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閱讀翻譯及答案解析

          時間:2024-10-11 13:47:33 蘇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閱讀翻譯及答案解析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①,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劍拔十尋者②,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③,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閱讀翻譯及答案解析

            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④,解牛者也,而養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⑤,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邪?“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并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⑥,足相躡于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⑦,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于子矣⑧!皶矎蛯懸辉姡渎栽疲骸皵M將一段鵝溪絹⑨,掃取寒梢萬尺長。“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筆硯,愿得此絹而已!芭c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芭c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耙蛞运嫻o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肮o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⑩。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芭c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蜩(tiáo)腹蛇蚹(fù)

            筼筜(yúndāng)谷

            偃(yǎn)旗息鼓

            揠(yàn)苗助長

            B.如兔起鶻(hú)落

            少(shāo)縱則逝矣

            輪扁(piān)

            斫(zhuó)輪者也

            C.與可以書遺(yí)余曰:“近語(yǔ)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cuì)于子也!

            D.四方之人,持縑(jiān)素而請者,足相躡(niè)于其門 ?曝(bào)曬 斤斧何曾赦(shè)籜(zé)龍

            【答案】B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趙嘗五戰于秦

            B.若予者,豈獨得其意

            虞兮虞兮奈若何

            C.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也

            吾將以為襪?

            D.而節葉具焉

            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 把,介詞(A 在/同,跟;B像,介詞/你,代詞;D 具備,動詞/全部,詳盡,形容詞)

            3.下列句中沒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B.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C.蘇子辯矣

            D.技蓋至此乎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少”同“稍”,“當”同“倘”,“蓋”同“盍”)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葉葉而累之

            而節葉具焉 ?

            B.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

            置杯焉則膠

            C.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

            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

            D.吾將以為襪

            與可以書遺余曰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把,介詞(A 表修飾/表轉折;B “然”,也有說是“助詞”/兼詞;C 這樣,指代詞/詞尾)

            5.下列各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輪扁,斫輪者也/《筼筜谷》其一也

            B.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惟兄嫂是依

            C.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茍以天下之大

            D.吾實為之,其又何尤/何陋之有

            【答案】C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襪材當萃于子矣

            萃:聚集。

            B.書尾復寫一詩,其略云

            略:簡略,與“詳”相對。

            C.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

            妄:荒謬。

            D.蘇子辯則辯矣

            辯:有口才。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大概,大致)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

            ②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B.①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

            ②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

            C.①與可無以答,則曰

           、诠什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

            D.①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②窺父不在,竊發盆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B項“躡”① “踩”,②“跟蹤,追隨”;A項“與” 都是 “贊同,同意”的意思;C項“無以” 都是“沒有用來”的意思;D項“發”都是 “打開”的意思)

            8.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能體現藝術創作思想的一組是()

            ①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诠史灿幸娪谥卸僦皇煺撸骄幼砸暳巳欢R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劢穹蚍蜃又杏谒怪褚,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

           、芪嵫酝,世豈有萬尺竹哉!

            ⑤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

           、逎h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答案】A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先總結文與可的繪畫理論,陳述自己的體會和主張;再借子由的話進一步贊賞文與可的繪畫技巧,指出意與道的密切聯系;然后介紹文與可畫竹逸事和平易而不從俗的品德,回憶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說明寫作此文的緣由。

            B.本文通過記述文與可將求畫者的縑素視為襪材,關于“萬尺竹”的辯論,以詩畫互贈引起的笑談等軼事表現了文與可豁達、爽朗、風趣的個性,以及與作者親厚無間的情誼。

            C.“畫竹”是本文的線索,本文記述文與可畫竹的情形,以充滿感情的筆觸回憶兩人的交往,以及文與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從文與可的創作經驗中總結出藝術創作的規律,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

            D.作者與子由皆從文與可學畫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與法兼得。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子由沒有跟文與可學畫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嘗畫也”為依據。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俜蚣刃淖R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3分)

            譯文:

           、诠史灿幸娪谥卸僦皇煺撸骄幼砸暳巳欢R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3分)

            譯文:

           、鄱枰噍d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與予親厚無間如此也。(2分)

            【答案】

           、偌热恍睦锩靼走@樣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這樣,是由于內外不一,心與手不相適應,沒有學習的過錯。

           、谒苑彩窃谛闹杏辛藰嬎,但是作起來不熟練的,平常自己認為很清楚,可事到臨頭忽然又忘記了,這種現象難道僅僅是畫竹有嗎?

            ③而我的文章也記載了與可以往跟我戲笑的話,以見與可跟我這樣親密無間啊。

            參考譯文

            竹子剛生時,只是一寸長的嫩芽,可是卻節、葉俱全。從蟬腹、蛇鱗般的小筍,長到挺直的幾丈高的巨竹,從來都是有節有葉的?墒乾F在的人畫竹時,卻是一節一節的接起來,一葉一葉地堆上去,這樣做哪里還有竹子呢?所以說畫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著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畫的竹子了。這時快速地跟著自己的所見去畫,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躍起、鶻鳥降落一樣迅速。這是與可教給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卻明白這樣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應該這樣做,卻不能做到,認識和行動不統一,理解道理和實際操作不能一致,這都是學習不夠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對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練地去做,平時自以為很清楚,但事到臨頭卻忽然不明白了,難道只有畫竹才是如此嗎!子由寫了《墨竹賦》給與可,說:“庖丁,是宰牛的,可是(他講的道理)卻為養生的人所采納;輪扁,是制造車輪的,可是(他的經驗)卻被讀書人所運用,F在,您在畫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以為是有道者的認識,難道不是嗎?“子由從來不畫畫,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與可的繪畫理論,還學得了他的繪畫方法。

            起初,與可對自己的墨竹畫并不看重。各地拿著絲絹前來求畫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地找上門來。與可很厭煩,把絲絹拋在地上罵道:“我要拿這些絲絹去做襪子!“致使士大夫把這當成話柄相傳。后來,與可自洋州回京師,我去徐州任知州,與可跟我說:“我近來告訴士大夫們說:我們墨竹畫派近在彭城,你們可以去那里求畫。這回襪子材料應當集中到你那里了!靶盼策寫了一首詩,其中說道:“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拔蚁蚺c可說:“竹子長萬尺,應該用二百五十匹絹,我知道您是懶怠做畫,只是想要得到這些絹而已!“與可無言可對,就說:“我說錯了,世上哪里有萬尺長的竹子呢?“我對這做出了解釋,回答他的詩說:“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芭c可笑道:“蘇公真善辯。∪粲卸傥迨ソ仯揖鸵I田還鄉養老了!半S著把他所畫的《筼筜谷偃竹》贈給了我,說:“這竹子只不過數尺,卻有萬尺的氣勢!肮o筜谷在洋州,與可曾經讓我作《洋州三十詠》詩,《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詩說:“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芭c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賞,燒筍當晚飯吃,打開信封看到詩,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飯噴了滿桌子。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死于陳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書畫,見到這幅墨竹圖,便停止了晾書,失聲痛哭起來。以前曹操祭奠橋公文中有車過墳前就會腹痛的話,而我也記載下來過去和與可開玩笑的話,可以看出我和與可之間的親密、深厚的情誼。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閱讀翻譯及答案解析】相關文章: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原文、翻譯08-19

          文言文《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說課稿11-12

          《偃虹堤記》閱讀答案10-19

          《官舍竹》 閱讀答案及翻譯09-28

          蘇軾超然臺記的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7-22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10-05

          蘇軾《蓮》閱讀答案及賞析翻譯10-29

          蘇軾《蝶戀花》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07-29

          《河中石獸》蘇軾《石鐘山記》閱讀答案與翻譯07-10

          《魯云谷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5-2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无线码 | 日本一夲道DVD在线观看 | 精品在线国产午夜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超清 | 在线丝袜美腿中文字幕 | 日韩高清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