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案

          時間:2024-07-31 06:59:07 題西林壁 我要投稿

          有關題西林壁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題西林壁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題西林壁教案三篇

          題西林壁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感受和想象古詩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活動準備

            幻燈片、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現在請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師畫的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能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么?看誰說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聲音洪亮。(我看到了綠綠的柳樹,很多高高的山、還有人、云彩)那老師現在問小朋友一個問題:你爬過山嗎?你爬到山頂了?你爬到山頂都看見了哪些東西呢?(樹、草、花、也有好多的山)小朋友說的真好,老師告訴你,畫上的人叫蘇軾,他爬的山名字叫廬山,蘇軾登廬山寫了一首好聽的古詩。你們想聽聽么?

            二、學習古詩

            1、聽古詩范讀。

            2、向小朋友介紹詩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寫作背景。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讀。

            指導讀古詩的語氣,要抑揚頓挫,有詩的韻味。

            4、小朋友齊讀古詩。

            5、指名讀古詩,讀的好的給與鼓勵。

            6、指導小朋友看黑板的圖畫背誦古詩。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學會這首詩了么,把它教給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么?背給爸爸媽媽聽好么?

            大班語言教案:古詩《望廬山瀑布》

            活動目標:

            1、樂意欣賞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在文學活動中積累文學語言。

            2、理解古詩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朗誦古詩。

            3、通過朗誦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回憶中班上學期學習的古詩《題西林壁》,提取幼兒對古詩的經驗。

            1、教師: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是蘇試的《題西林壁》,那首古詩寫的是什么?

            2、今天我們也要來學一首寫廬山的古詩,不過不是寫廬山的山,而是寫廬山的水,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下。

            二、基本部分

            教師出示掛圖,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1、(出示掛圖)小朋友看,這幅圖畫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3、這是我們江西的廬山,這是廬山的瀑布,你看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一樣,有一首古詩就是描寫廬山的瀑布,我們一起來聽聽。

            4、教師完整念古詩,幼兒欣賞。

            --師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古詩的名字叫《望廬山瀑布》。

            --師提問:你聽到古詩里念了什么?(引導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在古詩中聽到的內容。)

            --小朋友,這首古詩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師為幼兒一一解釋)。

            --教師總結幼兒提問和回答,解釋古詩中用的`比喻的手段,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學念古詩

            1、這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你們想學嗎?

            2、幼兒學念古詩,老師大聲的念,小朋友小聲的念。

            3、廬山的瀑布,景色好美,這首古詩也寫的很美,我們一起來說說詩人李白的當時的那種心情和意境。

            4、當你來到一個景色非常美麗的地方,你會怎樣,心情是什么樣的?

            3、我們邊拍手邊念古詩,讀出這首古詩的節奏。

            4、我們的詩人還給這首詩,配上了優美的音樂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5、這首詩是描寫廬山的水,廬山除了水很美,山也很美,我們的家鄉是一個山美水美,山清水秀的地方。

            三、結束部分

            1、復習故事《聰明的烏龜》。

            2、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題西林壁教案 篇2

            課 時 備 課

            【本學期總第 5 課時】

            【本單 元 第 5 課時】

            【課 題】:古詩兩首

            【課 型】:新授課

            【主 備 人】:好生鎮中心小學杜建民

            【教 學 目 標 】:

            1、學會本課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是個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重 難 點關 鍵】: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 具 準 備 】: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師準備:準備有關的圖畫,一段古箏演奏的音樂。

            【教 學 內 容 】: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復習學過的贊美長江的古詩。通過自由背、指名背創設情境。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學習《望天門山》

            1、屏幕顯示長江的畫面,聽錄音朗讀。

            2、學生分組自由讀。

            3、教師范讀。

            4、初步理解詩的內容:

           。1)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解答。

            (2)教師解答歸納。

            5、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

           。1)讓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閉上眼睛)。

           。2)讓學生說說古詩描繪的畫面。(可在小組內交流)

           。3)討論:古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

            6、指導背誦:

           。1)自由背(2)小組內輪流背

            【教 學 反 思 】:

            課時備課

            【本學期總第 6 課時】

            【本單 元 第 6 課時】

            【課 題】:古詩兩首

            【課 型】:新授課

            【主 備 人】:好生鎮中心小學杜建民

            【教 學 目 標 】:

            1、學會本課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是個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重 難 點關 鍵】: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 具 準 備 】: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師準備:準備有關的圖畫,一段古箏演奏的音樂。

            【教 學 內 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學過的內容

            1、名背誦 2、默寫《望天門山》

            二、學習《題西林壁》

            1、屏幕顯示廬山的畫面,聽錄音朗讀。

            2、學生分組自由讀。

            3、教師范讀。

            4、初步理解詩的內容:

           。2)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解答。

           。3)教師解答歸納。

            5、步學習理解詩的內容,討論交流。

           。1)老師朗讀詩文或聽錄音讓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閉上眼睛)。

           。2)學生說說古詩描繪的畫面。

           。3)討論:古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6、指導背誦:

           。1)自由背(2)小組內輪流背。

            7、拓展閱讀:

            搜集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8、作業

            (1)會默寫其中的一首古詩。

            (2)給其中一首古詩配畫,在班中展出。

          題西林壁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題西林壁》是蘇軾在1084年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廬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異木險峰怪穴,流泉飛瀑山亭云閣,氣象萬千,不可勝數。這首詩不寫那些名勝景致,卻另辟蹊徑,抓住廬山姿態談游山感受。前兩行詩寫詩人在廬山漫游,覺得峰回路轉,目不暇接。橫著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奇峰陡峭;從遠處看是隱天蔽日,從近處看則是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是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則是重巒疊嶂;所見的形狀、姿態各不相同。廬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還是幽秀?詩人說自己沒有認清廬山的真正面目,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詩中解釋道: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為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游山西村》是詩人陸游以一個“游”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第一、二行詩寫不要笑話農人田家的臘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盡夠豐盛。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詩寫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眼前又是一個山村。“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狀難寫之景,又于寫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F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無望,忽而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學情分析】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有了學習古詩的基礎和方法,而且學生喜歡誦讀這種節奏感強烈的古詩。然而,兩首古詩中都有富有哲理的詩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故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

            【教學難點】

            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教法學法】

            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知大意;多誦讀,悟詩情。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與作者有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題西林壁》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復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2.初讀感知

            讀通讀正確: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然后抽讀。

            3.自主識字

            三、朗讀感悟

            1.板書題目,并解題

            [題西林壁]題:書寫,題寫。西林:江西廬山上的西林寺。壁:墻壁。題意是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2.簡介作者:(見附錄)

            3.理解詩句之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從正面看。嶺:山嶺。側:從側面看。峰:山峰。遠近高低: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各不同:各種不同的姿態。詩句之意:從正面看,廬山是一道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山峰。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姿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不認識,不清楚。緣:因為。只緣:只因為,就是因為。此山:這廬山。詩句之意:(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為自己在這座廬山之中。

            4.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1)作者都是怎樣觀察廬山的?(位置:橫看、側看;距離:遠眺、近觀;角度:俯瞰、仰望)位置、距離、角度不同,同看一座山在觀察時看到的山的容貌一樣嗎?(千姿百態)

           。2)“橫看”是從哪個角度按什么順序觀看?看了什么?(“橫看”是正面,從“左→右”或從“右→左”觀看。這樣看整廬山就是很高的連綿起伏的山嶺。)

            (3)“側看”看到了什么?(從側面時又成了聳立陡峭的山峰。)

           。4)從“遠、近、高、低”不同的位置看,廬山的姿態一樣嗎?(不一樣呈現出不同的美妙的姿態,氣象萬千,千姿百態,變幻無窮:從遠處看是隱天蔽日,從近處看則是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是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則是重巒疊障。)

           。5)廬山到底有沒有真正的面目?(應該有)為什么在廬山看不清廬山內的真面目?(在第三、四行詩中解釋道: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為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5.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從不同角度觀察,結果各不相同!蹦闩龅竭^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如《畫楊桃》,幫助學生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2)師:這是蘇軾在1084年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廬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異木險峰怪穴,流泉飛瀑山亭云閣,氣象萬千,不可勝數。這首詩不寫那些名勝景致,卻另辟蹊徑,抓住廬山姿態談游山感受。前兩行詩寫詩人在廬山漫游,覺得峰回路轉,目不暇接。橫著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奇峰陡峭;從遠處看是隱天蔽日,從近處看則是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是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則是重巒疊障;所見的形狀、姿態各不相同。廬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還是幽秀?詩人說自己沒有認清廬山的真正面目,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詩中解釋道: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為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3)中心:《題西林壁》這首詩通過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贊美,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的哲理: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四、誦讀背誦

            指導朗讀《題西林壁》:“嶺、側、峰、低、各、同、山、目”要適當延長聲音;“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比如,“遠”稍強,“近”“高”強,“低”又是稍強;或“遠”稍強,“近”稍弱,“高”稍強,“低”稍弱!罢妗薄爸弧币x作重音。

            五、作業布置

            誦讀并背誦《題西林壁》。

            板書設計

            題西林壁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題西林壁教案】相關文章:

          題西林壁教案10-06

          《題西林壁》教案09-15

          題西林壁教案03-06

          《題西林壁》教案【薦】06-21

          《題西林壁》教案【推薦】10-13

          【精】題西林壁教案10-19

          【推薦】《題西林壁》教案07-26

          【熱】《題西林壁》教案09-01

          題西林壁教案【推薦】06-25

          《題西林壁》名師教案08-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不卡高清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看 | 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亚洲gif动图 | 在线播放十八禁视频无遮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