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歧路亡羊

          時間:2024-09-04 21:52:42 寓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寓言故事歧路亡羊

            寓言故事是從古至今流傳的一種文化的象征,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閱讀寓言故事,學習其中真理,不僅能夠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而且還能夠豐富我們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歧路亡羊,我們一起來閱讀。

          寓言故事歧路亡羊

            【寓言故事--歧路亡羊】

            楊子(即楊朱)是戰國時一位學者。有一天他的鄰居家跑丟了一只羊。鄰人立刻率領親戚朋友們去追尋,還來邀請楊朱的樸人一同去。

            楊子不太情愿地說:“瞎!跑丟了一只羊,何必要這么多人去追尋呢?”

            鄰人解釋說:“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過了一會兒,鄰居帶人回來了。楊子問道:“羊找到了嗎?”

            鄰人說:“跑丟了!

            楊子又問:“這么多人怎么會找不到呢?”

            鄰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去找,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這話,忽然神情憂愁,變了臉色,好長時間不說話,整天沒有笑容。

            他的門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請教說:“羊是不值錢的畜生,況且不是先生家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么呢?”

            楊子陷在沉思之中,沒有回答。門徒們還是摸不著頭腦。

            人們在生活中,不是也會遇到面臨岔路無從選擇的情形嗎?

            《多歧亡羊》寓意

            列子這篇寓言在結構上很有特色,采取了寓言套寓言的復合寓言的方法。羊寓言故事本身從這個寓言引出另兩個寓言,一個是心都子講的三兄弟同學儒術領會卻完全不同的寓言,另一個是心都子講的眾多人學泅水近半數人溺死的寓言,最后是心都子的評論。一些寓言選本,對這篇寓言往往只選它的前半部分即歧路亡羊寓言故事本身,而不選從這個故事引出的后兩個寓言故事,更不選最后的心都子的評論。但這種節選的做法,并不是很妥當的。因為只從歧路亡羊故事本身,是不能直接領會到,至少是很難領會到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的。

            讓我們先來分析歧路亡羊故事本身。在這個故事中,楊子的鄰居的羊逃跑了,已經有家屬親友等人去追尋,還覺得人不夠,又來請求楊子的童仆幫助去追,結果還是沒有追到。為什么呢?因為岔路太多,岔路中間又有岔路,不知道該從哪條岔路去追,所以這么多人去追,還是追不到。楊子對這事感觸很深,很長時間不言不笑,他的學生問他為什么這樣,楊子竟然沒回答。

            從整篇寓言看,當時楊子沒有回答學生們的疑問,是因為楊子對歧路亡羊一事,感觸很深,一時難以對學生們解釋清楚,需要采取譬喻的形式,特別是寓言這種高級譬喻的形式,才能使學生們明確無誤地領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深刻的寓意,這也就是楊子對歧路亡羊一事所引起的深刻的感受。

            這篇寓言最后部分的心都子的一段話“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返一,為亡得喪!北磉_了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大道以多歧亡羊”一句是對“歧路亡羊”故事本事的概括;“學者以多方喪生”既是對眾多人學泅水近半數人溺死故事的概括,又是對三兄弟學儒術領會完全不同故事的概括(這里“喪生”的“生”字,不能夠機械地只理解為“生命”,而還要理解為“性”字,當“本性”講,“喪”生也應當作“喪失本性”。理解前一個故事和后兩個故事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系,這就是,前一個“大道以多歧亡羊”故事是用以比喻“學者以多方喪生”的,意思是:求學的人經常改變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就會喪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喪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東西、統一的本質的東西不放,才不會誤入歧途。寓言中心都子的話“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曾被西晉人盧諶用為典故,寫在他的《給司空劉琨書》中:“蓋本同末異,楊失興哀。”這兩句話中“本同末異”是心都子的話“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的濃縮;“楊朱興哀”是歧路亡羊故事本身中楊朱聽說此事后心里難過,長時間不言不笑的心情概括,毫無疑問,這兩句話是出自列子的這篇寓言。有的學者認為不是盧諶這兩句話出自《列子》,而是偽作《列子》者,以盧諶的這兩句話為素材,并根據這兩句話偽造出歧路亡羊的寓言故事。乍一看,盧諶引用《列子》和偽作《列子》者根據盧諶的這兩句話敷演成歧路亡羊寓言,兩種可能都有。這兩種可能互相矛盾。一種是真的,另一種就必定是假的,究竟哪一種是真的,有必要作進一步的分析探討。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或當時古書已有比章(偽)作《列子》者用之也”,這是一種“想當然”“也許有”的說法,從古代的文獻記載和傳世文獻看,歧路亡羊故事以及心都子的評論,均僅見于《列子》而不見于他書,如盧諶當時已有此事,也只能是《列子·說符》中記載了歧路亡羊故事和心都子的評論的這一章,但持《列子》偽書說者,卻偏偏不甘心承認,說什么也許有別的古書有此章,偽作《列子》者引用了這個故事,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根據的。沒有根據卻硬要這樣說,只不過是“遁辭知其所窮”罷了。

            求學的人經常改變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就會喪失本性,迷失方向,甚至喪失生命,只有抓住根本的東西、統一的本質的東西不放,才不會誤入歧途。

            從這篇寓言,我們還可以進一步領會到,不僅學習上要緊緊抓住根本的東西,一致的本質的東西,觀察和處理一切事物都應該這樣?陀^事物錯綜復雜,干什么事情,都必須專一,不能三心二意,見異思遷。如果毫無主見,見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會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誡的那樣,到頭來是會一無所獲甚至會有喪失本性甚至喪失生命的危險的。

            由這篇寓言凝煉而成的成語“歧路亡羊”、“多歧亡羊”,比喻因情況復雜多變或用心不專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誤入歧途,一無所成,后果嚴重。如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中說:“然嘗聞之,大道以多歧亡羊!鼻宄跬醴蛑蹲x四書大全說》中指出:“而諸儒之言,故為糾紛,徒俾歧路亡羊……一字不審,則入迷津。”

            告訴人們:在研究一門學問時,要把握方向,注重領會其實質,而不要被各種表象所迷惑。

            拓展:成語歧路亡羊的意思

            出處:《列子·說符》。

            意思:人們用它比喻有的人在學習、工作或社會生活中迷失了正確的方向。也用以喻事情復雜多變,無法把握。歧路:岔路。亡:丟失。

            有個叫楊子的人,他的鄰居丟失了一只羊,于是他派全家人去尋找,同時也請楊子的仆人幫著去找,楊子對此大為不解,感嘆著問,失掉一只羊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呢?

            鄰居說,因為歧路太多了。可是他們找了一整天回來,楊子問找到沒有,他們都嘆息說沒找到。

            楊子又感到不解,詢問其中的原因,他們回答說:“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返也!耙馑际钦f,歧路之中又有歧路,岔路太多,我們不知道羊往哪一條岔路上去,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觸頗深,家里的人感到非常奇怪,便問楊子:“羊是不值錢的畜牲,何況走失的羊又不是你的,為什么要這樣心事重重的?”

            內容來自

            楊子聽后并沒有回答?墒沁@些話被站在一旁的楊子的學生聽到了,他感慨地說:“道路因為岔路多,所以容易使羊丟失,學者因為經常替別人打主意而往往為此喪失了性命,楊子的不快樂難道還不明白嗎?”

          【寓言故事歧路亡羊】相關文章:

          經典寓言故事01-15

          中國寓言故事與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05-29

          葉公好龍寓言故事08-10

          寓言故事:麻袋07-20

          小學寓言故事10-25

          寓言故事亡羊補牢06-17

          經典寓言故事五則10-27

          經典古代寓言故事08-06

          動物寓言故事精選05-28

          國外寓言故事06-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 婷婷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 天天摸天天添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V嫩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