創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媒體設計】
制作一個網站型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提供的資料庫中進行閱讀與探究,以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這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信息空間,為學生創設一個大信息量、開放的學習環境。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聽配樂朗誦《刺勒歌》錄音,把學生帶入美麗、神奇的大草原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
2、提出本課課題。
3、回顧課文:
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直接切入教學重點,把天涯碧草和蒙漢情深這兩部分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二、引發探究主題
1、老舍先生為什么會有何忍別這樣的感受呢?從這是怎樣的草原?這是怎樣的草原人?等問題入手,幫助學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課件,讓學生在閱讀中領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通過提名讀、齊讀、領讀等朗讀,并適時加以指導和點撥,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語言,體會文字與多媒體信息表現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優勢。
3、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草原美的驚嘆之情。學生進行交流,師生互評小結。
4、用上述的.學習方法,利用多媒體資料庫對這是怎樣的草原?展開小組討論。在學生自主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
5、小組成員選擇適合本組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現蒙古族人民接待遠客的方法,如運用感情讀、抓詞句說、講故事、想像描述等方式向全班講解。
三、揭示中心,總結全文
1、草原的風景美,人情更美。在依依惜別的時候,你最想說什么、做什么?
2、通過探究學習,使學生對草原的風光美與人情美發出內心由衷的贊嘆,體會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含義。
四、查閱資料,拓展創新
1、通過網絡教學課件,讓學生閱讀相關文章,了解草原新貌并設計草原未來。
2、學生留言。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信息資源,進行拓展閱讀,培養學生自覺在信息海洋中學習研究的習慣,并利用網絡論壇進行實時交流。
五、作業
以4個人為一小組,出一期關于草原的手抄報。
【點評】
這是一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得比較好的語文課,在教學設計的理念上凸顯課改新理念。
一、創設基于師生交往互動的教學關系
教師在充分分析學生認知水平及年齡特征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設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教師通過組織討論、指導朗讀等手段,讓學生邊讀邊解疑,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優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多元智力。
二、注重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了學生自主探究活動,主要環節表現為問題引路,協作探索,共同提高。學生置身于優美的音樂和草原影像之中,圍繞這是怎樣的草原?和這是怎樣的草原人?兩個問題,通過看、聽、讀等方法,在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中,進一步理解課文。
三、注重綜合性學習
以4人小組為單位,出一期關于草原的手抄報,做到了學以致用。既完成了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檢測,又促使學生調動自身潛力,利用資源,團結合作,進行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四、計算機網絡成了教與學的有力工具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那抒情動人的旋律、風吹草低見牛羊那美麗的畫卷,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為其體會課文內容創設了情境;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 7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課文語言清新優美,線索清晰分明,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體現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對祖國風光的熱愛。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教學難點:
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一直向往這樣一個地方: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點擊課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樣的?
3、導入:去過草原的人曾這樣說:(課件出示:草原,那是一個童話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巖旁;馬群,像天使的指尖飄在參差的草叢間;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鑲在晶亮的溪水邊。)學生齊讀。
4、是不是有一種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沖動?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觀看草原美景圖及誦讀描繪草原的優美語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交流預習,檢查字詞。
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獲?相機簡介作者老舍。
2、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1)渲染勾勒迂回拘束玻璃馬蹄
摔跤偏西鄂溫克羞澀低吟 襟飄帶舞
。2)蒙古包蒙蔽瞎蒙內蒙
3、指導書寫生字。(如: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
三、小組合作,理清文章脈絡。
1、詞語我們已經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先快速瀏覽課文,然后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給課文劃分段落。
2、組織交流、教師點撥。
四、品讀感悟,體會草原美。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在哪里?畫出相關的句子,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成為課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點撥,相機指導朗讀。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空氣新鮮,作者高興。
。2)指導讀出愉悅的心情來。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體會草原的碧綠和遼闊。
。2)聯系上文體會“并不茫茫”。
。3)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邊讀邊想象畫面。
句子三: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辭、動靜結合。
。2)這么美的語言,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齊讀。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
。1)理解兩個關于中國畫的專業術語。(“渲染”就是用顏色來涂抹畫面,而勾勒就是我們用筆進行描邊,勾畫一層輪廓。)
(2)出示“渲染”“勾勒”兩幅中國畫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渲染”和“勾勒”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通過直觀的圖像學生更易理解。】
。3)老舍為什么會用“渲染”這個詞來描寫草原?(“勾勒”指劃出輪廓,用于描寫草原的話說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所以用“渲染”這個詞更恰當。)
【設計意圖:通過進一步比較“渲染”和“勾勒”兩個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觀察,他把這美麗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真是惟妙惟肖,美極了,也讓我們來體會著讀一讀吧!
句子五: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無限樂趣。
(1)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擬人)
(2)這樣寫,說明了什么?
句子六: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老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整體感受美之后,從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細細品味作者有這樣的感受正是來源于草原的美麗景色。】
。2)假如你置身于這廣袤的草原上,(播放音樂,出示草原風光畫面)你最想做什么呢?請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寫到這個句子中。
這種境界,既 ,又。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美、景色美的基礎上,在他們情感為之陶醉之時,讓他們及時表達,一吐為快,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剛才,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老舍先生領略了美麗的草原風光,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觀察的?在語言表達上又有什么特點?(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設計意圖:總結寫法,讀寫遷移。】
4、美好的畫面值得我們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們用心靈珍藏,就讓我們把這幅草原風光圖永遠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鉆進文字里,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相機指導朗讀,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積累語言,提升對文本的理解!
五、總結課堂,布置作業。
1、去過草原的人還這樣說:(課件出示,學生齊讀:風兒陣陣,草浪滾滾,像綠色的海洋一望無際;潔白的蒙古包,星星點點,像海洋中的白帆,它們正乘風破浪,向著更美好的未來!這是誰寫的童話?這是勤勞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會中用自己的汗水寫下來的草原童話。)
2、同學們,是誰寫下了這詩意般的草原童話?是勤勞的草原人民寫下的,下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業:背誦第一段。
4、下面,讓我們在一首草原的贊歌中結束我們這節課。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反思:
1、課前要求同學們通過上網或查閱有關書籍,了解草原的有關資料,如內蒙古的位置、范圍以及當地人民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教師也要收集相關的圖片,制成課件,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東西。讀一些描寫草原的詩詞、文章也有助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這篇文章的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這種語言及句式的寫法,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感情朗讀的指導,并結合同學們心目中的草原概況。邊讀邊想象文中的草原畫面。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并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并進行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本文的寫法進行練筆,以達到學,并學以致用,收到學用兼得的效果。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 8
課前預習問題單:
1、布置同學搜集老舍先生的簡歷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關草原的文字資料、圖片、歌曲等。
3、學會本課9個一類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詞語造句。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5、找出文中描寫草原美麗景色的詞句。
學講目標
1、學會本課9個一類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詞語造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學講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自主學習探究
1、檢測預習內容,組內交流所收集到的資料
思考: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纯丛谧髡咝哪恐械牟菰鞘裁礃幼拥摹
2、速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況?板:風景美人情美
過度:草原的風光和人情都這么美好,那么就構成了一幅草原風情畫。
板:草原風情畫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草原風景美”
1、自由讀,邊讀邊劃抒發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2、學生匯報。
3、找出句子,抓對比。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指導朗讀。
(2)理解草原的整體給人什么感受?(出示草原圖)板書:開闊
(3)作者當時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
(4)理解“清鮮”、“明朗”。指導朗讀,讀出草原的柔美。
4、接下來分了兩部分來寫,先寫了(草原的顏色),再寫了(小丘的線條)。
指導朗讀:(1)先讀這兩部分,然后選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
句1:“四面都有小丘,……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指導朗讀。
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句2:“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敝笇Ю首x。
5、自由讀第二次寫景的部分,讀出柔美的感覺,把自己讀沉醉。
小組合作交流
自主合作學習后三部分內容
1、課文又是怎樣寫我們的親切相見、主人熱情款待及蒙漢同胞聯歡的呢?同學們,書要自己讀,以下幾部分內容讓大家自主學習。怎么學?讓我們看看剛才是怎么學的呢?(總結學法:看畫面讀課文畫句子談體會)
2、同學們可選你最感興趣的部分內容學習,喜歡一個人靜靜看的就自個兒學,喜歡跟同學共同研究的同學可幾個人商量好學習內容,自主組合一個小組。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后,就互相討論,學完一部分內容弄懂后再去學習另一部分。
3、說學習收獲(從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們,干部老翁這些有地位的人給我們敬酒,鄂溫克姑娘給我們唱歌,小伙子給我們表演賽馬踤跤等,飯后進行一系列的聯歡活動可見主人的熱情好客豪爽)
4、播放《草原迎賓曲》---聽了這首歌,你心里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質疑拓展
幻燈出示指導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教師總結
1、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樣的?(出示收集到的圖片資料)看后你想說些什么?
2、為內蒙古草原設計一段精彩的導游詞(廣告詞),喜歡哪一部分就設計哪一部分。
總結再現草原美,聆聽一首草原的贊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檢測反饋
說學習收獲
(從主客見面時熱烈歡騰的場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飲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們,干部老翁這些有地位的人給我們敬酒,鄂溫克姑娘給我們唱歌,小伙子給我們表演賽馬踤跤等,飯后進行一系列的聯歡活動可見主人的熱情好客豪爽)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 9
教學目標
1、在感情誦讀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抓住中心句,了解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3、認識本課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從字里行間體會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2、讀出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理解。
3、學習本課寫作方法,練習寫作。
【教學過程】
一、課件引入,激發情趣。
1、以談話的方式帶領學生輕松的走進快樂讀書屋。
同學們,你們喜歡快樂讀書屋嗎?這是一座神奇的小屋,走進它,不僅能豐富我們的讀書內容,還能展示我們的讀書能力。這節課我們共同走進快樂讀書屋七,來欣賞一處馳名中外的天然牧場---錫林郭勒草原,板書齊讀。同學們,你們見過草原嗎?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
2、教師的解說伴隨著課件中優美的景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
(師)在那風光旖旎的草原上,20多條小河潺潺流過,乳汁般滋潤著綠色的大地,300多個大小湖泊幽幽鑲嵌,明鏡般倒映著麗日,藍天,廣袤的草原一望無際,鮮花竟相吐艷,百鳥爭艷,這就是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
3、從課題入手,學生理解“錫林郭勒”的含義。
。◣煟╁a林郭勒草原位于內蒙古草原上,錫林郭勒是它的名字,錫林郭勒在蒙語中的意思是水草豐美的地方。下面就請同學們走進課文,走進錫林郭勒草原去感受它特有的美吧!
二、采用多種方式讀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全篇內容。
。◣煟┱埻瑢W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如:大聲讀,同桌合作讀,分自然段讀,比賽讀等,讀的不通順和含有生字的詞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煟┱埿〗M內的同學互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场V该肿匀欢巫x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煟┩瑢W們讀的非常認真,非常投入,請大家注意字的讀音并思考:錫林郭勒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ㄉ⿵V闊美麗歡騰的世界
。◣煟┌鍟
。◣煟﹦偛盼覀兪怯眠@些詞語來概括錫林郭勒草原的特點,你能不能試著有這些關聯詞把這些詞語連成一句話來說一說?
。◣煟┏鍪拘『诎澹ú坏,而且不僅,而且既,又)
三、讀中體會,讀中感受,想象賞讀。
1、瀏覽課文,理清脈絡。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哪個自然段具體寫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與美麗。哪個自然段寫出了錫林郭勒草原是歡騰的世界?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讀,教師適當指導讀,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朗讀。在讀中體會、想象,感受草原的美。教師可以指導讀、學生試讀、師生評價讀、學生展示讀。讀出自己對美妙的自然風光的感受。
。◣煟┠阌X得哪里寫出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與美麗?
。1)(生)讀“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一句
。◣煟┧{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這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播放藍天圖片
。ㄉ┻@里的天真藍呀!這里的草一眼望不到邊!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對它的贊美的語氣來讀吧。
學生試讀
。2)(生)讀“山嶺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币痪
。◣煟┠銈冇卸啻,你們就算是十來歲的孩子,站起來看一看自己有多高。是的錫林郭勒草原是草的世界,在這么深的草叢中捉迷藏,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多有意思呀!請你讀出其中的情趣吧。
學生試讀、師生評價讀
(師)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綠滿大地,藍逼蒼穹,這里的一切都被刻上了綠與藍的印記,而就在這綠與藍之中,閃爍著晶瑩的光,那是什么呢?
。ㄉ┖
。3)(生)讀“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币痪
。◣煟┯卸嗲辶聊?
。ㄉ┣辶恋目梢钥匆娝械男◆~?梢钥匆娝械氖印
。◣煟┠隳苡谩昂辶恋目梢----”來說一說嗎?
學生練說
。◣煟╇y怪書上說這湖水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那就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想象把這美麗的感受讀出來吧。
教師可以指導讀、學生比賽讀。
。◣煟┻@么生動的描寫,這么優美的句段,你們想不想把他記住。那我們背一背試試。
你們背的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交流一下。
。ㄉ┮贿呄胂笠贿叡常皇熳x成誦;抓住重點詞語。
。◣煟┻@些方法我們可以共享。
3、略讀第四自然段。
(師)在湛藍湛藍的天空下,滿眼都是綠綠的'青青的野草,清風一吹,那活潑的可愛的草就會翩翩起舞,好似那綠色的海浪,那清亮的湖水就像寶鏡一般。展現著靈動的畫面,這就是美麗迷人的錫林郭勒草原。好似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情舒暢,陶醉其中,這里不但廣闊而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邊讀邊想:是因為什么才使錫林郭勒草原成為一個歡騰的世界?
學生練說“因為----所以-----”
。◣煟┚幼≡诓菰系娜藗冃腋?快樂嗎?生活在草原上的動物自在嗎?那就讓我們帶著這愉快的心情讀出他們的幸福吧。
學生練讀。教師指導讀。分組比賽讀。
。◣煟⿵哪銈儎忧榈睦首x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片草原。想象你現在就是那個騎在馬背上神氣的小牧民。讓我們用心讀出對草原的贊美之情。
課件出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唱,一灣碧水映晚霞。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灑,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
四、檢查識字
1、師出示一段文字,變色,加點的字是本課的生字。
草原上覆滿了青草,一直鋪向遠方。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著清香。小牧民騎在高高的馬背上,揮舞著鞭子,還有偶爾跑過的黃羊、撒歡的小馬駒,讓草原變成了歡騰的世界。
2、同桌互讀要求會認的生字,再指名認讀。
3、整體齊讀這段文字。
五、說寫景色
1、(師)錫林郭勒草原的景色令我們心馳神往,那里的野草,湖水,野花讓我們感受到了草原景色的特點。那我們的家鄉的景色四季分明,也非常的迷人,你能想作者一樣抓住家鄉景色的特點來寫寫嗎?寫寫秋天的景色,可以寫那些景物呢?
。ㄉ┣锾斓臉,秋天的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天空------
。ㄉ┘亦l的景色四季分明,我最愛家鄉的秋天,最愛那一排排挺拔的楊樹。
(師)引導挺拔的楊樹像什么?你在組織一下語言。讀讀試試。
(生)秋天楊樹的葉子黃了,掛在樹上,好像一朵朵黃色的小花,飄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黃色的蝴蝶。
(師)引導,掛在樹上的,飄在空中的,你描述了不同形態的樹葉,那想象一下落在樹旁小河里的呢?
。ㄉ┣锾斓搅,菊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美麗極了。
(生)秋天的天空蔚藍蔚藍的,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列成一字,一會兒排列成人字,一會兒排列成大字。
(師)你學會了積累,并已經應用的很好了。
。ㄉ┣锾斓搅,稻谷熟了,金黃金黃的好像是誰在地里鋪上一層厚厚的金子。
(3到5名學生讀自己寫的一句話,師引導,修改,生再讀,師指導讀。生再讀。)
2、教師展示一段秋天景色描寫的文章,讀給學生聽。
秋天一來,落葉紛紛,秋高氣爽,果實累累,真迷人!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麗最誘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低處的田地里,稻谷熟了,金黃金黃的好像是誰在地里鋪上一層厚厚的金子。秋波搖晃著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節奏地波動著,好像金色的海浪。風聲稻浪,如似一曲動人的樂章。
一段大路兩邊長滿了樹。夏披棉衣冬著短衫的的樹冠,身上已經單薄了許多。一陣風吹過,樹葉紛紛飄蕩下來,紅的、黃的、花的……好像仙女撒花,又猶如千萬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仰望天空,只見有一群大雁從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遠處飛去。他們排列著整齊隊伍變換著陣容在空中飛翔著,一會兒排列成一字,一會兒排列成人字,一會兒排列成大字。
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著。秋風吹來,它們象一把把勝利的火把,高興地晃動著。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我喜歡秋天的田野。
3、學生交流本課收獲。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 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并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能正確讀寫“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飄帶舞、拘束、羞澀”等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激發學生對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搜集草原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內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寫草原生活的樂曲一首。
【教學重點】
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說話,激情導入
1.齊讀課題。你去過(見過)草原嗎?你是通過什么途徑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過唱歌、講述等形式來交流和表達。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電視、電影、網絡上看到的草原進行描述。)
2.“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這是西部歌王騰格爾用歌聲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聽一聽?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去領略一下內蒙古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透過文字去體會那里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指名認讀生詞。
2.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讓學生當老師,提示易錯之處。
3.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指名交流,教師適時點撥:這些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兩個)
4.每一個部分分別寫的是什么?結合學生回答適時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5.請你找出這兩個部分的內容,自己大聲地讀一讀。
三、領略草原風光美
1.誰能把描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其他同學邊聽邊把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畫下來。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師生適當點評。
3.自由朗讀文中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邊讀邊想象,邊讀邊體會。
4.指名朗讀,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
5.讀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喜歡它的原因。
建議:學生談到自己喜歡的句子是,課件及時呈現該句。同樣喜歡這一句的學生也參與朗讀。同時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6.請你把剛才勾畫的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師:你們發現勾畫的句子都寫的什么內容呢?
點撥:其實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風光以后,抒發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樂引讀課文。教師讀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學生讀作者抒發感情的句子。
8.引導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書:高歌──低吟
9.討論交流:作者的感情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從整體上看到草原美麗開闊,所以滿懷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詩。)
10.背誦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麗的風光,多么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拿起書來,再讀一遍課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無限美麗的景色!讓我們把它們永遠記在腦海中!(齊讀)
(2)課文學到這兒,誰把這美景記在腦海中了,誰能把這段課文背下來?請會背的同學站起來試一試。(配樂)
四、總結
我們雖然只學習了課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節課我們再隨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書設計
1、草原
風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作業設計
1.先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請正確、漂亮地書寫“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指名朗讀生字、詞語。
2.背誦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風光無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熱情奔放。作者一行人進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表現了蒙古族風情。課文25自然段給我們作了詳細介紹。
2.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部分都講述了哪些內容?
3.全班交流。
教師適時引導,并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迎客──相見──款待──聯歡
4.課文四個自然段就講了四個內容,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來自學,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學習成果。
5.組內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偬岢鼋涣饕螅阂贿呎f,一邊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最后還要加上自己的評論。
、谥攸c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感悟作者的興奮與驚喜)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感受草原人民穿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的情景,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對漢族兄弟的情深意長的情誼。)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感受熱鬧的場面打破草原寂靜的場景。)
、塾懈星榈乩首x,深化理解。
、芫毩暠痴b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見。
、儆懈星榈乩首x第三自然段。
、谡f說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的?
、壑攸c體會句子: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從“總是”和兩個“再”字中,都能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④把你的體會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分組讀或者齊讀。
(3)第四自然段──款待。
、俸每偷闹魅耸窃鯓涌畲腿说?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你用一邊說、一邊讀、一邊評價的方式交流。
(如:進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擺上了奶豆腐,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他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風味食品來款待我們。這充分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齊聲歌唱,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谥该麑W生朗讀本段,其余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4)第五自然段──聯歡。
、倮^續運用前邊的方法學習。
、诼撓瞪舷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7.是啊,蒙漢情深,怎忍別離,雖然已是夕陽西下,但大家談興正濃。面對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們對整個草原都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熱愛──依戀
8.放聲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句子通過有感情朗讀推薦給大家。
三、品味語言,揣摩寫法特點
1.作者從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兩個方面介紹了草原,你認為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一種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2.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展開。我們通過讀文,感受著蒙漢人民的親密無間,咀嚼著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你發現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3.把你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再好好讀一讀。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學完課文后的感受。
板書設計:
1.草原
風光美——人情美(草原風情畫)
高歌——低吟 迎客——相見——款待——聯歡
熱愛——依戀
作業設計:
①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再與伙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準,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②把課文中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
③繼續閱讀有關草原的資料。
【老舍《草原》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草原 老舍08-02
老舍的草原07-16
老舍草原原文08-17
老舍草原課文08-25
老舍散文《草原》09-25
老舍《草原》賞析10-23
老舍《草原》教學實錄11-16
老舍的草原課文原文06-18
老舍作品《草原》賞析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