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時間:2025-07-07 16:21:39 晶敏 陋室銘 我要投稿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精選11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答案(精選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精選11篇)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1

            比較閱讀《陋室銘》和《愛蓮說》,回答問題。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有仙則名/莫名其妙

            B.宜乎眾矣/ 因地制宜

            C.晉陶淵明獨愛菊/ 無獨有偶

            D.香遠益清 /精益求精

            2.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每小題2分)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

            (2)《愛蓮說》全文的中心句是:

            4.下面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銘”和“說”,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已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韻的;“說”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

            B.兩文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甲文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蓮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生活態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用來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因而美名遠揚。

            D.乙文 通過贊美,說明愛蓮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參考答案】

            1.D

            2.(1)我只(則惟獨)喜愛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2)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3.(1)贊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蓮,花之君子者也

            4.B

            【試題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能力。加點詞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D。D項中兩個“益”的意思都是“更加”。選項A中,“有仙則名 ”的“名”是出名的意思;“莫名其妙”的“名”意思是“說出”;選項B中“宜乎眾矣 ”的“宜”的意思為“應當”,“因地制宜”中“宜”的意思為“方法”;選項C中“晉陶淵明獨愛菊”中“獨”的意思為“唯獨”,“無獨有偶”的意思為“僅僅”。

            2.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翻譯句子時,第一步:聯系語境明大意。聯系具體語境,把握句子大意,寫出主干。第二步:字句落實莫疏漏。注意重要實詞、虛詞,看清語法現象,如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偏義復詞等;明確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裝、固定句式等。第三步:翻譯句子要得法。文言文“六字翻譯法”:留、替、補、刪、移、猜。“留”,指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替”,將單音詞換成現代漢語雙音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補”,即補出所省略或隱含的內容,特別是對省略句;“刪”,指刪去那些無意義或沒有必要譯出的虛詞;“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過來;“猜”,指文言句中多義實詞、帶修辭的句子,要根據上下文靈活猜測處理。第四步:隱性失分要避免。回顧原文,檢查是否符合語境——“看”;再讀一遍,保證句子準確通順——“念”;謄上卷子,字跡清楚端正無誤——“寫”。所以翻譯時除了要注意“獨、之、而、染、亂、勞”等重點字的意思,還要補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時還要注意整個句子翻譯句子的完整性、準確性。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1)先以“苔痕”二句寫“陋室”環境之清幽寧靜,以“談笑”四句寫室內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無絲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塵絕俗的胸襟更洞若觀火。最后,奇峰突起,連舉三位古人來證明“陋室”不陋。“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是例證,聯系上文還看見出作者有自況之意;再引孔子的話作結,更具有雄辯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話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為上句的意思已經包含在“南陽”二句之中。這樣來引述既巧妙地回應了開頭“惟吾德馨”一句,又顯得含蓄無窮,發人深思。

            (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這是總提,為下文將要說到的“菊之愛”“牡丹之愛”“蓮之愛”張本,是入題的準備。接下來,先以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二事作烘托,然后用“予獨愛蓮”一語道出作者心意,這就是入題了。循此繼進,自然說到蓮的種種可貴之處。從“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凈植”幾句,在描寫中滲透作者對蓮的無限贊美之情,突出了蓮的潔凈、單純、雅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則總括蓮的品格。蓮既有此品格,菊和牡丹又如何呢?由此又引申出一層新意:“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三者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義。到篇末,作者再運用感嘆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他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愛蓮”即愛君子之德──這是本文的主旨。”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B.兩文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甲文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乙文借蓮表達了作者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思想感情。經分析,B項答案是錯誤的。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2

            閱讀《陋室銘》,完成下列1—4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下面句中加橫線詞的意義。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 (2)談笑有鴻儒 ( )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 ) (4)無絲竹之亂耳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譯文: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譯文:

            3.下面對選文內容和寫法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對高潔情操的追求。

            B.選文在描寫“陋室”時,重點突出了“陋室”環境之清幽寧靜和室內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表明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鄙棄。

            D.作者在結尾處引用孔子的'話,意在表明只要環境清幽寧靜,生活閑適,“陋室”就不陋。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參考答案:

            1.(1)名:有名 (2)鴻:大 (3)調:調弄,這里指彈奏(4)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泛指奏樂的聲音、音樂;

            2.(1)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2)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內。

            3.D

            4.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3

            山不在高,有仙別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詞的意義。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2)談笑有鴻儒( )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

            (4)無絲竹之亂耳(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對選文內容和寫法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對高潔情操的'追求。’

            B.選文在描寫“陋室”時,重點突出了“陋室”環境之清幽寧靜和室內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表明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鄙棄。

            D.作者在結尾處引用孔子的話,意在表明只要環境清幽寧靜,生活閑適,“陋室”就不陋。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學習方面的“座右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

            (2)鴻:大

            (3)調:調弄,這里指彈奏

            (4)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泛指奏樂的聲音(意對即可)

            2.(1)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或“這間簡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2)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內(或“苔蘚給石階鋪上綠毯,芳草將簾內映得碧青”)

            3.D

            4.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示例②: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5.示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4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有仙則名( ) (2)談笑有鴻儒( )

            (3)濯清漣而不妖( ) (4)不蔓不枝()

            小題2: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B.漁人甚異之

            C.無絲竹之亂耳D.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邊句子。(2分)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小題4:文段理解。(7分)

            (1)兩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甲文用 “____________” 點明主旨,表現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操,乙文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現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品質。(4分)

            (2)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民意調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一種,你贊成哪種花?并談談理由。(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著名,有名(2)大 ⑶洗滌 ⑷長枝節

            小題2: C.

            小題3:翻譯略

            小題4:惟吾德馨 安貧樂道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示例l;贊成蘭花,蘭花無論后于何處都是默默無聞的綻放,默默散發出幽香,具有純樸高雅,不張揚、不媚俗的品質。

            示例2:贊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奮進、戰勝困難的精神。

            示例3:贊成桂花,桂花不僅香氣濃郁,而且可以作為香料,入藥、人茶,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自然讓人聯想到無私的奉獻。(由桂冠、月中的桂樹想到桂花的高貴亦可)

            小題1:試題分析:這四個詞中最易出錯的是“枝”,應解釋為動詞用法,即長枝節。其余三個都很容易解答。

            小題2:試題分析:題干中的“之”用于主謂之間,不譯。四個選項中只有C中的“之”與其同義。A中的該字是助詞用法,B中該字是代詞用法, D中該字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亂、勞”,都應該解釋為使動詞,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4:試題分析:第一步中的引號表明用原文語句,考查的語句一為主旨句,一為名句。寫時要注意“惟、德、馨、染、濯、漣、妖 ”幾個易錯字。第二步為開放題,選一種熟悉的花,即了解其特點及品質的花,寫出來即可。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5

            (一)(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談笑有鴻儒

            (2)花之隱逸者也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何陋之有水陸草木之花

            B.有仙則名莫名其妙

            C.濯清漣而不妖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D.陶后鮮有聞芳草鮮美

            11.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12.文章的寫法是為表情達意服務的。【甲】【乙】兩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甲】文通過為陋室作銘表明自己的抱負和情操,【乙】文則通過表達自己的節操,兩文都寫得較含蓄。(2分)

            13.兩篇短文,文字優美,意味深遠。請說說【甲】【乙】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9.(1) (博學的人)

            (2) (隱居避世。文中是說菊花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 (2分)

            10C (2分)

            11.(1)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覺得簡陋了)。

            (2)對于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4分)

            12.(正面)贊美蓮的形象(2分)

            13.【甲】文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乙】文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的高潔情操和對正直品德的追求。(4分)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6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9—12題。(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衰世湊①學,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矯拂②其情,以與世交。故目雖欲之,禁之以度;心雖樂之,節之以禮;趨翔周旋③,詘④節卑拜;肉凝而不食,酒澄而不飲;外束其形,內總⑤其德;鉗陰陽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終身為悲人。達至道者則不然,理情性,治心術;養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性有不欲,無欲而不得;心有不樂,無樂而不為。

            【注釋】①湊:趨向,追逐。②矯拂:矯正,糾正。③趨翔:步履有節奏的樣子。周旋:行禮時進退揖讓的動作,也指應酬交際。④詘:屈服,折服。⑤總:拘束,約束。

            9、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2分)

            (1)談笑有鴻儒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目雖欲之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選出下列選項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節之以禮乃記之而去

            A、B、

            皆以美于徐公酒澄而不飲

            無絲竹之亂耳何陋之有

            C、D、

            行拂亂其所為禁之以度

            11、將選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達至道者則不然,理情性,治心術。

            12甲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操?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答案:

            9、(l)大(2)因此,所以【解析】第(l)題“鴻”是一種體積碩大的鳥,故有“大”的意思;(2)“故”在這里是連詞,可翻譯成“所以”。

            10、C【解析】A項“節之以禮”的“以”是“用”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是“認為”的意思。B項“乃記之而去”的“而”表順承,是“然后”的意思;“酒澄而不飲”的“而”表轉折,是“卻”的意思。c項“無絲竹之亂耳”的“亂”和“行拂亂其所為”的“亂”都是形容詞使動用法,意思是“使……擾亂”。D項“何陋之有”中的.“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禁之以度”中的“之”是代詞,代“他們”。

            11、(1)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2)通曉最精深道理的人就不是這樣,(他們)理順(自己的)真情、本性,調理(自己的)內心。

            12、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7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與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

            A.董宣廉潔,死乃知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C.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D. 無案牘之勞形

            12.根據你對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題。(2分)

            (1)甲文中統領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語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13.甲文先說“斯是陋室”,結尾又說“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請簡要分析。(2分)答:

            1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表現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乙文表現作者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B.甲乙兩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優美,意味深遠。C.“銘”和“說”都是古代文體,“銘”側重于議論,“說”側重于敘事。D.甲文句式整齊,對仗工整;乙文語言精練,駢散相間。

            15.翻譯下列句子。(4分)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參考答案:

            11.D 12.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襯托蓮之高潔。(如果答“對比”或“襯托”也給分)

            13.不矛盾,因為居室環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14.C

            15.(1)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2) 對于牡丹的喜愛,人當然是很多了。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8

            《愛蓮說》北宋學者周敦頤作品,選自《周敦頤集》,是一篇議論散文。愛蓮說的閱讀答案,我們來看看下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思。(4分)

            ①濯清漣而不妖 ()②亭亭凈植( )

            ③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④陶后鮮有聞()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小題3】本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托什么物?言什么志?(2分)

            【小題4】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于民意調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

            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一種,你贊成哪種花?并談談理由。(2分)

            答案

            【小題1】洗滌 立 親近而不莊重 少

            【小題1】略

            【小題1】蓮 潔身自好 淡泊名利

            【小題1】略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文言詞語理解要精準,這里應注意:④“鮮”古今義,這里是“很少”而不是“新鮮”。

            【小題1】試題分析:翻譯文句要注意關鍵詞和重點句式,這里應注意“染”“濯”“清漣”“妖”等文言實詞的.理解;同時也要注意“之”“而”等文言虛詞的理解。

            【小題1】試題分析:本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將“蓮花”象征以作者為代表的具有潔身自好 、淡泊名利的人。

            【小題1】試題分析:能圍繞所選的花的品性和象征含義來談理由,表達合理即可。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9

            (一)閱讀文言文,回答11—15題。(共11分)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番。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節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①手版②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殺人以媚④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 (節選自《宋史》)

            【注釋】①委:拋棄、丟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悅、巴結。

            11.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水陸草木之花 敦頤獨與之辯 B.有獄久不決 小大之獄 (《曹劌論戰》)

            C.濯清漣而不妖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D.可愛者甚番 負者歌于途(《醉翁亭記》)

            12.翻譯下列語句。(2分)

            (1)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

            13.用“/”畫出【乙】段畫線句子的一處朗讀停頓。(1分)

            敦 頤 至 一 訊 立 辨

            14.【甲】文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蓮花的形象? (3分)

            15.黃庭堅稱周敦頤“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結合【甲】文,談談【乙】文中的.周敦頤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一)閱讀文言文,回答11-15題。(共11分)

            11.B

            評分說明:(2分)準確得2分。

            12.(1)(蓮花)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它筆直地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2)殺人取悅別人,(這樣的事情)我不做。

            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各1分,意思正確即可。

            13.敦 頤 至 / 一 訊 立 辨

            評分說明:(1分)斷句正確得1分。

            14.作者從生長環境、長成后的形象和品格來描寫蓮花的形象。

            評分說明:(3分)每點1分。

            15.示例:周敦頤確實如“蓮”一樣,是一個德才兼備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過人,處理案件,快速準確,另一方面他剛正不阿,敢于據理力爭,不阿諛權貴。

            評分說明:(3分)結合【甲】文1分,談人物每一點各1分。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10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3 分)

            (1)可愛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陶后鮮有聞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3、下列句中劃線字意思和用法完全一樣的`一項是( )(2分)A.香遠益清益習其聲(《黔之驢》);B.亭亭凈植上植果子松數棵(《于園》)C.水陸草木之花亦荊吳形勝之最也(《黃鶴樓》)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跪而拾之以歸(《趙普》)

            4、給文中加線的句子用“/”劃分節奏。(畫5處)(3分)

            予 謂 菊 花 之 隱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貴 者 也 蓮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5、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與之俱黑”,而周敦頤則說蓮“出淤泥而不染”。圍繞“環境與人”的關系,提煉出這兩句話各自蘊含的觀點。(4分)

            參考答案:

            1、(1)多 (2)生(長)藤蔓 (3)少

            2、(1)(蓮)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2)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3、C

            4、予 謂 菊 /花 之 隱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貴 者 也 /蓮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5、環境可以改變人;人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 11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節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自荷錢①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勁葉②既生,則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飄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態;迢至菡萏③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乃花中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玉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則有花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④,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廢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無一時一刻,這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

            (節選自李漁《閑情偶寄》)

            [注釋]①荷錢:指初生的小荷葉。②勁葉:指長大了的荷葉。③菡萏:未開的荷花。④異馥:異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學考試樣卷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

            ⑴不蔓不()

            ⑵陶后有聞()

            ⑶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

            ⑷此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虛詞“而”的意義和用法與“摘而藏之”中“而”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魚肥

            C.乃記之而去D.呼爾而與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個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兩個文段都寫荷花,都表達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但贊美和喜愛的原因有所不同,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⑴長枝節,生出枝節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適合

            2.C

            3.⑴(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⑵無時無刻不適合人觀賞。

            4.甲文:借贊美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表現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乙文:贊美荷花“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

            5.甲文作者喜愛蓮花的原因是基于蓮花潔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詡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愛荷花是因為荷花“可看”“可聞”“可吃”“可用”,有實用價值。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比較閱讀陋室銘和愛蓮說閱讀答案04-23

          《陋室銘》《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07-12

          《陋室銘》《愛蓮說》比較閱讀答案06-11

          陋室銘與愛蓮說比較閱讀答案11-02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10-11

          《陋室銘》《愛蓮說》比較閱讀答案2篇06-27

          《陋室銘》和 《愛蓮說》閱讀及答案參考10-09

          陋室銘比較閱讀和答案08-28

          《陋室銘》與《愛蓮說》比較閱讀練習題答案09-2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欧美一区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 日本乱码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欧美黑人专区 | 亚洲少妇久久网 | 欧美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