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原文賞析

          時間:2024-10-18 00:28:40 蘇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原文賞析

            《水調歌頭·游覽》為黃庭堅春行紀游之作。下文提供了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原文賞析及閱讀答案,歡迎閱讀!

            水調歌頭·游覽

            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賞析一:

            此詞為春行紀游之作,詞人采用幻想的鏡頭,描寫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沖撞的人生觀,表現了他對污濁的現實社會的不滿以及不愿媚世求榮、與世同流合污的品德。據此看來,此詞大約寫于詞人被貶謫時期。

            開頭一句,詞人采用比興手法,熱情贊美瑤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愛,使詞作一開始就能給人一種美好的印象,激起人們的興味,把讀者不知不覺地引進作品的藝術境界中去。從第二句開始,則用倒敘的手法,逐層描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里,詞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陶淵明描寫這種子虛烏有的`理想國度,表現他對現實社會的不滿。黃庭堅用這個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這三句寫詞人春天來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處盛開著桃花,樹枝上的黃鸝不停地唱著婉轉悅耳的歌。

            “我欲穿花尋路”三句,寫詞人想穿過桃花源的花叢,一直走向飄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氣,化作虹霓。這里,詞人又進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現對現實的不滿,幻想能找到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兩句,曲折地表現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詞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盡的詩味。

            “紅露濕人衣”一句,是從王維詩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脫化而來,黃庭堅把“空翠”換成“紅露”,化用前人詩句,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下片繼寫作者孤芳自賞、不同凡俗的思想。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兩句,表面上是說李白不在了,無人陪他飲酒,言外之意,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他不以時人為知音,反而以古人為知音,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實的不滿。

            “我為靈芝仙草”兩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開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花容美艷,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長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形象,高華超逸而又不落塵俗,似非食人間煙火者。詞人以靜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頗具仙風道骨的風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寫得無一點塵俗氣,其實是要想象世界中構筑一個自得其樂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連于其中,并以此與充滿權詐機心的現實社會抗爭,忘卻塵世的紛紛擾擾。

            賞析二:

            《水調歌頭·游覽》是宋代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的詞作。這首詞通過抒發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現了鄙棄世俗的清高。上片描繪溪山美麗的春景;下片描述主人公高蹈遺世之情態,大有放浪形骸之外的飄逸和瀟灑。全詞情景交融,緩緩道來,靜穆平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詞人孤芳自賞、不肯媚世以求榮的品格,體現了詞人超軼絕塵、游于物外的審美理想,雖然也流露了詞人徘徊在入世與出世之間的矛盾心情,但仍不失豪縱之氣。

            此詞情景交融,詞人采用幻想的'鏡頭,描寫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沖撞的人生觀,表現了他對污濁的現實社會的不滿以及不愿媚世求榮、與世同流合污的品德。

            開頭一句,詞人采用比興手法,熱情贊美瑤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愛,使詞作一開始就能給人一種美好的印象,激起人們的興味,把讀者不知不覺地引進作品的藝術境界中去。從第二句開始,則用倒敘的手法,逐層描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這里,詞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陶淵明描寫這種子虛烏有的理想國度,表現他對現實社會的不滿。黃庭堅用這個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這三句寫詞人春天來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處盛開著桃花,樹枝上的黃鸝不停地唱著婉轉悅耳的歌。

            “我欲穿花尋路”三句,寫詞人想穿過桃花源的花叢,一直走向飄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氣,化作虹霓。這里,詞人又進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現對現實的不滿,幻想能找到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兩句,曲折地表現他對紛亂人世的厭倦但又不甘心離去的矛盾。詞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盡的詩味。

            “紅露濕人衣”一句,是從王維詩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脫化而來,黃庭堅把“空翠”換成“紅露”,化用前人詩句,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下片繼寫作者孤芳自賞、不同凡俗的思想。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彈瑤琴)”表現他的志行高潔、與眾不同。“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兩句,表面上是說李白不在了,無人陪他飲酒,言外之意,是說他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他不以時人為知音,反而以古人為知音,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實的不滿。

            “我為靈芝仙草”兩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開頭的“瑤草”,“朱唇丹臉”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蘇軾詠黃州定惠院海棠詩云:“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花容美艷,大抵略同,故這里也可用以說桃花。這兩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語言,用意如李白《擬古十二首》之四所謂“恥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長嘯亦何為”意謂不必去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形象,高華超逸而又不落塵俗,似非食人間煙火者。詞人以靜

            《水調歌頭》黃庭堅閱讀答案

            1)有詩家評“紅露濕人衣”句中“紅露”一詞貼切恰當.請作簡要分析。

            (2)下闕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情感?下闕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請任選一句.進行評點賞析。

            . (1)一是寫出了花叢中的仙露之晶瑩欲滴;二是間接寫出了桃花叢色彩之美艷奪目。二者互為映襯,相得益彰,突出了環境之美。

            學優網http://www.gkstk.com/

            (2)①寫了詞人超脫世俗的人生觀和孤芳自賞、不肯媚世求榮的品格,體現了詞人超逸絕塵、游于物外的審美理想。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潔不俗的事物表現他的志行高潔,不與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詞人高潔的人生理想。

            “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傾慕李白的飄逸曠放,感嘆缺少這樣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為知音,曲折地表達出他對現實的'不滿。

            “我為靈芝仙草”兩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語言,寫自己的志趣品格:愿為超塵的仙草,不作悅人趨時的妾婦(桃花),也不必去#from 本文來自學優網http://www.gkstk.com end#為得不到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一一表現詞人徜徉其間的狂態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讓這首詞中的主人公形象高華超逸而又不落塵俗。

          【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原文及賞析05-28

          水調歌頭·游覽_黃庭堅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11-04

          黃庭堅《水調歌頭·游覽》翻譯及賞析11-02

          水調歌頭黃庭堅原文及賞析07-07

          水調歌頭黃庭堅原文及賞析10-24

          《水調歌頭·游覽》原文及賞析04-13

          水調歌頭·游覽原文及賞析10-11

          水調歌頭·游覽原文及賞析08-25

          《水調歌頭·游覽》的原文及賞析02-21

          《水調歌頭·游覽》原文及賞析08-1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一区网站观看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精品视频 |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文 | 中文字幕与邻居少妇性刺激 |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