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時間:2024-10-15 04:20:2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要投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三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并背誦。

            2、了解詩歌的一些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及珍視朋友間的友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復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

            2、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應該說每一個人都經歷過離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王勃在與自己的好友分別時的贈言。

            二、 整體感知:

            1、 本詩屬于哪種體裁? 五言律詩。

            2、 回顧關于律詩的知識。 律詩有四聯(lián),分別是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以數(shù)字來判斷是幾言。

            三、學習

            1、 師范讀本詩,學生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和感情基調。

            2、 學生齊讀,注意把握詩的節(jié)奏。

            3、 學生自由朗讀,在把握節(jié)奏的基礎上揣摩詩歌的感情。

            4、 抽個別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點評,大家在朗讀上共同進步。

            5、 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點?

            這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作者與友人的情誼,感情比較達觀。

            6、 你從詩中的哪句話理解到作者的這種感情的?

            7、 怎樣來理解這句話呢?用自己的話來說。 “只要四海之內知心的朋友時刻關心著自己,即使遠隔天涯,也會覺得跟近鄰一樣。”這句話可以說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的共同心聲。

            8、 分析其他三聯(lián)

            (1) 我們來看一下首聯(lián)。它是在寫景嗎?或是寫什么?

            看似寫景,實則勸慰友人。這里出現(xiàn)了兩個地點,“我”在長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離別并非遠別,何必傷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別地點,“五津”是上任地點。

            (2) 頷聯(lián)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這句話怎樣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勸勉友人,我們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別為別中之別,不必傷感。

            (3) 頸聯(lián)則推開一層,轉述別后思緒,所以1—6句詩意似悲而作者曠達的胸襟可以顯見,怎樣理解最后兩句呢?

            尾聯(lián)由前三聯(lián)層層逼出——既非遠別,又同為宦游,雖別而如比鄰,自當與分別之時不要效仿小兒女的情態(tài),哭泣悲傷。

            9、 背誦 要求學生默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味,檢查背誦效果。

            四、 拓展:

            同學們,結合我們剛才分析詩的方法來看下面幾首詩,首先請大家用兩分鐘時間快速閱讀,找出你最喜歡的一首,分析詩人的感情,最后比較詩人之間相同或不同之處。

            五、 作業(yè):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們自己的感情,回贈王勃一首現(xiàn)代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起承轉合”法分析詩歌

            2.理解和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過程:

            導語:應該說每個人都經歷過離別,人們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離別時,心情總是難過的,免不了要講些祝福的話語,有的甚至做兒女態(tài)流下眼淚來。這當然時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詩作為藝術,如果把這些都寫進去的話,就會讓人覺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別詩到底給人以怎樣的意境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送別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文學常識: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時應舉及第,年僅14歲,尚是一少年,但因才華外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27歲那年到交趾探望父親,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律詩8句分4聯(lián),分別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根據(jù)每一聯(lián)的作用,分別稱為“啟、承、轉、合。

            二、讀:語速,語調,節(jié)奏

            三、釋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縣的縣尉。蜀州,在今四川省。

            四、賞析

            1.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起:首聯(lián),破題,交待送別的地點和時間。

            ——起:就是開頭,首聯(lián)。首聯(lián)的作用在于破題,即交待題目當中的主要因素。

            輔:輔衛(wèi)

            三秦:長安附近關中一帶的地方(點出了送別地點。)

            風煙:風塵煙霧 (點出送別時間:早晨)

            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個渡口 (點出了行人將要去的地方)

            “遠遠望去但見四川省一帶風塵霧靄中蒼茫無際。”

            2.首聯(lián)描寫了那些景物?第一句與第二句描寫景物特點上有什么不同?

            ——城闕 三秦 風煙 五津 。一近一遠,一明一暗,對比強烈,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真實的送別畫面。

            3.詩的開頭明說離別了嗎?說了些什么?

            ——沒有,描寫了這兩個地方的形式和風貌。

            現(xiàn)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人與好友杜少府站在長安城下,抬頭看看長安城,再張望一下蜀州的方向,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那送別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4.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的問題,詩人站在長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嗎?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不能。 類似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里詩人超常人視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開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壯闊的境界,這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于楊枝、淚痕、酒盞是不同的。

            5.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承:緊承上聯(lián)所描寫的內容和方向加以具體化的描述。

            離別意:離別的情意 ;與君離別意:我和你離別的情意

            宦游人: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時離開家鄉(xiāng)到異地求學成為游士或游學,離開家鄉(xiāng)到異地做官稱游宦或宦游)

            作者意在告訴杜少府此時我和你一樣難過,但因為我們同是宦游人,命運相同,這次分別是別中之別,這兩句詩很自然的把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寫出來了。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名句)

            ——五六句筆鋒一轉,轉而去安慰即將遠行的友人。

            轉:頸聯(lián),強調在內容上要改變描寫方向。(這一句往往就是名句)

            海內:四海之內,指全國

            比:靠近,挨著。

            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這既是對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對他的一種贊揚(點撥:知己)表現(xiàn)出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摯的友情得到了升華。

            7.“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合:尾聯(lián),回應題目,回應標題。

            無為:不要,不需要

            歧路:分別得路口

            沾巾:揮淚告別(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淚,于是沾巾就可以用來代替哭泣。這種字眼叫做代詞或代語)

            8.回顧全詩:

            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勸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來就勸他不要過于傷感。而是先用環(huán)境描寫勾畫出一個真實的送別畫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樣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因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后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于悲傷。這樣委婉寫來,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9.小結

            這首詩樂觀開朗,沒有一般送別詩所有的纏綿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占據(jù)著詩壇的統(tǒng)治地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的詩風,為詩歌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新的風氣。

            五、課后作業(yè)

            1.課后搜集有關初唐的詩歌加以分析比較

            2.背誦全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篇3

            [教學設想及依據(jù)]

            1、依據(jù)新課標要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盡量少講析。

            2、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講析代替實踐。

            3、教學采用四步法:聽讀、譯讀、說讀、背讀。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一些詩歌的常識。

            2、了解詩歌朗讀的一些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讀詩歌的語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情味,領悟其意境。

            4、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寫作,在領會詩歌意境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能力訓練目標:1、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

            情感訓練目標:通過朗讀、賞析、創(chuàng)新、寫作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竟境。

            2、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聯(lián)系詩歌意境,進行創(chuàng)新寫作。

            [教學用具]錄音機

            [課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了解詩歌

            中國是詩的國度,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創(chuàng)世佳作,它們

            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包含許多哲理,學習一點古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想象。大家從兒時起就開始接觸中國古詩,你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兒時的啟蒙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詩》嗎,我建議全班一起背誦,來體會一下詩的情味美,感受詩的音樂美。(全班齊背《靜夜詩》)你們都喜歡詩嗎?為什么?(歸納詩的特點)今天我們再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二首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黃鶴樓》。這節(jié)課我們要完成四個任務:

            1、聽讀——劃分節(jié)奏

            2、譯讀——理解內容

            3、說讀——體味情感

            4、背讀——積累詞語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聽讀——劃分節(jié)奏學會朗讀

            1、聽讀詩文,劃分節(jié)奏

            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用筆在課本上劃分節(jié)奏,可以小聲跟讀,注意兩詩的節(jié)奏劃分規(guī)律。

            2、學生回答,總結規(guī)律

            教師引導,詩歌從內容上可劃分為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寫景詩等。從體裁上可分為律詩和絕句,而律詩有八句,絕句四句。劃分節(jié)奏的規(guī)律分別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學生齊讀,體會詩歌節(jié)奏,掌握讀詩的方法。

            [以上教學板塊讓學生掌握了詩歌朗讀方法,現(xiàn)學現(xiàn)用]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譯讀——理解內容領會意境

            1、指導學生大聲讀課本下面的注釋,讀一句詩翻譯一句,允許學生進行討論。

            2、討論后可以互相譯讀。

            3、分別請幾位學生示范譯讀這兩首詩,教師更正,歸納總結。

            教師小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初唐四杰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離別之情,但由于詩人開闊的胸懷,完全沒有給人一種因離別而悲傷的情調。《黃鶴樓》則是攬勝懷古思鄉(xiāng)的名篇。它把神話與現(xiàn)實、古與今、情與景熔為一爐,創(chuàng)造了一個蒼茫開曠的詩歌境界。相傳李白在黃鶴樓想題詩,見了崔顥的作品后便感慨地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此板塊以學生譯讀為主,達到完成詩意理解的目的]

            四、第三個教學板塊,說讀——體味情感創(chuàng)新運用

            1、再讀詩文,讓學生在讀中領會詩人的情感。

            強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詩人對友情的'堅貞信念和對世事曠達的情懷。而《黃鶴樓》則表達了詩人懷古思鄉(xiāng)的情感。

            2、在品味詩人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按以下要求寫作:

            假如時光倒流,假如你就是王勃或者崔顥,請你把他們的詩文改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3、分別請學生交流自己的短文。

            [此板塊以學生寫作為主,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并豐富了學生的想象]

            五、第四個教學板塊,背讀——積累詞語再悟美文

            教師要求學生采用正確的朗讀方法,分男女生再讀全詩文,然后合上書,當堂背誦,亦可請個人示范背讀。

            六、回味小結

            通過這兩首詩的朗讀、感悟與創(chuàng)新運用,讓每位同學都已掌握了正確的讀詩、賞詩的方法,并激發(fā)我們更加珍視朋友間的感情、熱愛家鄉(xiāng),提高了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附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

            聽讀——劃分節(jié)奏221或2122221或2212

            譯讀——理解內容送別思鄉(xiāng)

            說讀——體味情感豁達惆悵

            背讀——積累語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相關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07-2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10-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09-3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及賞析05-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考點06-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10-0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譯06-1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典故11-1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06-0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譯文09-0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观看 |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亚洲美女天堂电影 | 思思热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 最新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