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刻舟求劍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4-08-12 13:49:12 詩婕 寓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寓言故事刻舟求劍原文及翻譯

            刻舟求劍是一篇經典的寓言故事,它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同時在這個故事里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受益匪淺,下面是寓言故事刻舟求劍原文及翻譯,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故事刻舟求劍原文及翻譯

            原文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節選自《呂氏春秋·察今》

            注釋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語后置的標志。

            3.其--他的,代詞。

            4.自--從。

            5.墜--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詞,這兒。

            10.吾--我的。

            11.之--結構助詞,不譯。

            12.所從墜--從劍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詞。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劍,代詞。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這樣。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譯文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么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語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滑落江中,他趕緊伸手去抓,可惜為時已晚,寶劍已經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個記號,并且對大家說:“這是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何要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楚人撈了半天,始終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從這里掉下去的嗎?我還在這里刻上了記號,現在怎么會找不到呢?”

            聽他這么一說,那些人紛紛大笑起來,說道:“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會隨船移動,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劍呢?”

            成語寓意

            劍落水中只會沉底,這是普通常識。船走遠了,還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劍,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靜止的,劍沉水底,在船的落劍處刻上記號順著記號下水找劍,自然有可能找到。無奈劍沉水底就不動了,船卻在不斷移動。這個客觀事實沒在求劍的人的頭腦里得到反映。他一心以為劍從哪里落下去,就從哪里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認識同客觀事實不一致,結果自然只有失敗。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諷刺死抱著教條的人,非常有力[3]。

            這則成語包含著兩層道理。一層是,人的思想認識如果不符合客觀實際,就不會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層是,客觀實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把陳規舊章當成解決新問題的法寶,也要鬧笑話。作者這種思想是樸素的唯物思想,辯證思想[3]。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含貶義。多指做事不知進退,墨守成規,不懂得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來處理事情。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4]。

            運用示例

            北宋·蘇軾《王中甫哀辭》:“堪笑東坡癡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頃年楊康功使高麗還奏乞立海神廟于板橋仆嫌》:“公胡為拳拳,系此空中云。作詩頌其美,何異刻劍痕。”

            北宋·黃庭堅《追憶予泊舟西江事次韻》:“往事刻舟求墜劍,懷人揮淚著亡簪。”

            元·姬翼《鷓鴣天·畫餅充餐必也虛》:“畫餅充餐必也虛,刻舟求劍決然無。”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二〇回:“似你這般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刻柱鼓瑟了

          【寓言故事刻舟求劍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刻舟求劍寓言故事06-11

          刻舟求劍的寓言故事05-15

          刻舟求劍課文原文06-11

          刻舟求劍寓言故事(精選9篇)06-26

          刻舟求劍的寓言故事(精選19篇)01-14

          刻舟求劍小學課文原文閱讀07-01

          觀潮原文及翻譯09-12

          離騷原文及翻譯10-15

          勸學原文翻譯10-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第一区久久丁香 | 尤物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 |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