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蓮花山散文
暖春四月,《望月文學》編輯部在新泰蓮花山文學創作基地舉辦“蓮花山文學筆會”,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筆會。筆會時間很短暫,形式也很普通,主要是借助攀登蓮花山,激發創作靈感,切磋創作經驗、交流文友感情。正是這一平凡的筆會,卻讓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春暖和一份甜蜜的緣分。
春寒料峭,咋暖還寒。早上騎車趕路感覺還有一絲絲的寒意,當我到了集合地點艾山廣場,與早已等候在此的七八位作家、詩人相聚時,暖流撲面,寒意消散。八點整,《望月文學》周慎寶主編發出了出發號令,我們一行十幾人便追隨著春的腳步,直奔新泰境內的蓮花山。不到半小時我們就到了新泰市郊,與前來接應的新泰市旅游局的領導一道來到了素有“觀音勝景,北方普陀”之美譽的蓮花山腳下。
陽春暖風吹花開,花張笑口迎客來。一下車我們便被滿眼的櫻桃花所迷醉。我們滯留在花海中,盡情地欣賞著花的嬌容艷色,品味著花的濃郁芳香,感受著蓮花山的春暖。要不是新泰旅游局、蓮花山管委會黨委書記尹成才喊我們進山,我們還真舍不得移步。進了山門,導游引領我們瀏覽了觀音廣場,從導游流暢的解說中,我們知道了蓮花山古稱新甫山,后因九峰環抱狀似蓮花而改名蓮花山。蓮花山是帝王駕臨過的地方。秦始皇東巡曾在此暫住,漢武帝攜人馬在此尋仙煉丹,乾隆皇帝也在此留下了“傳聞新甫易宮山,漢武求仙遇此間”的詩句。蓮花山是菩薩垂青的地方。不僅觀音院、太平禪院、云谷寺、高泉寺等諸多寺院主奉著觀音菩薩。而且,還有天然造化,已經屹立了億萬年之久,酷似觀音菩薩正在結跏趺坐、傳經說法、降福賜壽的天成觀音。
由于登山路遠,景點分散,又逢旅游旺季,走出觀音廣場,導游便不再隨行,陪同我們登山的尹書記熱情地當起了我們的導游,在陽春暖風的吹拂下我們沿石級而上,雖說一路臺階陡峭,懸崖林立,但是整潔的環境,漫山遍野的紅花綠葉,石縫間不時滴滴答答滲出的清澈泉水,給人一種溫馨舒適的感覺,讓人忘記了登山的艱難。春雨稀少,通天河雖未聞流泉飛瀑的氣勢磅礴的水鳴,寺廟傳出的悠揚梵音和游人敲擊的鐘鼓聲,回蕩山谷,繚繞耳際,卻也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尤其是我們望月文學會一行文人墨客,陣容整齊的團隊,隨風飄揚的會旗,堪稱攀山道上一大靚點。一路上,我們飽覽了游人羨慕的目光,近距離聆聽了“望月”、“文學”、“作家”、“采風”等各種方言演繹的熟悉的詞語。親切的目光、溫暖的話語,撩撥著我詩興大發:“春暖花開蓮花山,游人如織步履緩。望月文學會旗展,登山路上稱靚點。”歡快喜悅的心情加快了我們登山步伐,不知不覺已到索道下站,乘索道上山,下索道東行,涉過橋面成百葉窗形狀的'小橋,攀上數十級陡峭的石階,“兩山排闥”摩崖石刻展現眼前。未曾想讀了近四十年的書竟被一個“闥”字難住。幸虧隨同的尹書記揭了謎底,才讓我知道此語出自宋朝王安石的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同時也知道了“闥”是門的意思。蓮花山的菩薩賜暖又送緣,我們一行在云谷寺的彌勒殿巧遇了從蓮花山北越山而來的山東省作協會員高偉老師,年逾花甲的高老師翻山越嶺的驚人毅力讓我們折服。許是受了高老師的感染,許是受了蓮花山美景的誘惑,許是懷揣不枉此行的眷戀……本已累的筋疲力盡,卻又有了一股力量,讓我們穿過陡峭的山路攀上了正在開發建設中的文昌閣,登臨文昌閣朝拜“神筆”,祈求文筆流暢靈感源源。考慮到時間和體力諸方面的因素,文昌閣被定格為我們此次攀山的最高峰。
“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時,同行者大部分都沭頭走路了,紛紛選擇坐索道原路返回。唯獨正知天命年的周慎寶老師唱反調說:“我們應當學習高偉老師的攀山精神,徒步下山廣覽山景。”受周老師的鼓舞,我和尹祚鵬、解劍飛兩位老師也放棄了坐索道,跟隨著周老師另辟蹊徑,沿東路徒步下山。周老師曾三爬蓮花山,對蓮花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了如指掌。在輕車熟路的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又飽覽了快活二里、南天門、十八盤、古柏一株、報恩亭等很多優美的景點。
蓮花山到處洋溢著春天的溫暖。這里不僅風景好,堪稱天然的氧吧,更是民風淳樸,人心向善,也許是觀音菩薩感化的緣故吧。當地人十分友善,沒有象其它一些開發過度的風景區那樣處處充滿著商業氣息。未坐索道反倒節省了時間,我們一行四人提前半小時下到山門,早已等候在此的一位旅游局熱情的小伙子招呼我們入住餐館,陪著我們品茶論道,悠閑解乏。山景迷人,游興勃發,餐館相聚,我們沒有為遲來的午宴而“狼吞虎咽”,而是圍著餐桌開起了講壇。先是尹成才書記與新泰旅游局的張學勇副局長簡單介紹了新泰市近幾年對蓮花山旅游開發建設情況,接著周老師向新泰市旅游局領導贈送了《望月文學》和自己的新作《正知天命年》,以及王青的長篇小說《蒼天無言》和魏青的散文集《緣來如萍》。詩人陳欽成講述的蓮花山“一年七十二場澆花雨”的傳說,引起了在座的濃厚興趣,以至于面對滿桌的山珍野味竟無人動筷。呈現出了“午宴桌前開講壇,詩人即興來反串。傳奇故事做大餐,雞鴨魚肉筷不貪。”的熱烈場面。
春暖蓮花山。“蓮花山文學筆會”將春暖帶給了我們每一位與會者,也將一份甜蜜的緣分送給了我們。短暫的相聚,我們促膝暢談,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激發了創作靈感,加深了文友間的感情,開啟了文學創作的暖春。筆會短暫,溫暖無限,文緣續延。筆會的第二天,我就接連收到了《望月文學》主編周慎寶和副主編陳欽成兩位老師的精彩短詩祝愿信息。接著又通過手機與文藝評論家尹祚鵬老師進行了溫馨交流……品嘗著續延的甜蜜文緣,回味著筆會當天在車上聆聽文學評論家許慶勝老師的《苗得雨詩詞賞藝》創作經歷和午餐時獲贈魏青老師的散文集《緣來如萍》的溫馨碎片,“暖”和“緣”的美妙感覺縈繞著我,正當我無法用恰當的語言表述時,還是“緣”讓我在魏青老師的《緣來如萍》的后記中找到了答案:“感謝這相識的緣,讓我寂寞的沙岸因此有了鳥兒啁啾和歷歷的風景。”
【春暖蓮花山散文】相關文章:
春來了散文02-29
朱自清的散文《春》12-05
春散文600字隨筆08-03
朱自清散文《春》說課稿范文04-08
錢塘湖春行散文06-26
春的雨巷散文范文02-20
愛在心內暖散文03-02
淺吟春之韻,醉賞春之美散文02-26
春的散文隨筆600字08-03
季羨林散文《春歸燕園》1200字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