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詞的內容。
2、了解豪放派的特色;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3、體會詞人壯志未酬的感慨,樹立自己的理想。
教學重點:
1、體會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誦讀本詞。
教學難點: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方法:誦讀法、指導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首由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同學們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馳騁在古戰場。讓我們踏著這雄渾的男聲獨唱,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文體常識、作者和寫作背景
1、詞牌介紹
念奴嬌:念奴是唐代天寶年間著名的歌妓,調也因此得名。它有雙調,有平韻、
仄韻兩體,仄體有100字,較為常用,平韻用者較少。
2、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市、蔡襄并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并稱“三蘇”。
3、背景簡介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念奴驕》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三、整體感知課文,結合注釋串講詞意。
1、找同學朗讀此詞,糾正字音。
2、聽示范朗讀,注意讀音及節奏。
3、找同學結合注釋翻譯,及時點撥。
4、老師講解翻譯。
課文譯文
滾滾的長江水向東奔流而去,波浪滾滾,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隨著長江水)逝去。那舊時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候周瑜(作戰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擊著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像一幅奇麗的圖畫,那個時代匯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瑜,小喬剛嫁給他,他正年經有為,威武的儀表,英姿奮發。(他)手握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就把)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此時此刻),(我)懷想三國舊事,憑吊古人,應該笑我自己多情善感,頭發早早地都變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場夢一樣,我還是倒一杯酒來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四、深入探究,語句分析。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把傾注不盡的'長江與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和時間背景。它既使人們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氣概,更可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憑吊勝地、才人所誘發的起伏激蕩的心潮,氣魄極大,筆力非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在長江這里,自古出現過許多威武雄壯的戰爭故事。在開始尋找英雄們遺跡的時候,詞人終于找到了他心中最景仰的英雄——“周郎”。但他在這里卻先埋下一筆,暫時不展開寫,引起懸念。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作者寫赤壁時,為了巖石的陡峭,就夸張為“穿空”;為了寫江濤洶涌、浪花怒卷,就夸張為“千堆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赤壁的壯麗景色。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用此句感嘆語輕輕結住,將江山之勝和懷古之情融合為一體。這樣的景物描寫,讀罷使人止不住內心的激蕩,頗有“天風海雨迫人”之感。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1)、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時,年紀很輕。
(2)、以美女襯托英雄,更表明他當時春風得意。
(3)、小喬的姐姐大喬是孫權的嫂子,所以周瑜和孫權外看是君臣之別,內觀則是連襟之親。周瑜能夠取得孫權的絕對信任,這是他能夠建功立業的一個重要條件。
4、羽扇綸巾,談笑間,墻櫓灰飛煙滅。
赤壁之戰對吳軍來說,是一場以弱勝強的戰斗,而作為吳軍統帥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膽怯,反而從容閑雅,談笑之間,就把敵方的戰船燒成灰燼。這種指揮鎮定的風度何等令人生敬!作者這樣稱頌周瑜,表明他也渴望能像周瑜一樣為自己的國家建立豐功偉業。
5、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作者的情緒不斷變化,由欣賞山河之美到贊賞追慕英雄豪杰,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理想很明顯地透露出來,詞意至此,已經達到高潮。但這些都是“神游”,眼前現實卻是“我”的“多情”,“早生華發”。
6、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我國文學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從36歲起,就開始過貶謫的生活。因反對王安石變法,他第一次出判杭州,44歲時再貶黃州。1085年宋憲宗時,司馬光為相,一度奉召回朝。章敦為相時,蘇軾因堅持他的見解,被貶廣東惠州。北宋哲宗紹圣四年(1097年)再次被貶海南島昌化軍(貶所在今儋州市中和鎮)。“人生如夢”是作者在遭受壓抑情況下的自我安慰之語,但他并沒有想到要及時行樂。他的“一尊還酹江月”不過是要向“江月”傾訴壯志難酬的苦悶。縱觀全詞,可以說豪放中略見蒼涼,而蒼涼只是豪放的補充,二者并不矛盾。
五、小結:
借詠史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郁悶心情。這首詞歷來被視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一方面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詞的開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意境開闊,氣象恢弘,而且江山、歷史、人物逐一收入眼底。另外一處景物描寫則是對古戰場險要地勢的勾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豪放詞風的另一方面還表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周瑜的雄姿英發與出眾的才華都寄予著詞人的贊美之情。稱贊周瑜,表明了詞人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心志。
這首詞,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云,其境界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六、比較閱讀:
赤壁
杜牧
折戟沉砂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七、課外賞析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定風波》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是怎樣結合寫景和懷古來抒發感情的。
2.了解蘇詞的藝術風格。
3.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義及其作用。
4.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
【教學重點】
描寫赤壁戰場的雄奇景色,追思周瑜當年雄姿。
【教學難點】
首尾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看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前赤壁賦》(已經學過)引入: 同樣在黃州赤壁,同樣于壬戌七月,同樣寫失意情懷,蘇軾用另一種體裁——詞,寫了另一篇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作者作品提示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上,眉州眉山人。蘇軾詞的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間的綺靡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三、朗讀全文
(教師范讀全文或播放朗誦)
提示:該詞歷來被視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高亢激昂。
四、欣賞上闋
1.題為“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赤壁景觀?(大江、故壘、亂石、驚濤等)
2.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這些景物有何物點?(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 這首詞的意境是怎樣的?請用一個精煉的詞或詞組來概括。 (討論明確:雄渾、壯闊,撼人心魄,氣勢恢宏、磅礴、似有氣吞天下之勢等等。)
4.這種雄渾壯闊的意境,與作者用詞的藝術有很大的關系。你覺得上闋中哪些詞用得很有功底,為什么?
賞析三個詞――淘、穿、卷。
( 1 )淘。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的氣勢,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歷史的推進。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曠遠、深邃的意境,給了我們一個廣闊的空間與時間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個“淘”字,一下了如過電影般推到了我們的眼前。可以這樣說滾滾東流的江水已經超脫了物理意義上水的概念,它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 2 )穿。寫出了山巖高聳入云的動勢以及山崖的陡峭。
( 3 )卷:寫出了浪花的洶涌,形象真切。
5.面對壯美 的赤壁景觀,作者依次生發了哪些懷古情思?( 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一時多少豪杰 )
6.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內容。
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五、賞析下片
1.下闋中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歷史人物?( 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2.“周郎”形象有何特點?(“羽扇綸巾”,從服飾上寫周瑜雖身為主帥,身當大敵,卻羽扇便服,不著戎裝,這里把周瑜寫得多么閑雅、雍容,真是風度超人。“談笑間”從神態上寫,周瑜不是“叱咤風云”的大聲疾呼,而是談笑風生,從容鎮定,結果使曹操的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的'強大艦隊灰飛煙滅。可見他韜略過人、戰功顯赫。作者寫戰爭,寫豪杰,不渲染金戈鐵馬的緊張氣氛,而著筆主帥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在寫法上是頗為巧妙的,藝術效果是強列的。)
( 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
3.周郎如此,蘇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詞的結尾?
從歷史回到現實,從懷古轉到自抒懷抱。周瑜年輕時即戰功顯赫,垂名千古,而自己呢?年近半百,白發早生而貶居邊地,無所建樹。這怎能不令人感慨萬端!
(讀這首詞的人,一般都說結尾消極。聯系前邊懷古的內容看,他寫的意氣飛揚、氣概不凡。因此可知他不是真消極,真消極就要隱退,不會“遙想公瑾當年”了。但面對現實的政治迫害,四十七歲的蘇軾,又不能不感嘆壯志難酬、人生如夢。但他這種感嘆,正是對所受政治迫害的不平,正是不忘世事的表現。所以在表面的消極中,含蘊著他的不甘消極的用世精神在內,這是這首詞中的主流。)
4.朗讀下片,總結。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合。
六、師生討論總結這首詞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點
1.思想感情:
(1)全文線索:
大江東去 → 江山如畫 → 公瑾當年 → 人生如夢
(總攬全篇) (描畫景色) (追想歷史) (抒寫情懷)
(由景而人,由人而己。)
(2)一方面,對英雄充滿了無限的傾幕與向往,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華已逝,功業示成。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使作者看破紅塵,借灑澆愁,以尋求精神的解脫。
概括要點:詠赤壁,懷周瑜,抒情懷。
2.藝術特點
(1) 這首詞以“赤壁懷古”為題,內容很好地照應了標題。將寫景、懷古、抒情三者有機地融為一體。
(2) 本詞特點:豪放的風格。
A、明確:《念奴嬌 赤壁懷古》是蘇軾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譽為“千古絕唱”。此詞意境高遠,氣勢磅礴,格調雄渾,其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作品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出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的昂奮的豪情和曠達的思緒。
B、歸納豪放的風格:
詞風飄逸豪放。創作視野較為廣闊,反映的社會生活較寬闊、深刻;氣象恢弘雄放,格調高昂、健康;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于粗疏平直。
C、與婉約的風格對比
補充閱讀:《雨霖鈴 寒蟬凄切》(柳永),媒體放映作品及其注釋,簡略解釋作品。
要求:領會其含蓄婉轉清麗的風格,注意與豪放風格的對比。
歸納婉約的風格,與豪放的風格對比。
a.婉約的風格:
清婉柔麗的風格。大多寫離情別緒、閨情花間、個人際遇,缺乏重大的社會意義;卻講究音律,詞藻多彩,傾心于精煉詞句,追求形式的協調、美麗;情感含蓄蘊藉、婉轉動人;刻畫細膩 ,但有時失于雕琢、堆砌。
b.風格對比
明確:從題材、語言、音律、情感幾個方面歸納。(略)
(蘇東坡曾問一位幕士:“我詞何如柳七?”答:“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小板,唱‘楊柳暗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七、與《前赤壁賦》比較
1.寫景部分(第一段)
①找出各自描寫景物的詞句;
②歸納:前者表現的是一種壯美;后者表現的是一種柔美。
2.抒懷部分(第四段)
①找出各自抒寫情懷的詞句;
②歸納:滿懷苦悶而寄情山水,消極中有積極。
板書設計: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 軾
醉看 江山如畫 寫景
遙想 英雄當年 詠史 激奮 曠達
沉思 人生如夢 抒懷 感傷 超脫
[補充]:
一、注釋:
風流人物:此處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亂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釋名》:“山體曰石”。
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大喬嫁給孫權的哥哥對策,小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赤壁》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的曹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二喬”擄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剛嫁過去。“了”字是襯詞,填詞時遇到文氣不完整處,常加一、二字作襯,并沒有實在意義。
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或“狂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
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或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江月:臨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 3
一、導語設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過后的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善,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板書課題)
二、解題
介紹詞的一般知識(分段投影顯示):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明代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
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將詞分成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認為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見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為了說明方便,可將詞在唐宋的發展歷程分為四個時期。
三、預習指導:
1、朗讀全詞,疏通文字。
2、補充注音:瑾jǐn檣qiáng
3、補充注釋:
風流人物:此處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嬌:詞牌名。后人還以《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
亂石:陡峭不平的石壁。群山。《釋名》:“山體曰石”。
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大喬”嫁給孫權的哥哥孫策,“小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的曹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二喬”擄為己有的典故。
初嫁了:就是剛嫁過去。“了”字是襯詞,填詞時遇到文氣不完整處,常加一、二字作襯,并沒有實在意義。
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或“狂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或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江月:臨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四、討論分析課文
1、首詞的寫作特點是什么,怎樣體現在詞中的?(指導學生看課文提示)
2、應如何評價蘇武“人生如夢”的感慨?(結合語境)
3、朗讀過程注意體會豪放派的特點。
4、作者作品提示:
蘇軾(1036一1101),字子瞻,自號東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間的綺靡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出健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實不滿的心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5、教師范讀以及聽讀課文的錄音。
6、講讀上片。
(1)一、二、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有誰說說它的好處在哪里?
詞一開篇,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境界開闊,氣象恢宏,籠罩全詞。大江東去,淘空一切,喚起我們所有的向往。"浪"怎能沖洗手古風流人物呢?顯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無數杰出人物在詩人的視野里都如滾滾長江水一去不復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引發歷史想象,非常自然。我們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嘆。這三句寫景和抒情議論結合得天衣無縫。給人以強烈的感情沖擊,并產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點明什么,寫赤壁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歷史上的“風流人物”,這一句進一步提出“三國周郎赤壁”作為一篇主腦,文章由此生發開去。“人道是”三字用得極巧,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看課文注釋)詩人只是借此抒發感情,并不想做考據家。
(3)六、七、八句寫了怎樣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總寫長江,引起人的懷古思緒,這幾句具體寫赤壁之景。先寫江岸石壁,“亂”寫出險怪,“穿”寫出高峪。再寫江面波濤,“驚”寫洶涌,“拍”描繪出水石相搏的情狀。“卷”句寫出浪花四濺,狂瀾奔騰起伏的異景,聲音、色彩、姿態,無不逼真。這幾句,作者抓住懸崖、陡壁、驚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并暗寫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的雄姿,表現了作者的豪邁奮發。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這一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的結論。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之土。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內容。
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7、講讀下片。
(1)上片重寫景,下片"遙想"一詞接應上文,心往神馳,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寫的赤壁雄奇壯麗景色中出現了。閱讀下片前六句,討論蘇武刻畫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
教師提示: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喬初嫁"美人襯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史書記載,建安三年(198)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周瑜,不久吳主孫權又拜周瑜為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羽扇綸巾",描寫周瑜儒將裝束,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閑雅,一派儒將風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概。小喬初嫁距赤壁之戰(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歲)十年,放在一起寫,是為了突出地表現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的形象。
(2)討論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周瑜年青有為英氣不凡。
抒發對英雄業績的仰慕之情,引發自己未能建功立業的感傷。蘇武這年四十七歲,不但沒有建樹,反而待罪黃州。懷古思今,感慨萬千。下面幾句就是寫自己失意的感傷之情。
(3)分小組討論:后五句是怎樣寫人生感慨的?
“故國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這種向往在兩鬢斑白年近半百功業無成的現實面前變得可笑。“多情應笑我”是倒裝句,須解作:應笑我多情。這里用自嘲方式寫自己的感傷,感情大落,最終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以呼應首三句。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也是心境曠達,瀟灑酒酬月。
(4)朗讀下片,總結。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合。
8、師生討論總結這首詞的藝術特點和思想感情。
(1)藝術特點。
這首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語言簡潔生動,意境壯闊博大,有著動人的藝術魅力。
(2)思想感情。
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武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采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武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武的寬闊胸襟。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 4
教學目標:
1、把握本詞“景、史、情”相融合的寫作特色。
2、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容,感受風格,領會思想。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型:
課內賞析課
教時安排:
一課時
一、提問方式復習作者
一首詩詞,要讀懂,首先仍是字詞入手。語文實為“文字、文章、文學、文化”。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朗讀,同學評價,學了這么多年的語文,讀得怎么樣?應該怎樣讀?
2、檢查字詞的理解見。
3、集體朗讀。
4、師范讀或者聽多媒體的朗讀
解釋:詞與詩歌不一樣,押的是入聲韻。入聲韻現在已不存在,現在無錫的老言頗有點相像。舉例試用無錫話讀。入聲韻的特點是壓抑,此詞雖然是豪放詞,然歸根結底是壓抑的情感。
5、學生朗讀,要求:體會文化。
三、品味鑒賞:詞是有章法的,理解詞要一層一層的'看。全詞共八句,分別是:
1、第一句從眼前江景起興,由眼前的大江聯想到歷史長河,引出對往昔英雄的懷念。
討論:你認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嗎?
哪幾個詞是最有歷史感的?“浪淘盡”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會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起筆蒼涼)
2、點明懷古內容,引出古戰場。
故壘西邊……這是真是赤壁嗎?何以見得?
3、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氣勢和赤壁的雄奇。
“亂石穿空”寫什么?“驚濤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寫什么?
(寫山,雄俊,力度。驚濤,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質感上比浪形象,生動)
4、過渡,承上啟下,由寫景到寫人。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怎樣聯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種野心的表達,看到美景,想擁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寫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襯英雄,突出少年得。
寫英雄為什么一定要寫美人?
(周瑜當年34歲,英氣,才華,美人愛英雄自古以來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東風不與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寫周瑜赫赫戰功,以曹軍慘敗反襯周瑜儒將風流。
討論版本中的“墻櫓”“強虜”哪一個詞好?
為什么是“羽扇綸巾,儒將風流”?
7、由懷古到傷己,抒發自己年近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
為什么想周瑜會傷自己?(年齡、功業相比)
這是怎樣的心情?(抑郁)
多情應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華發,一“早”字體現此情)
8、灑酒酬月,表現自己化解胸中郁悶,以求精神超脫的心態。
“人生如夢”“人間如夢”哪個更好?
(一指個人,一指所有人。此詞更多指的是對自己人生無法把握,虛幻的。人間,則指普遍心態,個人認為,還是“人生”較好。
9、與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嘆:江山在,周郎不在,東坡在,事業不在最后只能灑酒祭江,豪放中見曠達,蒼涼中見灑脫。
四、小結豪放詞的特點
1、要有壯闊景。
2、要寫英雄事。
3、要表功業志。
4、要抒蒼涼的情。
五、遷移
以此法讀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懷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說出理解來。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1、了解蘇東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詞的特點;
2、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3、理解蘇東坡的情感矛盾。
課型
多媒體
教學過程
1、導入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進入主頁面。)
2、朗讀全文
(1)一位同學讀,正音。
(2)齊讀,感受文章。
3、疏通詞語
(1)千古:長遠的年代。
(2)風流:有文采有功績。
(3)檣櫓:檣,桅桿;櫓,漿。這里指北軍的戰船。
(4)灰飛煙滅:像灰煙那樣消失。
(5)華發:白頭發。
(6)酹:以酒灑地,用以祭祀
4、課文分析
(1)說說你自己對這首詞的感受。
(2)回答下列問題:
上闕
A、描寫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B、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
字詞、特點、角度、修辭、基調
亂、險怪、形、夸張、豪邁奔放
穿、高峭
驚、洶涌、聲、比擬
拍、水石相擊
卷、狂瀾奔騰、形、比喻
雪、水色純白、色
(作者抓住懸崖、陡壁、怒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格調高昂。)
C、對活動在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樣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猶如歷史長河,英雄人物的業績,被淘洗變淡。這些英雄人物現在又在何方呢?不盡的懷念從中可見。“故壘”句具體話懷古的時、地、人。
D、上闕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啟下。
(是啊,“江山如此都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錦繡河山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的英雄人物,而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展示人物臉譜〉在諸多英雄中,作者選擇了誰作為詠誦的對象?)
下闕
A、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怎樣?
B、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C、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結合蘇軾的生平思想來看: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眉山人。二十歲中進士,力圖有所作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場。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寫詩諷刺。結果被新派官員彈劾朝廷,捕之入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一度遷為翰林學士。又貶惠州,遠徙瓊州。終逝于常州。本首詞是詞人經歷了烏臺詩案,幾乎被殺,幾經周折被貶黃州,“魂飛湯火命如雞”,經過這樣的憂患被貶到黃州來,他內心有他的憂患和悲慨,但是他把這種悲慨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他把自己放在整個大歷史背景之中,不是我一個人盛衰成敗榮辱,而是古往今來有多少盛衰成敗榮辱。本首詞主要表達了詞人悲慨之中的曠達和豪放。)
對周瑜的追述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D、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卻短暫,于是有人嘆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游戲一場夢”。那么,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著?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總結全文
內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昂揚感奮感傷超脫
1、比較閱讀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獵》。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歸結這兩首詞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詞的特征。
角度、特點
思想、積極、樂觀
意境、高遠、壯闊
風格、奔放、灑脫
2、課堂檢測
(1)、名稱:詞的全名為、,又稱、、長短句、琴趣、樂章等。
(2)、分類:按字數分有、、長調(>92字)。按節數分有、、三疊、四疊。
(3)、流派及代表詞人:豪放派,代表詞人有蘇軾、;、,代表詞人、、姜夔等。
教學目標:
1、能夠體會懷古詩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2、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3、有感情的朗誦詞
教學重點:
能夠體會懷古詩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壯志未酬的苦悶心情
教學方法
問答法、討論法、朗讀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三國演義》里,有兩個人物以智謀著稱于世,一個是諸葛亮,另一個是與之匹敵的東吳都督周瑜。周瑜他足智多謀,年輕有為,在“赤壁之戰”中,27歲的周瑜任總指揮,通過周密的計劃取得了這次戰爭的勝利。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同學們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到湖北省蒲圻西北的赤壁觀光,面對這個曾經硝煙滾滾的古戰場,你會想些什么呢?(找一男一女談,教師作結:面對同一事物,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宋朝大詞人蘇軾面對赤壁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整體感知
1、齊讀(初步感受詞的豪放氣勢)
2、自由朗讀(把握感情讀)
3、老師和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讀本詞(老師讀上片,學生讀下片)
4、作朗讀指導:(開篇三句,起筆空闊,氣勢不凡,應讀得有力度。中間“亂石……千堆雪”寫了江濤洶涌,浪花狂卷的壯麗景色,應讀出一種豪邁語氣。下片中對周瑜動人容貌和出眾才華的句子“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應讀出羨慕景仰的語調。最后,“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表達的.是作者宦途失意的無限感慨,應讀出那種憂傷,失望、無奈的語調)
5、結合朗讀指導,學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本詞。
三、解析
1、點一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詞的上片,
2、提問:作者具體描寫了赤壁哪些景觀?面對這些景觀作者生出什么樣的感慨?
板書:所見所想
大江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驚濤、浪花一時多少豪杰
3、提問:“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在詞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的作用(可用《沁園春*雪》里“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在那首詞中的作用作提示)
4、下片中,描寫周瑜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6、從描寫周瑜的句子中,我們想想在蘇軾心中周瑜的形象是什么?
(板書):婚姻美滿年輕有為受明君器重功績卓著
7、從周瑜在蘇軾心中的形象,來分析作者為什么懷念周瑜,其目的是什么?(討論)
(板書):對周瑜的仰慕之情來反襯自己的失意,抒發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
蘇軾:愛妻離世早生華發蒙昏君冷落功業未就
8、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含有消極成分,你怎樣認為?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夢:生命短暫與江月永恒的對比,滄傷的歷史感)
(若說消極:請對蘇軾留幾句鼓勵的話)
9、人生沒有一帆風順,在當你屢屢遭遇挫折后,你又以怎樣的心態面對?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挫折意識)
三、小結
本堂課在熟練的朗讀基礎上,著重分析了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同時對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了細致分析。
四、作業
在理解基礎上背誦本詞,并默寫本詞
五、板書略:
六、教學后記: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 6
教學設想
引導學生分析鑒賞《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對課文的朗讀、背誦,通過讀課文、看注釋、敘情形、議特點等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對宋詞的閱讀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蘇軾的創作風格及豪放詞的特點
能力目標:(1)抓關鍵語句,提高學生鑒賞和評價的表達能力(2)學習本文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特點(3)在理解詞的內容的基礎上誦讀和背誦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在詞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詞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審美目標:領悟、感受到蘇詞豪放曠達的特點并作出簡評
教學重點
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念奴嬌&8226;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充滿魅力的時代,其中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時光雖然過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為赤壁之戰所激動的人,一旦來到赤壁,當年火光沖天、到處喊殺聲的情形仿佛又縈繞于腦海
赤壁之戰八百年后,一位偉大的文壇泰斗來到赤壁,寫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戰一樣流傳千古的偉大詞作——《念奴嬌&8226;赤壁懷古》這位偉大人物就是蘇軾
《念奴嬌 赤壁懷古》歷來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蘇軾被貶到湖北黃州期間所寫,表達了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壯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詩歌的學習,關鍵在于品味出詩歌之美最根本的辦法是讀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二、 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出激情滿懷、壯志豪情的氣勢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三、 朗讀課文,學生整體把握全詞內容
看注釋,敘情形:長江向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軍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祖國的江山如畫,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健、英氣勃發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神游于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上闕:描寫了赤壁奇景
下闋:懷念周瑜,抒發感慨
四、品讀重點語句,探究有關問題: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大” 有氣勢 “淘”淘汰、湮沒
風流人物無數出色的人才
(解讀:人類歷史如長江一樣滾滾東流,無數風流人物被湮沒在歷史洪流中能被后人們記憶的又有幾個呢?)
2、 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點?如何描寫的?
明確:氣勢磅礴
(亂石) 穿空險峻雄偉
(驚濤)拍(岸)——巨浪沖擊巖石
卷 起 千堆雪聲勢浩大
千堆雪比喻巨浪
這幾句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手法描寫赤壁雄偉壯麗的奇景
作者特意把周瑜放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寫,顯得氣勢豪邁
3、可懷念的人物那么多,為什么單單懷念周瑜?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組討論
明確:小喬初嫁了美女配英雄,瀟灑的`風姿
雄姿英發英俊瀟灑,有氣魄
羽扇綸巾儒雅的將軍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大智大勇(曹操70萬大軍瞬間就被周瑜給消滅了)
周瑜當時可真是個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
4 、為什么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個景色中去?
襯托英雄氣概、英雄風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 討論:三國時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詞人為什么單單懷念周瑜?
參考:①建功年齡
蘇軾四十多歲 團練副使 虛職
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34歲就建立功勛
②機遇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周瑜碰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孫權識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戰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帥)
④英雄惜英雄 蘇軾:“知音如周瑜” 有人說周瑜心胸狹窄,那是羅貫中給他“演義”的,目的為了襯托諸葛亮蘇東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
6、抒發什么感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擠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難以實現
感惆悵失意
7、但文章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就不是蘇軾了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明確:人生如夢,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盡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應該僅僅是自己,而應該是千古不變的江月,就把這杯酒敬給了千古不變的江月
應該說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就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恒,壯志難酬,豪情長存
五、歸納:
1、總結主旨: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著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2、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
六、評價《赤壁懷古》的藝術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味豪放派詞人蘇軾詞作的整體風格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于傳統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定的宮調、音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七、拓展加深,布置課后作業
課外查閱一些資料,思考比較《江城子·記夢》和《赤壁懷古》的異同 ,就其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作短評
附: [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赤壁奇景 穿 山勢險峻 氣勢雄偉 擬人
上闋 寫景 歌詠赤壁 拍 巨浪驚險 聲音洪大 對偶 夸張
大江氣勢 卷 江水洶涌 色彩 鮮明 比喻
年輕得意 英俊瀟灑 英雄風采
下闋 詠史 懷周瑜 儒將風度 非凡膽略
抒情 抒己感慨 人生如夢 壯志未酬
八、教學反思
收獲之一:在教學過程中,以詩歌誦讀法貫穿課堂
瑯瑯的讀書聲應該一直是縈繞在語文課堂上的而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尤其是詩詞教學所以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設計上,我也采用了誦讀法
在初步感知時,要求讀準字音本詞是豪放詞的代表作,景物描寫扣人心弦,在賞析景物時,邊賞析,邊試讀,力求體味蘇軾豪放詞中景物描寫所蘊涵的壯闊美,然后同學齊讀,要求讀出氣勢在分析形象時候,同學范讀,體味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這里有苦悶、郁憤和不平,這里有樂觀、曠達和自信,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構成該詩在情感上的復雜變化突出地表現了詩人的精神的自由,胸襟的灑脫,情感的豁達展示了詩人力求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當最后詩歌講解結束時,學生評價同學的誦讀,哪里該激昂,哪里該舒緩,有板有眼,學生已經真正走入了詩歌,走進了蘇軾這不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嗎?
收獲之二:在教學過程中,突顯學生對話參與意識
一直以來,好像語文的工具性發揮到了極致,誘使了教學中的簡單化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語文世界中詩意的美、豐富的內涵,幾乎被拋之一邊語文世界被收縮于抽象的考試說明之中,很多時候我們把語文課上成應考訓練課新課標要求學生應該有主體參與意識,訓練表達能力,提高鑒賞評價能力
課堂上要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思維訓練,課堂上要給予學生思考的話題和時間,讓學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蘇軾為什么單單想起周瑜這位大英雄?我們設計了一個對比環節在對比中學生自然就提到了蘇軾對于年輕有為的周瑜的羨慕和崇拜,對于自己生不逢時、老而無成的感慨,對于自己悲慘境遇的失落、惆悵也就為下一個環節把握情感奠定了基礎
收獲之三:導語的精心設計
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師更應該追求教學過程的詩意設計導入的表達是為了在第一時間營造一個詩意的意境,以渲染詩歌學習的氣氛。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 7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全詞。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懷的表達方式。
3.理解作者在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4.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時具備博大胸懷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懷的抒情方式。
2.體會品味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提問法。
3.講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學用具】 借助多媒體完成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同學們,剛才播放的應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國演義》的片頭曲,這首歌曲會讓我們想到那個鼓角爭鳴、充滿紛爭的亂世--三國,那是個催生英雄的時代,如今雖世殊時異,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傳。請看下面的詩句: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 (馳馬射虎的孫權)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文武雙全的曹操)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現處不愧青天。
(忠肝義膽的關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三國時期的英雄,作為蘇軾,他又最欣賞誰呢?(周瑜)三國英雄如此眾多,為何他偏偏對周瑜如此推崇?(板書:為何獨愛周瑜?)
現在,就讓我們放聲朗讀全詞,在其中尋找答案吧。
二、朗讀全詞。
1.教師范背。
2.全班齊讀,并思考: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豪放)
好,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如何體現出這種豪放的呢?我們后文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豪放精神?)
三、分析題目。
“念奴嬌”是本詞的詞牌名,其調高亢,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歌妓,調因此而得名。
“赤壁懷古”是這首詞的題目,告訴我們的主要信息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游覽的時候,觸景生情,緬懷古人。(板書:寫景--懷人)
那么,蘇軾是如何安排這兩塊內容的,我們接著往下看。
四、寫景片段分析。
1.學生齊讀本詞的上闋。
2.提問:上闋描寫赤壁景色的句子是什么?體現了赤壁的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2.雄偉壯觀。(意思接近即可)
3.我們雖不能親眼目睹赤壁的壯觀景象,但從作者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它的雄奇,這完全歸功于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試就以上面三句為例分析。
學生討論后明確:用詞:“穿”、“拍”、“卷”;手法:夸張、擬人、比喻。
“穿”字寫出山石直插云霄的高峻;“拍”字寫出波濤撞擊巖石發出的聲響;“卷”字則寫出波濤起浪后的洶涌澎湃。
4.試分析此段景描寫的作用。
明確:渲染氣氛,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場蓄勢。
研講: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洶涌澎湃,然后鏡頭慢慢前移,我們會依次看到散亂高聳的山石直沖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的撞擊著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萬堆似雪的波浪。如果在這樣的鏡頭中在配上詩朗誦,那就是“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而這就是我們的赤壁古戰場,我們的“如畫江山”。
五、人物形象分析
同學們,我們的舞臺布置已然完畢,背景就是這如畫的.江山,當追光燈亮起,照在哪里啊?(豪杰。最終聚焦在周瑜的身上,此時,主人公出場。)
這個周瑜怎么樣啊,請同學們讀有關周瑜的部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稱呼:公瑾。稱字表示尊敬。
2.婚姻狀況:小喬初嫁了。思考:為何不是出嫁?作用何在?
要點:年輕有為;襯托手法,美女配英雄;周瑜同孫權的親戚關系也是其成功的重要條件。
3.相貌打扮: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總結; 威武英俊、風度翩翩,儒將風采(當時比較時髦的裝扮)。
4.作戰能力: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點撥:以少對多,卻能如此淡定,更顯其英雄本色。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遙想”以下幾句塑造出一位春風得意、威武英俊、意氣風發的青年將領的形象。
六、蘇軾內心活動。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江山依舊,可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的地方,卻是作者被貶之后游歷的去處,面對這樣的周瑜,面對如此的功業,他心里是有個比較的,且看下圖:
周瑜--------蘇軾
年齡: 剛過而立 年近半百
生活: 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發
際遇: 功成名就 壯志未酬
我們所認識的蘇軾是何許人也?他很有才華,散文方面很有造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開創宋代豪放詞風,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的代表,擅長書畫,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可他的仕途卻極為坎坷,“烏臺詩案”不僅使他官場受挫,更險遭殺頭之禍,于是他是帶著一身的疲憊,滿心的傷痕,來到黃州這個荒涼的小鎮,想到自己年近半百卻不能同周瑜一樣建立功勛,可以說壯志未酬,但他還是渴望建立功業,這正是他仰慕周瑜的地方,也難怪他發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這樣的感慨了。
七、合作探究:“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體現是積極還是消極的情感?(解決詞中體現的豪放精神)
明確:蘇軾此時已經47歲了,他被貶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再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名垂青史,已經立下赫赫戰功。而自己雖然不失優秀,可年華老大,功業少成,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肯定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如畫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還有流傳千古功業,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著呢?所以他特別灑脫,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因為同他們為伴,才是永恒。(憶《赤壁賦》)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豁達態度。
總結:此句反應了作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貌似**的言辭中激蕩著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八、高考延伸。
提問: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09-23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12-04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07-13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07-19
古詩《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09-0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05-31
念奴嬌·赤壁懷古賞析蘇軾11-15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翻譯11-06
關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09-1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閱讀答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