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案

          時間:2021-08-17 15:30:13 我要投稿

          【熱門】陋室銘教案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陋室銘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陋室銘教案3篇

          陋室銘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3.理解短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劉禹錫)

            一、檢查預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關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刹扇《喾N方法朗讀,如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凌等。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著名。

            有龍則靈:靈異:

            斯是陋室: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

            草色入帶青:映入。

            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褐笡]有什么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策管等樂器,這里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隨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么簡陋的呢?

            3.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芍弥腥艘彩且粯拥母哐拧

            7.提問: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可見主人高雅脫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1.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愛蓮說》

           。ㄖ芏仡U)

            一、檢查預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謚號元,宋代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前建流溪書堂講學,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稅凵徴f》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縣)任職時寫的。此間,他曾親率屬下在郡府署一側挖地種蓮,名曰愛蓮池。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均可。讀時注意節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水陸軍木之花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

            可愛者甚蕃者:結構助詞,與前面詞可愛構成名詞性結構。相當可愛的(花)。

            晉陶淵明獨愛菊獨:唯獨。

            世人甚愛牡丹甚:很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而:連詞,表轉折,卻。

            濯清漣而不妖而:連詞,表轉折,卻。

            中通外直:(莖)中間通透,外形筆直。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越發清香。益:更加。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而:連詞表轉折,卻。焉:助詞,可不譯。

            予謂菊謂:認為。

            花之隱逸者也之:結構助詞,的。

            陶后鮮有聞:鮮:少。(xiǎn)

            3.請再次朗讀課文。

            4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兩個獨字,都表現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6.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長環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樸;

           。2)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

           。3)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征。

            8.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

            菊花比喻象征隱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貴的人,蓮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度分別是什么?

            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結

            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征、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思想感情。句式駢散交錯運用,讀起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

            五、板書

            菊花正襯蓮花

            菊花隱士陶后鮮有聞

            牡丹反襯蓮花

            牡丹富貴人宜乎眾矣

            蓮花君子同予者何入

            六、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四。

          陋室銘教案 篇2

            《陋室銘》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引導學生完成當堂背誦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對文章精妙新穎構思的分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里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銘文體的初步認識,作者介紹,找尋壓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教師范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注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

            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分組譯文,最后一句教師承包)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師:陋室陋嗎?生:不陋。

            5、師:那么,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1)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馨

            對偶擬人描環境——青

            襯托對仗夸朋友——雅實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度——樂

           。2)小結寫法: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3)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體背誦。學生互相背誦師生競賽學生齊背

            六、總結(略)

            七、贈言和練習

          陋室銘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銘文通過贊揚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讓學生在積累鞏固古文言文的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設計理念: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傾向,結合個人的認知體驗闡發閱讀體悟,汲取精神營養。

            研究主旨:

            “建構式”文言文閱讀(指創設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研讀,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發現語言規律,歸類建構并強化文言認知體系;在文本材料理解的基礎上建構起文本的整體認識;在文化內涵的挖掘中建構起相關的人文知識體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讀懂課文,理解文言大意,深入了解文章內容。

            2、了解“銘”的特點和托物言志的特點,以及了解“興”的特點。

            3、分析作者情操和志趣,發表自己的感悟。

            過程與方法:

            1、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學習,疏通文意。

            3、探究討論,拓展延伸,聯系生活,發表意見。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學習并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加強朗讀學習,在誦讀課文的過程中正音、釋詞,理解全文內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并默寫全文。

            3.明確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

            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通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學方法

            文言文“五讀法”:誦讀——品讀——演讀——審讀——悟讀

            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寫有物品名稱的紙牌8張

            教學過程

            一、講述,走近陋室

            給大家講個有關劉禹錫的小故事吧:

            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士后,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后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按當時地方官府的規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大廈的官邸?墒,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利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般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到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劉禹錫提筆寫下了《陋室銘》這篇文章,并請他的好朋友,當時的大書法家柳公權書碑勒石,立于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現在,一千多年過去了,沒有人會記住那個勢利的縣官,但劉禹錫的這篇《陋室銘》,卻光照歷史,留傳千古。

            (設計意圖:講述故事,營造情境,喚起學生對陋室了解的渴望,激起學生對《陋室銘》及其劉禹錫的探究欲望。)

          【【熱門】陋室銘教案3篇】相關文章:

          1.

          2.

          3.

          4.

          5.

          6.

          7.

          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 | 亚洲无马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网址 | 午夜福利精品自拍视频在线看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