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閱讀題及答案

          時間:2023-06-15 20:30:36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游褒禪山記》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它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游褒禪山記》閱讀題及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游褒禪山記》閱讀題及答案

            《游褒禪山記》閱讀題及答案1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題1】下列加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夷:平坦B.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觀:景象C.后世之謬其傳莫能名者傳:傳記D.而又不隨以怠怠:懈怠【小題2】選出“其”字用法與意義都相同的一項()(3分)A.后世之謬其傳莫能名者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B.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欲加之罪,其無辭乎C.其孰能譏之乎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D.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題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3分)A.作者認為,要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認為只要盡了“吾志”,即使沒有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的地方,也是沒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覽的人多,但這些人看不到奇偉、瑰怪非常之觀。D.作者對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贊揚,但古人沒有得出自己這樣的結論他感到很惋惜。【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每句4分,共8分)

            (1)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

            【小題1】C

            【小題2】A

            【小題3】D

            【小題4】(1)。(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

            (2)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學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緣故。何可勝道也哉! 答案解析: 試題分析:

            【小題1】傳:流傳的文字

            【小題2】兩個都是第三人稱代詞,它C難道;還是B代詞他;難道D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第三人稱他

            【小題3】原文是感嘆古人能做到“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今人卻很少做到這一點。

            【小題4】(1)而:并且,表遞進。隨以怠省略句:隨(之)以怠。至于:古今異義詞,到了。幽暗昏惑:形容詞作名詞,幽暗昏惑的地方。相:幫助。(2)所以:……的原因。學者:求學的人。而:并且。

            《游褒禪山記》閱讀題及答案2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節選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擁:持、拿

            B.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平坦

            C.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

            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

            答案:.C/舍:筑舍定居。

            11.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B.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C.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D.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答案:A/以:均作連詞,表因果,因為。B而:均作連詞,上句表因果,因而;下句表修飾,可不譯。C其:上句語氣助詞,不譯;下句代詞,他。D于:介詞,上句表條件,在。下句表結果,到。

            12.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說到后洞“游歷艱難”的一組是

            ①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③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④ 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⑤ 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 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答案:B/②寫前洞;⑤寫“我”還有力量游歷,火把還足夠照明;⑥寫華山洞命名的原因。

            1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項是

            A. 作者認為要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 文章指出探求只要盡了志與力,即使不能到達險遠、非常之境,也沒有什么可悔的。

            C. 作者贊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廣的治學精神,旨在批評當時淺嘗輒止的浮泛不實的學風。

            D. 平坦和近旁處,游覽的人就會多;比喻如此去治學,其學問當然就難有深度和廣度。

            答案:C/文章沒有直接“批評當時淺嘗輒止的浮泛不實的學風”。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⑴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3分)

            譯文: 探詢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好游歷的人也不能窮盡。

            ⑵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3分)

            譯文: 我也后悔自己跟隨他們因而不能窮盡游洞的快樂。

            《游褒禪山記》閱讀題及答案3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節選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4、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險以遠,則至者少

            B.其孰能譏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C.有志矣,不隨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5、下列不屬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這一項的是:()

            A.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B.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對這段文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要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認為只要盡了“吾志”,即使不能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也是沒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對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贊揚,但古人沒有得出自己這樣深刻的結論,也可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覽的人多,但這些人看不到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7、翻譯下列句子。(10分)

            ①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為不在也。(5分)

            ②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

            答案:

            4.A 5.A 6. C

            7、翻譯下列句子。(10分每題5分)

            ① 古代的人對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觀察,往往有收獲(心得),因為他們探求思考深入而且廣泛。

            ②這就是求學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且謹慎采取的啊。

          【《游褒禪山記》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游褒禪山記(節選)》閱讀及答案08-04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閱讀答案12-21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04-13

          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04-19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的》賞析04-20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注釋03-09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節選)08-05

          《游褒禪山記》課文翻譯11-08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原文翻譯03-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午夜五月在线一区 | 原创国产AV剧情丝袜秘书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高清 | 日韩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日本道二区免费 | 亚洲午夜福利片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