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

          時間:2024-07-07 13:49:33 兆波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精選7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精選7篇)

            《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 篇1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②。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選自《孟子·告子下》)

            【注】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戰國時水利專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義為溝壑,這里擴大指受水處。

            1.白圭治水與大禹治水兩者有何不同?(2分)

            2.簡要分析材料中所體現出的孟子的有關思想。(3分)

            參考答案

            1.白圭治水筑堤塞穴,讓水流入鄰國;大禹治水順應水性,讓水流入四海。(2分。每點1分,意思接近也可給分。如只回答“以四海為壑”“以鄰國為壑”的,總給1分)

            2.①民本思想。(1分,答“以人為本”“以百姓利益為本”也可給分)②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認為統治者的德行很重要,所以孟子肯定大禹將水導入四海,于人無害且造福人民的做法,而否定白圭將水堵塞之后流向鄰國從而嫁禍于人,損人利己的做法。(2分,分配給兩個點,正面和反面。如果是只答出“孟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認為統治者的德行很重要,”是從正面講的,給1分) (共3分)

            【注釋】

            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據《韓非子·喻老篇》記載,主要在于筑堤塞穴,所以孟子要指責他“以鄰國為壑”。②壑(he):本義為溝壑, 這里擴大指受水處。③洚(jiang):大水泛濫。

            【參考譯文】

            白圭說:“我治理水比大禹還強。”孟子說:“你錯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順著水的本性而疏導,所以使水流注于四海。如今你卻使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水逆流而行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厭惡的。你錯了。”

            《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 篇2

            甲文: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終滅吳。(選自《史記》)

            24、用/給下面句子劃出朗讀節奏。(1分)

            舜發于畎畝之中

            2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過然后能改()

            ③吳既赦越()

            ④與百姓同其勞()

            26.翻譯下列句子。(2分)

            女忘會稽之恥邪?

            翻譯:

            27.甲文首段列舉古代六位賢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論點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語

            來概括其主要內容。(3分)

            28.品讀甲乙兩文,談談憂患意識有怎樣的`現實意義?(2分)

            【答案】

            24、舜/發于/畎畝之中(1分)

            2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錯誤 ③ 赦免 ④ 勞動

            26、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了嗎? (2分)

            27、在艱苦磨練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分)

            臥薪嘗膽(1分)

            28.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2分)

            《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 篇3

            【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選自陳壽《隆中對》)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1)行拂亂其所為( 違背 ) (2)人恒過然后能改( 常常 )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通過這些來讓他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

            (2)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2)這個人你可以前去拜訪他,而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

            3.乙文中劉備描述了當時“漢室傾頹”的混亂局面,如果用甲文中的話概括導致這種混亂局面的原因,最恰當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2分)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1句1分,2分)

            4甲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乙文中的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2分)

            類比論證或對比論證(1分) 求賢若渴,延攬人才,復興漢室,禮賢下士,善聽諫言,謙虛(答出一個即可,1分)

            《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 篇4

            閱讀與欣賞

            [甲文]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表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終滅吳。 (選自《史記》)

            1.用“/”給下面句子劃出朗讀節奏。

            舜發于畎畝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含義。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過然后能改( )

            ③吳既赦越( )

            ④與百姓同其勞( )

            3.翻譯下列句子。

            女忘會稽之恥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首段列舉古代六位賢士的`事例,是為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語_________________來概括其主要內容。

            5.品讀甲乙兩文,談談憂患意識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舜/發于/畎畝之中。

            2.①通“增”,增加;

            ②犯錯誤;

            ③赦免;

            ④勞動

            3.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遭受的恥辱嗎?

            4.在艱苦磨練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臥薪嘗膽

            5.“略”。

            《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 篇5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4小題,16分)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小題1】下列各組劃線詞中,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國恒亡國險而民附 B.舜發于畎畝之中野芳發而幽香C.生于憂患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D.曾益其所不能懼其不已也

            【小題2】下列對課文內容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3分)

            A.本文從個人說起,得出“困境出人才”的觀點后,轉到治國上,最后推出論點。

            B.第二段先從反面論述磨難對人生的意義,再從正面論述沒有憂患的危害性。

            C.就國家而言,“死于安樂”中“安樂”指的是“無法家拂士,無敵國外患”。

            D.本文語言氣勢磅礴,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餓其體膚。

            ⑵入則無法家拂士。

            答案

            【小題1】D

            【小題1】B

            【小題1】⑴使他經受饑餓之苦。

            ⑵在國內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

            解析【小題1】D中二者都是“代詞”。

            【小題1】B中應是先從正面論述,再從反面論述。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 篇6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 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過,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 拂士,出則無敵國 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讎敵,惡之如鴟梟⑤。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顏之推《顏氏家訓》)

            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⑤鴟梟(chīxiāo):古人認為這是兩種惡鳥。

            【小題1】下列劃線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孫叔敖舉于海(舉:被舉用,被選拔)

            B.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勞:勞動)

            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 增,增加)

            【小題2】下列劃線詞語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舜發于畎畝之中

            A.惡之如鴟梟

            B.輟耕之壟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題3】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中,孟子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論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

            B.【甲】文中,孟子通過歷史人物的事例闡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甲】文中,孟子認為,一個國家沒有法家拂士,沒有敵國外患,國家就興盛了。

            D.【乙】文中,作者批評了那些有一點學問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學著。

            【小題4】對【乙】文中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像這樣因為學問而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去學習。)

            B.像這樣因為學問而損害自己,還不如沒有學問。

            C.既然自己把學問給損害了,還不如沒有學問。

            D.既然這樣用學習損害自己,還不如不去學習。

            【小題5】【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答案

            【小題1】B

            【小題1】D

            【小題1】C

            【小題1】B

            【小題1】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要責任給這樣的人,一定要使他的內心痛苦(故是人苦各1分,大意1分)

            解析【小題1】B項勞,是使動用法,使勞累。

            【小題1】D項和例句都是結構助詞的;A項是代詞他;B項是動詞走到;C項是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小題1】C項理解與文意相反,國恒亡是國家一定會滅亡,不是興盛。

            【小題1】A和D項將學理解為學習,不符合上下文意思,句中兩個學都是賓語,應翻譯為學問。C項以和自損翻譯錯誤,翻譯出來的句子也不通順。

            【小題1】重點詞語是故(所以)、是(這樣)、苦(使動用法,使痛苦)。

            《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 篇7

            [甲]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晉王①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遺恨,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方其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矣!及仇讎④已滅,天下已定,則專寵伶官,沉溺聲色,朝政皆廢。終至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不知所歸,何其衰也!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有刪改)

            注:①晉王:即李克用,因幫助唐朝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封為晉王。后面“莊宗”為其子,稱帝后沉溺聲色,終被伶官叛亂所殺。②從事:一般屬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豬各一頭叫少牢。④仇讎(chóu):仇敵。

            10.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C )

            A.必先苦其心志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沉溺聲色

            C.及凱旋而納之 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D.世言晉王之將終也 終至一夫夜呼

            11.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②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憂愁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貪圖)安逸享樂可能使人喪失性命。

            12.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B )

            A.甲文中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與乙文中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憂患意識對國家或個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莊宗起初牢記父親的遺志,在打仗前,會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父親賜給的箭,用它去射死三個敵人。

            C.甲文中列舉的舜等六位賢士都在經受了艱苦磨練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D.乙文中“可謂壯矣”“何其衰也”分別贊莊宗成功時意氣之盛和嘆其失敗時形勢之衰。興與亡、盛與衰的前后對照極為強烈,發人深省。

            13.聯系學習或生活實際,簡要談談甲乙兩文對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啟發。

            圍繞“憂患意識”“勝不驕敗不餒”“磨練意志”等任意一點來談即可

          【《孟子·告子下》閱讀答案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孟子》閱讀理解答案及譯文12-16

          《孟子景春曰》閱讀答案附譯文03-22

          柳子厚墓志銘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8-02

          孟子與鄒魯之風閱讀答案08-22

          荀子《解蔽》閱讀答案及譯文08-26

          《宋史》閱讀題答案及譯文09-10

          《柳宗元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6-24

          《列子》杞人憂天閱讀答案及譯文08-10

          《八子》閱讀答案07-23

          蘇軾浣溪沙閱讀答案及譯文06-1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最新AV网址免费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丝袜 | 天天摸在线视频免费看 | 香蕉久久一区二区不卡无毒影院 | 色婷婷综合精品中文在线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