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4-09-07 16:15:35 魚我所欲也 我要投稿

          《魚我所欲也》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模板

            教學設(shè)計思路

          《魚我所欲也》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模板

            《魚我所欲也》是一篇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課文,出自《孟子》,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難度,又是以議論為主,初中生學習起來可能興趣不大。但教師應(yīng)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許他們提問,提倡進行探究性學習。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誦讀,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讀、齊讀、跳讀、研讀、自由讀、指名讀……讓學生在反復(fù)的誦讀過程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的熏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認識孟子的道德主張,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情感目標

            引導(dǎo)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失 其本心”中“本心”的內(nèi)涵,辨析“失其本心”與“舍生取義”的關(guān)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所謂誦讀,就是朗讀和背誦。要求 做到準確、流 利、有感情,在誦讀的過 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層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習得語感,培養(yǎng)能力。這種方法是最基礎(chǔ)的也是最重要的。

            2.質(zhì)疑法:這里所說的質(zhì)疑,并非指教師想提問學生,而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自己不懂之處提問,或者是對文章的觀點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自由質(zhì)疑,互動探究,理解文意;美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初步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設(shè)計(一)

            人生常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在關(guān)鍵時刻如何作出正確的選擇呢?相信孟子會給我們提供幫助的。

            設(shè)計(二)

            生與死、利與義的問題歷來為世人關(guān)注,那么幾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呢?請走進《魚我所欲也》尋找答案。

            設(shè)計(三)

            多媒體顯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夏明翰)

            這幾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價值取向?(學生回答:生為尊嚴,生為自由,生為名聲,生為正義。)今天,我們學習《魚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現(xiàn)了孟子什么樣的道德主張。

            二、資料助讀

            1.“性善論”的要點: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2)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仁義禮智的道德規(guī)范即由此產(chǎn)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 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3)人性變壞,是由于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xiàn)。“富歲子弟多賴、懶。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養(yǎng)”。“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

            2.《禮記·檀弓》中有:“齊大饑,黔敖(富人)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捧)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3.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縣 )人。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的門人,是孔子之后戰(zhàn)國中期儒家學派最有權(quán)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義”,是孔子思想的發(fā)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魚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xiàn)了這些特點。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掃除語音障礙。

            2.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的兩個小節(jié),讀后請其他學生指出讀錯的字詞。

            3.教師運用投影將本課中的生字、詞打出,全班齊讀(或指名讀)。

            4.齊讀全文。

            5.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處(字、句)可以勾劃出來,準備進行質(zhì)疑;有特別欣賞的語句也請勾劃下來,準備進行交流。

            6.請兩三名學生說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實)。

            參考答案:人生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抉擇,在關(guān)鍵時刻應(yīng)作出正確的選擇。

            四、分步品味

            1.質(zhì)疑及交流。

            前面我們說過,《孟子》的文章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 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剛才的整體感知,同學們一定有所感受。那么這篇文章所要論證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呢?

            參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解說:要求引原文答,教師可適當點撥。回答過程中學生可以對第一、二節(jié)的內(nèi)容進行質(zhì)疑,教師應(yīng)盡可能地引導(dǎo)學生通過讀課文或相互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

            2.齊讀課文。

            3.讀后讓學生進行自由質(zhì)疑或說說文中有哪些精彩的句子。

            (解說:重點解決“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和“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的意義。)

            4.教師提問:文中兩次提到“心”,在第一節(jié)中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在文章最后又說:“此之謂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請依據(jù)原文回答。

            參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夠做到“舍生取義”的心,“是心”就是“這樣的心”,其義與“本心”相同。

            (解說:這一部分的教學設(shè)計,目的在于嘗試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把握整體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詞、句。)

            五、小結(jié)

            在人生面臨抉擇時,應(yīng)當具備怎樣的價值標準?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應(yīng)當摒棄自私自利之心,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理清課文的論證思路,掌握論證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鑒賞本文的說理藝術(shù);品味《孟》散文的語言特色;古今對讀,品評孟子的思想價值,欣賞其人格魅力。

            [教學步驟]

            一、復(fù)習所學內(nèi)容

            1.抽查朗讀情況。

            2.用媒體出示字詞,檢查對字詞的理解。或者由學生相互出題,考查對字詞及語句的理解情況。

            二、朗讀訓(xùn)練,體會文意

            1.分組朗讀文中的排比句和對偶句,欣賞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嘗試刪除某個句子,而后再讀,體會文章論說的氣勢;進行演講式背誦,感受其表達效果。

            2.跳讀課文, 找出為論證中心論點,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論證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明確:①論證方法:道理論證(第一節(jié))、舉例論證(第二節(jié))。②作者的寫作意圖:贊頌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將正義放在首位, 而摒棄利己私心的做法。

            3.齊讀全文。

            三、課堂練習

            1.速讀課文第二節(jié),說說本節(ji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證在面臨人生的抉擇時應(yīng)將正義放在 首位的。

            2.對比閱讀以下幾則材料,聯(lián)系課文說說它們各自表現(xiàn)出了怎樣的價值取向。

            材料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材料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材料四: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解說:以上材料供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要正確對待生與死、義與利。)

            四、延伸思考

            思考、討論:在幾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問題和應(yīng)當“舍生取義”的觀點,那么在我們現(xiàn)代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yīng)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解說: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

            五、課后延伸

            1.背誦課文。

            2.在課外查閱有關(guān)孟子、《孟子》的資料“嗟來之食”的故事以及吳晗《談骨氣》。

            六、布置作業(yè)

            請以“義與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板書設(shè)計

            魚我所欲也

            第一段:以魚和熊掌巧設(shè)比喻,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段:運用的是舉例論證法

            第三段:又舉一例,從反面論證“萬鐘”俸祿亦不受之,強調(diào)人不能失去本新

            備教資料

            ●卡片①字詞積累

            易錯字注音

            所惡(wù)辟患(bìhuàn)??一簞(dān)食蹴(cù)爾??不屑(xiè)茍(gǒu)得??

            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

            “辯”通“辨”,辨別

            “得 ”通“德”,恩惠(動詞)、感激“與”通“歟”,語氣詞

            成語

            舍生取義

            ●卡片②難句釋義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意思是:事實上有這種情況,有時通過某種方法可以保全生命,然而人們卻不愿采用這種方法;通過某種方法可以逃避患難,人們卻不愿采取這種行動。

            ●卡片③本文主旨

            本文指出“義”之價值高于生命,賢者在必要時應(yīng)舍棄生命而“取義”;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更是不足取的。當然,孟子所宣揚的“義”有具體的階級含義,但在本文的學習中,這一點可以忽略不談。

            ●卡片④嗟來之食

            語出《 禮記·檀弓上》: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mào)貿(mào)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意思是:有一年齊國大饑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個饑餓的人用衣袖遮面走來,黔敖吆喝著讓他吃粥。他說,我就是因為不肯吃嗟來之食才落到這般地步的,終不肯吃,最后餓死了。

            不食嗟來之食歷來是有氣節(jié)的表現(xiàn),吳晗先生就曾著文談到這一問題。

            ●卡片⑤魚

            魚是古代的佳肴之一。魚在今天,特別是南方人看來,是極平常的菜肴。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對古代的北方人,魚是上等佳肴,而豬肉、狗肉乃至雞肉、羊肉是普通食品,一般人都可以吃到。所以孟子把“魚”和“熊掌”相提并論。北方少河流,當然魚也不多,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時代,食有魚是富貴人家的生活。《馮諼客孟嘗君》一文中,馮諼不滿意在孟嘗君門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卡片⑥鐘

            鐘,古代的容量單位。古代計容量的單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當于今天的一小湯匙;10勺為一合(ɡě),10合為一升,10升為一斗,10斗為一斛,6斛4斗為一鐘。按此計算,“萬鐘”是6.4萬斗,這個年俸是相當大的。當然,在本文中,孟子僅僅是用“萬鐘”來表示優(yōu)厚的俸祿而已。

          【《魚我所欲也》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魚我所欲也》的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07-23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shè)計精選11-09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shè)計06-19

          魚我所欲也 教學設(shè)計08-10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shè)計08-07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shè)計05-26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shè)計10-08

          教學設(shè)計:魚我所欲也07-31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shè)計【推薦】08-04

          【精】《魚我所欲也》教學設(shè)計07-0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欧美自拍清纯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午夜视频网址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