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練習題附答案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會經常接觸并使用練習題,做習題可以檢查我們學習的效果。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構成的知識,你所了解的習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練習題附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練習附答案 1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
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①梁儷②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③,益奇而堅,其疏數④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⑤,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于此者!被蛟唬骸捌錃庵`,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笔嵌,予未信之。
(選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注】①睥睨:女墻,城墻上如齒狀的矮墻。②梁儷:儷,lì,棟梁。③箭竹,竹子的一種。④數:cù,密,與“疏”相對。⑤夷狄:我國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蔑稱。⑥更:經過。⑦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 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
③良久乃已________________ ④益奇而堅________________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②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小題3】【甲】文第一段寫了潭水怎樣的特點?運用了怎樣的手法來寫?試結合語段簡要分析。(3分)
【小題4】 【甲】【乙】兩文均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作,比較這兩篇文章,說說作者抒發的情感是否相同?試作分析。(4分)
答案
【小題1】①大約 ②使……凄涼 ③停止 ④更加(答對1個給1分)
【小題2】①因為那種環境太凄清了,不能呆的太久,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以”“清”“居”“乃”譯錯扣0.5分)
②那些石頭疏密俯仰的樣子,好像是聰明的人安排的一樣。(“其”“偃仰”“類”“施設”譯錯1個扣0.5分)
【小題3】特點:清澈(1分);手法:側面描寫(1分),通過對游魚、陽光、影子來描寫潭水(1分);
【小題4】兩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是一樣的(1分),都是借描繪被遺棄在荒遠地區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達怨憤抑郁的心情(1分)。但角度有所不同,《小石潭記》主要表現作者謫居生活中的孤寂悲涼的心境(1分),《小石城山記》主要抒發作者有報國之才而不能施展又反遭辱沒的不平之氣(1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可、已、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固定的,只要識記即可!捌唷币⒁饨忉尦墒箘佑梅,即“使……凄涼”。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做課外文言文的詞語解釋題,一定要牢記課外考查看課內的原則。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課內找到這此詞的.影子,這樣詞語就不難解釋了。但是平時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的常規用法是必須知道的。另外根據上下文語境去推斷,也是不錯的方法。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清” “偃仰” “施設”等!扒濉备鶕Z境推斷,在句中應譯為“凄清”, “偃仰”中的“偃”與“仰”相對,看到這一點,即可解釋了!笆┰O”根據語境可推斷為“安置、擺放”等。把這幾個字詞的意思連綴起來,故應選擇D。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3】試題分析:這是一篇課內文言文,根據學習和理解,我們都可知道,它的第一段寫了潭水的清澈,是通過寫水中的魚兒表現出來,可知是側面描寫。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語段的理解能力。
點評:看到題目首先在要審題后精讀相應語段,根據內容和自己的理解,用簡潔的語言做答。對于表現手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常用的方法(以靜襯動、側面描寫、烘托等),它們各自的特點及作用是什么,要熟記于心。
【小題4】試題分析:第一篇我們都很熟悉,可知抒發了作者謫居生活中的孤寂悲涼的心境,由選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即可體會得到。第二篇文章我們要整體感知其大意,然后找到關鍵的語句,如第二段“有人說‘造物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鐘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產奇峰怪石’”,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可知,作者是“貶逐在此地的賢人”,文章通過議論抒發了有報國之才而不能施展的不平之氣。因此兩文的情感有相似之處,但不盡相同。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點評:分析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根據文章的內容、寫作背景、文中表明作者心境的抒情議論的句子等來做具體的分析。
《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練習附答案 2
小石潭記練習題及答案
1.給加點的字注音
篁()竹卷()石底以出為坻()()然不動
寂寥()無人翕()忽幽邃()犬牙差()互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3.文學常識填空
、.《小石潭記》的“記”是一種文體,可記敘描寫,也可 ,是屬于 的范疇。
②.《小石潭記》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長于寫 ,本文是
他的第四篇。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環如鳴佩環______________(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樹環合__________以其境過清___________
(3)可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_明滅可見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點的字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
6.下面各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為為坻為嶼B之乃記之而去
為宮室器皿余聞之也久
C乃乃記之而去D爾爾遠逝
乃不知有漢惟手熟爾
7、閱讀下列語段,完成相關練習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為,為,為。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連。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在文中的橫線上填寫所缺的語句。
2.下列帶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
A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B斗折蛇行(像蛇一樣)
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
3、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字的意思
(1)青樹翠蔓______________(2)潭中魚可百許頭_________________
(3)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4)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明滅可見__________________(6)乃記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谄浒秳萑啦罨,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
6.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游覽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寫了潭水的什么特點?用的什么寫法?好處是什么?
8.作者開頭說“心樂之”,為什么在第四段又寫“悄愴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畫出文中的比喻句,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是對本文的分析,其中不準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采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環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筆墨經濟,語言優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從各個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動。
D、本文所寫景物,透出作者與同游人的高興愉悅的心情。
《小石潭記》同步練習
參考答案:
1.huángquánchíyíliàoxīshuìcī
2、略
3.①抒情議論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記《永州八記》
4、(1)玉環、環繞(2)清涼、凄清(3)大約、可能、可以、能夠
5、C
6、B
7、
1.略2.C3、略 4、略
5、游覽的先后順序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境凄美
6.作者瀏覽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歡快的,但一經凄清環境觸發,憂傷、悲涼隨之而來。
7.清、澄。側面描寫,通過寫游魚、陽光、影子描寫潭水。無一字寫水,但無處不在寫水。
8.因為作者參與改革失敗后被貶,心中憤懣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調。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情,但歡樂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9.略
10、D
《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練習附答案 3
小石潭記
柳宗元(唐)
一、字詞解釋:
心樂之 水尤清洌 全石以為底 蒙絡搖綴 參差披拂 魚可百許頭
皆若空游無所依 影布石上 佁然不動 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
斗折蛇行 明滅可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四面竹樹環合 凄神寒骨
悄愴幽邃 以其境過清 不可久居
二、翻譯重點句子:
1.聞水聲,如鳴佩(珮)環,心樂之。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3.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4.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5.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8.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10.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三、課文解讀:
1.從原文第一段看,小潭取名“小石潭”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開頭寫“隔篁竹,聞水聲”,后面寫“四面竹樹環合”有何關系?
3.第二段寫潭水及水中的`游魚,游魚“皆若空游無所依”,從側面寫出了。寫游魚,既寫出了靜態,如“ ”;又寫出了動態,如“”,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4.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5.結合選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當時的處境、心情,談談你對最后一個自然段的理解。
《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練習附答案 4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4分)
以其境過清 其岸勢犬牙差互
【小題2】用/標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4分)
。1) 潭 中 魚 可 百 許 頭 (2)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6分)
、俣氛凵咝校鳒缈梢。
、谄嗌窈牵膼碛腻。
【小題4】作者描寫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樣的氣氛?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6分)
答案
【小題1】 以:因為 差: 交錯
【小題2】(1) 潭 中 魚 / 可 百 許 頭 (2)其 岸 勢 /犬 牙 差 互
【小題3】①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陟o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小題4】 幽靜 或:幽深冷寂的氣氛 孤凄悲涼的心情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以”在古文中意思比較多,有“因為”“把、用、憑借”“認為”“來”等義,本句中是“因為”,“差”是多音字,本句中讀cī,意為“交錯”。
考點:古文字詞解釋
點評:本題不難,主要靠記憶,課文注釋中的解釋一定要牢記,是容易考到的。古文字詞不要單個記憶,要放在句子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識記,語言環境是幫助自己理解字詞義,有助于記憶。
【小題2】
試題分析:先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劃分句子的主謂成分劃開即可。其它的附屬成分之間無須劃分。
考點:文言句子節奏劃分
點評:本題不難,句意比較簡單,易于劃分節奏。古文語言的朗讀節奏劃分,是讀好古文和理解好句意的前提,一般是按句子的意思據其成分關系來劃分,比如主謂之間要劃開。劃分文言句子的朗讀節奏還要依靠語感,這個要平時閱讀的'積累。
【小題3】
試題分析:解釋清楚字詞,“斗折”:像北斗星曲曲折折;“明滅”,忽隱忽現;“可”:能夠;“凄”,使……感到凄涼;“神”:內心;“骨”,身骨;“寒”:使……感到寒冷,“悄愴”:悲涼;“幽邃”:幽深。
考點:古文句了翻譯
點評:本題有難度,有難解字,不太好翻譯。翻譯句子,要注意三點,詞義,句式,語氣,詞義要準確,注意古今義的變化,句式要調整,符合現代語言習慣,語氣要譯出,要符合句子表達的情感。
【小題4】
試題分析:抓住最后一段中“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一句分析,也可結合文章的寫作背景來理解。
考點:人物情感理解
點評:本題不難,學習中教師有所講解,易于學生理解。答好這類題目,平時就要在閱讀時讀得細,深究詞句,要從情節細微處體會了解人物情感。學習時老師分析作品人物時,要注意老師提示的一些方法,比如用細節和描寫手段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用環境來襯托人物等等。
《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練習附答案 5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水尤清冽 冽: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布石上 布:___________________
(3)隸而從者 隸: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心樂之 馬之千里者
B、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
C、以其境過清 以中有足樂者
D、乃記之而去 乃石性堅重
19、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只畫一處)(1分)
其岸勢犬牙差互
20、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項是(3分)()
A、文章按游覽順序,先寫發現小石潭,然后描寫水、石、樹、魚等潭中景物,再寫小
潭源流及潭中氛圍,最后記錄同游者,構思巧妙,結構完整。
B、文中的“心樂之”之“樂”表現了作者聽到悅耳水聲之后的欣喜之情;“似與游者相樂”之“樂”則寫出了作者與游人同樂的輕松與快慰之情。
C、本文運用了點面結合和動靜互襯的表現手法:“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影布石上”是靜,“往來翕忽”是動。
D、“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這八個字不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圍以及環境清幽的特點,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答案:
17、答案(1)涼
(2)投射(照映,分布,散布)
(3)隨從
解析
冽:涼。布:投射,照映,分布。隸:隨從。
考點:對重點字詞的理解。
18、答案:C
解析:A、代詞/結構助詞;B、代詞,可譯為“它”/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向語氣;C、都是“因為”的意思;D、于是/是。
考點:對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理解。
19、答案:其岸勢/犬牙差互
解析:文言文節奏,要根據語言順序處理停頓,即按照“主語/謂語/賓語”“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動補”來停頓,以使語意明顯。本題中,“其岸勢”是主語,“犬牙差互”是謂語。
考點:文言句讀。
20、答案: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解析:要抓住關鍵詞語,如上句中的`“斗”和“蛇”都是名詞狀語,注意詞類的活用。另外還須適當補充和調整。
考點:對文言句意的理解。
21、答案:B
解析:“似與游者相樂”不是“作者與游人同樂”,而是“魚兒與游人相樂”。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擊發出的聲音,心里十分高興。砍伐竹子,開辟(一條)道路,順勢往下走可以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堪、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小潭的岸勢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我坐在潭邊,四周竹林和樹木環繞合抱,寂靜冷落、沒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境太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于是記錄下了當時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人還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玄宗。隨從跟著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考點:對文章的理解與鑒賞。
《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練習附答案 6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做爾遠逝,往來翁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皆若空游無所依
A.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B.曾不若妻弱子。
C.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12.下列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樣蜿蜒排列,像蛇那樣在曲折前行,時隱時現。
13.下列對選文寫景特點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描述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移步換景,逐一顯現。
B.描寫小石潭以及周圍的景物——由遠及近,定點觀察。
C.描寫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頭——抓住特征,細致描繪。
D.描述小石潭環境的'清冷幽寂——景中傳情,情景交融。
14.下列對本文內容和寫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明寫了游魚活潑,暗寫潭水清澈,這些都給作者帶來了暫時的快樂。
B.“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既狀寫了青樹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機盎然。
C.“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寫出了作者被貶謫后內心的落寞也隨之而去。
D.選文句式靈活多樣,有參差錯落的變化美,讀起來和諧流暢,富有韻味。
答案:
11.C12.A13.B14.C
《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練習附答案 7
一、背誦全文。
說說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是什么?
設計此題,首先是為了落實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古文背誦的要求,其次是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
課文的寫作順序是: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小石潭的特點:幽靜。
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二、仔細品味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這種景致。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文中描寫潭中游魚的這一段文字,品味作者在文中描寫的妙處。復述不等于翻譯,不必搞字字落實。品味和復述,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和答案,可以引導學生在準確理解這一段文字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和個性化的感受。
三、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并選擇一兩則加以賞析。
這是一道拓展性的練習。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對過去已讀過的古代詩文作品加以總結、梳理,摘錄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然后對自己感受最深、體會最切的一兩個名句寫一段賞析文字,從而培養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對祖國優美山水的審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
【《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對比練習題附答案】相關文章:
《小石潭記》、《小石城山記》文言文練習題08-02
《小石潭記》練習題附答案10-23
小石潭記練習題附答案05-25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10-12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10-11
《小石潭記》閱讀附答案08-25
《小石潭記》習題附答案04-26
小石潭記對比閱讀12-14
《小石城山記》閱讀答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