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05 08:31:11 望岳 我要投稿

          望岳》教學設計范本

            引言:《望岳》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抒發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望岳》教學設計范本,歡迎大家閱讀!

          望岳》教學設計范本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感受寫作背景;

            ②把握詩歌內容及感情;

            ③初步了解杜甫詩歌的不同風格。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運用解題提問法、 比較

            賞讀法賞析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初步了解杜甫經歷,感受其人格魅力。

            2學情分析

            絕大部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處于一種被動狀態,僅滿足于背誦默寫,還不能通過對詩詞的賞析形成自己的感悟。

            3重點難點

            感受背景、把握詩歌內容及感情是本課重點, 初步了解杜甫詩歌的不同風格是本課難點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了解詩人

            公元七一二年正月,春天的腳步,緩緩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黃河南岸鞏縣城東的瑤灣村,一個新的生命伴隨哭聲而降臨。 他的父母,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幼兒,將會成為照耀中國詩壇的一顆萬古璀璨的巨星。

            他就是杜甫。

            今天,就讓我們與杜甫同行,去聆聽他筆端流淌的心聲。

            活動2【講授】詩歌鑒賞

            《望岳》背景介紹

            二十多歲的杜甫,曾壯游齊趙,廣交朋友,游歷山川。聽,泰山腳下,年

            輕的詩人正淺吟低唱:(出示投影)

            策馬揚鞭,我徜徉于齊魯廣闊的天地間。看桃吐丹霞,看柳垂金線;看這

            如黛青山漲滿了我的眼簾。強盛的大唐帝國,如日中天,正如我意氣風發的青春年華。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我不懈的追求和夢想!

            一讀《望岳》(齊),望到什么

            如果你就是詩人杜甫,正徜徉于齊魯廣闊的天地間,望見泰山,詩興大發,不禁脫口而出:“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請同學們用你認為合適的方式,吟誦《望岳》吧。

            請一位同學誦讀《望岳》,其他同學展開想象,站在杜甫的角度,想一想,杜甫望到了什么?(出示投影)

            投影:1、朗讀《望岳》,想一想杜甫望到了什么?

            拿起筆來,在書上圈點勾畫。(學生思考)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設問)

            總結:看來杜甫不但望到了云層、歸鳥等景物,還望到了泰山的雄渾高大和神奇秀美。(同時出示幻燈)

            二讀《望岳》(散),體會心情

            那么,望到如此壯闊景象的年輕的詩人,心情會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大聲的自由朗讀2—3遍,體會一下吧。(學生自由朗讀2)

            下面哪位同學來說說,我們在朗讀時應讀出怎樣的情感?(學生回答)

            講解位置二:我們來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

            (引導:“凌絕頂”是什么意思?你有“凌絕頂”的經歷嗎?能想象一下“一覽眾山小”時的心情嗎?詩人到底是否登上了泰山山頂?“會當”是什么意思?試讀一下這句好嗎?)孔子曾說過: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見,“小”的不僅是眾山,“小”的還有天下,可見泰山之高峻。我們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雄偉高峻。杜甫此次并未登上泰山之巔,但這兩句詩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表達了詩人定要登上人生頂峰的遠大理想。

            三讀《望岳》(散),融入情感

            下面讓我們把剛才同學們交流時的提到的情感,融入到你的朗讀中,再來放聲朗讀《望岳》。(學生朗讀3)

            四讀《望岳》(獨),望到杜甫

            (指明學生示范朗讀4)在這朗讀中,你一定望到了泰山的雄渾高大、神奇秀美;你也一定望到了詩人杜甫的身影,那你望到了一個怎樣的杜甫?

            投影:2、再讀《望岳》,你望到了一個怎樣的杜甫?(學生回答)

            (可連續請5-6位同學回答。望到了一個意氣風發、充滿雄心壯志的杜甫。)

            活動3【作業】作業

            1、課下閱讀與杜甫有關的文章。

            2、用本節課所學的鑒賞詩歌 的方法,再來鑒賞杜甫的《石壕吏》

            《望岳》教學總結

            詩歌是文學作品的藝術瑰寶,具有獨特的文學樣式,也具有獨有的文學特質。運用 “體驗”教學,通過學生親身體驗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個“體驗”是以課堂為舞臺,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觸的媒質為道具,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值得學生回憶,讓學生直接感受,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學活動。 體驗《望岳》教學,學生的自主性充分彰顯,成功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樂配詩,營造出了美的氛圍。

            音樂和詩歌是血肉相連的,教學中借助音樂調動情感烘托、渲染詩歌內容,創造美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教學步驟中,通過樂配詩的錄音范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那豪放慷慨的音樂,營造美的氛圍,為學習這首古詩作好情感的鋪墊。實踐證明,采用“以樂配詩”的方法,能充分激發學生吟詩的積極性,對理解古詩的意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以讀悟詩,再現美的情境。

            “讀”是詩文學習不變的主題, 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悟了詩文美的情境。在《望岳》的教學中,讓學生初讀感知、美讀參悟、品讀評價、研讀理解,通過這些讀的策略的運用,最終達到“其義自見”的效果。這些自主性學習的安排相對于老師的情節性講問要有趣的多,學習效果也有很大的提高。

            (三)以想會詩,領悟美的感情。

            詩情畫意也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特色。詩歌教學應盡可能指導學生發揮特長,運用形象思維積極想象,把所學的詩歌化為一幅幅活生生的畫面,從而更具體形象地理解詩的意境。教學《望岳》中,我就常常引導學生根據詩歌的意思,想像出畫面然后用圖畫來表達詩意,啟發學生領悟美的意境,把他們帶入美的意境。可先讓學生閉目,隨著老師描繪,想像這幅畫面,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陶冶美的情操和青年杜甫所表達的遠大抱負及豪邁情懷。

            (四)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對話中深入體驗文本。

            教學主過程中,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討論,促成學生體驗的深入,受到語言美的陶冶,獲得了豐富的審美體驗,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美的理解力和意境美鑒賞能力。

            總之, “體驗”在詩歌《望岳》教學中的實踐策略還是較成功的,突出了文學作品教學中的感悟和體驗,推動新課程的實踐,使文本的精華得到內化,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望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望岳》教學設計08-26

          《望岳》教學設計08-05

          《望岳》教學設計11-18

          《望岳》教學設計(優秀)12-12

          《望岳》教學設計案例09-27

          《望岳》教學設計14篇07-21

          《望岳》教學設計15篇07-11

          《望岳》經典教學設計13篇11-20

          《望岳》教學教案設計09-24

          《望岳》教學設計(精選11篇)09-1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色影在线网站 | 亚洲最大色区在线电影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禁漫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欧美性爱第二页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