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語的殤

          時間:2024-08-31 20:56:24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散文母語的殤

            何為語言?必定被冠以各種答案,諸多答案一致認可語言的工具屬性,溝通之工具。常看到文本里描述某人掌握多種語言,我自是崇拜萬分。我來自未被全然漢化的少數民族,母語先于漢語被使用,童年時期母語世界里的記憶在入學時被打破。國民教育體系里沒有母語的課程,這應該是中國幾十個有語言、沒文字的少數民族共同的殤。經歷3年左右雙語教學,明白了漢語世界里的規則,隨著年級升高,外在環境的認知拓展過程即是個體母語退守過程。我不曾抱怨語言學習給我帶來麻煩,相反工具性的適用功能讓我收獲許多漢語主體文化的多彩世界。傳播學一直認為:文化是一個變動過程,多樣化是一個相對環境而言,傳播的結果導致同質化。此背后的隱喻:文化的變遷也是一個強勢對弱勢的規律性融合過程。由此,我似乎看到后現代主義之中對元敘事的反駁力不從心;人類學對異文化的研究也是偃旗息鼓;民族學大部分時候也被認為是自娛自樂;料想,一個有本土關懷之人的情感來源于對特殊環境的經歷,一般而言,這樣的關懷包含了對變遷的反思,含有主體性的情感與客體性的擔憂。

          散文母語的殤

            回望,依著民族性鄉土而產生的語言及語言體系逐年式微,全球化與城市化語境下,任何角落無不在文化終結中產生新文化的融合、重構,語言自然也是這樣。語言代際傳遞屬性逐漸被國民教育終結,鄉土性成為一種集體想象。偌大的和睦原生家庭,多種語言交流成為常見現象,“新三代”語言流動成為普遍。第一代全然民族語言(母語),第二代母語與漢語各一半,母語是為了上一代固守,漢語為了下一代發展;第三代,全然漢語,基本遺忘了母語;即是必然,也不去評判,只有情節的難以釋懷。

            漢語之于我,環境下習得十分便利,由母語般流暢至超越母語,這一路自在自為。若判定國界,后來的英語的陪伴總少不了考試,初一直博士,從未分離。英語帶來另外一個世界的思考,無論怎樣比起他人我學得容易,因漢語也是我的外語。

            旁觀,蕓蕓學子,為這外語花去太多精力,自是嘆息。

            若語言是工具,我自思為可選與不可選,若實際情況為必選,那該語言應是生存必備,不再是工具。

            同質與多元就語言而言是悖論,在二者張力之中展開的討論涉及太多事象,個人思考如同是針尖之舞:站不住,展不開!

          【散文母語的殤】相關文章:

          殤經典散文10-23

          母語是藥經典散文08-27

          關于殤經典散文09-22

          愛殤散文09-15

          香殤經典散文06-14

          斷橋殤散文05-28

          散文秋雨之殤08-29

          雨殤愛情散文10-08

          風衣殤事散文05-13

          橘之殤散文10-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视频区一区二区三 | 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 | 亚洲天堂午夜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片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