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教案

          時間:2024-10-14 01:54:47 水調歌頭 我要投稿

          水調歌頭教案范文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水調歌頭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水調歌頭教案范文匯編五篇

          水調歌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2、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3、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教學重點: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教學難點: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教學板塊設計:

            一、朗讀詞文,整體感知;

            二、借月抒情,走進詞境;

            三、名句重讀,讀懂詞情;

            四、拓展體悟,讀透詞心。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師:說起月亮,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中國古代文人更是喜歡。有人說,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當當地會掉下好多“月”字來。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國詩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嬋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詩多在明月中,詩人都拿月亮來抒發自己的情懷。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的蘇軾的《水調歌頭》,看看它將圍繞月亮身我們訴說什么。

            二、誦讀品味

            1、字正腔圓地讀。注意“闕”“不勝”“綺”等字音的準確。

            2、有板有眼地讀。體會聲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奏。

            3、有情有味地讀。這一環節中,學生先聽錄音朗讀感受,然后自由讀,要求讀出味道與感覺來。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是在理解詞境理解詞意之后。

            教師預設穿插問題:

            ①解讀從小序入手,問詞中借月亮來抒懷作者怎樣的情懷。讀懂懷子由的思念之情,賞析并誦讀上闕中的前幾句。(補充作者與子由兄弟情深的資料與詞作)

            ②重點理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含義。

            以“不關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應“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句的對話練習,來充分理解懷子由的離愁別緒。

            ③“兼”字告訴我們作者舉杯對月,還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沒有介紹,下面老師也給大家讀一次《水調歌頭》,你從詞中去發現。(配樂朗誦)

            ④賞析上闕,抓住“不知”“歸去”讀懂詞人借月懷的內心祈愿,從“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負及遭遇,從而體會“寒”字背后的愁苦與幽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這樣的幽憤與傷感中?從哪些詞句中可讀出來?(古難全;但愿)

            重點讀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深刻意蘊和曠達情懷。

            (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并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三、體悟拓展

            1、出示李白的《把酒問月》和《月下獨酌》給大家。

            比較詩句:

            1、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3、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問:比較中發現了什么?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來《水調歌頭》的問月、舞月、愿月是從“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詩中繼承而來,借月亮來抒懷的詞作中它確是屬于頂峰之作了。)

            2、同學們,這讓我想起評論家周嘯天的一句話:“向上看一首詩的繼承,可知推陳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詩的影響,則可見其衣被百代之力。”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動詞,該讀披,披及的意思,換一個成語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過它為什么會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嗎?

            (從苦悶的悲觀中走出來,到了豁達樂觀的人生境界,一位從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懷坦蕩的達觀的文人留給后人的溫暖與美好,慰藉著千年來普天下不得意與離恨的人,超脫的靈魂裝著美好的東西就會永世活著。)

            3、詞讀到現在,你肯定相信一種評價了——清代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千古絕唱的中秋月詞作,用你共鳴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來讀讀這首東坡詞——《水調歌頭》,能背誦就更好了。(配樂朗誦)

            五、結束語:

            優秀的作品優秀的人值得我們一生用心去讀。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去……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遇,讓我們都能從心底生發出一個真誠的聲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下課,同學們再見!

            附: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懷子由離愁別恨

            嘆人生失意矛盾

            悟真諦超然高格

          水調歌頭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2.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二.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四、教學工具:

            課前把課文內容制成幻燈片、影片等多媒體。

            五、教學設想:

            1、本教案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突出對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以情景教學作為指導的思想,通過善設、再現詩的意境來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

            2、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直觀性和感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和創造,把課堂延伸至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詩詞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設計了幾種新的朗誦方法和教學方法,體現了詩詞教學的特點。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如:音樂烘托法、繪畫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更能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課安排一課時完成:

            ①學習生字詞,查作者相關資料等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前自學完成。

            六、教學過程:(一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活動

            (由一學生講述童年趣事)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書報告。

            (二)、導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歷來被列為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同學們,你們家過中秋有什么習俗嗎?古人過中秋喜歡吟詩賦文來抒發自己當時的感受,為我們后人留下許多優美詩篇。

            2、媒體呈現課題:

            找學生講講課前查找的有關作者的資料。多媒體展示簡介作者生平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傳誦甚廣。

            (三)全班自由朗誦一遍.注意字詞的準確讀音,劃分朗讀節奏。

            1、多媒體展示以下生字:

            1.闕(què)

            2.瓊(qióng)

            3.綺(qǐ)

            4.勝(shēng)

            2、投影內容,反復朗讀體會情感。(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

            3、聽配樂范讀,學生小聲跟讀。

            4、展示朗讀技巧,全班模仿配樂范讀有感情大聲跟讀,注意語速、重音。

            5、學生單人配樂朗讀,教師點拔。

            6、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

            (四)了解寫作此詞的背景幫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蘇軾因烏臺詩案倍受折磨,被貶黃州。寫此詞時,作者41歲,除政治不得意外,蘇軾兄弟情誼深厚,他與蘇轍在潁州分別后已有六年不見了,但無緣相會。時值中秋,蘇軾賦詞懷之。

            (五)品味、賞析詞的內容.(重點)

            整體感悟:

            1、展示思考題:筆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現作者怎樣的思想?

            2、聽鄧麗君演譯這首詞的MTV歌曲,在歌中展現畫面,感染學生,引發無窮的想象。

            3、學生初步談感想,鼓勵個人獨到的見解。

            重點賞析

            1、學生說說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發揮想象描繪詞的意境。(由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教師點撥難解的字詞或投影出來。)

            2、學生思考、討論、質疑以下問題:

            A)這首詞中你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的?

            B)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心中的天宮是怎樣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宮嗎?你認為作者是怎樣想的,覺得天上好還是人間好?如果真有天宮的話,你愿乘風而去嗎?為什么?

            C)這首詞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么?

            (欣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全。但原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無常,自古如此。這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這樣,惟望各自珍重,希望從共賞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釋卻離怨。

            (六)歸納小結,投影板書主題:

            這首詞中飽含著深奧的人生哲理,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實現,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織著詩人對人生不如意的慨嘆和如何擺脫情感困擾的理智的矛盾,最終是理智擺脫情感困擾,表現出詩人那熱愛生活、執著人生的情感。

            (活動形式:小組討論,選派代表回答,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答案)

            (七)(每個人對詩詞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創造

            美好的詩詞意境引發人們無窮創造。有的用繪畫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來表達。)試發揮想象力根據這首詞的內容制成配圖卡片或寫下來。投影一副《蘇軾對月飲酒圖》,(事先布置預習作業)

            (教師配樂示范朗讀自己改寫的范文,以引起學生想創作的心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范讀)(選配古箏曲目《西廂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改寫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亮緩緩地升起來了。庭院里顯得特別幽靜,詩人蘇軾獨自在涼亭下自斟自飲,面對如此優美的月色,詩人浮想連篇,在這本應家人團聚的佳節,只有月亮在我身邊陪伴,舉起一杯酒面對天上的月色,想邀請月娥一起來歡飲,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時候才出現呢?請問你居住天宮,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飛到月宮上問個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許會比人間潔凈吧?可是聽說月亮雖有美玉砌成的樓閣,卻是水氣結成的寒宮,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處的寒氣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獨舞自娛,與那舞動的影子歡愉吧,畢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宮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間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轉過紅色樓閣,又低低地照進美麗的窗閣里,復照著深夜不能入眠的詩人,是什么原因使詩人無法入睡呢?是思念,是離愁,思念遠在他方的弟弟,詩人不由埋怨起月亮來了:你為何總在人們離別時這樣圓滿呢?哦,月亮,這不是你的錯,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時盛時衰,既然人間自古以來就有悲歡離合,月亮當然也會有陰晴圓缺了,又怎能強求?只要彼此永遠健康,能在千里之遙共賞明月,有了這份心愿也就足夠了,祝福天下的離人總有團圓的一天。)

            (八)能力遷移。

            你試發揮想象說說下列詩句的意境,理解詩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九).布置作業.

             1、課后練習改寫這首詞或繪成圖畫。

            2、背誦整首詩,直到會準確默寫

            3、課后繼續收集中秋詠月詩詞,準備朗誦會。

            板書: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上闋:飲酒問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闋:難眠懷弟----------------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主題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對親人的思念。

            (以上教學過程是初步構想,上課時可靈活處理。)

            20xx年11月5日

            教學后記:

            本節課采用多媒體教學,體現新課程標準教學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教學基本上達到教學目標,重視字詞句的理解的同時,善于啟發學生思維,發展想象的創新能力,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課堂氣氛活躍、由于教學內容較充實,學生由于個別分析能力局限,討論時間在保證充足情況下,后面教學環節較緊湊,結尾匆促,日后注意培養學生討論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水調歌頭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了解有關詞的文學常識,理解詞句的含義,背誦全文。

            2、過程與方法:讀——悟——賞。

            3、情感與價值觀:理解詞人超然達觀的思想,及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語句,了解詞意,體會思想感情。

            2、品味精妙的詩歌語言。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話訓練

            2、欣賞音樂《但愿人長久》

            3、介紹有關詞的知識

            4、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朗誦全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注意畫出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或不太熟悉的詞語。

            2、指名朗讀,齊讀。

            3、本詞的上片和下片都寫了什么?又有什么不同?

            三、品析詞句,感悟主題

            1、找出你最感興趣的詞句讀一讀,并說一說其中所蘊涵的感情。(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語句,為什么?你感觸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為什么?最能激發你聯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2、思考:作者詠誦的僅僅是天上的明月嗎?

            四、表情朗誦

            1、體會語氣、語調,背誦。

            2、分組比賽。

            五、拓展訓練

            積累有關“詠月”的古詩名句。

            六、小結

            由學生小結學到什么,悟到什么,教師補充。

            七、布置作業

            寫一篇詩詞鑒賞。談談自己的理解,能寫多少算多少。

            附: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蘇軾

            上片

            借明月 自喻清高

            下片 用圓月 襯托離別

          水調歌頭教案 篇4

            一、導入

            1、齊背《漁家傲》。

            2、月,是一個充滿感情和感動的意象,借月抒情的詩很多,你能說出幾句嗎?

            參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二、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開創了豪放派詞的先河,并精通棋琴書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字子由)被世人稱為“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水調歌頭》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節,當時蘇軾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遭受貶謫,經歷十分坎坷,與此同時與他弟弟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

            三、誦讀

            1、聽范讀,并進行朗讀指導。

            2、自由朗讀。

            3、齊讀。

            四、初步感知,理解詩意

            1、解題:水調歌頭,是詞牌名。

            2、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翻譯全詞

            參考:

            明月什么時候才有呢?我舉著酒杯仰問青天。不知天宮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駕乘著長風回到月宮,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宮殿,太高太寒冷了,讓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人搖動,那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好呢?

            月亮照過朱紅色的樓閣,又低低照進了雕花的窗戶,照著失眠的人。月亮對人世該沒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孤獨的時候變圓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只希望親人能健康長壽,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賞這美好月色。

            五、賞析語句

            (一)序言

            提問:從詞的序言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確:“中秋”是作詞的時間,“兼懷子由”是作詞的目的.。

            (二)賞析詞句

            1、分別概括詞的上闕和下闕的內容。

            明確:

            上闕:對月飲酒,在天上與人間之間徘徊。

            下闕:對月懷人,抒發對離別之人的祝愿。

            2、在詞作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3、這種情感是如何表達的?

            明確:

            把酒問月,引出思念。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無眠”:因思念而難以成眠。

            “何事長向別時圓”,從月圓想到人圓,再想到分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愿人長久”渴望團圓。

            4、除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詞人還表達出了怎樣的情感?

            聯系背景: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后還是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

            明確: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5、哪些語句可以體現出他政治上的失意?

            明確:“我欲乘風歸去”

            6、那作者是不是要遠離官場?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明確:不是,蘇軾借助月亮表達了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政治斗爭。所以說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思念和失意。

            六、拓展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七、作業

            1、背誦并默寫詩詞。

            2、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蘇軾

            親人——思念

            政治——失意

          水調歌頭教案 篇5

            一、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二、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叢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2、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主要是讓學生看,教師點拔一下重點即可。

            (二)預習檢查。

            1、給紅色的字注音。

            宮闕(què)玉宇(yǔ)

            朱閣(gé)綺戶(qǐ)

            無眠(mián)嬋娟(chán juān)

            2、范讀。

            3、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下面讓我們進入“朗讀訓練”部分,通過聽、看朗讀,全心身地感受這首詞的優美之處。

            1、播放“配樂朗讀”一遍。

            2、學生齊讀。

            (四)詩詞賞析。

            1、根據注解,疏通文句。

            請大家看屏幕,并對照課本的注解,弄清這首詞的字面意思。

            (1)歸去:回到天上去。

            (2)瓊樓玉宇:美玉做成的樓宇,這是想象的仙宮。

            (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4)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兒轉過朱紅色的閣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

            (5)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么。

            (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兩句是對子由說的。嬋娟,即嫦娥,這里指月光。

            2、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兩者的聯系何在?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后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1)上闋主要寫什么?寫了什么景?

            明確:上片望月,既懷逸興。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起得奇逸。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人間,幻想、現實,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懷曠達,一片光明。

            板書:上闋————望月(寫景)

            (2)下闋呢?抒發了什么感情?

            明確:下片懷人。人生并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已有六年不見了。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于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親人之間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板書:下闋————懷人(抒情)

            (3)上、下兩者的聯系何在?

            明確:這首詞上片寫景,執著人生,下片抒情,善處人生,上下片內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并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

            板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明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4、哪些地方用到了聯想和想象?

            板書: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明確:聯想和想象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之一,下面,讓我們通過訓練來加深對它們的理解。

            (五)能力訓練。

            1、在這首詞里面,作者大膽地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討論之前,先了解何為聯想和想象。

            (1)講解“聯想”的定義。

            (2)放映“明星”和“街燈”圖。

            提問:我們在初一時學習過《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歌,詩人郭沫若從“街燈”聯想到“明星”,他們兩者有何相似點?

            明確:明亮。

            (3)講解“想象”的.定義。

            (4)放映"天河現水牛”和”牛郎織女”圖。

            提問:人們由“天河現水牛”圖藝術地創造出“牛郎織女”圖以及由此聯系到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中間是通過什么來實現的?它有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通過想象來實現。它的特點是:由此及彼。

            2、現在,老師已經把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化成了兩道思考題,同學們互相討論,等會兒老師請同學們回答。

            放映思考題。

            (1)看了圖一,你聯想到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珍珠、瑪瑙、魚目、地球、圓月、各種球類等等...

            (2)看圖二,發揮你的想象力。(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猴子撈月亮、孫悟空——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天空——我們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遨游太空、宇宙——神秘的外星人等等。

            (3)總結:想象力是人類創造發明的源泉,近幾年來,高考作文都呈現出這樣一個趨向: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寫自己之所想。如:1999年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和20xx年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無不要求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同樣地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六)音樂欣賞。

            聯想力和想象力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之一,另一個重點便是背誦這首詞,讓我們通過“音樂欣賞“來加強記憶。

            1、播放鄧麗君的MTV“但愿人長久”。

            2、第二次播放,讓學生輕聲跟唱。(提醒:歌詞的“何事長向別時圓“有別于課本的“何事偏向別時圓”是因為采用了不同版本的緣故。)

            (七)歸納小結。(板書)

            上闋————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闋————懷人(抒情)

            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八)作業布置。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根據下文的開頭,發揮聯想和想象,續寫文章。

            “中秋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調歌頭教案】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教案07-28

          《水調歌頭》教案07-18

          《水調歌頭》教案07-25

          蘇軾水調歌頭教案09-07

          《水調歌頭》教學教案11-02

          水調歌頭課堂教案09-26

          水調歌頭教案(精選12篇)04-23

          水調歌頭導學教案10-17

          水調歌頭教案(精選10篇)05-24

          水調歌頭教案(精選11篇)08-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人成中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 一本正道久久网综合久久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