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商隱》的原文賞析

          時(shí)間:2024-02-21 15:31:40 李商隱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哭李商隱》的原文賞析

          《哭李商隱》的原文賞析1

            崔玨《哭李商隱(其二)》李商隱是一代才人。崔玨說他有“才”且“凌云萬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虛負(fù)”二字,便寫出了對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jiān),而以“未曾開”收句,便表現(xiàn)了對世事的鞭辟和對才人的嘆惜。首聯(lián)貌似平淡,實(shí)則包含數(shù)層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隱坎坷世途、懷才不遇的一生。

            哭李商隱(其二) 崔玨

            虛負(fù)凌云萬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 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臺(tái)。

            賞析:

            這是一首情辭并茂的悼友詩。

            中間兩聯(lián),承首聯(lián)而寫“哭”。李商隱有《流鶯》詩:“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以傷春苦啼的流鶯,因花落而無枝可棲,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詩“鳥啼花落人何在”,則用“鳥啼花落”烘托成一幅傷感色調(diào)的虛景,喚起人們對李商隱身世的聯(lián)想,以虛托實(shí),使“哭”出來的“人何在”三個(gè)字更實(shí)在,更有勁,悲悼的意味更濃。

            第四句以“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隱的去世。《莊子·秋水》:“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shí)(竹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足見其高貴。這鹓雛即是鳳一類的鳥。李商隱在科第失意時(shí),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鴟鳥,而自喻為鹓雛(《安定城樓》:“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當(dāng)時(shí)鳳在,就無桐可棲,無竹可食。如今竹死,桐枯,鳳亡,就更令人悲愴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審,可謂一哭三嘆也。

            “良馬足因無主踠”,良馬不遇其主,致使腿腳屈曲,步履維艱,這是喻示造成李商隱悲劇的根本原因,要?dú)w之于壓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shí)。一般人都為此深感悲憤,何況作為李商隱的舊交和知音呢?“舊交心為絕弦哀”,明哭一聲,哀得慟切。春秋時(shí),俞伯牙鼓琴,只有鐘子期聞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絕弦罷彈。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貼切地表達(dá)了對亡友真摯的情誼和沉痛的哀思。

            尾聯(lián)作者獨(dú)運(yùn)匠心,采用了“欲進(jìn)故退”的手法,蕩開筆觸,不說自己的悲哀,卻用勸慰的語氣說:“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tái)”。莫要悲嘆九泉之下見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現(xiàn)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間的一顆光芒四射的“文星”啊!這是安慰亡友嗎?這是詩人自我安慰嗎?其實(shí)都不是。李商隱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達(dá),冥間安可期?因此說,這只不過是作者極度悲痛的別一種表達(dá)方式,是“反進(jìn)一層”之法。

            撼動(dòng)人心的悲慟,是對著有價(jià)值的東西的毀滅。這首詩就是緊緊抓住了這一點(diǎn),把譽(yù)才、惜才和哭才結(jié)合起來寫,由譽(yù)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憤。譽(yù)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發(fā)就愈加濃烈,對黑暗現(xiàn)實(shí)的控訴愈有力,詩篇感染力就愈強(qiáng)。互為依存,層層相生,從而增強(qiáng)了作品的感染力。

          《哭李商隱》的原文賞析2

            成紀(jì)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

            詞林枝葉三春盡,學(xué)海波瀾一夜干。

            風(fēng)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只應(yīng)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虛負(fù)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tái)。

            譯文

            其一

            成紀(jì)郎官名字叫李義山,身歸黃土讓人空懷長嘆。

            詩詞樹林的枝葉已落盡,學(xué)術(shù)界的浪濤一夜枯干。

            狂風(fēng)暴雨把那燈燭吹滅,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

            他應(yīng)該到世外攀折玉樹,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壇。

            其二

            空懷有凌云萬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開。

            鳥啼花落斯人歸于何處,竹死桐枯鳳鳥不再飛來。

            良馬不遇足因無主而彎,知音痛失心由斷弦而哀。

            冥府不用感嘆陰陽相隔,又有文星送入墳?zāi)怪衼怼?/p>

            注釋

            ⑴成紀(jì):古縣名,戰(zhàn)國時(shí)設(shè)置,縣址大約在今陜西省秦安縣。星郎:《后漢書·明帝紀(jì)》:“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謂群臣曰:‘郎官上應(yīng)列宿,出宰百里,茍非其人,則民受殃,是以難之。’”后因稱郎官為“星郎”。

            ⑵適歸:往歸;歸向。高壤:土丘。一作“黃壤”。

            ⑶詞林:詞壇。借指文學(xué)界。

            ⑷學(xué)海:喻指學(xué)術(shù)界。波瀾:比喻詩文的跌宕起伏。

            ⑸物外:世外。謂超脫于塵世之外。琪樹:仙境中的玉樹。

            ⑹霓(ní)裳(cháng):神仙的衣裳。相傳神仙以云為裳。一作“霓衣”。絳壇:一作“玉壇”。

            ⑺凌云: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氣高超。

            ⑻襟抱:懷抱之意。這里指遠(yuǎn)大的理想。

            ⑼竹死桐枯:傳說中的鳳凰非甘泉不飲,非竹不食,非梧桐不棲。這里是說社會(huì)殘酷地剝奪了李商隱生存下去的條件。

            ⑽踠(wǎn):屈曲、彎曲的意思。

            ⑾絕弦:斷絕琴弦,喻失去知音。《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⑿九泉:猶黃泉。指人死后的葬處。三光:古人以日月星為三光。

            ⒀文星:文曲星,傳說中天上掌管人間文事的星宿,通常指富有文才的.人,此處指李商隱。▲

            崔玨

            崔玨(音jue決),字夢之,唐朝人。嘗寄家荊州,登大中進(jìn)士第,由幕府拜秘書郎,為淇縣令,有惠政,官至侍御。其詩語言如鸞羽鳳尾,華美異常;筆意酣暢,仿佛行云流水,無絲毫牽強(qiáng)佶屈之弊;修辭手法豐富,以比喻為最多,用得似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詩作構(gòu)思奇巧,想象豐富,文采飛揚(yáng)。例如《有贈(zèng)》一詩寫美人的傾國之貌,“煙分頂上三層綠,劍截眸中一寸光”、“兩臉夭桃從鏡發(fā),一眸春水照人寒”等句,其設(shè)喻之奇、對仗之工、用語之美,真令人嘆為觀止、為之絕倒,夢之真可謂是鏤月裁云之天工也。詩一卷(全唐詩中卷第五百九十一),所錄盡是佳作。

            創(chuàng)作背景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的一顆巨星,他熱衷政治,胸懷大志,對皇帝昏聵、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深為不滿,志欲革除積弊,卻懷才不遇,抱負(fù)難酬,最終成為朋黨之爭的犧牲品。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四十五歲的李商隱郁郁而終。他的摯友崔玨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萬分,寫下了這兩首《哭李商隱》。

          《哭李商隱》的原文賞析3

            哭李商隱

            朝代:唐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成紀(jì)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

            詞林枝葉三春盡,學(xué)海波瀾一夜干。

            風(fēng)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只應(yīng)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虛負(fù)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tái)。

            注釋

            ⑴高壤:一作“黃壤”。

            ⑵霓裳:一作“霓衣”。絳壇:一作“玉壇”。

            ⑶襟抱:懷抱之意。這里指遠(yuǎn)大的理想。

            ⑷竹死桐枯:傳說中的鳳凰非甘泉不飲,非竹不食,非梧桐不棲。這里是說社會(huì)殘酷地剝奪了李商隱生存下去的條件。

            ⑸踠:屈曲、彎曲的意思。

            ⑹三光:古人以日月星為三光。文星:文曲星,傳說中天上掌管人間文事的星宿,通常指富有文才的人,此處指李商隱。參考資料:

            彭定求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508頁.

            創(chuàng)作背景

            李商隱的晚唐詩壇的.一顆巨星,他熱衷政治,胸懷大志,對皇帝昏聵、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深為不滿,志欲革除積弊,卻懷才不遇,抱負(fù)難酬,最終成為朋黨之爭的犧牲品。公元858年,四十五歲的李商隱郁郁而終。他的摯友崔玨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悲痛萬分,寫下了這兩首《哭李商隱》。

          《哭李商隱》的原文賞析4

            原文:

            成紀(jì)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

            詞林枝葉三春盡,學(xué)海波瀾一夜干。

            風(fēng)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只應(yīng)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虛負(fù)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tái)。

            譯文

            其一

            成紀(jì)郎官名字叫李義山,身歸黃土讓人空懷長嘆。

            詩詞樹林的枝葉已落盡,學(xué)術(shù)界的浪濤一夜枯干。

            狂風(fēng)暴雨把那燈燭吹滅,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

            他應(yīng)該到世外攀折玉樹,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壇。

            其二

            空懷有凌云萬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開。

            鳥啼花落斯人歸于何處,竹死桐枯鳳鳥不再飛來。

            良馬不遇足因無主而彎,知音痛失心由斷弦而哀。

            冥府不用感嘆陰陽相隔,又有文星送入墳?zāi)怪衼怼?/p>

            注釋

            成紀(jì):古縣名,戰(zhàn)國時(shí)設(shè)置,縣址大約在今甘肅秦安縣。星郎:《后漢書·明帝紀(jì)》:“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謂群臣曰:‘郎官上應(yīng)列宿,出宰百里,茍非其人, * 受殃,是以難之。’”后因稱郎官為“星郎”。

            適歸:往歸;歸向。高壤:土丘。一作“黃壤”。

            詞林:詞壇。借指文學(xué)界。

            學(xué)海:喻指學(xué)術(shù)界。波瀾:比喻詩文的跌宕起伏。

            物外:世外。謂超脫于塵世之外。琪樹:仙境中的玉樹。

            霓(ní)裳(cháng):神仙的衣裳。相傳神仙以云為裳。一作“霓衣”。絳壇:一作“玉壇”。

            凌云: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氣高超。

            襟抱:懷抱之意。這里指遠(yuǎn)大的理想。

            竹死桐枯:傳說中的鳳凰非甘泉不飲,非竹不食,非梧桐不棲。這里是說社會(huì)殘酷地剝奪了李商隱生存下去的條件。

            踠(wǎn):屈曲、彎曲的意思。

            絕弦:斷絕琴弦,喻失去知音。

            九泉:猶黃泉。指人死后的葬處。三光:古人以日月星為三光。

            文星:文曲星,傳說中天上掌管人間文事的星宿,通常指富有文才的人,此處指李商隱。

            賞析:

            這兩首詩是情辭并茂的悼友詩。李商隱是一代才人。李商隱的詩辭采精工富麗,韻調(diào)婉轉(zhuǎn)微,具有獨(dú)特的藝術(shù)魅力。但是,由于政治宗派斗爭的原因,這樣的大詩人于病死滎陽后,文壇竟然出奇地沉默,極少有人賦詩撰文來紀(jì)念他。現(xiàn)存的當(dāng)時(shí)悼念李商隱的詩僅有兩首。這珍貴的兩首《哭李商隱》詩出自李的.摯友、詩人崔玨之手。

            第一首詩表達(dá)對亡友李商隱的深切悼念,同時(shí)贊嘆其文學(xué)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運(yùn)遭遇。

            第二首,崔玨說李商隱有“才”且“凌云萬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虛負(fù)”二字,便寫出了對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jiān),而以“未曾開”收句,便表現(xiàn)了對世事的鞭辟和對才人的嘆惜。首聯(lián)貌似平淡,實(shí)則包含數(shù)層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隱坎坷世途、懷才不遇的一生。

            中間兩聯(lián),承首聯(lián)而寫“哭”。李商隱有《流鶯》詩:“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以傷春苦啼的流鶯,因花落而無枝可棲,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詩“鳥啼花落人何在”,則用“鳥啼花落”烘托成一幅傷感色調(diào)的虛景,喚起人們對李商隱身世的聯(lián)想,以虛托實(shí),使“哭”出來的“人何在”三個(gè)字更實(shí)在,更有勁,悲悼的意味更濃。

            第四句以“桐枯鳳死”暗喻李商隱的去世。《莊子·秋水》:“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shí)(竹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足見其高貴。這鹓雛即是鳳一類的鳥。李商隱在科第失意時(shí),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鴟鳥,而自喻為鹓雛(《安定城樓》:“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當(dāng)時(shí)鳳在,就無桐可棲,無竹可食。此時(shí)竹死,桐枯,鳳亡,就更令人悲愴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審,可謂一哭三嘆也。

            “良馬足因無主踠”,良馬不遇其主,致使腿腳屈曲,步履維艱,這是喻示造成李商隱悲劇的根本原因,要?dú)w之于壓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shí)。一般人都為此深感悲憤,何況作為李商隱的舊交和知音呢。“舊交心為絕弦哀”,明哭一聲,哀得慟切。春秋時(shí),俞伯牙鼓琴,只有鐘子期聞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絕弦罷彈。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貼切地表達(dá)了對亡友真摯的情誼和沉痛的哀思。

            尾聯(lián)作者獨(dú)運(yùn)匠心,采用了“欲進(jìn)故退”的手法,蕩開筆觸,不說自己的悲哀,卻用勸慰的語氣說:“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tái)”。意思是說:莫要悲嘆九泉之下見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現(xiàn)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間的一顆光芒四射的“文星”啊!這其實(shí)既不是安慰亡友,也不是詩人 。李商隱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達(dá),冥間不可期。因此說,這只不過是作者極度悲痛的別一種表達(dá)方式,是“反進(jìn)一層”之法。

            撼動(dòng)人心的悲慟,是對著有價(jià)值的東西的毀滅。兩這首詩就是緊緊抓住了這一點(diǎn),把譽(yù)才、惜才和哭才結(jié)合起來寫,由譽(yù)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憤。譽(yù)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發(fā)就愈加濃烈,對黑暗現(xiàn)實(shí)的控訴愈有力,詩篇感染力就愈強(qiáng)。互為依存,層層相生,從而增強(qiáng)了作品的感染力。

          《哭李商隱》的原文賞析5

            【注釋】:

            哭(其二)

            虛負(fù)凌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啼落人何在,死桐枯鳳不來。

            良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臺(tái)。

            這是一首情辭并茂的悼友。

            是一代才人。崔玨說他有“才”且“凌萬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虛負(fù)”二字,便寫出了對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終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堅(jiān),而以“未曾開”收句,便表現(xiàn)了對世事的鞭辟和對才人的嘆惜。首聯(lián)貌似平淡,實(shí)則包含數(shù)層跌宕,高度概括了坎坷世途、懷才不遇的一生。

            中間兩聯(lián),承首聯(lián)而寫“哭”。有《流鶯》詩:“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枝?”以傷春苦啼的流鶯,因花落而無枝可棲,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詩“鳥啼花落人何在”,則用“鳥啼花落”烘托成一幅色調(diào)的虛景,喚起人們對李商隱身世的聯(lián)想,以虛托實(shí),使“哭”出來的“人何在”三個(gè)字更實(shí)在,更有勁,悲悼的意味更濃。

            第四句以“桐枯鳳死”暗喻李商隱的去世。《·秋水》:“夫鹓雛發(fā)于南而飛于北海,非不止,非練實(shí)(竹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足見其高貴。這鹓雛即是鳳一類的鳥。李商隱在科第失意時(shí),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鴟鳥,而自喻為鹓雛(《安定城樓》:“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當(dāng)時(shí)鳳在,就無桐可棲,無竹可食。如今竹死,桐枯,鳳亡,就更令人悲愴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審,可謂一哭三嘆也。

            “良足因無主踠”,良不遇其主,致使腿腳屈曲,步履維艱,這是喻示造成李商隱悲劇的根本原因,要?dú)w之于壓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shí)。一般人都為此深感,何況作為李商隱的舊交和呢?“舊交心為絕弦哀”,明哭一聲,哀得慟切。春秋時(shí),俞伯牙鼓琴,只有鐘子期聞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而絕弦罷彈。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貼切地表達(dá)了對亡友真摯的情誼和沉痛的哀思。

            尾聯(lián)作者獨(dú)運(yùn)匠心,采用了“欲進(jìn)故退”的`手法,蕩開筆觸,不說自己的悲哀,卻用勸慰的語氣說:“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tái)”。莫要悲嘆九泉之下見不到日星三光吧,現(xiàn)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間的一顆光芒四射的“文星”啊!這是安慰亡友嗎?這是詩人安慰自己嗎?其實(shí)都不是。李商隱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達(dá),冥間安可期?因此說,這只不過是作者極度悲痛的別一種表達(dá)方式,是“反進(jìn)一層”之法。

            撼動(dòng)的悲慟,是對著有價(jià)值的東西的毀滅。這首詩就是緊緊抓住了這一點(diǎn),把譽(yù)才、惜才和哭才結(jié)合起來寫,由譽(yù)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憤。譽(yù)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發(fā)就愈加濃烈,對黑暗現(xiàn)實(shí)的控訴愈有力,詩篇感染力就愈強(qiáng)。互為依存,層層相生,從而增強(qiáng)了作品的感染力。

            (崔閩傅經(jīng)順)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 五月丁香六月婷婷视频播放器 | 色综合中文字幕不卡 | 亚洲综合网站久久久 | 亚洲精选品质AV在线 | 色午夜日本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