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二趨原理的經典散文
紅皮的甘蔗沒青皮的甘蔗甜,但水分比較多。
家鄉早期有個很大的蔗糖廠,每次到了扎糖的季節,就有很多農用的車從甘蔗地里運來整車的青皮甘蔗,一聽到“突突突”的馬達聲,就知道又是一輛運甘蔗的過來了,一群小朋友就開始運籌起來,跟著農用車后面跑,追著甘蔗的尾部,使勁地拽,運氣好有時候,拽一根會拉下一大羅,開了我們這幫小朋友的口福。
青皮的甘蔗特別硬,很難咬得開,于是便用刀一節節剁開,慢慢地消掉它們。尤其是最甜的根部,芥蒂部分連刀都砍不太動,如果是到游攤的地方買,一般是選中段接近根部的部分,水分正好,也不會太甜。
到了現在,就已經很難看到農家挑著洗好的.甘蔗出來賣了,有的也是一根根削好赤裸著等客人選上扎汁。
甘蔗沒有二頭甜。根部是汲取養分的地方,離根部越遠的部分就越沒有糖分,一片片長長的蔗葉,象時尚的發型。
某些領域的階級構建很類似甘蔗的二元化,經濟越發展到一定程度,這種趨向愈發明顯,就如富者愈富,貧者更貧一樣,富者之路,汲取,存儲,硬朗多芥蒂,深埋土壤不圖可見;貧者奮發向上,水多糖少,長出郁郁的長發飄逸,還是會落到牲口的嘴中,成了扎不出糖的飼料。
而如果說一個人就如一根甘蔗的話,那就是生存,發展和追求的趨向選擇,不求開花便已是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