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16篇)
寓言敘述一個小故事,而又于具體的情節中,隱含著一種更深刻的思想,常語帶雙關,藉以闡發哲理,印證觀念,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敘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諸子及史傳使用,以作為陳說辭理的手段。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1
春秋時期,齊襄公有兩個弟弟,一位是公子糾,另一位是公子小白,他們都很賢明。公元前686年,齊國發生內亂,襄公被殺,公子糾跟著謀士管仲逃到魯國避難,而公子小白則跟著他的謀士鮑叔牙逃到莒國。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如果沒有實力,保全性命是最重要的。
第二年,齊國內亂平息,大夫們派使者到魯國請公子糾回國即位,管仲怕公子小白搶先回國即位,所以帶領軍隊去公子小白回齊國的必經之路堵截。
等了幾日,管仲果然看到公子小白正行色匆匆地往齊國而去。為了保證公子糾登上國君之位,管仲心一橫,偷偷地向小白射了一箭,公子小白中箭后,大叫一聲倒地。管仲以為小白已死,心中暗自高興,就帶領軍隊回去了。
誰知管仲的一箭并未射中小白,小白不知道暗害自己的人帶了多少軍隊,就咬破舌尖,假裝口吐鮮血而死。等到管仲等人離去后,公子小白與鮑叔牙不分晝夜趕往齊國京城。在公子糾到京之前,公子小白搶先一步即位,歷史上稱他為齊桓公。
公子糾見本國已有新君,只得返回魯國,依附魯莊公。這樣一來,齊、魯之間發生了戰爭。魯國的力量不如齊國,所以被打得大敗。公子糾萬般無奈,只得自盡。魯莊公就將管仲押送到齊國,來討好齊桓公。
管仲在路上受盡苦楚,不但吃不飽飯,而且連水也喝不夠。一天,他來到綺烏這個地方,就向當地的官員苦苦哀求,希望得到一些吃的。那個官員心腸很好,不但盛出飯來,還怕管仲吃起來不方便,竟然跪在地上端著飯給管仲吃。管仲見他如此行事,就想到他可能有求于自己。
果然,這個人的私心終于暴露了出來。他暗地里對管仲說:“您是位大賢,齊國國君又是個愛才之人。您此番到齊國去,也許能逃過一死,得到國君的重用,安享榮華富貴。到了那時,您將會怎樣報答我?”
管仲說:“如果我真的.因為自己的賢能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我會任用賢人,使用能人,對有功勞的人進行評賞。我為什么要謝你呢?”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2
梓慶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長砍削木頭制造一種樂器,那時人們稱這種樂器為鐻(ju)。
梓慶做的鐻,看到的人都驚嘆不已,認為是鬼斧神工。魯國的君王聞聽此事后,召見梓慶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制成鐻的?”
“我是個工匠,談不上什么技法。”梓慶回答說:“我只有體會,在做鐻時,從來不分心,而且實行齋戒,潔身自好,摒除雜念。齋戒到第3天,不敢想到慶功、封官、俸祿;第5天,不把別人對自己的非議、褒貶放在心上;第7天,我已經進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時,心中早已不存在晉見君主的`奢望,給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賞賜,也不懼怕懲罰!
梓慶在把外界的干擾全部排除之后,進入山林中,觀察樹木的質地,精心選取自然形態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個完整的鐻已經成竹在胸,這個時候才開始動手加工制作。
“否則,我不會去做!”梓慶向魯王詳細介紹制鐻過程后,繼續說:“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結合,我的鐻制成后之所以能被人譽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這個緣故!
這個寓言教育人們,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須執著、專一、忘我。梓慶制鐻雖然有些過分夸大精神作用,但是強調干事業摒除雜念、精神專注是非常重要的。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3
秦朝有個讀書人非常喜歡古物,即使價值十分昂貴也一定要求購。
有一天,有人帶來了一張破席子。親自上門對他說:“過去魯哀公向孔子詢問國事,就讓孔子坐在這張席子上!彼睦锓浅8吲d,認為這席子很古,就用近郊的田地換了它。過了不久,又有一個人拿了一根舊拐杖來賣,對他說:“這是周太王逃難時所用過的拐杖,它比孔子坐過的那席子要早幾百年,您用什么來報償我呢?”他就把家里所有的資金給了那人。又過了一陣,又有人拿來了一只快腐爛的木碗對這好古的讀書人說:“那席子和拐杖還不算很古,我這只碗是夏朝時造的,比孔子和周太王時要古得多!弊x書人也深信不疑,就把家中所有的東西都給了這人。
三件古物都得到了,可是田地、資金和家產都已失去,無法解決衣食問題。于是,他披上哀公時的破席子,拄著周太王的拐杖,拿著夏朝時造的'碗,到街上去乞討,說:“哪位做好事的施主啊,如果有姜子牙鑄造的錢幣的話,請賜一文給我吧!”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盲目好古或者崇洋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僅僅為好古而好古,為崇洋而崇洋,不考慮自身的實際需要,就會產生拿著寶物討飯吃的悲劇。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4
【一枕美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廟,廟里有一個玉枕頭,枕頭上有一個小孔。據說,枕著這個枕頭睡覺,可以在夢里經歷許多美好的事情。
那個時候,單(shan)父縣有個名叫楊林的人,以經商為生,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臉的,希望能時來運轉,突然在哪天就發大財,當大富翁。
這天,楊林帶著貨物來販賣,走得滿頭大汗,肩上挑的擔子好像有千斤重,壓得他苦不堪言。楊林正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剛好經過焦湖廟,就打算進去歇歇腳。
楊林跪在菩薩跟前祈禱,口里念念有詞:“老天爺保佑我時來運轉,發家致富,一輩子過幸?鞓返娜兆!”
廟里的巫人見了楊林的情況,就對他說:“我讓你體會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嗎?”楊林高興極了,忙不迭地說:“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于是巫人就取出那個神奇的玉枕給楊林,說道:“你先去睡一會兒吧!
楊林枕著玉枕躺下,不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他夢見自己來到了一個大戶人家,那里亭臺樓閣、湖水假山,鳥語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華,一派富貴氣象。官高位顯的趙太尉熱情地將他迎到客廳里,和他談笑風生,接著,趙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兒許配給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財萬貫。妻子如花似玉,溫柔賢惠,給他生下了6個兒子。這6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事。
楊林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無憂無慮地生活著,身邊又有妻兒相伴,過得快樂極了。一轉眼幾十年過去了,他還是一點都不想回家。
忽然,楊林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還在廟里,躺在玉枕上。夢中那美好的'一切都無影無蹤,只有身邊沒賣完的貨物還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悵。
幸福的生活,不是可以靠虛幻的美夢得來的。任何時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自己扎扎實實地辛勤勞動,才能把愿望變成現實。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5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太慢,心里很著急。 這天,他干脆下田動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節。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 里,對家里的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下子讓禾苗長高了許多!" 他的'兒子聽了,連忙跑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誰如果違背規律蠻干,就必然受到懲罰。
原文: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 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稿矣。 孟 子《孟子·公孫丑上》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6
患得患失
春秋時期,孔子經常與學生討論為人的問題,他說:可鄙的庸俗低級的家伙不能與之同事,當他沒得到權勢或好處時,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設法得到。而當他得到時,卻又怕丟失掉。像這樣的`人都是利欲熏心,處處為個人打算,什么壞事都能干得出來。
患:憂患,擔心。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7
《南橘北枳》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后,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到來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后,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說:是楚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著的是個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為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著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水土不同啊。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并沒有盜竊的行為,來到楚國以后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著說:"圣賢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寓意: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良好的環境可以讓人學好,不好的環境可以使人變壞。
原文: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8
戰國的時候,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一天,莊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本瓦@樣,莊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么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莊辛的忠告,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莊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莊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莊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于是,莊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只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一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鉆進來,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莊辛的意思,于是他接著對莊辛說:“莊愛卿,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于是,莊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莊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巴鲅蜓a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9
飲鴆止渴
東漢的霍諝,從小就很有膽識。他十五歲時,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執法,得罪了一些權貴,被他們誣告篡改詔書,關進了監獄。霍諝知道舅舅為人正直,不可能干這種事,就給大將軍梁商寫信,為舅舅辯白。
信中說:宋光身為州郡的`長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為朝廷效力。他怎么會冒著死罪去篡改詔書呢?這不就是人為了充饑去吃附子(一種草藥,有劇毒),為了解渴去飲鴆(鴆的羽毛泡過的毒酒)一樣嗎?如果這樣的話,還沒有進入腸胃,到了咽喉處就已經斷氣了。他怎么可能這樣做呢?梁商讀了信,覺得說得有道理,把信拿給皇上看。不久,宋光被無罪釋放。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10
靈猿受窘
在原始的大森林間,到處都生長著高大挺拔、郁郁蔥蔥的喬木,如葉形橢圓的楠木、葉子對生的梓樹、可防蟲蛀的樟樹、可做染料的櫟樹等等。它們枝繁葉茂,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有一種善于飛騰、跳躍的靈猿,生活在這原始大森林里,恰似如魚得水。您瞧,它們在這些又粗又直的'喬木之間輕盈敏捷地攀援,時而躍上,時而落下,不時還會扯住一很藤蔓,蕩到另一棵大樹的樹杈上去小憩片刻。
它們在大森林內嬉戲玩耍,逍遙自得,神氣活現,好不威風,儼然就像這深山老林中的君王一般,誰也奈何它不得。由于它們的身體十分靈巧,行蹤無定,哪怕是像后羿、逢蒙那樣的神射手吧,恐怕也沒有辦法去瞄準它。
然而,若是將這群靈猿趕到一片荊棘叢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會變成另外一番景象了。那里盡是生有長刺的柘樹、滿身棘刺的酸棗、味道酸苦的枳樹等等。在這些渾身長刺的灌木叢中,靈猿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它們無樹可攀,無枝可跳,善于騰躍的本領無法施展,稍有行動,往往就會被繁枝利刺扎得疼痛難忍,真可謂是危機四伏。
因此,它們只能小心謹慎地在林間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戰戰兢兢地爬行,全身緊張得直打哆嗦,好不凄惶!
同樣是這群靈猿,為什么在喬木林和灌木叢中的表現竟有天壤之別呢?這并不是由于靈猿的筋骨突然得了什么急病而變僵硬了,而只是因為它后來所處的環境,使它不能充分施展其攀援騰越的本領所造成的結果啊!
靈猿受窘的遭遇說明,任何一種技能技巧能否得以充分施展,除主觀努力外,客觀環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時甚至還會起決定的作用。由此可見,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時代,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客觀環境,使各種人才都能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該是何等重要啊。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11
挖掉馬肝
越西地方有個男子,獨自一個人過活。他用蘆葦和茅草蓋起了小屋住在里面,又開墾了一小塊荒地,用自己的雙手種了些莊稼,打下糧食來養活自己。時間久了以后,豆子、稻谷、鹽和奶酪等東西都可以自給自足了,不用依賴任何人。他每天下地耕作,閑的時候就出去走走,過得倒也逍遙自在。
可是有一件事卻讓他發愁,那就是老鼠成災。也不知道是從哪里來的'一幫老鼠,日子不長便成倍成倍地增長。白天,它們成群結隊地在屋里跑來跑去,在房梁間上竄下跳地吱吱亂叫,打壞了不少東西。到了夜里,老鼠鬧騰得更歡了,它們鉆進食櫥、跳上桌子、跑進箱子里,見東西就咬,咬破了好些衣服和器具,偷吃了東西不算,還把吃不完的拖回洞里去慢慢享用。這“咔嚓咔嚓”地一鬧常常就是一整夜,吵得這個男子覺也睡不好,白天下地都沒有精神。他想了好多辦法來治鼠,用藥啦,下夾子啦,都試遍了,可就是沒有一個特別有效的法子。這位男子對老鼠越來越煩,火氣越來越大,苦惱極了。
有一天,這個男子喝醉了酒,困得要命。他踉踉蹌蹌地回家來,打算好好睡上一覺?墒撬念^剛剛挨上枕頭,就聽見老鼠“吱吱”的叫聲。他實在困了,不想和老鼠計較,就用被子包上頭,翻個身繼續睡。可老鼠卻不肯輕易罷休,竟鉆進被子里張嘴啃起來。這男子用力拍了幾下被子,指望把老鼠趕跑再睡。果然安靜了一會兒,可他忽然聞到一股叫人惡心的腥臊味,一摸枕邊,竟然是一堆鼠尿!被老鼠這么變著法子一折騰,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一股怒氣直沖頭頂。借著酒勁,他翻身下床,取了火把四處燒老鼠,房子原本是茅草蓋的,一點就著,火勢迅速蔓延開來。老鼠被燒得四處奔跑;鹪綗酱,老鼠終于全給燒死了,可屋子也同時被燒毀了。
第二天,這男子酒醒后,才發現什么都沒有了。他茫茫然無家可歸,后悔也來不及了。
焚廬滅鼠的故事提醒人們,遇事一定要冷靜分析,想個周全的法子去解決。若憑一時的沖動蠻干,只會得不償失。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12
駕馭木筏
傳說中,有往來于天上人間的木筏,駕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無畏的人。
西漢時期,有個隱士叫羅君平。據說,他知道往來于天上和人間的木筏從人間到天上的時間,因此,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臨出發之前都要先到羅君平這里來。
這一天,木筏出發的時間快要到了,羅君平家聚滿了將要乘筏上天的人。這時候,一個駕木筏的人從羅君平家中走了出來。上天的人中有一個趕緊上前,拉住他問道:“上天要經過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么高那么大,一路上還有神怪精靈,木筏在行駛中有時還會顛倒過來。你經常駕著木筏漂浮在這樣的環境中,為什么你連手都不抖一下、一點也不害怕呢?”
駕木筏的人回答說:“我用了多年時間來學習駕馭木筏的本領,又用了三年時間來親自駕馭木筏,往來于天上人問!
那人又問:“僅僅靠本領和實踐,就可以了嗎?”
駕木筏的人說:“當然不是。在每次駕木筏上天的時候,我憂慮的.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考慮木筏是否能夠返回人問。我駕馭著木筏,一路上波浪翻騰,氣候千變萬化,反復無常。有時陽光燦爛,云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變得暗淡無光,明亮的白天剎時變成黑夜。有時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擊,猛然震蕩起來像脫韁的野馬急馳狂奔,一會兒沉到波谷浪底,一會兒又像格斗一般沖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樣子,使我感到似乎有無數人在駕馭這木筏。每當這時,我的心情都非常鎮定,一點兒也不慌張。如果此刻心里一慌,手腳就會不聽使喚了。只要心里不慌亂,怎么也不會跌倒,直至平安地到達目的地!
那個問話的人深有感觸地說:“我想,你說的這些道理不僅適用于駕馭木筏,其實許多事情也都要這樣才行啊!”
我們從駕馭木筏中可以領悟到:不管干什么事,遇到什么情況,都應該專心致志,毫不動搖,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這樣才能克服困難,爭取勝利。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13
圍魏救趙
齊國的將軍田忌經常同齊威王賽馬。他們賽馬的規矩是:雙方各下賭注,比賽共設3局,兩勝以上為贏家。然而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家。
這一天,田忌賽馬又輸給了齊威王。回家后,田忌把賽馬的事告訴了自己的高參孫臏。這孫臏是軍事家孫武的后代,飽讀兵書,深諳兵法,足智多謀,被龐涓謀害殘了雙腿。來到齊國后,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為上賓。孫臏聽了田忌談他賽馬總是失利的情況后,說:“下次賽馬你讓我前去觀戰。”田忌非常高興。
又一次賽馬開始了。孫臏坐在賽馬場邊上,很有興趣地看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第一局,齊威王牽出自己的上馬,田忌也牽出了自己的上馬,結果跑下來,田忌的馬稍遜一籌。第二局,齊威王牽出了中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馬與之相對。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馬也慢了幾步而落后。第三局,兩邊都以下馬參賽,田忌的下馬又未能跑贏齊威王的馬?赐瓯荣惢氐郊依,孫臏對田忌說:“我看你們雙方的馬,若以上、中、下三等對等的比賽,你的馬都相應的差一點,但懸殊并不太大。下次賽馬你按我的意見辦,我保證你必勝無疑,你只管多下賭注就是了!
這一天到了,田忌與齊威王的賽馬又開始了。第一局,齊威王出那頭健步如飛的上馬,孫臏卻讓田忌出下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馬落在后面?墒堑降诙中蝿菥妥兞耍R威王出以中馬,田忌這邊對以上馬,結果田忌的馬跑在前面,贏了第二局。最后,齊威王剩下了最后一匹下馬,當然被田忌的中馬甩在了后面。這一次,田忌以兩勝一負而取得賽馬勝利。
由于田忌按孫臏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賭注,一次就把以前輸給齊威王的都賺回來了不說,還略有盈余。
田忌以前賽馬的辦法總是一味硬拼,希望一局也不要輸,結果因自己總體實力差那么一點,總是賽輸了。孫臏則巧妙運用自己的優勢,先讓掉一局,然后保存實力去確保后兩局的勝利,這樣便保證了整體的勝利。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14
畫地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
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于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
三天后,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么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后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準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為牢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15
州吁是衛國國君衛莊公寵愛的妃子所生的兒子,一貫依仗母親的權勢,胡作非為,無惡不做?墒切l國大夫石阞的兒子石厚卻同州吁打得火熱。兩人臭味相投,游手好閑。石阞曾為此狠狠教訓過兒子。
后來衛莊公死了,衛植公繼位。州吁見父王已死,哥哥繼位心懷不滿,就和石厚密謀殺死了衛桓公,奪取了王位。一夜之間,這個喜好酒色,不學無術的庸寸居然成為君生。
事情傳出以后,石阞知道自己的兒子也參與了這次政變,心里非常生氣,但表畫上卻不動聲色。由于全國的老百姓都不擁護州吁,干是州吁便找石厚商量對策。石厚想到父親石阞深受本國百姓的擁戴,
就替州吁向父親討教鞏固君位的辦法。石阞想了想,對兒子說:“陳國的陳桓公治國有方,你可以陪同州吁去陳國訪問一下!笔窈椭萦醣阍E定前往陳國。
這時石阞馬上給自己的好友,陳國的一位大臣寫了一封信,說:“衛國國君州吁和他的親信石厚就要到貴國來了,這二個人就是殺死我們國君的兇手,請您看在陳、衛兩國的交情上為衛國的.黎民百姓辦
件好事,等他們二人到你們那里的時候,把他們兩個殺掉!
結果州吁和石厚一到陳國,便被抓了起來,但陳國方畫覺得由陳國殺死衛國的國君不太合適,還是應該請衛國派人來治他們的罪。于是石阞又馬上派衛國的兩個人趕到陳國,就地殺死了州吁。當時很多
人念石厚是石阞的兒子,想從輕發落?墒b說:“這種不忠不孝之輩,不除掉,不足以平民憤,為了大義我不能念私情!笔裨谂R刑前想見父親一畫,石阞唯恐動搖自己的決心,毅然地拒絕了。
大義滅親的故事告訴我們:大公無私、不徇私情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 16
萬字難寫
汝州農村有個老翁,家道殷實,十分富有。可是他祖祖輩輩都是文盲,連“之乎者也”等最簡單的字都不認識。不識字干很多事都極不方便,老翁嘗夠了苦頭,決心讓兒子念書識字。
有一年,老翁聘請了一位楚國的讀書人教他的'兒子認字。第一天上學,老師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一筆,告訴他兒子說:“這是個‘一’字。”他兒子學得很認真,牢牢地記住了,回去后就寫給老翁看:“我學了一個字——‘一’。”老翁見兒子學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學,老師又用毛筆在紙上寫了兩筆,說:“這是個‘二’字!边@回,兒子不覺得有什么新鮮了,記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師用毛筆在紙上寫了三筆,說:“這是個‘三’字!眱鹤友壑橐晦D,仿佛悟到了什么,學也不上了,扔下筆就興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親說:“認字實在簡單,孩兒已經學成了,F在不用麻煩先生了,免得花費這么多的聘金請先生,請父親把先生辭退了吧!币姷絻鹤舆@么聰明,老翁高興地準備了酬金辭退了老師。
過了幾天,老翁想請一位姓萬的朋友來喝酒,就吩咐兒子一大早起來寫個請帖。兒子滿口答應了:“行,這還不容易嗎?看我的吧!
老翁看兒子滿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時間慢慢地過去,眼看太陽都快偏西了,還不見兒子寫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兒子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終于不耐煩了,親自到兒子房里去催促。
進得門來,老翁見兒子愁眉苦臉地坐在桌邊,紙在地上拖得老長,上面盡是黑道道。兒子正拿著一把沾滿墨的木梳在紙上畫著,一見父親進來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為什么偏偏姓萬呢?我借來了母親的木梳,一次可以寫20多劃,從一大早寫到現在,手都酸了,也才寫了不到3000劃!萬字真難寫呀!”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我們學習只滿足于一知半解,那和這個笨兒子又有什么兩樣呢?
【關干寓言故事的成語】相關文章:
關寓言故事成語10-23
關寓言故事的成語09-10
關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09-01
關寓言故事的成語故事05-29
關馬的成語和寓言故事09-18
關干愛國的古詩08-22
關干月亮的古詩句09-09
關干冬天景色的詩句10-27
關干安全的手抄小報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