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語寓言故事《手不釋卷》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系到寓言的未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語寓言故事《手不釋卷》,一起來看看吧。
成語寓言故事《手不釋卷》 1
【成語】:手不釋卷
【拼音】: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釋】: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舉例造句】: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手不釋卷。——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拼音代碼】:sbsj
【近義詞】:學而不厭、愛不釋手
【反義詞】:不學無術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十分善于領兵作戰,曾立下不少戰功。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愛讀書。有一次,吳王孫權派他去鎮守一個重要的地方,臨走前囑咐他:“你現在掌管軍政大權,應當多讀些史書、兵書,才能把事情辦好。”
呂蒙聽了,感到很為難,搖頭說:“軍隊里事情太多,哪有時間讀書哪啊!”
孫權很不高興,批評他說:“你這話不對,時間是靠人擠出來的!我過去愛讀書,主管國家大事以來,雖然很忙,還是擠出不少時間,攻讀史書、兵書,收獲很大。漢朝光武皇帝,領兵打仗很緊張,可是仍然是不離書本。你為什么不刻苦讀書呢?”
聽了孫權的話,呂蒙覺得很慚愧,心服口服。從此以后,他努力讀書,知識越積越多。有一次,吳國主將魯肅和呂蒙談論軍事,呂蒙講得很有見解。魯肅聽了非常高興,他對呂蒙說:“我以為你還是個大老粗呢,想不到你已經變成了學問家,真不是過去的'呂蒙了!”
呂蒙笑著說:“人分別三天,就得另眼看待,咱們分別這么久,你怎么還用老眼光看我呢?”
后來,呂蒙做了吳國的主將,他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成語寓言故事《手不釋卷》 2
【拼音】shǒu bù shì juàn
【典故】《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注引《江表傳》
【釋義】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勤奮好學
【近義詞】學而不厭、愛不釋手
【相反詞】不學無術
【成語造句】
谷秸的最大樂趣,是手不釋卷,閉門讀書。
他的一生養成了好讀的習慣,一直到老年仍然每天手不釋卷。
說到學習,現在有很多同志可謂手不釋卷,無時不學,因此,他們進步也快。
【成語典故】
原文:
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以鄉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并作國士,不亦休乎!"
譯文: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沒有文化知識,孫權鼓勵他學習史書與兵法。呂蒙總是推說軍隊事多沒有時間學習,孫權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么你就沒有時間呢?"
停了停,孫權又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一些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從此手不釋卷,并堅持不懈。最后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
成語寓言故事《手不釋卷》 3
手不釋卷的.故事,故事中的“手不釋卷”出自三國時期,手里不離開書本,形容讀書勤奮。
成語故事“手不釋卷”出自三國時期,手里不離開書本,形容讀書勤奮。
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
一次,他點兵3萬,用船80余只襲擊荊州。水手一律身著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艙里。黑夜,船到當陽江邊,烽火臺的漢兵厲聲盤問。吳軍詐稱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風,漢兵信以為真。約至二更,船上吳軍突然襲擊,占據了烽火臺。隨后,呂蒙帶兵長驅直入,輕取荊州。
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睂O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手不釋卷:手里不離開書本,形容讀書勤奮。
成語寓言故事《手不釋卷》 4
“手不釋卷”的意思是不肯把手中的書放下來,比喻抓緊時間勤學,或看書入了迷。卷,指書。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劉秀)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后,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長自己的才干。”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當專家,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我年青時就讀過許多書,即位以來又讀了許多歷史和兵書,得到的幫助真是太大了。你很聰明,更應該讀書!”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孫子》、《六韜》等兵法書,再讀《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你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停了停,孫權又說:“時問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里還總是拿著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便開始讀書學習,堅持不懈。這樣,他的見解也越來越精辟,有時連當時那些學識淵博的人也自嘆不如了。
后來,孫權的謀士魯肅也感到自己的見識比不一卜.呂蒙了。他感慨地對呂蒙說:“你真了不起,你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真應該刮目相看了!
成語寓言故事《手不釋卷》 5
手不釋卷的故事【釋義】卷:指書。
手中的書不肯放下來,比喻抓緊時間勤學,或看書著了迷。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汪引《江表傳》。
呂蒙是三國時東吳的一員大將。
從小食不果腹,沒有念過幾天書。
但從軍后,沖鋒陷陣,屢立戰功,可由于沒有文化,卻無法記錄成功的戰例。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長自己的才干。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當專家,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你很聰明,更應該讀些書。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然后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處。
”過了一會兒,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
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年輕人更應該忙中偷閑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堅持不懈。
同時他還研究評論書中的一些觀點。
這樣他的見解也越來越精辟,有時連當時那些學識淵博的人也自嘆不如了。
呂蒙通過一段時間學習后,和魯肅共同成為吳國的重要將領。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敘》)
衍生典故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喽鄤,恐不容復讀書!睓嘣唬骸肮仑M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墒季蛯W,篤志不倦。(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
后人根據以上文獻總結出成語“手不釋卷”。
【成語寓言故事《手不釋卷》】相關文章: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的成語10-12
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成語10-28
寓言故事成語09-16
成語寓言故事精選06-15
寓言故事的成語精選07-25
成語寓言故事09-05
寓言故事的成語11-18
經典成語寓言故事06-05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