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教案

          時間:2024-07-18 17:44:03 桃花源記 我要投稿

          【推薦】《桃花源記》教案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桃花源記》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桃花源記》教案3篇

          《桃花源記》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認識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文。

            (2)理解積累一些文言實詞。

            (3)理解文章的敘事線索。

            難點: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豁然(huo)嚴然(yau)阡陌(qianmo)詣(yi)

            2.熟讀課文,,參考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陶淵明生于東晉末朝,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棄官回鄉,這時他四十一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憂憤、饑寒、勞累、贏疾一起折磨著他,六十三歲去世。后稱靖節先生。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農村生活,表現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民來往和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消極適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當時華而不實的文風,明朗清新,質樸自然,善于抓住客觀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幾筆傳神的表現它的形象,簡潔含蓄而富有韻味,對后代作家有較大的影響。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格的來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同時由于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2、導語:

            同學們學過“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嗎?它是晉朝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的,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現在我們一起跟著漁人到這個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后齊讀課文)

            2.請同學們試翻譯課文。(每生翻譯一句)

            3.掌握課文注釋的詞語。(補充注釋如下)

            為業:靠……謀生。緣:沿。夾岸:夾著溪流兩岸。雜:別的。鮮美:鮮艷美麗。異:詫異。窮:窮盡。舍:舍棄,放棄。豁然:開通、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平曠:平坦開闊。屬:類。悉:全。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所從來:從哪兒來。咸:都。問訊:打聽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兒女。邑人:同鄉人。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焉:于之,從這里。間隔:斷絕了往來。皆:都。嘆惋:感嘆,惋惜。延:請。語告:告訴(他)說。不足:不值得。既:已經。志:做記號。詣:拜見,臥…#8226;怯。如

            此:像這樣。遣:派。欣然:高興地。

            四、小結

            1.古今詞義。

            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

            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

            今義;不管(連詞)

            如此

            古義:像這樣說如此

            今義:這樣

            緣

            古義:沿緣溪行

            今義:緣故,緣分

            延

            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今義:延長.延伸

            津

            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

            今義:口液

            2、一詞多義

            ^舍:舍棄便舍船尋:尋找尋向所志

            房子屋舍儼然不久尋病終

            志:做標記處處志之向:以前尋向所志

            標記尋向所志’對著眈眈相向

            判斷句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南陽的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五、作業

            l#8226;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下列加點詞解釋不全對的一項是()

            A便得一山(得到)既出,得其船(找到)

            B.便舍船(舍棄、放棄)屋舍嚴然(房屋)

            C.緣溪行(行船)復行數十步(步行)

            D.武陵人捕魚為業(作為)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二)選出下列“之”字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漁人甚異之B.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屬

            C.具答之D.聞之,欣然規往

            (三)下列各旬的加點字,不能用“都”解釋的是()

            A.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B.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C.問所從來,具答之

            D.此人—一為具言所聞,首嘆惋

            (四)翻譯下面文言句子。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此人—一為具言所聞。

            4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二課時

            一、導人

            上節課我們已疏通了文章意思,這節課我們一起分析文章的內容。

            二、課文分析

            1.朗讀課文,試背誦課文。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按漁人行蹤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第二部分(第2~3節)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

            去的經過。

            第三部分(從第4節到完)寫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

            桃源未果的情形。

            3提問:漁人怎么發現桃花源的?

            討論并歸納: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

            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4.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5.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

            討論并歸納:土地平曠,屋舍產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呼陌交

            通,雞犬相聞。

            6.提問: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討論并歸納: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提問: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討論并歸納: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8.提問:漁人—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討論并歸納: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嘆惋。

            9.提問: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10提問: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討論并歸納: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11.提問:為什么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我們今天應當怎么評價?

            討論并歸納: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實社會相對照的。這里景色優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確實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三、小結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板書設計

            發現桃花源: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優美)

            進入桃花源

            所見:土地平曠、屋舍嚴然、良田美地、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環境良好)

            怡然自樂(生活安定)

            所聞:避秦時亂,來此絕境(與世隔絕之久)

            所歷: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民風淳樸)

            離開桃花源

            導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無

            問津者

            似有而無的

            理想社會

            五、作業

            1.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問題。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縣各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進秦時亂,申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邊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文中加括號的地方都省略了主語,請補出。

            2.文中加點的“要”讀作____,加點的“間”讀作___。

            3.文中加點的“要”的意思是____,在這段文字中還有個表達這意思的詞,它是___。

            4.“妻子”在現代漢語中指的是男子的配偶,它的詞性是___,而在文中,它指的是____,是個___短語。

            5翻譯句子。

            不足為外人道也:_____。

            6.桃源中人“皆嘆惋”的原因是:______。

            7.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表現桃花源中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語句。

          《桃花源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一些詞語古今詞義的區別。

            2、技能目標:

            學會根據語境理解詞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切身體驗桃花源的自然美、風俗美。 教學重 點 掌握一些詞語古今詞義的區別。

            教學難點

            學會根據語境理解詞語。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重視對注釋的識記。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集體備課

            個人備課

            一、課前檢測:5分鐘

            二、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為創造性復述作準備8分鐘

            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話來復述,并插進一些話,使整個故事連貫起來,,根據課文內容,利用想象,合理補充一些細節,使故事情節更加豐腴。

            三、分步品味課文1.想像桃源之“美”。

            (1)指名朗讀描寫桃花源外部環境美和內部環境美的句子。(2)提問: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 美,你看 ”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學生爭相回答,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明確:這里的桃林美,你看,長達二三里,中間沒有一棵別的樹,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紅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鮮艷美麗,在陽光下閃爍搖曳,像眼睛,像星星。樹上花瓣紛紛落下,像是一只只飛舞的粉蝶……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無垠,就像是一塊偌大的氈子……

            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齊齊,炊煙裊裊升起……

            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莊稼茁壯生長;池水清澈,魚兒悠然自樂……

            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們交錯相通,將田地劃成整齊的方塊,像一個巨大的棋盤……教師小結:聽著大家的描繪,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2.理解桃源之“樂”。提問:桃花源是美麗的,也是充滿歡樂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樂”?學生明確:男女、老幼、漁人

            提問:他們分別為什么而樂?請你以其中一類人的身份和口吻說說看。

            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跟學生交流,學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設身處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樂。學生明確:(1)男人雖種植勞累,但他們樂,樂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戰亂之苦,能安居樂業。(2)女人雖采桑養蠶,織布縫衣,忙得不亦樂乎,但她們樂,樂在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過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黃發)“怡然自樂”,樂在老有所養,豐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樂”,樂在和平安樂,無憂無慮。

            (5)漁人樂,樂在受人熱情相邀,盛情款待,樂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學生小結:桃花源樂在民主平等,樂在和平安定,樂在豐衣足食,樂在民風淳樸。

            評讀桃源之“奇”。

            提問:桃花源的美麗歡樂令人神往,桃花源的離奇神秘更是引人入勝。那么,桃源“奇”在何處呢?請你以“ 奇,那是因為 ”的句式闡述一下自己的認識,要盡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明確:景奇、人奇、蹤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為“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山洞奇,那是因為“仿佛若有光”,且形狀奇特,“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2)人奇。人奇,那是因為“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蹤奇。蹤奇,那是因為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太守竟然“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名人探訪,竟然“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神游這個美麗歡樂而又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感受桃花源的美麗 桃花源美在何處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桃花源美在環境幽雅,風景優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處 桃林神秘: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狀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局神秘: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現在何處 發垂髻: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亂,安居樂業) 漁人(側面烘托):殺雞作食,皆出灑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芳草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味道)新鮮 阡陌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今義:交通運輸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 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說如此古義:像這樣 今義:這樣世外桃源 落英繽紛 雞犬相聞 怡然自樂 黃發垂髫豁然開朗 無人問津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教案 篇3

            教法建議

            1.理解課文內容,對于古文內容的理解,最好的、切實有效的辦法,就是通讀、讀熟,達到背誦的效果,就能理解其內容。具體說,理解課文內容,可分為這樣幾個步驟:第一步,掃清語言障礙,把文章讀順暢,通過多次誦讀熟悉故事;第二步,抓住文章線索,理清結構,記住文章中所有重要語句,想像故事的發展過程;第三步,運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細節。如:漁人“忽逢桃花林”,是有意還是無意?漁人何以敢入洞?村人聽漁人“具言所聞”后,為什么“皆嘆惋”?既然漁人出來時“處處志之”。為何后又找不到?等等,通過探究,加深理解;第四步,聯系作者寫作此文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社會理想的實質,是如何在文中體現出來的,并認識作者的理想的意義和局限性。

            2.理解本文的語言特色。本文語言十分準確精練,用詞精析。不少句子簡潔而又內容豐富,要仔細體會其中蘊含的內容。如山里人問漁人從何而來,詩人沒有重復漁人進桃花源的經過,只用“具答之”,就概括了漁人的全部答話。像這樣的例子不少。要通過閱讀,聯系上下文,細細體會用詞的精到。如寫桃花源人見到漁人后,僅用“乃大驚”三字,就寫出了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又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類似的例子也有不少,當通過品讀,細細咀嚼、揣摩。

            3.掌握重要的實詞和省略句式,對于實詞和句式的掌握,重要途徑仍然是閱讀,在誦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又誦讀。這樣,要不了幾個反復,就能把握。另外,也可以進行分類歸納整理,進行專項練習,如分古今詞義變化、多義詞等類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讀準下列字音:

            豁然儼然阡陌鬢邑詣驥

            2.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詞匯的特點。

            (1)通假字:具、要;

            (2)古今異義:交通、妻子、絕境、無論;

            (3)一詞多義:舍、尋;

            (4)辨析同義詞:悉、并、具、咸、皆;

            (5)句式:省略句。

            3.了解文學家陶淵明。

            能力目標

            1.借助《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查找有關詞的意思。

            2.培養朗讀和背誦的能力,這樣可以品味語言的神韻、氣勢和感情色彩,體會語言形式、修辭方法、寫作手法的表現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內容。

            情感目標

            1.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社會理想及對黑暗現實不滿的精神。

            2.理解作者這一理想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

            教學方法——在熟讀的基礎上復述

            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復述。創造性的復述,有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完全用自己的話來復述,并插進一些話使整個故事連貫起來——用這種方法可以檢查學生的閱讀能力;二是根據課文的內容合理地補充一些細節,使得故事更加豐腴——用這種復述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能課文的理解程度,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這兩種復述方法也可以結合起來。

            課文的結構層次

            作者寫桃源境界并不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而是幽深奧秘,迂回曲折。開始寫有一條很長很長的溪流,不知有多少里程;沿溪的兩岸有一大片桃林,不知有多寬多長;在林盡水絕之處,有一座大山,擋住去路,人世間好像到了盡頭。再仔細一看,山有一小口,鉆入洞內,剛剛能通過一人,走數十步,忽然開朗起來。作者所寫的溪流、桃林、芳草、落花、高山、洞口,是一個無人區,十分潔凈、清新、美好,它隔斷了現實社會喧囂污穢的生活,為桃源的隱蔽幽深作了過渡性的描寫;同時,為讀者進入桃源境內造成心理上的準備,不致使人感到突兀。在進入桃源后,作者的描寫也極有層次:先寫田園風光,遼闊的土地,整齊的房屋.縱橫的田間小道,美好的池塘,垂陰的桑竹;然后再寫桃源人民的服飾、勞動、情操、意趣。從遠到近,從田園風光到社會人事,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同時。作者以曲折的手法寫出漁人的'行進過程,一會兒水路,坐船逆水;一會兒山路,鉆洞爬山。當乘船沿溪走得忘了遠近時,作者用“忽逢桃花林”一轉,就把讀者帶到一個美麗靜謐的桃花仙境;再當漁人鉆進漆黑狹窄的洞內,感到絕望疑懼時,作者以“豁然開朗”的神來之筆,又把你帶到一個開闊、恬靜、優美的田園樂土,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這種跌宕起伏的筆觸,使讀者的感情不由自主地隨之驟變:當你進入桃花林時,它使你“喜”;當你走到水窮路絕的隘口時,它使你“疑”;當你鉆入桃源見到一個沒有剝削壓迫的社會時,它使你“驚”;當你再想去尋訪這個境界時,它使你“迷”。這一喜、一疑、一驚、一迷的種種復雜情感變化,正是作品所產生的征服人們心靈的藝術力量。

            《桃花源記》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首句至“欲窮其林”,寫武陵漁人捕魚時偶然進入桃花源的曲折情景。作者以驚人的妙筆,描繪了桃源恬靜、優美的自然環境:長長的綠水,夾岸的桃林,紛飛的花瓣,芬芳的嫩草,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作品一開始就以特有的魅力緊緊抓住了讀者,使你非跟著漁人這個導游走下去不可。第二部分,從“林盡水源”至“不足為外人道也”,寫漁人所見的桃源風光及農民古樸淳真、熱情好客的生活情趣。作者借人民不滿秦始皇暴政這一歷史事實來抒發對劉裕弒君篡位暴行的不滿,并由此產生對理想境界的熱烈追求,以大膽的幻想、飽滿的浪漫主義情緒歌頌了理想樂土。這是“記”中的主體和核心。作者是通過形象的描寫,神話式的虛構故事和美的激情來打動讀者心靈的。第三部分,從“既出”至末句,寫漁人離開桃源后,數人聞訊再訪而不可得其路徑的種種情景。以此作結,給讀者留下了懸念,增加了作品幽微神秘的色彩。這結尾,也可能是暗示讀者:這美好的境界在現實中是并不存在的。

            課文內容概述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現桃源的經過,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漁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設下懸念:迷路了,會怎么樣?“忽逢桃花林”,為之一喜(一折)。接著寫桃林美景,“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又設下懸念:走完桃林了嗎?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為之生疑(二折)。接著寫漁人舍船而入的探險行動。“初極狹,才通人”,又設下懸念:里邊有什么,能走得通嗎?“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又為之一驚(三折)。接著寫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紹了桃源的生活環境和社會風尚。漁人辭去時,“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又設下懸念:漁人出去后對外人說了嗎?“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又為之遺憾(四折)。“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又設下懸念:找到了嗎?“不復得路”,又為之迷惑不解(五折)。全文不過三百來字,卻寫出這樣一個有頭有尾、情節完整的故事,語言夠精練的了。

            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陶淵明(約365~427年),東晉大詩人。一名潛,字元亮,潯陽紫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曾任彭澤令等職。因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朝政的黑暗現實,辭官歸隱,作《歸去來兮辭》,自明本志。他的詩歌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情景。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這篇文章寫于421年,即南朝劉裕弒君纂位第二年。陶淵明對劉裕政權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懷。塑造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

            文言知識

            1.“然”字的用法

            “然”,在古漢語中,附在描寫聲容情態的詞語之后,作為構詞的輔助成分,與現代漢語的“地”相當。作“……的樣子”講(有時可不翻譯)。

            “豁然開朗”中的“豁然”,是“開闊、敞亮的樣子”的意思。

            “屋舍儼然”中的“儼然”,是“整齊的樣子”的意思(“儼然”在現代漢語中還有另一義為“十分象……的樣子”,如“儼然一個正人君子”)。

            “怡然自樂”中的“怡然”,是“悠閑、安詳的樣子”的意思。

            “欣然規往”中的“欣然”,是“高興地”“愉快地”的意思。

            2.句式的省略在本文中,主要表現為主語、賓語的省略。

            (1)省略主語。例如: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從口入。(小口)初極狹,才通人。(武陵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其中(人們)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村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人)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2)省略賓語。例如:

            ①問(漁人)所從來,便要(漁人)還家。

            ②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

            ③余人各復延(漁人)至其家。

            在古漢語中,省略掉主語賓語,并不會導致語意含混、引起誤解,反顯出語言的簡練、緊湊。但在譯成現代漢語時,卻常常需把省略掉的成分補出來。

            3.古今詞義的異同

            在本文中,重點是理解與區別那些同現代漢語的雙音詞在文字形式上完全相同而含義不同的詞組。

            例如:

            在古漢語中,這類雙音詞的每一個詞素都有獨立的意義,翻譯時都必須準確地譯出。古今義有相同的因素,但更須了解其不同之處,否則容易“以今釋古”,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或錯誤。

          【《桃花源記》教案】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教案07-25

          《桃花源記》教案05-17

          桃花源記 教案09-25

          桃花源記教案05-21

          桃花源記教案08-25

          桃花源記的教案07-26

          桃花源記教案10-17

          桃花源記經典教案08-18

          《桃花源記》教案08-16

          桃花源記的教案及板書09-08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 | 伊人五香丁香婷婷天堂网 | 日本一本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 伊人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丁香五月 | 真人AV片免费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