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詩歌鑒賞

          時間:2025-05-18 04:26:13 賽賽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登岳陽樓》詩歌鑒賞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jīng)典的詩歌吧,詩歌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登岳陽樓》詩歌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登岳陽樓》詩歌鑒賞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 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鑒賞

            這首詩的意境是十分寬闊宏偉的。

            詩的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杜甫到了晚年,已經(jīng)是“漂泊西南天地間”,沒有一個定居之所,只好“以舟為家”了。所以下邊接著寫:“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親戚朋友們這時連音信都沒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詩人泛著一葉扁舟到處飄流!從這里就可以領會到開頭的兩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本來含有一個什么樣的意境了。

            這兩句詩,從表面上看來,意境象是很簡單:詩人說他在若干年前就聽得人家說洞庭湖的名勝,今天居然能夠登上岳陽樓,親眼看到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鰲就認為:“‘昔聞’、‘今上’,喜初登也。”(《杜詩詳注》)但僅這樣理解,就把杜詩原來的意境領會得太淺了。這里并不是寫登臨的喜悅;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桑田滄海,壯氣蒿萊……許許多多的感觸,才寫出這么兩句:過去只是耳朵里聽到有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遲暮之年真?zhèn)就上了這岳陽樓?本來是沉郁之感,不該是喜悅之情;若是喜悅之情,就和結(jié)句的“憑軒涕泗流”連不到一起了。我們知道,杜甫在當時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哪里想到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了泡影!詩里的“今”、“昔”兩個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這一首詩的結(jié)句才寫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眼望著萬里關山,天下到處還動蕩在兵荒馬亂里,詩人倚定了闌干,北望長安,不禁涕泗滂沱,聲淚俱下了。

            這首詩,以其意境的開闊宏麗為人稱道,而這意境是從詩人的抱負中來,是從詩人的生活思想中來,也有時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黃生對這一首詩有一段議論,大意說: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景,寫得那么寬闊廣大,五、六兩句敘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寫得這么凄涼落寞,詩的意境由廣闊到狹窄,忽然來了一個極大的轉(zhuǎn)變;這樣,七、八兩句就很難安排了。哪想到詩人忽然把筆力一轉(zhuǎn),寫出“戎馬關山北”五個字,這樣的胸襟,和上面“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聯(lián)寫自然界宏奇?zhèn)惖臍庀螅湍軌蚝芎玫厣舷乱r托起來,斤兩相稱。這樣創(chuàng)造的天才,當然就壓倒了后人,誰也不敢再寫岳陽樓的詩了。

            黃生這一段話是從作詩的方法去論杜詩的,把杜詩的意境說成是詩筆一縱一收的產(chǎn)物,說意境的結(jié)構(gòu)是從創(chuàng)作手法的變換中來。這不是探本求源的說法。我們說,詩的意境是詩人的生活思想從各方面凝結(jié)而成的,至于創(chuàng)作方法和藝術加工,煉字煉句等等,只能更準確地把意境表達出來,并不能以這些形式上的條件為基礎從而醞釀成詩詞的意境。昔人探討創(chuàng)作問題,偏偏不從生活實踐這方面去考慮,當然就不免倒果為因了。

            注釋

            ⑴岳陽樓:即岳陽城西門樓,在湖南省岳陽市,下臨洞庭湖,為游覽勝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第二淡水湖。

            ⑶“吳楚”句:吳楚兩地在中國東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

            ⑸無一字:音訊全無。 字,這里指書信。

            ⑹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痹,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

            ⑺戎馬:指戰(zhàn)爭。關山北:北方邊境。

            ⑻憑軒:靠著窗戶或廊上的欄桿。涕泗(sì)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譯文

            從前只聽說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沒有得到親朋故舊一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杜甫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jié)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大歷三年(768),杜甫離開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陽(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fā)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于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登岳陽樓》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杜甫《登岳陽樓》詩歌鑒賞10-17

          登岳陽樓詩詞鑒賞11-01

          古詩登岳陽樓鑒賞11-11

          鑒賞杜甫登岳陽樓09-18

          杜甫《登岳陽樓》鑒賞02-24

          《登岳陽樓》古詩鑒賞題11-15

          《登岳陽樓》杜甫唐詩鑒賞07-10

          杜甫《登岳陽樓》全文及鑒賞07-28

          杜甫唐詩《登岳陽樓》鑒賞08-2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韩精品专区 | 亚洲香蕉午夜国产理论电影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影视 |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AⅤ | 夜福利日本一区国产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