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滕王閣序復習課件
王勃的一生,首先嘆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內心應當是時有不平,或者憤怒悲涼,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著自己能夠大展鴻圖。那么他的作品《滕王閣序》大家了解哪些?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及其表達方式,背誦全文。
2、了解駢文的兩大特征——對偶與用典,積累文化知識。
3、體會作者懷才而又自勵志節,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淪的復雜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注釋,疏通文意,體會駢文特點。
2、指導誦讀,注意停頓,通過誦讀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3、利用句式特點理解實詞的義項及虛詞的作用。
一、知識背景介紹
1、江南三大名樓
“中國古代四大名樓”
蓬萊閣(山東):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云山千里目,海島四時秋。—清·陳葆光
岳陽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岳陽樓名聯: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黃鶴樓名聯:
欄桿外滾滾波濤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東去
窗戶間堂堂日月盡四時憑眺幾曾見黃鶴西來
滕王閣有聯贊曰: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氣蒸,攬天下風光,堪稱獨步;
崔灝詩,范相記,王勃序,兩樓一閣,數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紹作者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龍門人(今山西河津人),6歲善文辭,構思無滯,詞情英邁。9歲鑒賞力超群,得顏師古注《漢書》,讀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載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道祥贊為神童,并向朝廷表薦,而王勃對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歲時就做了沛王李賢征的王府侍讀。
可是,種種打擊卻接二連三地向他襲來。大約做王府侍讀一年多的時候,他因為“戲為《檄英王雞》”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這時他很失落,隨即出游巴蜀。
到他22歲時,他好容易又得補為虢州參軍,可是又因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輒殺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災難。可是,他的父親王福畤因此受到牽連,被貶為交趾令(今越南河內)。大約26歲時,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沒想到在渡海時溺水,最后驚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嘆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內心應當是時有不平,或者憤怒悲涼,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著自己能夠大展鴻圖。
3、作序的背景
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親的途中,適逢九月重陽之日,王勃途經洪州(現在的江西南昌),正趕上洪州都督閻某人重修了名樓滕王閣,于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借以標榜政績。
王勃面臨那“群賢畢集”的場面怎么能不感慨萬千?當時,他孤身作客,內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壓抑而難以興奮,如果能夠讓他一吐胸懷,或許他會欣然命筆的。
二、解題
1、介紹“序”
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于贈序類的文章。
2、介紹“駢文”
駢文,是魏晉后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體文的表達方式與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語言上有三方面的特點:第一是語句方面的特點,即駢偶和“四六”;第二是語音方面的特點,即平仄相對;第三是用詞方面的特點,即用典和藻飾。
三、通讀全文。
1、通讀課文,把生字找出來,看注釋注音。
2、看注釋,粗通文意。
3、集體齊讀課文。
明確:誦讀的停頓關系到語氣的準確性,本文是駢文,都是偶句,字數或四或六,也少數七字句。
①四字句的讀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讀法大致有五種:“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種讀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
四字句的讀法只有一種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讀法有五種模式:
(1)、孟學士/詞宗;訪風景/崇阿。
(2)、臨/子之長洲;窮/嶼之縈回。
(3)、鐘鳴/鼎食/之家;誰悲/失路/之人?
(4)、響窮/彭蠡之濱;氣凌/彭澤之樽。
(5)、撫/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偉餞。
七字句讀法有四種:
(1)、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
(2)、龍光/射/牛斗之墟;賓主/盡/東南之美。
(3)、臺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長天/一色。
(4)、都督/閻公/之雅望。
4、熟讀課文,把握文章結構。
全文是典型的辭賦體結構,可以明顯劃分為“景”與“情”兩大板塊:
從秋之美景到人之心境的觸景生情。
七段緊扣文題展開。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早給駢文特點作了總結說:“鋪采離文,體物寫志”,即寫景抒情,借物言志。
根據這樣的特點,我們把文章分成兩個部分:寫景、抒情。該怎么分?
1—3段:描寫滕王閣美景;
4—7段:抒寫人生感概。
四、整體把握全文思路框架
全文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寫洪洲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地靈人杰。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閣”)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山川勝景,如詩如畫。
第三部分(4-5):(扣“餞”)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寫宴會盛況,抒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別”)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嘆知己難遇,盼舉薦提攜。
詳細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概寫洪洲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寫古今之變遷;
‘星分翼軫’四句寫空間地勢之雄;
‘物華天寶’四句寫人物之盛。
接著,‘雄州霧列’呼應‘星分’句,‘俊彩星馳’呼應‘物華’句;‘臺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賓主盡東南之美’再承‘物華’。多層渲染,以壯文氣。
‘都督閻公’句以下開始具體地寫(主賓盛宴)。
第二部分: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山川勝景,如詩如畫。
‘潦水盡’二語寫秋景;
‘儼驂馬非’四語寫自己來到滕王閣;
‘層巒’以下八句,寫閣在山水之間;
‘披繡闥’以下十句,寫閣上眺覽所及,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二句為描寫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鮮明生動的秋之圖景。
本部分是著名的寫景段落,歷來膾炙人口。請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晚秋暮色圖”的意境描述出來。
明確:
①色彩變化之美;②遠近錯落之美;③上下渾成之美;④虛實相映之美。
一反傳統中“悲秋”的習慣寫法,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邁的情致。
第三部分:寫宴會盛況,抒人生感慨。
‘遙襟俯暢’以下十句,寫參與宴會諸人。
‘窮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極娛游于暇日’,引出‘興盡悲來’二語,于是緊緊相承抒發身世之感。
遂引用‘馮唐’等四人懷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壘。
‘所賴君子安貧’以下,用以勉勵自己不因處境困窘而改變志節。
第四部分:嘆知己難遇,盼舉薦提攜。
‘無路請纓’四句再說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說自己路過滕王閣,把當時的賓主合在一起說;‘楊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詩。‘’嗚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謙詞作結,收束全文。
“孟嘗”∕“阮籍”→反襯自己堅定意志(正用∕反用)
“班超”“宗愨”→表投筆從戎、乘風破浪的志向
“楊意”“凌云”∕“鐘期”“流水”→感懷才難用、知己難遇
(解說:在教師示范之后,學生有了一定的方法依據,但在具體操作中仍會遇到種種困難。教師可采取小組討論、師生質疑解答、點撥、啟發等多種方式。但無論如何,教師必須保證讓學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決不能越俎代庖將答案直接端給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對有關文字材料進行’精加工‘,也是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切實抓好這一環節。只要真正理解了,背誦就會迎刃而解。)
五、賞析情感
1、溢美之辭是本文的一個幌子
在那樣的場合,王勃是不可能提起筆來就大發其牢騷的,既有失身份,也不得眾賓愛悅。“人情練達即文章”,王勃的前半篇文章主要目的是為了應景,說白一點,就是讓大家高興。閻某人重修滕王閣,至少是為了說明當時的洪州物阜民豐、太平樂業的政治,而集會群英,自然是一種標榜。王勃清楚地了解這種心理,就在文章中大下溢美之辭。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
——人煙繁盛,祥和富庶的景象映入我們的眼簾。
“人杰地靈”、“勝友如云”、“高朋滿座”、“雄州霧列”、“俊采星馳”、“騰蛟起鳳”
——面對人才輩出,賢士如云的洪州,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百姓樂業,天清氣凈的風俗畫卷。
2、對失意人生的悲嘆是文章的本質
文章的原題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閣餞別序》,王勃在自己的錦繡文章的關鍵之處用“遙襟甫暢,逸興遄飛”一語轉入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描繪中來。
A、宇宙沒有窮盡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據說,王勃曾撰《周易發揮》五卷,對歷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歲歷》。這兩個句子表明他深受術數之學的影響,從而造成他內心的悲涼。
B、人生難免失意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嗟乎,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孤獨無依中的悲涼心境徹底透露出來。舉目無親,無人理解,這種感受豈止一天兩天?
C、壯志難酬的痛苦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有懷投筆”卻“無路請纓”,——兩句話說盡了壯志難酬的痛苦。
他一方面只能為馮唐、李廣、賈誼、梁鴻等人的不得志而嘆息,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嘗、阮籍安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轍之魚以強作樂觀開朗,或者以“酌貪泉”而仍然能夠保持純正本色來自勉。這是多么無奈和痛苦啊!
不僅如此,他還要把自己的痛苦隱得更深,帶著滿臉歡笑說自己“喜托龍門”,說閻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王勃作序,可謂曲盡衷腸。
抒身處逆境而自強振作的情感
1、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2、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未晚。
3、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抒發懷才不遇、憤懣悲涼的感情
1、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2、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3、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六、賞析特色——寫法探究
(一)、將敘事、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
作者帶著讀者趨名樓,登高閣,覽觀樓臺的壯麗、山川的曠遠、市井的繁華、舟楫的眾多,點綴以漁歌、雁聲,描繪出一幅色彩鮮明、情景交融的圖畫。“潦水盡而寒潭清”,清澈的潭水給人清爽的感覺。高聳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閣令人嘆為觀止。作者寫自己的喜悅心情毫不張揚,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轉地表達出來的,給人天衣無縫、妙合無垠之感。
(二)、調動了對偶、用典等藝術手段,在精美嚴整的形式之中,表現了自然變化之趣;抒發自己復雜情感。
1、工整的對偶句式錯落,節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奏分明,內容啟承轉合。
2、駢儷藻飾,辭采華美。
3、運用典故,簡練含蓄(找一下,文中運用了哪些典故)。
加強論證,敘事抒情,而運用的手法卻有所不同。有明用,有暗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使課文內容充實,聯想豐富,語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練,加強了文章表達效果。
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慨。
明確:
①“長安”“帝閽”“宣室”→報國無門,濟世無路
②“馮唐”“李廣”∕“賈誼”“梁鴻”→慨年時易往,功業難成,流露出嗟卑嘆老的傷感和見機知命的消極心理(明用)
③“馬援”(窮…老…)→不因年華易逝、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
④“貪泉”“涸轍”→身處逆境,猶樂觀開懷(暗用)
⑤“北海”“東隅”→不甘沉淪
⑥“孟嘗”∕“阮籍”→反襯自己堅定意志(正用∕反用)
⑦“終軍”→表示請纓無路
⑧“班超”“宗愨”→表投筆從戎、乘風破浪的志向
⑨“楊意”“凌云”∕“鐘期”“流水”→感懷才難用、知己難遇
【滕王閣序復習課件】相關文章:
《滕王閣序》教學課件設計03-30
滕王閣序精品課件01-07
滕王閣序05-23
王勃滕王閣序與滕王閣詩12-09
《滕王閣序》序的意思01-29
王勃《滕王閣詩》與《滕王閣序》賞析04-13
《滕王閣序》王勃04-21
王勃 《滕王閣序》03-24
王勃滕王閣序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