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讀書筆記

          時間:2025-05-30 11:56:06 曉映 唐詩 我要投稿

          唐詩宋詞讀書筆記(精選6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么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唐詩宋詞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唐詩宋詞讀書筆記(精選6篇)

            唐詩宋詞讀書筆記 1

            所謂“一代有一代之文章”,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一種代表性的文體。這些文體是時代精神的凝聚與升華,以至一提起某個時代,人們便會聯想起某種文體;一提起某種文體,人們便會聯想起某個時代。如漢朝的賦,六朝的駢文,唐朝的詩,宋朝的詞,元朝的曲,明清兩朝的小說、戲曲,民國的白話文學等。這些文體在所代表的時代里,作者最多,作品最繁茂,藝術成就最高,如山岳崢嶸,百花競艷,美不勝收。

            唐詩是中國詩歌藝術之巔峰,可謂名家輩出,精品如林,盛況空前,后難為繼。詞,作為比詩體更自由的韻文體裁的文體,發起于唐,歷五代,至宋而大成。宋詞實乃詞中經典,由小令到中、長調,可謂流派紛呈,風格各異,名篇佳作,精華畢現。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好詩已被唐人做盡一樣,好詞也被宋人做完了。

            唐詩宋詞,猶如日月同輝,珠聯璧合,共同永載中華詩歌藝術史冊,流芳百世。

            唐代為我國詩之盛世。唐人以種種因緣,在詩壇上留空前之偉績。唐帝國從七世紀初建國到八世紀中葉安史叛亂之前一百多年間,經濟一直是上升的。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文化的繁榮。即使在安史叛亂之后,由于南方的開發與南北交通保持暢通,經濟和文化增長的勢頭也未停頓下來。安史之亂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界標,也是唐代文學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亂前以李白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和亂后以杜甫為代表的現實主義雙峰對峙,在詩歌創作方面,顯示了盛唐之所以為盛。

            唐詩是在既繼承前代傳統,又大膽革新、勇于創造的基礎上繁榮發展起來的。初唐詩人陳子昂提出以復古為革新的主張,沖破了齊梁以來宮廷文學的苑囿,恢復了漢魏的傳統,重新使詩歌與社會政治結合起來,為唐詩開拓了一條健康的道路。盛唐詩人在初唐的基礎上,批判地吸收了六朝的藝術技巧,繼承了《詩經》以來的傳統,努力表現他們自己時代的社會生活,出現了詩歌創作的高潮。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便是這高潮中兩位偉大的詩人。中唐時期,又有白居易提倡新樂府運動,這個運動成為貫穿晚唐的現實主義的巨大潮流。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九貧。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褐裘覆絁被,坐臥有余溫。

            幸免饑凍苦,又無壟畝勤。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唐憲宗元和六年,作者因母親去世,退職回到故鄉下邽的渭村,居喪三年。在這段時間,他對勞動人民的生活有進一步的了解,對他們的痛苦深表同情。元和八年(八一三)冬天,他寫了這首詩,記下自己的感觸。

            唐代中后期,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為減少。但它卻供養了大量軍隊,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侶、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農民負擔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對此深有體驗。他在這首詩中所寫的“回觀村閭間,十室九貧”,同他在另一首詩中所寫的“嗷嗷萬族中,唯農最辛苦”(《夏旱詩》)一樣,當系他親眼目睹的現實生活的實錄。

            這首詩分兩大部分。前一部分寫農民在北風如劍、大雪紛飛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們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寫自己在這樣的大寒天卻是深掩房門,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蓋,既無挨餓受凍之苦,又無下田勞動之勤。詩人把自己的生活與農民的痛苦作了對比,深深感到慚愧和內疚,以致發出“自問是何人?”的慨嘆。

            古典詩歌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很多,把農民的貧困痛苦與剝削階級的驕奢淫逸加以對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象此詩中把農民的窮苦與詩人自己的溫飽作對比的卻極少見,尤其這種出自肺腑的“自問”,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難能可貴的。

            除對比之外,這首詩還具有這樣幾個特點:語言通俗,敘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這些特點都體現了白詩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藝術風格。

            宋詞多綺語,往往被人看低,認為其居下品,比不上詩。在下深覺不然,宋詞之華美如月中嫦蛾輕舞,宋詞之壯烈如大氣狂吞山河,宋詞之寓意如酒香巷深待尋,我深愛宋詞,雖不才,也愿留下些文字,以供自娛。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我們先來看這首晏殊的《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借物起情,已是深秋時節,連花草也哀愁了起來,天氣漸冷,燕子也飛走了。連明月也不懂離別的痛苦,只是斜光照到天明。昨夜的西風將碧樹都凋謝了,獨自登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也不見思念的人。想要寄去詩詞與書信,可是山長水闊又怎知他在何處!何等的悲涼,何等的思念。

            晏殊還有一作《浣溪沙》內中有兩句十分的出名“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對于花的凋謝是無可奈何的,年華不也一樣嗎,離去的東西就不會回來了,可是那歸來的燕子卻似曾相識一樣。無可奈何,何其無情,似曾相識何其有情,一無情,一有情,鮮明的對照,激烈的互射,可見它之出名,并不是偶然的。

            再來看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柳三變柳永的《鳳棲梧》:

            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離愁,黯黯生天際。草色山光殘照里,無人會得憑欄意。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飲還無味。衣帶漸寬都不悔,況伊銷得人憔悴。

            獨自倚靠在高樓欄桿邊,風輕輕的吹著,遠望天邊,仿佛離愁從那黯黯生出。殘陽照著草色山光,沒有人理解我的心事。不如狂放的大醉一場,對酒當歌,原來這樣喝酒是無味的。衣帶漸漸的寬松也不后悔,他本來就是值得我為之憔悴的啊!最后的兩句堪稱一字千金,衣帶漸寬終不悔,況伊銷得人憔悴這種執著和激烈,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柳永的另一作《雨霖鈴》也很是著名,“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被認為是千古名句,多情總是在傷痛離別,更碰上如此孤獨的清秋,今夜酒醒在何處?風一吹,才清醒的看到兩岸的楊柳,殘月在天,清光如水。似有一種驚夢的感覺。

            辛棄疾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愛國詞人,他出身于農民武裝隊伍,帶有豪俠氣質,南歸后又是征戰沙場,又是出任大吏,又是嘯詠山林的詞人,稱得上是文武雙全。辛棄疾一生都想著收復北方的失地,但朝中的投降派把持了大權,使其郁郁不得志,又深憂國家的興亡以及對投降派的怨憤也感嘆自己的`年華老去,所以他才會詠出“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樣的詞來。

            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堪稱詞界第一意境: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上篇寫元宵佳節都市的繁華景象,盡管已經偏安江左,過了長江便可以看到敵人戎馬馳騁,但統治者的豪華奢侈卻還是驚人的,下篇作者突然筆鋒急轉,特意塑造了一個異于那群醉生夢死之徒的少女形象,這姑娘是美麗的,又是高潔的,突然她消失在視線中,在人群中尋找千百遍也沒有看見,不想猛然回頭,才發現她悄然站在零落,游人稀疏的所在。這里,我以為辛棄疾是把自己本人寄托在那姑娘身上,“笑語盈盈暗香去”,自己的靈魂是美麗的,“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不愿同那些醉生夢死之徒胡混著日子。

            宋詞卻有些綺語,但都頗耐人尋味,意境深遠,流傳至今。比如范仲淹的《蘇幕遮》中“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比如歐陽修的《玉樓春》中“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比如秦觀的《鵲橋仙》中“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詞也不乏忠君愛國之作,如岳飛那首氣吞山河的《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讀來令人熱血澎湃,意氣風發。又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如陸游那首《詠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兩句表明了陸游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傲骨。后兩句寫梅花不堪風雨摧殘紛紛凋落,又與泥水混雜,已經分辨不出花的樣子來了,這是何等的悲慘,但“只有香如故”不管如何摧殘,梅花那特有的香味卻永遠如故,是怎樣也改變不了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蘇軾的《水調歌頭》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無可否認應為宋詞發展為豪放之作的代表,在此之前宋詞多為“婉約派”,直到蘇軾的出現,此翁以其淋漓巨筆,書萬丈豪情,以其豪放思想,翻萬丈波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讀后仿佛畫面就在眼前,真可謂高視闊步,氣勢雄渾啊。

            最后,我們來看看有史以來最卓越的女詞人李清照,她不僅以驚人的才華,高步詞壇,而且是最早的一個詞評家。她熟通音律,掌握高度的藝術技巧,目無余子,簡直不把歐、晏、蘇、黃等人放在眼下,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李清照的詞,以曲折細膩見長,能把一些非常纖細的事物或感情,通過絕妙的藝術手法加以再現,不但以豪放見長的詞人望塵莫及,便是一般婉約為宗的高手,也相形見絀。有人稱贊她的“寵柳嬌花”“綠肥紅瘦”,也有人賞識她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卻獨愛“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怎一個愁字了得啊。不知該是怎樣的女人才能吟出“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詩句啊。

            唐詩宋詞讀書筆記 2

            讀杜甫《春望》,如見一位白發詩人獨立烽火城頭,目光穿透戰亂煙塵。"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以悖論式寫景道盡滄桑 —— 山河依舊卻國破家亡,春日盎然反顯城池荒蕪。這種以樂景寫哀情的筆法,讓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的悲愴更具張力。

            詩中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的細節令人心驚:戰亂中詩人的白發越搔越短,連簪子都難以固定。這讓我想起安史之亂時,杜甫輾轉流亡至長安,目睹叛軍焚掠后的`殘垣斷壁,昔日 "稻米流脂粟米白" 的盛唐氣象蕩然無存。他將個人悲苦融入家國之痛,字字句句皆是 "詩史" 的注腳。當讀到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時,突然理解為何宋人說 "杜詩無一字無來處"—— 那是用血淚凝練的時代印記,穿越千年仍能擊中人心。

            唐詩宋詞讀書筆記 3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蘇軾在雨中竹杖芒鞋的身影,成了宋詞里最灑脫的意象。這首《定風波》作于烏臺詩案后,他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同行人狼狽不堪,唯他 "竹杖芒鞋輕勝馬"。詞中 "一蓑煙雨任平生" 的 "任" 字,道盡仕途跌宕后的通達:既不怨天尤人,也不隨波逐流,而是以 "也無風雨也無晴" 的'曠達,將人生波瀾化作煙雨笑談。

            細品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會發現蘇軾的智慧藏在冷暖交織中:春風料峭雖帶來微冷,卻也吹醒醉意,讓他更清醒地看見 "山頭斜照卻相迎" 的暖意。這種在逆境中捕捉希望的能力,恰似他在黃州墾荒東坡時,將苦澀的 "東坡肉" 烹成美味。讀此詞如飲清茶,初嘗微苦,再品回甘,終懂何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的生命頓悟。

            唐詩宋詞讀書筆記 4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用十四疊字推開了宋詞中最蒼涼的一扇窗。靖康之變后,這位曾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的才女,在國破家亡中寫下此詞。當看到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時,突然明白南飛的大雁為何讓她心碎 —— 那是從北方故鄉飛來的信使,卻帶不回逝去的'丈夫與破碎的山河。

            詞中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的意象令人唏噓:昔日 "人比黃花瘦" 的雅致,如今只剩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的孤苦。最妙的是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雨聲滴在梧桐葉上,更滴在詞人破碎的心上,將 "愁" 字從紙上暈染成一片濕冷的夜色。讀罷方知,真正的哀愁從不直白吶喊,而是像詞中那盞 "黃昏獨自愁" 的燈,在暮色里靜靜燃盡最后一絲光。

            唐詩宋詞讀書筆記 5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用黃河起興,拉開了盛唐最豪邁的一場酒會。這首作于天寶年間的樂府詩,表面是勸酒高歌,實則藏著 "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孤傲與 "鐘鼓饌玉不足貴" 的反叛。當讀到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時,眼前浮現出一個醉臥長安酒肆的'狂生 —— 他讓高力士脫靴,令貴妃研墨,在權貴面前活出了 "我輩豈是蓬蒿人" 的風骨。

            細究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的呼告,會發現李白的豪邁里藏著孤獨:他借酒澆的是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的塊壘,醉后歌的是 "與爾同銷萬古愁" 的悲壯。這種 "醉中真" 的境界,恰似他筆下的月亮 —— 既可以 "舉杯邀明月",也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讀《將進酒》如臨烈酒,初飲時豪情萬丈,酒醒后才懂那是用狂放包裹的赤子之心。

            唐詩宋詞讀書筆記 6

            站在北固亭上,辛棄疾望向北邊的烽火揚州路,寫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的浩嘆。這首詞作于 66 歲,此時他已被閑置多年,卻仍惦記著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的北伐大業。詞中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的警示,是對南宋朝廷的忠言,更是對自己 "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的悲嘆。

            最動人的是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的叩問:廉頗雖老,尚思為國征戰,而詞人鬢角的`白發,又何嘗不是歲月刻下的沙場傷痕?當讀到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時,突然懂得何為 "愛國詞人" 的痛 —— 不是口號式的吶喊,而是眼睜睜看著國土淪陷,百姓在異族祠堂前祭祀,自己卻只能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這種 "欲說還休" 的悲壯,讓北固亭的風聲里,至今回蕩著 "氣吞萬里如虎" 的英雄夢。

          【唐詩宋詞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唐詩宋詞的讀書筆記05-25

          《唐詩宋詞》讀書筆記范文09-30

          唐詩宋詞的讀書筆記范文09-17

          唐詩宋詞的讀書筆記(通用4篇)10-28

          經典唐詩宋詞08-15

          唐詩宋詞06-19

          唐詩宋詞元曲10-05

          唐詩宋詞名句10-18

          唐詩宋詞精選名句10-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色综合中文字幕不卡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第一页 | 亚洲A级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亚洲第一页A∨在线 | 日本高清一本大道不卡视频 | 日韩国产欧美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