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導學案

          時間:2024-06-22 05:17:03 文天祥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文天祥導學案

            引導語: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對于他,大家了解哪些?下面是他的導學案,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膾、趨、俘、鏗、鏘、押、刑、囚”8個生字,理解“膾炙人口、鏗鏘、押送、刑具、囚室、熾熱、日趨、效法、驍勇善戰、大義凜然、花言巧語”等詞語。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天祥熾熱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悟文天祥熾熱的愛國精神與崇高的民族氣節。

            2、了解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表達方法。

            一、課前預習: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孫,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安(今江西縣名)人。 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考取進士第一名。歷任湖南提刑,知贛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臨安危急,奉命至元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扣留,后冒險脫逃,擁立益王趙罡,至福建募集將士,進兵江西,恢復州縣多處。后兵敗被俘至元大都,終以不屈被害。封信國公。 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1、利用資料簡介文天祥。

            2、自學生字詞:你認為哪個生字容易讀錯。

            3、理解詞語:

            驍勇善戰: 大義凜然: 花言巧語:

            二、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文天祥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你認為文天祥是一個怎樣的人?(找出課文中有關的評價)

            三、展示交流:

            1、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文天祥熾熱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

            2、文章的第一段與最后一段和中間部分有什么關系?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文天祥寫過哪些作品嗎?介紹給同學。

            2、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并按要求分類。

            膾( )人口 驚( )失措 ( )風而起 大義( )然 寧死不( ) 洋洋( )意 花言( )語 ( )然正氣 陰謀( )計

            褒義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貶義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理解文天祥求“( )”不擇“( )”的原因,把握人物內心世界;

            2.以第7段為例,培養學生結合注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習慣。

            一、進入新課

            ——圈出“學習目標”中的“內心世界”“第7段”“結合注釋”

            二、問題探究

            1.“學習目標”1留了兩個空,請同學們試著填寫——只填一個“字”

            2.結合課文原句一組作說明

            ①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昔人云:“將以有為也。”

            ②幾自剄死……幾從魚腹死……幾彷徨死……幾落賊手死……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幾陷死……幾無所逃死……幾以捕系死……幾邂逅死……幾以不納死

           、塾柚残

            三、方法指導——結合注釋閱讀文言文

            請你思考:結合注釋閱讀文言文,應當注意些什么?怎么樣“結合”?

            1.以父母之遺體行殆(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以父母之遺體行殆( )君不許( )

            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 )( )

            將無往而不得死所矣( )然微以自文于君親( )( )

            3.請你翻譯下列文句。

           、偎蠛鯙槌迹魅,臣死有余僇;所求乎為子,以父母之遺體行殆,而死有余責

           、趯o往而不得死所矣

            ③君親其謂予何

            四、內容歸結

            1.在第7段中,文天祥圍繞“ ”這一問題,正面表明了自己“ ”“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的報國心愿;突出了為盡忠皇帝而死(盡忠盡孝),“ ”,也就是死而無憾。如果用八個字概括,可用“ ”。

            2.蘇教版教參對課文內容的概括是文天祥“簡要記寫了自己出使元營的斗爭情況以及逃脫后的艱險遭遇,全文表現出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和忠貞不屈的愛國情感”。其實,也可這樣概括:

            五、課后作業

            1.閱讀(1)—(4)則材料,思考:它們分別體現出文天祥什么樣的思想意識?

            (1)德祐元年(1275年),文天祥任江西安撫使等職。他的祖母劉氏去世,本應守孝,但迫于嚴峻的形勢,只能變賣家產,帶孝服從戎,招募義士,趕赴南宋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他被派遣守衛平江府(今江蘇蘇州),但因宋廷的部署失策,加之其他將領的怯戰,他的一支部隊雖在常州英勇戰斗,卻無補于敗局。宋廷又將他召回臨安。次年正月,元軍兵臨城下,南宋官員紛紛逃遁,文天祥臨危受命,出任右丞相。

            (2)面對元朝統治者的威脅利誘,文天祥從容應對,大義凜然。當元丞相孛羅詰問他:明知擁立趙昰、趙昺二王也保不住社稷,又何必拼死抵抗時,文天祥答:“父母有疾,雖不可為,無不下藥之理,盡吾心焉,不救則天命也。天祥今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了對方。

            (3)1278年冬,元軍猛攻文天祥弟弟文壁駐守的惠州,文壁開城投降(年底文天祥被俘)。文壁自述投降的理由是:其一,不絕宗祀。文天祥兩個兒子一個早死,一個戰亂中失散,文壁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了文天祥;而文天祥母親身死他鄉,一直沒有安葬,需要舉靈柩歸鄉。其二,不同于元軍剛入侵時的投降派,文壁降元時,南宋實際上已滅亡,抗爭的結果是全城百姓跟著倒霉。1281年,文天祥寫信給文壁過繼給自己的兒子:“汝生父(文壁)與汝叔(文璋),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文天祥以“孝”明確體諒、認可了文壁的選擇。

            (4)當孛羅質問“棄嗣君,別立二王,如何是忠君”時,文天祥回答:“德祐吾君也,不幸而失國。當此之時,社稷為重,君為輕。吾別立君,為宗廟社稷計,所以為忠臣也。”

            (5)文天祥對“忠”“孝”的解釋是:“忠,上事于君,下交于友,內外一誠,終能長久;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孫,亦復如是。”(“忠”原指為人誠心盡力,后特指事上忠誠,“孝”是指善事父母,尊敬長輩。)他認為“為臣忠,為子孝,出于人之內心,有不待學而知、勉而行者……此人道之自然也”(“忠”“孝”是出乎自然的“人道”),并在《沁園春》詞中寫道:“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

            2.推薦閱讀:文天祥《正氣歌》及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

          【文天祥導學案】相關文章:

          《離騷》的導學案08-02

          離騷的導學案06-26

          《觀潮》導學案09-02

          《圓明園的毀滅》導學案教學案06-14

          杜甫《登高》導學案10-13

          《木蘭詩》導學案07-01

          《雨巷》導學案07-02

          《鄉愁》高效導學案07-15

          鄉愁導學案及答案08-31

          《圓明園的毀滅》導學案09-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 日本中文有码电影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 | 中国国产激情一区 | 一区不卡二卡三卡免费 |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