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復讀勵志文章(通用7篇)
高考復讀就是高考之后再讀一年,通常是指應屆考生不能如愿考上自己滿意的學校,再復習一年功課重新參加高考。下面是高考復讀勵志文章,歡迎參考!
高考復讀勵志文章 1
著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樂,不要沉迷于學習進步沒有別人大的痛苦之中。
這是一段心中藏之,無一日忘記的珍貴記憶,在逆境中,在復讀的“高四”生活中,我一遍一遍地告訴自己,前途雖遠,扶搖可接。于是心底深處的那些夢想,從不曾磨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
我知道自己走進了一個囚籠。
像是那遠古時期的楚國遺民,與他們的三閭大夫一樣,佩長鋏,冠切云,飲墜露餐落英,有著干云的立項滿腹的詩書一身的傲氣,卻也只能任風塵遮蔽一身的白衣,低頭走進那座牢籠。
楚囚最是悲哀,我一直固執的這樣認為,因為他并非卓爾不群,卻一直太過自命不凡。自命不凡者,總是要比凡人承受更多的痛苦。
高三時所有的年少輕狂,都在2008年分數發布的一瞬間化為一場巨大的諷刺。我曾信誓旦旦地說即使是高三,也不值得我放棄所有的興趣理想去成就一個單薄的分數,于是我的小說本上一年內多出了三萬多的字數。可是真正看到分數的時候才知道,計算機熒幕不會體諒你的絕望,也不會理解宣判時的悲涼,那一瞬間,夢想中渴望了十幾年的那一片湖光塔影,距離我如此遙遠。
沒有人會想到我落榜,面對所有人的錯愕與惋惜,我卻知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切的一切,只能自己背負。
無所謂心情,難過悲傷對于我都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不出門,不接電話,不回短信,不上線,拒絕所有人的關心與安慰。
那就復讀吧,如果心里還有夢想,如果,還不愿意向失敗低下高昂了十八年的頭。
父母都不贊成我復讀,媽媽怕我的心理承受不住,爸爸甚至認為以我高三漫不經心的狀態,再復讀也不會有任何結果,只會比第一次更糟。整整兩個月,家里都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我和爸爸不停地吵架、冷戰,爭論者毫無意義的誰對誰錯,眼淚總是替代了一切能發泄出的欲望,而窗外,夏日的陽光正明媚的眩人眼目,我的朋友們正在全國各地享受著屬于他們的最長最美好的假期。
最終我還是贏了,如媽媽后來對我說的,從沒有人能改變我做出的決定,從我小時候起他們就知道。
要不要回原來的班上,我也曾一度猶豫。
在我看來,愿意復讀的人是猛士,愿意來我們班上復讀的人是真的猛士,已經在我們班上經歷過一年高三深諳其黑暗艱苦還愿意再來一遍的人,就只能用圣斗士來形容了。在后來的高四,無數次,大家在交完卷子筋疲力盡后感嘆著對我說,你真的太勇猛了你當初怎么有勇氣回來再受一遍折磨啊,我也同樣筋疲力盡地哀嘆說,我也不知道啊我一定是瘋了。
記得同宿舍的舍友曾出給我一個上聯讓我對:
西安事變,張無忌,楊不悔。
巧妙的事件與人名的結合,張楊兵諫,倚天屠龍,我最愛的金庸。而我對出的下聯,出自《射雕》,卻是對自己當下處境一場徹徹底底的嘲諷:在我的中學這片舊土上,班主任孫老師沒有變化,我也依然待在同一個地方無法向前。
附中故地,孫不二,王處一。
那時我的朋友們已經在大學里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而我在與去年如出一轍的填涂講評中體驗著物是人非事事休,總是想起那本不相干的'一句;
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高四的學習生活,可以此一句話完整概括之。
在同班同學看來,復讀生們總是比他們幸福的吧。可以逃學、請假、遲到、早退、上課不聽、不交作業還永遠擁有睥睨群雄的成績。還有什么可憂愁的呢?
是啊,假如你不曾經歷那樣的失敗,假如你不曾看到在模考中從來沒超過你的無數同學們帶著比你優異的高考成績昂首走進大學而且你永遠沒有翻盤的機會——因為你們再也不會有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的時刻,假如你不曾在回來之后看到初生牛犢般的應屆生們依然能夠考出比你高的分數。
那種質疑自己價值的恐懼感,沒有復讀過的孩子們永遠不會理解,我也希望你們一輩子都不要理解。
去年冬天我又一次參加了北大的自招,又一次在希望燃起之后遭遇了深深的失望。去年夏天是我先放棄了她,她隨即以前所未有的慘淡分數宣判了我變心的代價。于是我回來,從頭開始,希望于事仍有裨益,再傷心再沮喪,心底卻一直有著最自欺欺人的小小安慰:這是我跟她的緣分未盡啊,我畢竟又多了一次追逐她的機緣。沒想到,這次卻是她放棄我了,知道自己筆試未過的那一天,我從中午十二點哭到了凌晨一點,一遍又一遍地想,難道從小聽到的那些我只應該屬于北大的贊譽就只是一個一觸即碎的淺薄的玩笑?難道是北大在用最殘忍的方式報復我填報志愿時的心志不堅幺?這條看不見絲毫光明的路,我還要、還能堅持下去幺?
可退路已經被自己截斷了。
記得曾經聽一個同是復讀生的姐姐說,復讀生是原地踏步的,沒有改變,沒有進步,所以大家聽課的時候我可以睡覺,大家做題的時候我可以看小說,重來第二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我發誓,若我像她一樣,彼時已經拿到自招加分,我也一定是這樣的想法,并且從那一刻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不再用菜夾饃和煎餅委屈自己——那是我將近一年的中午飯和晚飯,為了節約時間。可是我沒有她那么優秀,所以我只有更加努力,中午離開教室的時間從十二點半拖后到十二點四十五,大家睡覺的時候我要聽課,大家看小說的時候我要做題,早已不是為了成績在拼,而是無論如何讓,都要守住心底的尊嚴。
重來第二次,有什么苦是不能吃的。
我習慣中午獨自一個人留在教室,習慣在自習室坐到很晚,中午十二點半,凌晨十二點半,這兩個遙遙相對的鐘點每日與我相伴,身邊總是安靜無人,手邊永遠做不完的習題象是一場無人傾聽的訴說,明知無益,卻不愿停下。
我總是在做題的空隙莫名地走神,想一些荒謬而漫無邊際的事,想曾背過的那些哀感頑艷的詩詞,想朋友們轉身離去的背影,想曾有的那些輕歌巧笑和惘然若失,想晚上放學后仰頭望見的長安月,想西安這座歷盡榮耀與傷痛的城,想文化的繼承祖國的復興,想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想看不見的遠方河岸邊的蘆葦叢,風過時蕭蕭寥寥,靜悄悄吹起一檔蘆花如雪。
向人含笑背人咳,小恙輕隨懶自呵。
總是難過。
后來我想。就當著本不該有的高四是一場跋涉,我在冰冷的原野上追逐它前行,義無反顧。若是失敗了,就只當這千里的跋涉,是來做一次甚至無法的相間的告別,只為生命中最深的愛戀,卻終究抵不過時間。
這里的“它”早已超過了北大的定義,而是我隨自己的全部自許和自期,以及逆境中不曾磨滅的夢想。
于是我奮斗在高四看不見盡頭的路上沒有停下,掩藏起所有的傷痛,依舊可以對著每一個人笑得燦爛。
這次咱們拼了
幸運的是我有著一群能相互依靠的同學。
大廈傾覆,滄海橫流的時候,我們是一群相濡以沫的涸轍之鮒。
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大家同氣連枝,像同一條戰壕中的戰友,我們之間的競爭,也已被那相惜之情捂成了微暖的溫度,成為熨帖胸口充實記憶的別樣的心情。
還有宿舍的舍友,這群最親密的“戰友”,天上神仙府,人間三零五(我們是305宿舍),這是我調侃時為宿舍寫的對聯。我們在這方小小的空間里,意外地收獲了幸福。
我們付出了多少,沒有人能列舉得清。我只知道我們宿舍在自習室的人總是最多最齊時間也最長,我們合起來考過五次年級第一和無數次的前五前十,我們六人最終兩個北大兩個清華兩個中財聚首北京,為了各自的夢想,我們舍棄了太多。
每一次回宿舍時,我都會在樓下抬頭先看我們的窗口是否有燈光,像是,一年燈火要人歸,家一樣的溫暖。我總是回來得很晚,但即使燈黑著也從來沒有慌張過,因為我知道推開自習室的門,你們一定在。
記憶中最深的,是305朝陽的大窗,每天早上買飯回來的人拉開窗簾叫大家起床,睜開眼時,陽光灑滿一室,漫漫長夜的傷痛化作滿心滿眼的溫暖。我一次次地想起來我喜歡的那句歌詞,每一天睜開眼看你們和陽光都在,那就是我要的未來。
我們是一群在涸轍中相濡以沫的鮒魚,每一群涸轍之鮒都有著相忘于江湖的夢想,但在那之前,我們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拼出那條拼向江湖的水道。
很沒來由的,我想到我的班主任孫老師,想我對他痛恨切齒的高三和感激涕零的高四,像一場很荒謬的虛擬:我希望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有一個人一直守在我身邊,不離不棄,為我的每一點進步由衷地欣喜,也安慰我每一次的失落,只要看到他,我就有走下去的勇氣,并且欣然的笑容滿面。我一直以為沒有這么一個人,過后回頭才發現,這個人一直都在,卻是我的班主任。
他曾在所有同學怨天尤人的抱怨中面不改色的發試卷考試,也曾在地震時的劇烈晃動中如山岳般屹立在講臺上安定每一個人的恐懼絕望,他讓無數學生在畢業后感念起他的好。然而,我感念他的是他在一次單獨談話中對我說:王欣怡,這次咱們拼了。
這次咱們拼了。
回想高四經年倥傯,人浮于事,然而,這句話卻讓我始終銘記于心,并照亮我的前程。我想,有時候,人是可以為了一件事而付出全力的。
送給高四復讀生們的話: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許多美好的東西,往往在心靈經歷滄桑之后成為永恒。那么就此結束吧。我已在燕園,已在十余年牽系的未名湖畔,愿所有人安好,愿前路風景如畫。
高考復讀勵志文章 2
凌晨五點的教學樓,走廊盡頭的聲控燈被腳步聲喚醒,課桌上堆疊的試卷比去年高出半尺,筆芯消耗的速度是從前的兩倍。有人在背后議論 “復讀就是浪費時間”,但只有你清楚,當去年在志愿填報系統前點擊 “確認” 時,心里那聲不甘的嘆息有多響亮。
選擇復讀的那天,你把去年的準考證折成小方塊塞進筆袋。第一次模考成績出來時,比去年同期低了 15 分,你躲在操場角落給媽媽打電話,強忍著眼淚說 “挺好的”。可現在再看成績單,排名已經往前跳了 42 名 —— 這中間,是你把數學錯題本翻爛后又重新整理的 3 個版本,是英語早讀時把完形填空里的固定搭配抄在手腕上反復記憶的堅持,是歷史老師辦公室里那把被你坐熱的木椅。
上周遇到去年的同桌,她興奮地講著大學社團的趣事,你沒有絲毫羨慕。因為你知道,每個人的時區不同,有人 20 歲開花,有人 25 歲結果。就像那位三次復讀才考上心儀醫科大學的學長說的:“多走的路不是繞遠,是為了在終點站穩腳跟。”
新年前的最后一次班會,老師讓每個人寫下目標大學。你鄭重地寫下那個曾讓你望而卻步的校名,筆尖劃過紙張的`力度,藏著破釜沉舟的勇氣。這一年的緩沖,不是給懦弱的逃避,而是給夢想重新起飛的機會。當明年六月的陽光灑在考場上,你會感謝今天這個不肯向命運妥協的自己。
高考復讀勵志文章 3
第三次模考成績公布那天,你盯著成績單上紋絲不動的排名,把筆狠狠摔在桌上。明明比去年更努力,為什么分數就是上不去?直到同桌的錯題本不小心滑到你腳邊 —— 第 58 頁的物理題旁,用三種顏色的.筆標注著:“2023.10.15 錯因:摩擦力方向判斷錯誤”“2023.11.2 同類題陷阱:勻速運動不一定受力平衡”“2023.12.5 秒殺技巧:將斜面問題轉化為直角三角形”。
你突然想起自己的錯題本,只記了答案和解析,從來沒認真分析過錯誤原因。就像第一次做英語七選五時錯了 4 個,第二次遇到類似題型還是錯 3 個,因為你始終沒發現自己總在 “代詞指代” 這個考點上栽跟頭。
去年考上 985 的學姐返校分享經驗時,特意帶來她的錯題本。那本被膠帶粘補過的筆記本里,不僅有錯題,還有每次錯誤后的反思:“這次是計算失誤,下次草稿紙要寫清楚步驟”“這個知識點老師強調過三次,必須當天背會”。她用紅筆圈出的 “高頻失誤點”,后來成了全班傳閱的復習資料。
現在你的錯題本也開始有了溫度。數學錯題按 “函數”“幾何” 分類,旁邊貼著對應的知識點便利貼;語文病句題旁畫著主謂賓結構圖;文綜大題則標注著 “采分點關鍵詞”。上周做去年高考題時,你驚喜地發現,曾經讓你卡殼的難題,現在能一眼看穿命題陷阱。
別小看那些在錯題本上寫下的批注,它們就像暗碼,正在悄悄拼接出未來錄取通知書的模樣。當你把每道錯題都變成 “一次性錯誤”,進步就會像春天的藤蔓,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悄悄生長。
高考復讀勵志文章 4
周末的校園只剩下復讀班的燈亮著,你啃著冷掉的面包刷數學題時,手機彈出初中同學的朋友圈 —— 他們在大學的銀杏道上笑著比耶,配文是 “最好的青春”。你快速劃過屏幕,卻在草稿紙背面無意識地畫了個小小的哭臉。
這種被熱鬧拋棄的孤獨,其實是成長給你的特殊禮物。就像那位每天早上五點半和你在操場偶遇的女生,你們從不說話,卻會在對方忘帶課本時默默遞過去;那位總在晚自習后留到最后關燈的男生,會把走廊打掃干凈再離開,你們用默契代替了寒暄。
上個月的生日,你以為會像去年一樣冷清,卻在晚自習時收到全班同學簽名的筆記本。班長說:“我們都在,只是沒說出口。” 那天晚上,你們第一次在課間聊起各自的夢想,有人想當醫生,有人想研究航天,那些藏在心底的火苗,在彼此的注視下越燒越旺。
去年落榜的學長說過:“復讀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凈了沒有,只能一遍遍地洗。” 那些獨自走過的晚自習,那些在被窩里用手電筒看的.知識點,那些對著鏡子給自己打氣的清晨,都在悄悄鍛造一個更強大的你。
當你在孤獨中學會與自己對話,會發現內心的聲音越來越清晰。你開始知道自己的強弱項,懂得在煩躁時用跑步釋放壓力,明白熬夜刷題不如高效利用課堂時間。這種在孤獨中沉淀的力量,終將在六月的考場上,變成你最堅實的鎧甲。
高考復讀勵志文章 5
第五次模考失利后,你在操場跑了八圈,汗水混著眼淚砸在跑道上。手機相冊里存著去年的高考分數,對比現在的排名,你第一次懷疑 “復讀是不是錯了”。辦公室里,老師指著你的成績單說:“你看,你的弱勢科目進步了 12 分,只是別人的優勢科目進步更快。”
去年以 620 分考上心儀大學的學姐,曾在復讀時經歷過四次模考排名下滑。她的日記本里貼著每次的成績單,用箭頭標注著 “波動上升” 的曲線。她在日記里寫:“模考就像給莊稼澆水,有時看著沒變化,其實根在往下扎。”
記得第三次模考后,你發現自己的歷史選擇題正確率總在 60% 徘徊。于是你把近五年高考題的歷史選擇題分類整理,發現 “中國近代史” 部分錯誤率最高。接下來的三周,你每天花 40 分鐘精讀課本,把時間線畫在墻上,對著鏡子講解重要事件的`影響。下次模考,這部分正確率提升到了 85%。
其實模考的意義,不在于排名高低,而在于幫你找到知識的盲區。就像航海時的指南針,它不會告訴你已經走了多遠,卻能提醒你是否偏離航線。那位每次模考后都認真分析 “錯題知識點分布” 的男生,雖然排名起起落落,但最終在高考中超常發揮,比平時多考了 30 分。
別讓暫時的排名波動打亂節奏。把每次模考當作 “體檢”,重點關注 “哪些知識點還沒掌握”“哪些題型需要加強”,而不是糾結于 “為什么別人比我考得好”。當你學會在波動中穩步前進,就會明白:高考這場馬拉松,笑到最后的人,往往是那些懂得調整呼吸的人。
高考復讀勵志文章 6
凌晨一點,你還在和一道解析幾何題死磕,眼皮打架時就用冷水洗臉。可第二天數學課,老師講的橢圓性質你一個字也沒聽進去,筆記上畫滿了歪歪扭扭的線條。這種透支精力的學習,其實是在做無用功。
去年考上 985 的'復讀學長分享過他的作息表:每天早上 6 點半起床,7 點到教室早讀,中午雷打不動午休 30 分鐘,晚自習到 10 點半,11 點準時睡覺。他說:“熬夜刷題就像用信用卡透支,早晚要還的。” 有次模擬考前,他甚至在晚自習時去操場打了半小時籃球,回來后解題思路反而更清晰了。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約為 45 分鐘。課間 10 分鐘的休息,不是浪費時間,而是為了讓大腦重新啟動。你可以去走廊遠眺,做幾組拉伸,或者和同學聊幾句輕松的話題 —— 這些看似和學習無關的事,其實是在給大腦充電。
現在你開始學著聰明地學習。制定了 “番茄工作法” 時間表:每 45 分鐘休息 5 分鐘;晚自習中間安排 15 分鐘 “散步時間”,和同學繞著操場走兩圈,聊聊輕松的話題;周末早上會多睡半小時,然后去圖書館換個環境學習。
上周日你試著下午給自己放了兩小時假,去公園曬曬太陽,回來后做英語閱讀,正確率比平時提高了 15%。原來當大腦得到充分休息,思維會變得更敏捷,記憶也會更牢固。就像手機電量低于 20% 時會卡頓,你的大腦也需要適時充電。
別把休息當成偷懶的借口,也別用熬夜證明自己的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該學的時候全神貫注,該休息的時候徹底放松。當你學會和身體和解,會發現高效學習帶來的成就感,遠比熬夜晚睡的自我感動更有力量。
高考復讀勵志文章 7
每次公布排名,你總會下意識地在榜單上尋找兩個名字:去年考上重點大學的同桌,和班里的第一名。當發現自己還在他們身后時,心里的失落像潮水般涌來。可你忘了,每個人的起點和節奏本就不同。
那個曾經數學只能考 60 分的女生,現在能穩定在 110 分。她的秘訣不是和別人比速度,而是每天徹底弄懂 3 道基礎題。她的錯題本上,最早的字跡歪歪扭扭,后來越來越工整,最近的頁面上寫著:“今天終于搞懂了三角函數誘導公式,雖然花了一周,但值得。”
去年復讀班的第一名,高考時卻發揮失常。后來他說:“總盯著別人的進度,反而打亂了自己的節奏。” 而那個默默按照自己計劃復習的.女生,每天進步一點點,最終考上了比預期更好的大學。
復讀這一年,你應該超越的不是別人,而是那個遇到困難就想放棄的自己。物理成績差,就從課本例題開始重新學;英語作文寫不好,就背范文、仿寫句子,直到形成自己的模板;文綜記不住,就用思維導圖梳理框架,再填充細節。
現在的你,已經學會在別人討論模考排名時,專注整理自己的錯題;在別人炫耀刷題數量時,認真弄懂每道題的來龍去脈;在別人焦慮失眠時,保持規律的作息。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正在悄悄重塑一個更強大的你。
明年六月走出考場時,你會發現,復讀最大的收獲不是分數的提升,而是學會了與自己和解 ——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相信持續努力的力量,懂得按自己的節奏前進。這份成長,比任何錄取通知書都更珍貴。
【高考復讀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高考勵志文章精選11-17
高考的勵志文章09-19
勵志高考的文章09-23
高考經典勵志文章08-31
高考勵志的文章11-05
有關高考的勵志文章11-09
有關高考勵志文章10-22
高考勵志文章80011-28
高考勵志小文章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