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紅梅》鑒賞

          時間:2023-11-16 15:14:36 蘇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紅梅》鑒賞

          蘇軾《紅梅》鑒賞1

            紅梅 蘇軾

          蘇軾《紅梅》鑒賞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 詩老:指蘇拭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①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2分)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地表達了不愿趨時的情感。

            C.“尚余”句在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

            D.“酒暈”句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

            【知識點】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淺層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賞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尚余”句在寫紅梅雖“孤瘦”仍傲“雪霜”的姿容,即使寒氣,心寒,也不肯隨春;表現詩人的高潔,沒有無奈。

            【思路點撥】解答這類題:1.注意詩歌的題目。詩歌地題目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內容,確定了詩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情感。2.仔細推敲關鍵詞句。3.注意詞語的隱含信息。4.調動知識積累。

            ②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2分

            A.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了與桃杏—起裝點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開放。

            C.紅梅生機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光。

            D.面對百花盛開的“春態”,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操。

            【知識點】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 能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表現詩人的高潔。

            【思路點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有下面幾項逐項落實。①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征、聯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系(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②理解各類手法的特點。

            讀下面蘇軾的詩論并回答問題。(5分)

            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

            說出蘇軾贊揚寫梅花、白蓮的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并作具體分析。

            【知識點】本題考查對詩句意義內涵的比較辨析把握的能力, 能力層次為D(鑒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5分)第一問兩個要點。①贊揚的理由是,寫梅花、白蓮的詩能做到神似,表現了神韻、精神品格、內在特點;②批評的理由是,石曼卿《紅梅》詩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僅作了外形描寫。

            第二問3個要點。①“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②“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月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③“認桃無綠葉,辯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征,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解析:要注意“決非桃李詩”“決非紅蓮詩”的含義是指林逋和皮日休都抓住了景物的神韻特征(決非“桃李”“紅蓮”),林詩為人稱道的原因就是這兩句傳神地描繪了梅花的清幽、高潔的氣質;皮詩所描繪的紅蓮的素潔,清雅,確實令人贊賞不已,而石曼卿《紅梅》詩則只是從比較外形的方面描寫了紅梅無綠葉、有青枝而已。這里共有兩句,實際可合二為一,比較鑒賞的角度很新穎。

            【思路點撥】把握詩歌主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從詩歌題目入手。有些詩歌的題目就揭示了詩歌的主旨。二、聯系寫作背景、作者時代等。讀詩歌,就和讀其他文學作品一樣,要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同一個詩人在不同的時期作品風格也不一樣。三、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古人以詩言志,往往會借助特定意象表情達意。四、從關鍵詞句著眼。一首詩歌中的詩眼,有時是一個字或一個詞,有時是一句話,找準這些籠罩全詩的關鍵詞句對把握詩歌的主旨極為重要。另外,還可以從詩歌的語言風格和表現手法上把握主旨。當然,答題時,不能拘泥于某一種方法,一定要結合詩歌具體內容,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力求準確、快速把握詩歌主旨。

            【詩詞鑒賞】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氨荨保罕粯泳К摰拿嫒。形容梅花孤傲超群的品格, “不入時”:不合時宜,不合世俗的時尚。首聯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紅梅遲開的原因。詩人抓住紅梅不畏嚴寒,在百花過后的冬季才開放這一特點,把紅梅比擬為一位內心世界感情十分豐富細膩的美人,它遲遲開放的原因,是因為”怕愁貪睡”,它為什么而怕愁貪睡呢?,是因為擔心自己象冰一樣晶瑩美麗的容貌,會不合世俗的時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貪睡;因此它想用貪睡來擺脫憂愁,所以才不與其它百花一樣同時開放,而是”獨開遲”。因為害怕憂愁而貪戀睡覺,所以才遲遲地獨自開放,這都是因為擔心自己玉潔冰清的美麗容貌會不合時宜的緣故啊。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故”,故意。“作”,做作,這里當妝扮講。“小紅”:即淺紅。“尚余”,“尚“,還是!坝唷,剩余,這里作顯示,顯露,保持之意!肮率荨埃盒稳菝坊ǘ湎∈杩∫荩分σ驘o葉子而顯得孤獨細瘦的樣子!彼┳恕埃航浭芩┛简灪髣磐Φ淖藨B。形容梅花格調孤傲不群的特性。在詩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潔冰清的白色,現在偶然出現淺淺的象桃杏般的紅色,這是紅梅因 “怕”、“恐”,而故意妝扮出的一種從眾的姿態。所以,一個“故”字,表明紅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種被迫的意味在內,是為了和諧入俗的緣故。然而紅梅不畏霜雪的本質是不會因此改變的。梅花畢竟是梅花,依然保存其特有的品格:“尚余”二字用得絕妙,既無心顯露,又無可掩飾。在詩人心中,梅就是梅,無論妝成何色,與“桃杏”截然不同。頷聯兩句將遲起美人與梅融為一體,可見詩人詠物本領之高妙。雖然故意妝扮出了一點淺淺粉紅般的桃杏顏色,但是紅梅的枝條還是保持了經受霜雪考驗后孤獨而細瘦勁挺的姿態。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酒暈: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這里指梅花的紅色。 無端:無來由。 玉。河袢。頸聯對紅梅的內心世界作了進一步的深入探究。意思是梅花外表上雖然呈現出了粉紅的桃杏色,但那不過是它剛喝過酒,是“酒暈”浮上了“玉肌”的緣故。因為梅花的內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質是高潔的!拔纯稀,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己經適應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隨著春天的到來而展示自己的美態;現在顯露出來的一點點淺紅的桃杏色,那只不過是酒后泛起的紅暈無來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罷了。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詩老”:老詩人,指宋初詩人石曼卿。 “梅格”:梅花的品格。 “在”:所在。 “更”:豈能。 “綠葉與青枝”:蘇軾《志林》卷十說: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語,蓋村學究體也。”蘇軾的意思是批評石曼卿的《紅梅》詩,只從“無綠葉”和“有青枝”這一點上來,分辨紅梅與桃,杏的區別,確實太簡單、太乏味了。這是專求形似,而沒有抓住紅梅的神韻所在,所以蘇軾譏之為“至陋”的“村學究體”。尾聯是詩人對前人寫梅花的誤區發議論。認為認識梅花須從梅花獨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內在品格或內在精神,來品評。老詩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從外表有無綠葉與青枝來分辮梅花和桃杏呢?

          蘇軾《紅梅》鑒賞2

            紅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鑒賞

            詠梅詩詞在中國詩壇上可謂車載斗量,而這首律詩卻別具一格,在刻畫紅梅時,不但賦予它性格化,還展示出它的精神世界,同時又寄寓自己的情懷,堪稱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詠梅佳作。

            詩的開首,以擬人手法描寫梅的形象:冬末晚開,遲于群芳,像一位貪睡懶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潔冰清的容顏不合時尚,受到世人猜忌。此處寫出了梅的意態宛然,愁情蕩漾。其實,這是詩人自己的悲慨!白钥帧本潼c出了這位“愁美人”的心態,實乃詩人歷經艱難后的感嘆。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受到政敵的迫害,元豐三年(1080)被貶黃州。此時,剛剛過去兩年。經歷驚險的詩人,對忠而獲咎的境遇難以釋懷。一個“恐”字,乃點睛之筆,點出了心靈痛苦的印記。

            頷聯寫出“紅”的緣由。在詩人心中,此梅是玉潔冰清的`白色,現在偶然出現紅色,對應首聯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紅的“隨大流”姿態。緊接著“尚余孤瘦雪霜姿”卻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韻,道出了梅的本來氣質!肮率荨,點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調孤傲不群的特性!把┧恕笔敲菲犯癖举|所在,此時,盡管故作紅色,然而傲雪霜的風姿猶存!吧杏唷倍钟玫媒^妙,既無心顯露,又無可掩飾。在詩人心中,梅就是梅,無論妝成何色,與“桃杏”截然不同。

            頸聯對梅的內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開了白梅何以變“桃杏色”之謎:“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薄昂摹背鲎浴墩撜Z》:“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薄按簯B”即“小紅桃杏色”。詩人把梅的內心——“寒心”與外表——“春態”對立起來,用“未肯”來連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而對紅色的出現,詩人輕松地解釋道:美人剛喝過酒,“酒暈”浮上了“玉肌”。到此,懸念解了:梅的心靈——寒心,外表——玉肌,原本分不開;紅色為“酒暈”,乃一時之變相,本質未變!熬茣灐本錁O富美感,也出人意料,實為高雅之戲謔,幽默詼諧的性格與曲折絕妙的詩意糅合得水乳交融。

            末尾兩句,“詩老”指北宋詩人石曼卿。石曾有《紅梅詩》:“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睎|坡覺得此句可笑,不用詩人眼光看梅,而僅以“紅”色與桃杏相辨,這是他不能同意的。東坡譏諷“詩老不知梅格在”的同時,把對梅的贊揚與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華,也做足了“紅梅”的題目。這個結尾,升華了全詩,余味無窮。

            這首詩緊扣紅梅既艷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獨特品格,抒發了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愿隨波逐流的傲骨。全詩托物詠志,物我交融,渾然無跡,清曠靈雋,含蓄蘊藉,堪稱詠物詞中之佳作。

          【蘇軾《紅梅》鑒賞】相關文章:

          蘇軾《紅梅》賞析03-21

          紅梅古詩蘇軾手法12-05

          鑒賞:蘇軾《水調歌頭》10-17

          蘇軾的《蝶戀花》鑒賞06-16

          鑒賞蘇軾的水調歌頭06-21

          蘇軾《浣溪沙》原文及鑒賞06-10

          蘇軾《浣溪沙》的宋詞鑒賞06-10

          蘇軾《南歌子》鑒賞12-15

          蘇軾《南歌子》原文鑒賞06-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四色在线影院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中文日韩一级 | 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