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題報恩寺上方閱讀答案
題報恩寺上方,作者方干,為寺院題詩,卻不從寺院本身著筆,只是盡情描寫山林美景和奇趣,抒發對眼前風光的留戀和贊嘆,自然把讀者引入一個“清峭”深邃的意境。下面是題報恩寺上方閱讀答案,請參考!
題報恩寺上方閱讀答案 1
題報恩寺上方
方干
來來先上上方看,眼界無窮世界寬。
巖溜噴空睛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眾山迢遞皆相疊,一路高低不記盤。
清峭關心惜歸去,他時夢到亦難判。
閱讀問題
1.這首詩的首尾兩聯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這首詩描寫景物的層次十分清楚。請結合詩歌的頷聯.頸聯分析本詩從哪些角度寫了哪些景物。
閱讀答案
1.首聯通過寫詩人興致勃勃登上寺院上方后,發現這里視野廣闊,表達了詩人異常驚喜之情。尾聯通過寫寺院上方的美景久久地縈繞在詩人的心田,可惜詩人眼下就要歸去了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報恩寺之景流連忘返.情難自己的無限依戀之情。
2.詩人從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的角度描寫所見之景。頷聯前一句從動態的角度描寫懸巖飛瀑,后一句從靜態的角度描寫林蘿綠蔭;頸聯前一句從遠處寫迢遞群峰,后一句從近處描寫盤旋山道。
【解析】
1.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題干要求考生把握詩歌首尾兩聯所蘊涵的詩人的思想情感,而詩歌中的某些關鍵詞語往往就蘊涵著詩人的思想情感,因此,考生要抓住首尾兩聯中的關鍵詞語。如首聯中的“來來”“無窮”“寬”等,這幾個詞語雖然不是直接抒情的詞語,但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它們寫出了詩人到達寺院后興致勃勃的情形,透露出詩人的驚喜之情;尾聯中,考生只要抓住“惜”“難”兩字,結合詩歌內容,就不難明白尾聯抒發了詩人無限的依戀之情。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題干中明確要求考生從描寫景物的角度入手,因而,考生要從詩歌中寫了哪些景物及景物之間關系如何這兩個角度去思考。頷聯中寫了“懸巖飛瀑”“林蘿綠蔭”兩種景物,這兩種景物恰好一動一靜,因而,考生可以確定動靜結合是頷聯寫景的角度:頸聯中寫了“迢遞群峰”“盤旋山道”兩種景物,這兩種景物一種是遠景,一種是近景,因而,考生可以確定由遠及近是頸聯寫景的角度。
題報恩寺上方閱讀答案 2
題報恩寺上方
方干
來來先上上方看,眼界無窮世界寬。
巖溜噴空睛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眾山迢遞皆相疊,一路高低不記盤。
清峭關心惜歸去,他時夢到亦難判。
1、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C(尾聯“清峭關心惜歸去”并非擬人手法,而是詩人主觀情感的流露,表達對美景的`留戀)。
A項正確,首聯“來來先上”體現詩人興致勃勃。
B項正確,頷聯通過“噴空”“礙日”展現動靜結合的景物特點。
D項正確,全詩以山林美景為核心,非佛寺禪意。
2、“清峭”一詞的作用:
總括頷聯、頸聯的景物特點(如“巖溜噴空”的峻急、“林蘿礙日”的幽深、“眾山迢遞”的連綿),貼切體現景物的清麗挺拔。
3、頷聯中“巖溜”“林蘿”的特點:
“巖溜噴空晴似雨”:瀑布水勢洶涌,凌空飛濺,水霧迷蒙如晴日降雨。
“林蘿礙日夏多寒”:藤蘿茂密遮天,形成陰涼,夏日仍覺寒冷。
4、首聯與尾聯的情感表達:
首聯通過“眼界無窮”展現登高后的驚喜與開闊胸懷。
尾聯“惜歸去”“難判”抒發對美景的留戀與夢中重游的難舍之情。
【題報恩寺上方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題報恩寺上方》詩歌鑒賞07-03
方干的經典唐詩《題報恩寺上方》07-12
《題報恩寺上方》方干唐詩的鑒賞08-30
《等》閱讀題及答案10-02
經典閱讀題及答案09-11
《題武關》閱讀題及答案09-17
晚飯花閱讀題及答案閱讀答案01-23
低頭與昂首閱讀答案的閱讀題答案11-03
《詠柳》閱讀題及閱讀答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