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 教案

          時間:2024-07-04 10:40:24 勸學 我要投稿

          孫權勸學 教案8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 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孫權勸學 教案8篇

          孫權勸學 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課時:1課時

            學類型:自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帶出“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進而帶出兩個成語的出處——該段文字。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新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兩個成語的運用。

            同學們,上課之前來作一個聽力小訓練,我來說一段話,要求是你們用心聽,并找出我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

            話說我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小劉,這人特別不愛學習,成天臟兮兮掛著兩條鼻涕,被同學戲稱為“鼻涕蟲”。鼻涕蟲是那種老師一提就搖頭嘆息,也沒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憑久完事的。畢業以后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學搞了個小聚會。大家很久沒見面,個個都覺得特別新鮮興奮,大家聊得特別高興。這時候有人高喊:快看!我們一瞧,原來來了一輛亮銀色寶馬,車門一開,從車上下來一個穿著西裝,戴著眼鏡,特瀟灑一“款哥”。所有女同學都“哇”了一聲,紛紛議論這帥哥是誰呀,這時候一同學說了:“他就是當年那個‘鼻涕蟲’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來考上了一名牌大學。人家現在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因為實在沒辦法把鼻涕蟲跟眼前這個帥哥聯系起來。一同學不禁搖頭嘆了一句:“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好,這段話就講到這里,同學們能不能找出我剛才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呢?(如示)對了,這兩個成語出自我國一部著名的史學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嗎?——《資治通鑒》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目蒙學習的效果的?(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勸學

            呂蒙辭學——就學

            魯肅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板書,分角色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復述孫權的話,一個復述呂蒙的話,一個復述魯肅的話)

            4、小黑板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三、品味語言

            1、思考:課文以什么方式展開故事情節?(人物對話)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為什么要說這些話,該以什么神態、語氣說。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么語調,語速,讀出什么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勸目的,談完試讀。(板書顯示三句話)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4、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5、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揣摩得更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

            7、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四、說話訓練

            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六、擴展訓練

            1.在課堂練習本上解釋“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2.當堂交流評點。

            七、布置作業

            根據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也很優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著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勸她。聯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八、板書設計

            不可不學(必要性)

            孫權:勸學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身說法)

            呂蒙:辭學——就學

            論議輕松調侃

            魯肅:大驚——結友

            教學建議:利用復述和分角色朗讀,充分調動學生自學理解課文。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 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字詞

            3.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態、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5.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與《傷仲永》比較)

            教學重點:

            1.字詞。(本文是略讀課文,字詞部分以課外準備、課內教授相結合)

            2.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聯系課文、生活,讓學生真正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的道理。

            教學設想:

            1.學生在課下借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疑。

            2.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神態、心理。

            3.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時:

            1課時

            預習:

            熟讀課文,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并記下疑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以關羽導入,引出呂蒙。

            多媒體展示關羽圖片,以“敗走麥城”的故事,引出呂蒙。

            二 介紹《資治通鑒》和司馬光。

            通過預習《孫權勸學》,你們覺得《資治通鑒》應該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明確:了解文學常識的'目的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和修養,并給我們提供進一步學習、看書的基礎。

            三 全班朗讀全文。

            用幻燈片打出幾個應該注意的讀音。

            四 字詞過關。

            昨天已經讓同學們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預習課文了。下面,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并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回答。

          孫權勸學 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過程和方法目標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標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并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學法】

            朗讀法,揣摩探究法,點撥法

            【教學課時 】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老師有幾個問題請教同學們:

            1、孫權是三國中哪一個國的開國君主( )

            A、魏國 B、蜀國 C、吳國

            2、在孫權心目中膽識、學問、才能、謀略僅次于周瑜的大將是( )

            A、關羽 B 、呂蒙 C、魯肅

            二、介紹故事出處和文中人物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書名“資治”,說明本書編撰的目的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政治借鑒。

            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

            三、朗讀感知課文

            1、聽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反問句,強調并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 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務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感嘆句,要顯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學們間互相翻譯句子,把有疑問或不懂的詞、句作符號。

            3、檢查自學情況。

            詞:(1)卿今當涂掌事;掌管國家大事

            (2)孤豈欲卿治經 為博士邪; 難道

            (3)但當涉獵 只 粗略地閱讀

            句:(1)蒙辭以軍中多務 推托

            (2)卿言多務,孰若孤? 比得上

            4、解釋劃線詞語的意思(見PPT)

            5、口譯全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為借口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鉆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事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好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

            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談論天下大事 ,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地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于是叩拜呂蒙 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后分別了。

            第二課時

            四、精讀課文

            (一)、這篇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

            可以分為幾層?

            可分兩層。

            1、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

            2、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二)、朗讀并理解:

            1、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寫? 對話

            2、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3、孫權給呂蒙提的讀書目標是:____涉獵,見往事耳

            4、表現孫權對下屬呂蒙親近、關心和期望的一句話是_____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_

            (三)、朗讀第二層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即吃驚,又情不自禁的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并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

            3、“刮目相待”后,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么?

            與呂蒙主動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4、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5、呂蒙讀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側面描寫)

            6、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7、評價孫權、呂蒙、魯肅?

            孫權: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 善勸)

            呂蒙: 士別三日, 刮目相待 (好學)

            魯肅:鳥隨鸞鳳飛騰遠, 人伴賢良品德高。 (敬才、愛才)

            五、總結、歸納:

            孫權:關心下屬、平易近人、諄諄善誘

            勸

            呂蒙:前:才疏學淺(吳下阿蒙)

            后:好學、自信(刮目相待)

            8、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 泛指缺少學識才干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9、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10、 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 。

            六、比較閱讀

            試分析《孫權勸學》與《傷仲永》兩篇課文在創作風格以及人物形象呂蒙和方仲永的不同?

            《孫權勸學》:對話為主,言簡意賅;

            《傷仲永》:敘議結合,借事說理。

            呂蒙:年長好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學,毫無所成。

            七、揣摩語氣

            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八、討論、質疑。

            還有不懂的問題嗎?說出來,大家來幫幫你。

          孫權勸學 教案 篇4

            【課文品讀】

             《孫權勸學》是一篇極其簡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文言短文故事主體只有兩個部分,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文章主要通過對話的方式,表現人物,推進故事對話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數語,就表現出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性格在情節的安排上,亦別具風格呂蒙學習的起因是“孫權勸學”,學習的過程略去,學習的結果是魯肅與呂蒙“結友而別”通過“論議”“結友”來表現孫權善勸、呂蒙勤學和學有所成直接描寫、側面襯托、留白再塑、繁簡結合等手法的巧妙運用,讓這一篇小短文既充滿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設計意圖】

            文章簡短,教材注釋比較豐富,學生理解起來不會有文意上的困難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學價值也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學魅力,則需要教師在深入解讀后,通過生動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一道走進文本,品析欣賞筆者通過反復解讀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個“三”,這些“三”包含了文章結構、人物形象、藝術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項內容,于是,以“找尋三”趣學文言故事作為此設計的總構思

            教學創意:趣學文言故事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謂、博士、但、涉獵、吳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賞析寫人記事的美妙手法

            教學重點:

            賞析寫人記事的美妙手法

            教學方法:誦讀、品析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朗讀

            要求:讀通讀順讀懂

            方法:自由放聲朗讀,自己譯讀,同座譯讀,質疑解難

            二、積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發關注并需要積累的詞

            方法:自己圈出,落實意義和用法,教師點撥強調

            (以自行整理或統一練習的方式積累)

            以下詞需要強調:

            實詞:謂 當涂 涉獵 見 就 過

            虛詞:以 豈 但 若 乃 及 即 更 何 遂

            人稱:卿 孤 孰

            古今異義:博士 往事

            語氣詞:邪 耳 乎

            成語: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尋文中獨特的“三”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寫人記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師示例,學生獨立尋找,教師巡視點撥,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組合有以下一些內容:

            1.三個段落示結構

            根據情節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這就是事件的三個階段,即: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這三個段落是:

            初……/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

            2.三個人物證蒙學

            穿插人物介紹:孫權、呂蒙、魯肅

            簡析三個人物(孫權、魯肅、蒙母)對呂蒙學習并成功的證明作用

            孫權: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勸他讀書,對呂蒙滿是關心與厚望正因為有孫權的善于勸說,才有了呂蒙的“就學”及學有所成

            魯肅:魯肅“與蒙論議”,一句“非復吳下阿蒙!”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魯肅地位高于呂蒙,且學識豐富,由他說出此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非同一般

             蒙母:從情節的角度講,文章的最后一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似乎多余,然而,細細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長了

            魯肅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通過他“拜蒙母”,看得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側面襯托出呂蒙富有學識;更重要的是,這一情節傳達出古代對讀書的另一個角度的理解:一個人因為讀書而有豐厚的學問,會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會地位及威望這一情節深化了選文的中心在表現孫權勸學的效果和呂蒙學習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補筆

            3.三句話語見形象

            要求:體會文中人物的語氣語調,感受說話人的心理

            方法:以讀促析,能通過朗讀體會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簡析: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表現出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深切關心,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大有所益”

            這一句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但又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尤其是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讀來讓人感動

            孫權是善勸的他對呂蒙既嚴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贊許之態呼之欲出魯肅是個忠厚長兄,這句話流露出他重視學問、善于欣賞他人、對年輕將領的親切贊美之情

            4.三次態度現性格:

            (1)蒙辭以軍中多務

            用軍務繁重來推脫,這里折射出呂蒙之前不讀書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長經歷

            (2)蒙乃始就學

            在孫權的教育和指點之后,呂蒙無可推辭并知錯能改,這是他實現自我轉變的重要一環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這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可以看出呂蒙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充滿自信我們仿佛能聽到他那坦誠豪爽的笑聲

            小結:

            呂蒙的三次態度的作用:

            (1)讓文氣有起伏;(2)豐滿了人物形象;(3)三次態度就是事件發展的三個階段,也是他成長的三個階段(拒學就學成學);(4)比襯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5.三個留白顯詳略

            要求:根據文字展開適當的聯想,揣摩作者這樣安排情節和詳略的意圖

            方法:說讀結合、討論交流

            簡析:

            (1)蒙辭以軍中多務……

            會以怎樣的說來“辭”?扣緊文意想象、表達

            (2)蒙乃始就學……

            為什么不寫他如何勤學?

            (3)肅遂拜蒙母……

            為什么要交代這個環節?刪去了會怎樣?魯肅會對蒙母說些什么呢?

            前兩個留白是略寫,而最后一個則是擴充出來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嗎?

            除了以上的“三”,還有一些“三”也不能忽視如:

            三個稱呼表親密:

            “卿”,是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第一次出現是孫權稱呼呂蒙,表現出孫權對呂蒙真切的關心和殷切的期望,既鄭重,又親切第二次出現是魯肅“與蒙論議”后很吃驚地喊出的,表現出魯肅對呂蒙的認可、贊揚

            “大兄”,面對魯肅的吃驚和贊嘆,呂蒙巧妙接應“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對話中有同僚間的調侃趣味,更顯兩人志同道合的兄弟般的情誼

            三種語氣傳態度

            人物語言,尤其是語言中流露出的語氣語調能夠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中“邪”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語氣,“罷了”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傳達出孫權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嘆,可譯為“啊”此句一出,呂蒙自得、自豪、“書中多閱歷,胸中有溝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四、誦讀

            要求:讀熟、讀美

            能夠生動地讀出人物的語氣語調,通過朗讀表現出豐滿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讀成誦

             方法:同座位配合演讀;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讀;全班背誦

            五、總結

            1.文言文章學習的角度:積累詞匯。

            2.文學作品學習的角度:品析寫人記事的妙法。

          孫權勸學 教案 篇5

            一、教材內容分析

            《孫權勸學》一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主要寫的是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文章記事簡練。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詞語并理解課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闡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2、 過程和方法: 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的

            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借助于多媒體和各種參考資料,引導學生朗讀、表演、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懂得“開卷有益”,讀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

            教學重點: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難點:聯系生活實際,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強,能自主學習并查閱相關資料。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探究引導策略:探討式學習;教師啟發引導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策略:建立小組討論、交流、合作的課堂氛圍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資源準備: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二十二課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導入。由《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敗走麥城”引入, 介紹孫權、呂蒙、魯肅,讓學生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激發閱讀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先介紹,老師再補充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圈點勾畫、質疑問難、合作探究、對比閱讀、課外拓展等多種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構建新的學習模式。 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觸動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個人合作討論、理解、然后明確,適時請求老師點撥與補充。 設計意圖: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學生“開卷有益”的道理。

            資源準備: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二、介紹《資治通鑒》和司馬光。

            提問:你在預習中對作者和《資治通鑒》了解多少,由學生先介紹,不完整老師再補充。

            1.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2.《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馬光編纂此書的目的是為統治者治國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的。

            三讀出自我,合作交流

            議一議:本文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么“勸”,是怎么“勸”的,“勸”的結果怎樣?

            四幫助學生通讀全文并理解文意。

            教學流程圖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

            (勸學、就學、議論、結友)

            七、教學評價設計

            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探究、討論、課堂發言等給予及時的評價、引導和總結;課堂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次課綜合性總結;課后,通過測試題和作業來作評價和反饋。

            八、幫助與總結

            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探究、討論、課堂發言等給予及時的評價、引導和總結;課堂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本次課綜合性總結;課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網上的討論發言,教師給予引導與總評,并且對課堂延伸部分提出的幾個問題的探究情況作評價和反饋。

          孫權勸學 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兩課時

            課前預習

            1、 閱讀課文,查字典,看注釋試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課外閱讀讀后感)3'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后來果然大有長進。

            1.教師或請學生進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來政治家,史學家。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后,學生朗讀)

            2請學生翻譯。(一人譯一句)

            3.課文注釋補充。

            謂……曰: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不過。多務:事情多。孰若:與……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完成目標1)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辭以多條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5.提問:孫權如何以現身說法,勸呂蒙學習?

            討論并歸納:"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6.提問:呂蒙讀后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并歸納:"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7.提問:為什么"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討論并歸納:因為情況是在不斷變化,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問:請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目標3)

            討論并歸納:"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黃已貴為經理,可不再是吳下阿蒙了。

            9.提問:請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標3)

            討論并歸納:"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課時

            一、 試背誦全文。

            二、 復述課文(學生講講的內容和背景)

            三、 情節表演(分男女兩組,每組三給人,分扮演三個角色)

            四、教師小結 (目標4)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五、布置作業

            A.課后練習一、二、三。

            B、背誦全文。

            C、寫寫這篇給你的啟示。

            六、說課精要:解決本課重難點要注意講練結合,使學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記:

            (附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里要你攻讀經書成為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了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為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么發現情況這么近呢?"魯肅于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教后記: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后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學生能夠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誦的情況也是良好。

          孫權勸學 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能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3、能在熟練朗讀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4、通過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能夠從文中得到有關人生方面的啟示。 投影展示的目標是對學生所定目標的規范、補充和加深,這樣學生學起來才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投影設計之二 孫權勸學司馬光初權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此環節可訓練學生斷句和停頓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練朗讀。

            投影設計之三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到用時方恨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知識就是力量。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展示相關名句可拓開學生思路,開闊視野,增大知識容量。

          孫權勸學 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資治通鑒》的文學常識。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

            學情分析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與赤壁,后又襲破關羽,占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但是,呂蒙年青的時候不喜歡學習,他斗大的字不識幾個, 怎么會后來立下如此赫赫戰功呢?他的成長離不開孫權的勸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看孫權是如何勸的,呂蒙又是怎么做的?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并能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語調。

            2、理解呂蒙與魯肅對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方法:誦讀法、講授法、練習法、歸納法。

            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孫權勸學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與赤壁,后又襲破關羽,占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但是,呂蒙年青的時候不喜歡學習,他斗大的字不識幾個, 怎么會后來立下如此赫赫戰功呢?他的成長離不開孫權的勸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看孫權是如何勸的,呂蒙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孫權勸學》幻燈篇)。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出示幻燈片)

            1、《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鑒 》 , 是 主持編纂的一部 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歷史。

            2、司馬光,字君實,北宋 家、 家。卒謚文正,追封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

            3、生難字:卿( ) 豈( ) 邪( ) 孰( )遂( ) 即更( )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朗讀指導

            1、自由朗讀(兩遍)

            2、聽示范朗讀

            3、全班齊讀

            (二)請同學復述課文:文中寫了哪些人物?圍繞他們發生了哪些事?(師生歸納,出示幻燈片)

            四、請學生結合注解,翻譯全文,積累文言詞匯。

            1、出示幻燈片提示學生積累。

            2、學生再讀課,邊讀邊翻譯課文。

            五.歸納內容(學生歸納完成后,出示幻燈片)

            1、通假字歸納

            邪:同“耶”表反問語氣。

            涂:同“途”即道。

            2、古時稱謂歸納

            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3、古今意義歸納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

            博士:古義_當時專管經學傳授的學官_今義_求學的最高學位_

            (2)、見往事耳

            往事:古義_歷史 今義__過去的事情_

            4、成語歸納

            吳下阿蒙 :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現在演化成一個成語,泛指缺少文才,學識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一)生小組朗讀,暢談朗讀感受。

            (二)師生討論總結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2)卿言多務,孰若孤?(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3)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感嘆句,一句可見魯肅當時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使魯肅既吃驚,又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三)小組討論:“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明確:“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并不是埋怨魯肅,而是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七.拓展延伸,明白道理。

            1、歸納道理:

            昔日的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待,說到這,我們不禁想起前面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罷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引導學生明白要重視后天的學習,開卷有益的道理)

            2、拓展積累:

            積累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書到用時方恨少。”

            “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八.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本文的學習,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本課上到這兒,相信每個人都收獲不小,愿這些美麗的收獲,伴隨著你走過青春歲月,讓你的青春年華一路美麗!

            七、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

            2、背誦相關文學常識。

            3.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方仲永與呂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請同學們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呂蒙,他們會演繹出怎樣的一段故事呢?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孫權――――勸學

            呂蒙――――就學

            魯肅――――贊學

            讀書好 好讀書 讀好書

            15 *孫權勸學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15 *孫權勸學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孫權勸學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話說三國鼎立之時,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與赤壁,后又襲破關羽,占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但是,呂蒙年青的時候不喜歡學習,他斗大的字不識幾個, 怎么會后來立下如此赫赫戰功呢?他的成長離不開孫權的勸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看孫權是如何勸的,呂蒙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孫權勸學》幻燈篇)。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出示幻燈片)

            1、《孫權勸學》選自《 資治通鑒 》 , 是 主持編纂的一部 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歷史。

            2、司馬光,字君實,北宋 家、 家。卒謚文正,追封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

            3、生難字:卿( ) 豈( ) 邪( ) 孰( )遂( ) 即更( )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朗讀指導

            1、自由朗讀(兩遍)

            2、聽示范朗讀

            3、全班齊讀

            (二)請同學復述課文:文中寫了哪些人物?圍繞他們發生了哪些事?(師生歸納,出示幻燈片)

            四、請學生結合注解,翻譯全文,積累文言詞匯。

            1、出示幻燈片提示學生積累。

            2、學生再讀課,邊讀邊翻譯課文。

            五.歸納內容(學生歸納完成后,出示幻燈片)

            1、通假字歸納

            邪:同“耶”表反問語氣。

            涂:同“途”即道。

            2、古時稱謂歸納

            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3、古今意義歸納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

            博士:古義_當時專管經學傳授的學官_今義_求學的最高學位_

            (2)、見往事耳

            往事:古義_歷史 今義__過去的事情_

            4、成語歸納

            吳下阿蒙 :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現在演化成一個成語,泛指缺少文才,學識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再次朗讀課文,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一)生小組朗讀,暢談朗讀感受。

            (二)師生討論總結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可置否,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2)卿言多務,孰若孤?(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3)鄧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感嘆句,一句可見魯肅當時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使魯肅既吃驚,又不自禁地發出贊嘆。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三)小組討論:“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明確:“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并不是埋怨魯肅,而是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七.拓展延伸,明白道理。

            1、歸納道理:

            昔日的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待,說到這,我們不禁想起前面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罷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引導學生明白要重視后天的學習,開卷有益的道理)

            2、拓展積累:

            積累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書到用時方恨少。”

            “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八.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本文的學習,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本課上到這兒,相信每個人都收獲不小,愿這些美麗的收獲,伴隨著你走過青春歲月,讓你的青春年華一路美麗!

            七、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

            2、背誦相關文學常識。

            3.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方仲永與呂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請同學們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呂蒙,他們會演繹出怎樣的一段故事呢?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

            板書設計:

            孫權勸學

            《資治通鑒》

            孫權――――勸學

            呂蒙――――就學

            魯肅――――贊學

            讀書好 好讀書 讀好書

          【孫權勸學 教案】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的教案08-18

          孫權勸學教案08-15

          孫權勸學教案07-03

          《孫權勸學》教案10-28

          【薦】《孫權勸學》教案07-24

          【熱】《孫權勸學》教案08-14

          【推薦】《孫權勸學》教案10-14

          關于《孫權勸學》教案06-19

          人教版孫權勸學教案06-12

          《孫權勸學》教案【薦】08-1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尹人香蕉99久久综合网站 | 在线观看国产99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国产成版视频在线 | 日本一本久道视频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