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魚我所欲也閱讀題

          時間:2024-07-10 04:11:11 魚我所欲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孟子魚我所欲也閱讀題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會現實,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所以他創作了《魚我所欲也》。而在《魚我所欲也》中,也反映著生活中的生與義的選擇,是一篇非常值得學習的美文。那么,魚我所欲也閱讀題中包含有哪些知識點呢?

          孟子魚我所欲也閱讀題

            一、文言文閱讀。

            (一)魚我所欲也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為不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文中加線字的意思。

            ①茍得( )②惡( )③由是( )④獨( )⑤蹴( )

            ⑥本心( )⑦得( )⑧已( )⑨喪( )⑩向( )

            2、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3、依據“呼爾而與之”演變而成的成語是 。

            4、根據文中的相關內容,填寫完整下面的一副對聯。

            上聯:殺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聯: ,此 是 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說的一項是( )

            A.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B.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C.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D. 我善養我浩然之氣。

            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魚我所欲也》運用了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很有說服力。

            B. 本文選自《孟子•臺子上》。《孟子》是記錄戰國時代思想家孟軻的思想和政治言論的書,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魚我所欲也》論述了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問題。孟子主張人性是惡的,本文正是從這種理論出發,來論述“舍生取義”的主張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義”的人,正是為物欲所蔽,為了“萬鐘之祿”“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運用了許多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請從選文中找出一例來,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8、選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這篇文章闡述了什么觀點?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寶貴的,比死更可厭惡的,那么平時應該如何做?

            11、選出品讀有誤的一項( )

            A、本文以“魚”比喻為正義,以“熊掌”比喻為生命;

            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這種本性”,即“羞惡之心”;用原文句子說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C、“此之謂失其本心。”該句中的“此”是指“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受“萬鐘”。

            D、“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惡”。

            12、選出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

            A、這段文字運用了正反論證的方法論證中心論點。

            B、第一段文字主要側重于講道理,第二段文字則側重于列舉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起到了突出中心論點的作用。

            (二)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1、翻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與“王好戰,請以戰喻”中的“請”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乃置酒請之 B. 戰則請從C. 臣是以無請也

            3.孟子“以戰喻”,意在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

            4、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成語的意思。

            (三) 月攘一雞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天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1、解釋下列加點詞。

            ①攘②是③請損之

            2、選出與“以待來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A. 斯速已矣 B. 懼其不已

            C. 可以已大風 D.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

            3、偷雞人聽到別人勸告后的態度是什么?(用現代漢語回答)

            4、對偷雞人做法的評論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應該怎么做?想想自己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嗎?

            二、文言文閱讀。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歟 通 與;鄉 通 向;辟 通 避)

            1、本文選自《 》,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張是 ,他認為人之初, 。

            2、給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釋。

            (1)死亦我所惡________ (2)一簞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爾而與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 )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明其詞義。

            ①鄉為生死而不受

            ②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譯下列句子。

            (1)呼爾而與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______________

            (3)鄉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

            (7)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8)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9)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5、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說明人生的道路會面臨許多選擇,必要時要舍生取義。請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詞多義。

            為

            (1)今為( )

            (2)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 )之

            (3)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 )也?

            (4)鄉為( )身死而不受

            7、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請積累“舍生取義”的名人事例(3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文言文閱讀。

            (一)1、①茍且取得 ②厭惡 ③通過某種辦法 ④僅僅 ⑤踐踏 ⑥本來的思想,即“義” ⑦同“德”感激 ⑧停止⑨喪失⑩原先、從前

            2、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

            3、嗟來之食

            4、舍生以取義,此義是義乎?

            5、C 6、C

            7.“如使人……何不為也?”這樣寫使文章結構嚴密,感情充沛,讀者易于接受與背誦。

            8.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9、舍生取義

            10、不為茍得也 患有所不辟也 11、A 12、D

            (二)1、他們只不過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這同樣也是逃跑啊!

            2、B 3、意在說明人應有自知之明,凡事要認真考慮,不要在譏笑別人的時候,自己也犯同樣的錯誤。目的是以此批評梁惠王沒有施行仁政、體察民情的錯誤。

            4、喻所犯錯誤程度不同,本質一樣。

            (三)(三)1、①偷②這①減少

            2、D

            3、請讓我減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然后止偷。

            4、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5、對于錯誤的東西,要下決心立即改正,決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二、文言文閱讀。

            1、《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2、(1)wù (2)dān gēnɡ (3)cù (4)xiè

            3、①“鄉”通“向”;從前。②“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與”通“歟”;語氣詞,無實義。③“辯”通“辨”;辨別。④“辟”通“避”;躲避。

            4、(1)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

            (2)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3)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的話,我只好舍棄生命而選取“義”。

            (5)如果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獲得生命的手段為什么不采用呢?

            (6)用這種方法就可以躲避禍患,但是有人不采納。

            (7)用腳踢著施舍給別人,即使是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8)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問它合不合禮儀就接受它。那么萬鐘的俸祿對于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

            (9)為了住宅的華美、妻妾的侍奉,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我嗎?

            5、略(可贊成,可分析其局限性,也可結合時代提出自己的觀點,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1)為了(2)做(3)做、采用(4)肯、情愿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8、岳飛選擇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

            魚我所欲也翻譯:

            魚,是我所想要的東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會舍棄魚而選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道義也是我所想要的東西。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我)會舍棄生命而選取道義。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還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還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所以有禍患(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沒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們沒有比死亡更厭惡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這種方法可以生存卻不采用,按照這種方法可以躲避禍患卻不去做。是因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那就是義),有比死亡更厭惡的東西(那就是不義)。不僅僅是賢人有這種思想,每個人都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操守這種道德不丟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人(吃),就是過路的饑餓的人都不會接受;用腳踢著給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就接受了,那么這種高位厚祿對我有什么益處! 是為了宮室的華美,為了妻妾的侍奉,為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現在為了宮室的華美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現在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從前為了(道義)寧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卻為了所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這種行為不可以停止嗎?(如果不停止的話,)這就是所說的喪失了人本來的思想,即羞惡之心。

          【孟子魚我所欲也閱讀題】相關文章:

          孟子的魚我所欲也10-29

          孟子《魚我所欲也》閱讀習題及答案09-02

          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09-19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08-14

          孟子《魚我所欲也》原文01-23

          孟子《魚我所欲也》賞析07-11

          孟子魚我所欲也原文09-12

          孟子《魚我所欲也》教案06-28

          魚我所欲也孟子原文09-28

          孟子《魚我所欲也》的翻譯10-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亚洲一区 | 日本美女先锋影音资源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另类 | 亚洲综合在线女女 | 青娱乐极品视觉一区二区 | 一本精品热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