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歐陽修提倡新文風
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并且他非常的有才華,而在政治上也負有盛名。那么,歐陽修所提倡新文風是什么呢?歐陽修所提倡新文風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歐陽修的提倡新文風,歡迎閱讀!
范仲淹推行新政的時候,有些反對新政的人誣陷范仲淹和贊成新政的人是“朋黨”,濫用權。當時,諫官歐陽修也贊助新政,特地寫了一篇《朋黨論》,為范仲淹辯護。后來,范仲淹被貶官,歐陽修受到牽連,也被貶官到外地去了。
歐陽修是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里有錢供他上學呢?鄭氏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泥土地上劃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識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歐陽修讀書非常刻苦專心,不少書讀過就能背誦。家里的書不多,很快讀完了,他就向鄰居借書。遇到重要的書,他還親手抄寫一部。由于母親的辛勤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他在少年時代就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歐陽修長大以后,到京城去參加進士考試,獲得第一名,被派往西京(今河南洛陽)做留守推官(地方行政長官的助手),當西京留守錢惟演的幕僚。
錢惟演是當時有名的文人。他手下的許多幕僚大都很會寫文章。有一次,錢惟演在西京修建了一所驛舍,叫尹師魯、謝希深和歐陽修三個幕僚各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情。
三個人把文章寫好了,拿出來互相觀看,謝希深的文章七百字,歐陽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只有尹師魯的文章三百多字。尹師魯的文章短小,文字卻十分精煉,敘事清晰,而且結構嚴謹。歐陽修看了,很是欽佩,就帶了酒去拜訪他,向他討教。兩人討論文章的寫法,整整一夜沒有睡。
歐陽修知道了自己文章的缺點,就認認真真地重寫了一篇。重寫的文章比尹師魯的還要少二十幾個字,內容卻更加完整。尹師魯看了以后,不由得對人稱贊歐陽修說:“歐陽修進步真快,簡直是一日千里!”
歐陽修總結自己的寫作經驗,說:“寫文章要有三多,看得多,做得多,還要跟別人商量多。”
歐陽修寫文章,非常嚴肅認真。每當他寫好一篇文章,就貼在墻壁上,不管是坐著還是躺下來,隨時可以看到并加以修改。他要一直改到自己滿意,才肯拿出來給別人看。據說,他寫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記》,原稿開頭寫滁州(今安徽滁州)四面有山,東面有什么山,西面又有什么山,南面是什么山,北面又是什么山,就寫了幾十個字。他寫好一看,覺得太啰嗦,就反復修改,最后只剩了“環滁皆山也”五個字。這樣開頭,字數極少,語言精煉,意思卻都表達出來了。而文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流傳至今,已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著名成語。
歐陽修對文壇的最大貢獻是領導了北宋的古文運動,獎掖提攜了王安石、曾鞏、蘇軾父子等一批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唐代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在文學革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到晚唐時,講究形式、內容空虛的文風重又風靡一時。北宋初期,一些文人也提出了“尊韓重道”的主張,但一時還扭轉不了整個文壇的風氣。歐陽修早年游學時就讀到了韓愈的文章,十分仰慕,后來他又和梅堯臣等人一起提倡寫平實樸素的詩和文章,并且推廣韓愈的文章。這樣,北宋的古文運動在他的倡導下逐漸開展起來了。
1057年,身為翰林學士(為皇帝起草誥令的官)的歐陽修主持科舉考試。針對當時讀書人流行寫浮華奇澀的文章,他嚴格規定,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必須用明白樸實的古文體寫作,寫華而不實的文章者一律不錄取。對參加考試的蘇軾的文章,他大力贊賞并列為第二。從此,宋代文壇的風氣有了較大轉變。
歐陽修自己也寫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他對自己要求很高,到了晚年還把自己過去寫的文章,一篇篇拿出來,仔細推敲修改。他的夫人勸阻說:“為什么要這樣吃苦呢?你又不是學生,難道還怕先生責怪嗎?”
歐陽修笑著回答說:“我雖然不怕先生責怪,但是怕后生譏笑。”
他的夫人聽了,也就不再勸阻了。
除了散文,歐陽修的詩、詞也都寫得很出色。他還是一位優秀的史學家。他著有兩部歷史著作,一部是和別人合著的《新唐書》共二百二十五卷,另一部是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知識擴展:歐陽修文學成就
歐陽修倡導的詩文在本質上是針對五代文風和宋初西昆體的,可是歐陽修的文學理論和創作實踐都與柳開以來的復古派文論家有很大的不同。在歐陽修主持文壇以前,以西昆體為代表的文風已經受到嚴厲的批評。歐陽修在反對西昆體的同時,還反對“太學體”。
歐陽修對文與道的關系持有新的觀點。首先,歐陽修認為儒家之道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其次,歐陽修文道并重。此外,他還認為文具有獨立的性質。這種文道并重的思想有兩重意義:一是把文學看得與道同樣重要,二是把文學的藝術形式看得與思想內容同樣重要,這無疑大大地提高了文學的地位。柳開等人以韓愈相號召,主要著眼于其道統,而歐陽修卻重于繼承韓愈的文學傳統。
歐陽修自幼喜愛韓文,后來寫作古文也以韓、柳為學習典范,但他并不盲目崇古,他所取法的是韓文從字順的一面,對韓、柳古文已露端倪的奇險深奧傾向則棄而不取。同時,歐陽修對駢體文的藝術成就并不一概否定,對楊億等人“雄文博學,筆力有馀”也頗為贊賞。這樣,歐陽修在理論上既糾正了柳開、石介的偏頗,又矯正了韓、柳古文的某些缺點,從而為北宋的詩文建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也為宋代古文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歐陽修早年為了應試,對駢儷之文下過很深的功夫,同時也認真研讀韓文,為日后的古文寫作打好了基礎。他在洛陽結識尹洙后,便有意識地向尹學習簡潔謹嚴的古文手法,并以古文為主要的文體進行寫作,但也注意形式的多樣化。歐陽修對待寫作的態度極為嚴肅,往往反復修改才定稿。深厚的學養和辛勤的實踐使他的散文創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又如慶歷年間所作的《朋黨論》,針對保守勢力誣蔑范仲淹等人結為朋黨的言論,旗幟鮮明地提出“小人無朋,唯君子則有之”的論點,有力地駁斥了政敵的謬論,顯示了革新者的凜然正氣和過人膽識。這一類文章具有積極的實質性內容,是古文的實際功用和藝術價值有機結合的典范。歐陽修另有一類議論文與現實政治并無直接關系,但表達了作者對歷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如《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論,對五代的歷史教訓進行總結,并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褒貶,以及國家興亡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歷史觀。又如他為友人文集作的序言,不但對友人的文學業績進行評述,而且抒發了對死生離合、盛衰成敗的人生遭際的感慨,絕非為文而文之作。
歐陽修的記敘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記》一類歷史散文自不必說,即使是亭臺記、哀祭文、碑志文等作品,也都具有充實的內容,如《豐樂亭記》對滁州的歷史故事、地理環境乃至風土人情都作了細致的描寫。又如《瀧岡阡表》,追憶父母的嘉言懿行,細節描寫細膩逼真,栩栩如生,這種效果決不是虛言所能達到的。
歐陽修的散文有很強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論文慷慨陳詞,感情激越;史論文則低回往復,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樂由衷,情文并至。例如《釋秘演詩集序》 ,寥寥數筆,釋秘演、石曼卿兩位奇士豪宕磊落的性情和落拓不偶的遭際已躍然紙上,而作者對兩人的敬重惋惜之情以及對時光流逝、人事變遷的感慨也洋溢于字里行間,感人至深。在歐陽修筆下,散文的實用性質和審美性質得到了充分的顯示,散文的敘事、議論、抒情三種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機融合。
歐陽修對散文文體的發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作品體裁多樣,各得其宜。除了古文之外,辭賦和四六也是他擅長的文體。首先,歐陽修對前代的駢賦、律賦進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韻的兩重規定,改以單筆散體作賦,創造了文賦。其名作如《秋聲賦》,既部分保留了駢賦、律賦的鋪陳排比、駢詞儷句及設為問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現出活潑流動的散體傾向,且增強了賦體的抒情意味。歐陽修的成功嘗試,對文賦形式的確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其次,歐陽修對四六體也進行了革新。宋初的四六皆沿襲唐人舊制,西昆諸子更是嚴格遵守李商隱等人的“三十六體”。歐陽修雖也遵守舊制用四六體來寫公牘文書,但他常參用散體單行之古文筆法,且少用故事成語,不求對偶工切,從而給這種駢四儷六的文體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上隨州錢相公啟》、《蔡州乞致仕第二表》等都是宋代四六中的佳作。
歐陽修的語言簡潔流暢,文氣紆徐委婉,創造了一種平易自然的新風格,在韓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別開生面。例如《醉翁亭記》的開頭一段,語言平易曉暢,晶瑩秀潤,既簡潔凝練又圓融輕快,毫無滯澀窘迫之感。深沉的感慨和精當的議論都出之以委婉含蓄的語氣,娓娓而談,紆徐有致。這種平易近人的文風顯然更容易為讀者所接受,所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其后宋代散文的發展歷程就證明了這一點。
歐陽修的創作使散文的體裁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完備。歐陽修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歐陽修提倡新文風】相關文章:
歐陽修提倡新文風故事09-01
歐陽修整肅文風的故事08-31
歐陽修改革文風的中國歷史故事07-14
韓愈文風之變07-31
經典散文風景08-24
帶散文風的作文05-10
梁實秋散文風格10-05
徐志摩詩文風格10-22
曾鞏的書論與文風08-14
歐陽修和新五代史散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