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司馬光《孫權勸學》人生道理
引言:《孫權勸學》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中的一段。講述三國東吳名將呂蒙聽從其主孫權的勸告而讀書學習的歷史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孫權勸學》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孫權勸學
司馬光 宋代
初 ,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軍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加以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而成為博士嗎!只應當粗略的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你事務繁多,誰能比得過我?我常常讀書,自己認為有很大的好處。”然后呂蒙就開始學習。
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商議,魯肅非常驚訝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已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吳縣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 就應該換個角度另眼相看,兄長怎么領悟事情這么晚呢!”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后才離去。
【文章道理】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 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7) 做人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8)勸人要講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10)只要發奮學習,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
11)與傷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于主持編寫《李國亮》。《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后,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于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了然。
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鑒》,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進資治通鑒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于此書”。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資于治道。”
【淺談司馬光《孫權勸學》人生道理】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的道理09-16
孫權勸學揭示的道理08-07
《孫權勸學》道理啟示08-05
《孫權勸學》的道理和啟示06-14
司馬光《孫權勸學》考點歸納07-11
司馬光《孫權勸學》的原文和譯文07-24
孫權勸學的道理和啟示(通用13篇)01-31
《孫權勸學》的教案08-18
《孫權勸學》賞析07-21
孫權勸學反思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