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華陽國志·后賢志》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華陽國志·后賢志》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華陽國志·后賢志》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題。
李宓①,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更行,見養祖母。治《春秋左傳》,博覽五經,多所通涉。機警辨捷,辭義響起。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過目嘗口。本郡禮命,不應。州辟從事,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太子洗馬。奉使聘吳。吳主問蜀馬多少,對曰:官用有馀,民間自足。吳主與群臣泛論道義,謂寧為人弟。宓曰:愿為人兄。吳主曰:何以為兄?宓曰為兄供養之日長。吳主及群臣稱之。
大同②后,征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為主簿,及書招,欲與相見,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養,拒州郡之命,獨講學,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為洗馬。詔書累下,郡縣相逼。于是宓上疏曰: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此處省去內容為《陳情表》)武帝覽之,曰:宓不空有名也!嘉其誠款,賜奴婢二人。下郡縣供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終,徙尚書郎,為河內溫令。敷德陳教,政化嚴明。太傅鉅平侯羊公薨,無子,帝令宗子為世子嗣之,不時赴喪。宓遣戶曹赍移推轂遣之。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責求供給,吏民患之。宓至,中山王過縣,征芻茭薪蒸。宓箋引高祖過沛,賓禮老幼,桑梓之供,一無煩費。伏惟明王孝思惟則,動識先戒,本國望風,式歌且舞,誅求煩碎,所未聞命。后諸王過,不敢煩溫縣。盜賊發河內余縣,不敢近溫,追賊者不敢經界。隴西王司馬子舒深敬友之,而貴勢之家憚其公直。宓去官,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勢位者,失荀、張③指,左遷漢中太守。諸王多以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ü澾x自《華陽國志·后賢志》)
【注】①李宓:《蜀志·楊戲傳》(裴松之注)、《昭明文選》《晉書·孝友傳》均作李密。②大同:指魏滅蜀。③荀:荀勖,字公曾,穎陰人,入晉后領秘書監,進光祿大夫,官終尚書令。張:張華,字茂先,范陽方城人,西晉大臣,文學家。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治《春秋左傳》,博覽五經 治:研習,研究
B. 州辟從事,尚書郎 辟:開辟
C. 吳主及群臣稱之 稱:贊許
D. 不曲意勢位者,失荀、張指 指:通旨,旨意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具體表現李宓孝順祖母的一組是: ( )(3分)
、偈伦婺敢孕⒙ ②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
、凵棚嫓,必過目嘗口 ④為兄供養之日長
、菀宰婺改昀,心在色養,拒州郡之命 ⑥下郡縣供其祖母奉膳
A.①②④ B. 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李宓出使吳國時,吳國國君與群臣議論道義,大家都說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卻說愿意做人兄長,因為做兄長比做弟弟得到父母的`供養時間要長。
B.李宓是西晉文學家,其父早亡,母親改嫁,全賴祖母劉氏養育成人,他對祖母也十分孝順,為了盡孝,他曾多次拒絕出仕。
C.征西將軍鄧艾聘請李宓為主簿,想與他相見,可他沒有前往;晉武帝十分贊賞李宓的誠摯,曾下令郡縣撥給他贍養祖母的衣食用度。
D.李宓性格直爽誠信,不會委屈己意而奉承別人,因行事不合荀勖、張華的旨意,曾被貶為漢中太守。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以祖母年老,心在色養,拒州郡之命,獨講學,立旌授生。
。2)盜賊發河內余縣,不敢近溫,追賊者不敢經界。
參考答案:
4.B(辟:征召。)
5.C(①是陳述李宓以孝順祖母聞名,非具體表現。④是與吳主、群臣的議論,只表現他的孝順。⑥是武帝的行為,對象不合。)
6.A(應該是做兄長比做弟弟供養父母長輩的時間要長。)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他因為考慮到祖母年紀大了,就一心想著和顏悅色地奉養老人,所以拒絕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講學,掛牌教授學生。(色養獨立旌各1分,大意2分。)
。2)河內郡其余幾縣盜賊騷擾,卻不敢逼近溫縣,追擊盜賊的人也不敢路過溫縣境內。(發近經界各1分。大意2分。)
《華陽國志·后賢志》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2
五、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獨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大。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節選自《陳情表》)
乙
李宓①,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祖父光,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更行,見養祖母。治《春秋左傳》,博覽五經,多所通涉。機警辨捷,辭義響起。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過目嘗口本郡禮命不應。州辟從事,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太子洗馬。
大同②后,征西將軍鄧艾聞其名,請為主薄,及書招,欲與相見,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養,拒州郡之命,獨講學,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為洗馬。詔書累下,郡縣相逼。
及祖母卒,服終,徙尚書郎,為河內溫令。敷德陳教,政化嚴明。太傅鉅平侯羊公薨,無子,帝令宗子為世子嗣之,不時赴喪。宓遣戶曹赍移推轂遣之。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責求供給,吏民患之。宓至,中山諸王過縣,征芻茭薪蒸。宓箋引“高祖過沛,賓禮老幼,桑梓之供,一無煩費。伏惟明王孝思惟則,動識先戒,本國望風,式歌且舞,誅求煩碎,所未聞命”。后諸王過,不敢煩溫縣。盜賊發河內馀縣,不敢近溫,追賊者不敢經界。
。ü澾x自《華陽國志·后賢志》)
。ㄗⅲ佟妒裰尽顟騻鳌罚ㄅ崴芍ⅲ、《昭明文選》、《晉書·孝友傳》均作李密。②大同:指魏滅蜀。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劉夙嬰疾病嬰:纏繞
B.則告訴不許告訴:被告知
C.州辟從事辟:征召
D.心在色養色養:和顏悅色地奉養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臣具以表聞以資政殿學士行
B.則劉病日篤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C.犍為武陽人也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D.追賊者不敢經界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7.下列對甲、乙兩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較為具體地交代了李密年少時的人生遭際,而乙文在這方面的記敘較為簡略,這與作者寫作意圖的不同有關。
B.甲、乙兩文都寫了李密多次拒絕應召,主要原因是祖母年老,需人奉養,無法分離,表現出李密對祖母的拳拳孝心。
C.根據乙文可知,祖母去世后,李密立即入仕,并在擔任河內溫縣令時,幫助當地百姓成功解決了中山諸王煩擾的問題。
D.甲文重在以“情”動人,所訴之情有“苦情”,有“忠情”,而乙文通過具體的事例突顯了李密的“孝”與“賢”。
18.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
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過目嘗口本郡禮命不應
1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責求供給,吏民患之。
答案:
15.B
16.D
17.C
18.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過目嘗口/本郡禮命/不應
19.(1)我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還不能走路,孤單困苦,無所依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2)中山諸王每次經過溫縣,一定要求供應(物品),當地官吏和百姓都以此為患。
【分析】
15.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詞語在句子中含義能力。
B.“則告訴不許”意思是“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所以“告訴”的意思是“報告申訴”。
故選B。
16.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前一個“以”,介詞,用;后一個“以”,介詞,憑借……的身份。
B.前一個“則”,連詞,表轉折;后一個“則”,連詞,就。
C.前一個“也”,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后一個“也”,語氣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
D.兩個“者”都是代詞,表示“……的人”。
故選D。
17.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立即入仕”錯,原文說“及祖母卒,服終,徙尚書郎,為河內溫令”,由此可見,李密是在喪期結束后才出來做官的。
故選C。
18.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
“以孝聞”作“事祖母”的后置狀語,“其”代詞,他,代指李密,作后一句的主語,所以在“以孝聞”后斷開;“侍疾”意思“侍候、陪伴、護理患者”,為謂語,“其”為主語,“其侍疾”意思是“(祖母劉氏生病)他侍候、陪伴、護理祖母”,“則泣涕側息”是“侍疾”的狀態,意思是“(祖母劉氏生。┧闶淘谧婺干磉吙奁,結構完整,語意獨立,前后斷開;“日夜”作“不解帶”的狀語,承前省略主語“其”,意思是“白天夜里他都不曾寬解衣帶”,結構完整,語意獨立,前后斷開;“必過目嘗口”為謂語,承前省略主語“其”,意思是“他一定看過嘗過”,賓語為“膳飲湯藥”,在這里提前,單獨成句,以示強調,所以“必過目嘗口”前后斷開;“本郡禮命/不應”與上一句一樣,“不應”為謂語,承前省略主語“其”,“本郡禮命”為“不應”的賓語,提前單獨成句,以示強調,所以在“本郡禮命”與“不應”之間斷開。
再結合本句大概意思:侍奉祖母以孝順聞名,(祖母劉氏生。┧闶淘谧婺干磉吙奁,白天夜里都不曾寬解衣帶,祖母吃的飯菜,喝的湯藥,他必定看過嘗過之后才讓祖母食用。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應職。
故句子可以斷開為:事祖母以孝聞/其侍疾//則泣涕側息/日夜不解帶/膳飲湯藥/必過目嘗口/本郡禮命/不應
19.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
。1)“疾病”,名詞作動詞,生;“不行”,不能走路;“成立”,成人自立。
。2)“過”,經過;“責求”,要求;“患”,意動用法,以……為患。
參考譯文:
甲
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能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什么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仆。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臥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藥,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舉臣下為孝廉,后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秀人才。臣下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度傲慢?たh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乙
李宓,字令伯,是犍為郡武陽縣人。祖父李光,是朱提太守。父親早逝,母親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他。他硏習《春秋左傳》,廣泛閱覽五經,大多有所通習涉獵。他機智敏銳,能言善辯,才思敏捷,文章詞采斐然。侍奉祖母以孝順聞名,(祖母劉氏生。┧闶淘谧婺干磉吙奁⑶铱謶植话,白天夜里都不曾寬解衣帶,祖母吃的飯菜,喝的湯藥,他必定看過嘗過之后才讓祖母食用。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應職。州里也曾征召他擔任從事、尚書郎、大將軍主簿、太子洗馬的官職。
魏滅蜀后,征西將軍鄧艾聽聞他的名聲,請求他擔任主簿,等到用書信征召他,想跟他見面,他卻都不前往。因為祖母年紀大了,(他)就一心想著和顏悅色地奉養老人,拒絕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講學,豎起旗幟教授學生。武帝冊立太子,下詔任命(他擔任)太子冼馬。詔書多次下達,郡縣接連逼迫,(他都沒有接受官職)。
等到祖母去世,喪期結束后,皇帝又遷任李密為尚書郎,擔任河內溫縣令。推行道德教導,政治教化嚴明。太傅鉅平侯羊公去世,沒有兒子,皇帝讓宗子作為世子來繼承,時時接受親戚的吊唁。李宓派遣部下拿著東西,協助應對。中山諸王每次經過溫縣,一定要求供應(物品),當地官吏和百姓都以此為患。李宓到任后,中山諸王經過溫縣,(向當地的百姓)征收牛馬的飼料和薪柴。李宓引書中記錄說:“漢高祖經過沛縣,對家鄉老幼以賓客之禮相待,鄉人供應(給他物品),全然沒有受到煩擾。希望明王表達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則,做事謹戒。本國也要學習效法,且歌且舞,要求煩碎,從來沒有聽說過。”后來諸王過境,不敢煩擾溫縣。盜賊騷擾河內郡其余幾個縣,但都不敢逼近溫縣,追擊盜賊的人也不敢越過溫縣邊界。
【《華陽國志·后賢志》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1-13
《段志玄傳》閱讀理解及答案10-14
文言文閱讀理解含答案08-28
有關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10-31
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10-14
梨酒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9-11
文言文閱讀理解習題及答案09-01
明史文言文閱讀理解精選及答案08-25
焚驢志文言文閱讀答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