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4-07-07 12:48:30 寓言 我要投稿

          【精華】《寓言》教學設(shè)計1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怎樣寫教學設(shè)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寓言》教學設(shè)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寓言》教學設(shè)計15篇

          《寓言》教學設(shè)計1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葡、萄、仰、折”。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寓言《酸葡萄》。

            3、 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蘊涵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通過學習《狐貍和烏鴉》這一課,使我們知道了愛聽別人的奉承話就容易受騙上當?shù)牡览怼_@一次,狐貍肚子餓了,發(fā)現(xiàn)了一個葡萄架,它又是怎樣做的呢?學完《酸葡萄》,你就會明白。

            2、板書課題,學習生字。葡萄(pú táo):都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下面略有不同,一個里面是“甫”,一個里面是“”。

            3、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不是)為什么狐貍說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己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

            三、理解詞語,掃清障礙

            1、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學生讀。

            2、學生自學生字詞。

            3、做“開火車”游戲,檢查自學情況,師生交流。引導:“折”字在“折騰”一詞中讀“zhē”,除此外,還有“zhé”和“shé”另外兩種讀音。

            4、積累新詞。

            垂頭喪氣:形容失望的神情。

            折騰:指反復做某事。

            稀罕:認為稀奇而喜愛。

            5、小結(jié)過渡:詞語是組成文章的.單位。讀課文時,只有讀懂詞語,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讀懂整篇課文。

            四、學習課文,感悟內(nèi)容

            1、自讀自悟。

            (1)學生自由讀文,說說知道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學生交流。教師順學而導,著重引導理解狐貍說那些熟葡萄酸的原因。

            2、釋疑解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狐貍在樹林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干什么?

            (肚子餓得咕咕叫,找東西吃)

            (2)狐貍發(fā)現(xiàn)了一個葡萄架后,又有何反應?

            (樂得三步并做兩步奔了過去,饞得直流口水,使勁地又蹦又跳)

            動作表演,理解“又蹦又跳”的含義。

            (3)狐貍吃到了葡萄沒有?

            (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4)狐貍為什么沒有吃到一顆葡萄?

            (因為葡萄高高地掛在葡萄架上,無論狐貍怎樣跳,都夠不著)

            (5)狐貍說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嗎?

            (不是,從又圓又大、晶瑩、紫得發(fā)亮這些詞可以看出葡萄已經(jīng)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貍為什么說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貍因為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說是些酸葡萄,這是自欺欺人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認為這種東西不好,是壞東西)

            五、課堂小結(jié)

            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寓言》教學設(shè)計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內(nèi)容。

            2、學會歸納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

            3、聯(lián)系生活,學會正確對待榮辱、正確選擇人生。

            【教學重點】

            學習歸納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內(nèi)容,掃清文字障礙。

            導入:通過學生談自己對“什么是寓言”的理解,老師介紹有關(guān)寓言的知識,導入新課。

            【教學過程】

            一、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內(nèi)容。

            2、學習歸納寓意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

            3、聯(lián)系生活,學會正確對待榮辱、正確選擇人生。

            二、檢查預習(生字注音解釋)

            嬉戲(xī) 稟告(bǐng) 厄運(è)

            慧心:佛教用語,指能夠領(lǐng)悟佛理的心。這里泛指智慧。

            慷慨:不吝嗇。

            閑適:清閑安逸。

            審美:欣賞、領(lǐng)會事物和藝術(shù)品的美。

            風韻:優(yōu)美的姿態(tài)神情。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三、整體感知,概括寓意

            引導學生學習《白兔和月亮》,步驟如下:

            1、朗讀。(把握文意,揣摩語言。)

            2、復述。(朗讀課文,完整復述。)

            3、精縮內(nèi)容。(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nèi)容。)

            4、概括寓意。(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感悟所學道理。)

            請學生當一次老師,按照出示的學習步驟總結(jié)出寓言《落難的王子》的寓意。

            四、研讀賞析,對比閱讀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jié)上有兩次轉(zhuǎn)折,你能找出來嗎?

            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你能用文中的四個字的詞語概括嗎?

            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會產(chǎn)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guān)鍵在哪里?

            4、白兔為什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來為什么能夠頑強地面對厄運?

            6、落難之后才能戰(zhàn)勝脆弱,這是一條規(guī)律嗎?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yǎng)堅韌的意志?

            五、體驗反思,拓展與延伸

            1、有人認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2、學過《落難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運你會怎么做?

            3、展開你豐富的想象,描繪一下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慷慨決定時的`情景及對話。

            六、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人生寓言》告訴我們:“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自己的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七、作業(yè)

            試著寫一則寓言,題目自擬。

            要求:符合寓言的文體特點,500字左右。

            【教案點評】

            本教案突出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學設(shè)計上,運用對比閱讀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的教讀帶動學生的學習,給學生以方法的指導,既體現(xiàn)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又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寓言》教學設(shè)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寓言的含義,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2、能力目標:

            解讀寓意,掌握閱讀寓讀的方法,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地把握人生態(tài)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點】

            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運用文中的精美語言。

            【教學難點】

            寓言的啟示。

            【教學方式】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實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習課前演講寓言故事。

            明確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寓”是寄托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簡單的故事了,帶有勸寓或諷刺意味,讓人們從中領(lǐng)悟。寓言篇幅大多簡短,文字有趣。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題都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它常用比喻,擬人夸張手法,含義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寓言。

            2、口頭復述寓言故事。

            3、問題設(shè)計:

            ⑴ 白兔賞月的心態(tài)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設(shè)計目的: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tài)的影響,要求學生緊扣課文內(nèi)容。)

            ⑵ 這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設(shè)計目的:理解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

            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消決定說明了什么?

            (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中人民在獲得利益之后的想法和做法。)

            (設(shè)計目的: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辯證思維

            是否擁有財產(chǎn)和幸福生活就一定會患得患失?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設(shè)計目的: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

            五、反思體驗

            小組合作討論并交流:

            你在學習和日常生活怎樣對待成功與失敗,榮譽和挫折?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六、實踐鞏固

            1、仿寫:(感悟語言的優(yōu)美,摘抄,劃出優(yōu)美語句。)

            例句:

            ⑴ 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喜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⑵ 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2、續(xù)寫:

            有一天帶面具的美和丑在海邊邂逅,她們互相說:“咱們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們脫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

            過了一會兒,丑會到了岸上,帶上了本來屬于美的面具,徑直走她的路。

            接著美也上岸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徑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

            七、總結(jié)

            學習寓言,我們要理解寓言的寓意,感悟人生道理。感悟寓言精美的語言。

          《寓言》教學設(shè)計4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人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也有人說,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簡單走向復雜,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

            2、還記得伊索嗎?

            師生:一位了不起的寓言家!故事大王!讓我們趕快走近他,走進他的寓言故事!

            3、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本課三篇寓言故事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了解,誰能簡單概括一下每個小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狐貍和葡萄》狐貍吃不到葡萄卻說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牧童和狼》牧童屢次大叫“狼來了”欺騙村民,當“狼真的來了”,誰也沒去幫助他。

            《蟬和狐貍》狐貍想吃蟬,變假裝贊美蟬的歌聲美妙,但蟬看穿了狐貍的詭計,沒有上當。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狐貍和葡萄》、《牧童和狼》、《蟬和狐貍》。

            4、今天我們將繼續(xù)來學習《伊索寓言》看一看每則小故事都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什么道理呢?

            二、細讀課文,分析形象、領(lǐng)會寓意。

            (一)《狐貍和葡萄》

            (1)好幾次大叫只是想捉弄村民,拿他們尋開心,并不是真的狼來了,所以大叫時一點也不緊張,只是假裝害怕而已。

            (2)大叫說明牧童真的害怕、著急了。此時他希望村民趕快來把狼打死。

            2、面對牧童的兩次大叫,村民們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一步讀懂課文。)

            生:剛開始村民們“驚慌失措”,后來“喊破喉嚨,也沒有人前來幫忙”,是因為村民們一開始很信任牧童,擔心他的安慰,可是牧童卻拿村民們的“驚慌失措”取樂,這是一種欺騙、撒謊、不誠實的行為,最后村民們以為牧童在撒謊不愿意在信任他。

            4、感情朗讀1、2自然段,讀出不同的情感。

            5、這則寓言故事教給我們什么道理,給我們什么啟示,出示最后一句話。讀一讀背一背,寫一寫。

            (三)《蟬和狐貍》

            1、分析寓言形象:

            ①狐貍是怎么騙蟬的?“設(shè)下圈套”“故意”“贊嘆”———狐貍:狡猾、狡詐

            (提示:思考:“圈套”本來指什么?在本則寓言中指什么?生:圈套本義指使人上當受騙、害人的計謀或計策,陰謀詭計等。在本則寓言中指把蟬從樹上騙下來,然后吃掉它。)

            ②蟬上當了嗎?這是一只怎樣的蟬?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察覺......有詐”“摘下樹葉扔下來”試探(頭腦很清醒,保持警覺,進行試探。)理解“有詐”:本義指隱藏著欺負、欺騙在本則寓言中指狐貍贊美蟬是一種欺騙行為。

            ③這則寓言中蟬的聰明表現(xiàn)在哪里?引導抓住最后一段話,正是因為蟬能從別人的災難這吸取教訓才沒有被狐貍的花言巧語所蒙蔽。

            3、感悟寓意:誰能用自己的'話說這則寓言的寓意?你從蟬的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

            讀了《狐貍和蟬》這個故事,我懂得了要學習蟬善于觀察、思考、保持警覺,存有戒心,要善于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4、分角色朗讀,要求讀出蟬和狐貍不同的與其特點。

            對比“狐貍和蟬”與“狐貍和烏鴉”中“蟬”和“烏鴉”的形象

            5、1、講到欺騙,我想起了《狐貍和烏鴉》的故事。還記得嗎?誰來簡單講一講。

            2、比較《蟬和狐貍》這個故事,思考:這兩個故事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3、交流:相似的是狐貍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說奉承話。(示說的話,朗讀)你怎么知道是騙人的奉承話?不同之處是烏鴉上當了,而蟬沒有上當。

            4、你從烏鴉和蟬的不同結(jié)局中,明白了什么?

            之所以有兩種不同的結(jié)局是因為烏鴉愛聽奉承話,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抵不住誘惑。而蟬善于思考,始終保持清醒的大腦,識破狐貍的花言巧語和險惡用心。

            三、拓展延伸

            (一)學完三篇寓言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對比這三則寓言故事有何異同點?先自己思考,再同桌討論。課件出示三篇文章。

            同:題目:和動物有關(guān);內(nèi)容:短小,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篇末:用一個小節(jié)揭示寓意。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畫龍點睛。

            異:表達手法:擬人、對比。內(nèi)容上:動物不同,故事情節(jié)和內(nèi)涵不同。

            (二)本單元我們還學習了三篇中國的寓言故事他們分別是《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畫龍點睛》。我們對比看看伊索寓言與中國寓言的異同點。

            同:啟示道理,具有道德教育意義。簡短,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

            異:《伊索寓言》:主人公:以動物為主;道理揭示:篇末直接點明;題材:民間故事。表達手法:擬人為主,夸張、

            中國寓言故事:主人公:以人為主;道理揭示:蘊含其中;題材:歷史傳說。表達手法:寫實較少使用藝術(shù)手法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多年受儒家思想的教化比較含蓄有些道理不直接闡明。二外國人大都很直接,說話不拐彎抹角。正是因為中西方文化存在促使大的差異中國寓言與伊索寓言在內(nèi)容選擇、表達手法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四、總結(jié)

            1、同學們你們喜歡讀《伊索寓言》嗎?為什么呢?伊索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大斗師同學們熟悉的小動物,而且啊淺顯易懂。(結(jié)合《我讀書我塊樂》)出示第3節(jié),齊讀。(作者在每則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話點明故事的寓意。對于這些點睛之筆,我們一定要好好體會!)

            3、再讀每則寓言最后的點睛之筆,好好體會。

            覺得這像不像人生格言啊?

            4、編書的叔叔阿姨這樣提醒我們:(示“我讀書我快樂”第4節(jié)),齊讀。

            對,摘抄下來可以時時警示自己。

            五、作業(yè)

            1、課外作業(yè):選一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課后講給別人聽,制作小小讀書卡。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一些寓言故事又有了新的理解和發(fā)展。比如:《狐貍和葡萄》里講到的酸葡萄心理,也未必是壞事,當有的事情我們想做卻經(jīng)過努力又確實辦不到的時候,用這樣的方式安慰自己也不錯啊!它可以讓我們的心理獲得平衡,得到內(nèi)心的平靜。再說欺騙,有些善意的謊言也不是不可以呀。比如:醫(yī)生隱瞞病情;做飯不好吃卻得到父母的夸獎……這些,同學們在閱讀過程中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六、板書設(shè)計伊索寓言

            《狐貍和葡萄》狐貍:虛榮,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老實,經(jīng)常說謊,自食其果

            《狐貍和蟬》蟬:善于觀察、考慮,堅持警覺,存有戒心

          《寓言》教學設(shè)計5

            教材:

            《蝸牛的獎杯》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冠軍獎杯后,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jié)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故事告訴人們,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的進步。

            教學目標:

            1.會寫10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內(nèi)容,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腿?想認識嗎?(出示蝸牛圖)快打個招呼吧!

            2.師:蝸牛說:“小朋友們好,背著這重重的殼,我好累噢!”是呀,這么大的殼背在身上是很累,快請它坐下來吧!小朋友,蝸牛以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它以前是什么樣子呢?學了課文《蝸牛的獎杯》你就知道了。(板書并齊讀課題。)

            3.課題中的“獎”字你在哪里見過?(獎狀的獎。)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讀課文;同桌互讀生字;出示拼音指名讀出生字。

            2.真棒!沒有拼音還會讀嗎?(抽讀去掉拼音的生字。)

            3.認識新的部首“支”,指導書寫“翅”(支一捺要長,托住羽字。)

            4.練習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5.老師把詞放在句子里,還會讀嗎?(出示課文中的長句和難讀的句子。)

            6.這么難讀的句子都能讀通順,相信其他段落肯定沒問題。現(xiàn)在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他讀得好,就用你的方式夸夸他,他讀的過程中有問題,就請你幫幫他。

            7.指名讀全文。

            三、精讀感悟

            (一)體會“從前的蝸牛”的樣子。

            1.很久很久以前,蝸牛是什么樣子的呢?請默讀第1自然段,用橫線把描寫蝸牛樣子的句子畫下來。

            2.學生匯報自己勾畫的句子。

            3.教師出示句子:它長著一對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飛翔。同時出示長著翅膀的蝸牛圖。板書并理解: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飛翔。

            4.多么可愛的蝸牛啊!你想對它說什么呢?

            5.用“……長著……能……”練習說話。

            (二)體會“現(xiàn)在的蝸牛”的樣子。

            1.現(xiàn)在的.蝸牛又是什么樣子呢?請你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用波紋線把描寫蝸牛現(xiàn)在樣子的句子畫下來。

            2.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沉重的獎杯變成了堅硬的外殼,蝸牛只能勉強地從硬殼里伸出頭來,在地上慢慢地爬行。”(板書:沉重的獎杯 慢慢地爬行)

            3.“勉強”是什么意思?你能比一比蝸牛勉強爬行的樣子嗎?(學生比動作,體會蝸牛背著沉重的獎杯,勉強地伸出頭來慢慢地爬行的樣子。)

            4.你能通過朗讀,把蝸牛這種感覺讀出來嗎?(指導學生朗讀。)

            (三)對比前后兩種蝸牛。

            1.你喜歡哪種蝸牛?請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學生練習朗讀。)

            2.學生自由表演讀。

            3.指名表演讀。

            4.用“原來的蝸牛有……能……而現(xiàn)在的蝸牛有……只能……”練習說話。

            (四)感悟蝸牛變化的原因。

            1.蝸牛為什么會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呢?請你讀課文第3~4自然段。

            2.出示句子:“它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杯里,生怕別人把獎杯偷了去。”

            (1)指名讀這段話。

            (2)蝸牛為什么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

            (3)你覺得應該怎樣來讀這段話?(指導朗讀。)

            (4)比較“唯恐”和“生怕”,你認為這兩個詞能調(diào)換位置嗎?為什么?

            3.看著這背著重重的殼再也飛不起來的蝸牛,你想對它說什么?

            (學生自由表達。)

            四、拓展延伸

            1.演一演。分組練習表演《蝸牛的獎杯》課本劇。

            2.說一說: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閱讀其他童話故事。

            五、析字練寫

            將生字按結(jié)構(gòu)分類;指導書寫。

          《寓言》教學設(shè)計6

            教學目標

            1.學習以誠懇的態(tài)度、真誠的語言與他人交流,懂得真誠待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

            2.學會在合作中說真話,告訴別人心里話。

            3.積累有關(guān)誠信的詞語及古詩文名句。激發(fā)學生待人誠懇、講信用的思想情感。

            課前準備

            讓學生排練一個小品:一學生在校園里亂扔垃圾,另兩個學生據(jù)理勸導。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入話題

            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例如:別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個同學病了,好幾天不能來上課;有的同學在校園里隨地吐痰等等,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事情呢?

            1.剛才幾位同學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樣的話想說?

            (在學生自由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揭示“以誠待人”的交際主題)

            2.想一想,平時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樣對待的?

            討論交流

            1.個人準備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

            先由一名學生舉一具體的事例,再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然后對這一做法作評價。接著,其余學生輪流發(fā)言。

            2.各小組選派一位學生準備在班上交流。

            3.班級交流:對參與交流的學生作適當?shù)墓膭詈驮u價,并隨機規(guī)范其語言。

            提建議

            在討論和交流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概括成幾條明確簡要的建議,一一寫在黑板上,然后做歸納整理,再在條文前加上幾句關(guān)于以誠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議書。課后抄錄并張貼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課時習作我的發(fā)現(xiàn)

            學習“我的發(fā)現(xiàn)”

            1.讀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說說小東說了習作上的哪些好經(jīng)驗。

            2.歸納過渡:習作除了留心觀察周圍,把自己觀察到的事物寫下來之外,還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對別人說的話寫下來。

            明確本次習作要求,啟發(fā)思路

            1.閱讀習作提示。讓學生明確:寫的是自己想說的心里話,要真實,不說假話。

            2.思考表達的內(nèi)容。先要想好,最想對誰說自己的心里話,再考慮要說的話,可以是歡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煩惱的事情、難受的事情……

            3.學生醞釀交流、師生個別談話:

            根據(jù)習作要求,學生自行醞釀,指名個別交流,啟發(fā)學生的習作思路。教師隨機與個別學生輕聲交談。

            4.學生動筆。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課時日積月累趣味語文

            詞語盤點

            1.學生自讀。

            2.同桌互查。

            3.學生質(zhì)疑,教師釋疑。

            4.記記寫寫。

            日積月累

            1.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從古詩文中選取的名句,每句話都是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讀。

            3.說說自己能讀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師釋疑。

            5.熟讀、背誦。

            趣味語文

            1.聯(lián)系本單元《中彩那天》等課文,指出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2.自讀。

            3.師生共同舉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誠信”等等。

            選取其中的一個帶有“信”的詞,再根據(jù)這個詞語的意思,寫一個事例。

            10、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語文園地二》教學設(shè)計

            我會讀:

            1、出示一棵“蘋果樹”,蘋果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蘋果”(“蘋果”上寫了“我會讀”中的詞語)。

            2、小組學習:四人小組輪流讀“我會讀”中的生字,互相糾正讀音。

            3、各小組采用輪讀的方式,看哪一組摘的“蘋果”多。

            讀讀背背

            1、小組學習。

            A、四人小組一起讀詩《鞋》,互相糾正讀音。

            B、說一說這首詩說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讀這首詩。

            2、小組派代表朗讀《鞋》,同學評議。

            3、自由背誦《鞋》。

            4、全班配樂背誦。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我該怎么辦

            學習目標

            1、能完整地講述做家務事的`經(jīng)過。

            2、愿意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學會關(guān)心體貼長輩。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做過家務事嗎?(讓沒做過家務事的學生說說為什么。)

            播放錄音,口語交際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一

            A、錄音: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媽媽和小明,媽媽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小明,還要做許多家務事,小明就想幫媽媽做一些家務事,可媽媽說小明還小,不會做。小朋友們,他該怎么辦?詮來幫他出出主意?

            B、討論交流。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媽媽為什么不讓小明做家務?

            怎樣才能勸說小明的媽媽,讓他做家務呢?

            我們能做哪些家務事?我們之前學過的課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小組內(nèi)表演。

            小組內(nèi)的幾個同學分別扮演媽媽、孩子、同學等角色,表演勸說的過程。說服“媽媽”后,請“媽媽”談談,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C、上臺表演。

            ◆小組自告奮勇上臺表演。

            ◆評一評“最佳口才獎”。

            看看哪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用最好的方法說服“媽媽”。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二

            剛剛有幾位同學都說做過家務事,那誰來給大家說說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你是怎么做的?

            A、說說你為什么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

            B、個別說說做家務事的經(jīng)過。

            C、全班交流。

            其他同學補充認為你說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務事上,他們的做法又是怎樣做的?

            3、創(chuàng)設(shè)情境三

            通過剛才的交流,教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個個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們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現(xiàn)給大家看呢?那我們就來一個“小能手”爭奪賽吧!

            A、分成幾個小隊,如蘋果隊、橘子隊等,每隊都做不一樣的家務(如疊衣服、抹桌子、整理書桌等),全班學生分別到各個小隊去做家務(自己想去哪個隊就去哪個隊)。

            B、每個大組挑選一名代表上臺爭奪“小能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把書桌上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

            C、在隊中進行做家務比賽,做得好的評為“小能手”并獎一朵小紅花。(邊做家務邊放音樂)

            總結(jié)

            通過這一節(jié)課,大家有些什么想說的?(學生交流)

            剛剛同學都說了這么多,這說明大家是孝敬長輩、愛勞動的好孩子,那我們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好嗎?

            大家一起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老師和同學一起唱)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3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寓言》教學設(shè)計7

            學習目標:

            1、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和概括寓意。

            2、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學習過程:

            一、基礎(chǔ)知識: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赫拉﹝﹞宙斯﹝﹞庇護﹝﹞饒頭﹝﹞較量﹝﹞粘住﹝﹞塞翁﹝﹞

            何遽﹝﹞墮﹝﹞將駿馬﹝﹞折其髀﹝﹞跛足﹝﹞

            2.解釋加點的詞

            ⑴天雨墻壞不筑,

            ⑵暮而果大亡其財

            ⑶其家甚智其子

            ⑷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

            ⑸馬無故亡而人胡

            ⑹此何遽不為福乎

            ⑺居數(shù)月

            ⑻家富良馬

            ⑼其子好騎

            ⑽墮而折其髀

            ⑾死者十九

            ⑿此獨以跛之故

            二、理解探究:

            1.你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寓言的意思嗎?請試一試。

            2.你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蚊子和獅子》寓言的意思嗎?

            3.你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智子疑鄰》寓言的意思嗎?

            三、合作釋疑:

            《塞翁失馬》告訴你怎樣的道理?由《塞翁失馬》演變而來的成語是什么?

            四、課內(nèi)精讀: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1.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宋有/富人B.天/雨墻/壞C.其/鄰人之父/亦云D.其家甚/智其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則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盜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為什么?

            4.讀了這則寓言,你最想對文中的哪個人發(fā)表一些感慨?請寫在下面。

            五、拓展延伸:

            (一)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項,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詞。

            ①水暴甚②乘小船絕湘水③今何后為?④益怠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身且死,何以貨為。________

            3.題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回答。

            (二)閱讀下則寓言,回答問題

            車子上運著兩只桶,一只盛著酒,另一只空無所有。前者一路上沉靜地沒有發(fā)出一點聲音。后者跳跳蹦蹦,鬧得一路上回聲震耳,塵土像云霧似的飛揚,焦急的行人老遠就聽到吵鬧的聲音,誠惶誠恐的躲在一邊。然后不管后者怎樣地嘩眾取寵,像前者那樣的價值,它卻沒有。

            1.請說出文中“前者”“后者”各指代什么?

            “前者”指

            “后者”指

            2.末尾的“前者那樣的價值”一句話,怎樣理解其含義?

            3.兩只桶分別可以比喻哪兩種人?

            盛著酒的桶:

            空無所有的桶:

            答案

            理解探究:1.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

            2.即使取得大的勝利或成績也不能驕傲,要始終謹慎從事,反之可能可能從處受到挫折。

            3.在給人提正確的意見時,要考慮自己與聽者的關(guān)系,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者:聽意見只應聽取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么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持偏見。主旨:它告誡人們,如果不尊重事實,只用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說不定害了自己。從鄰居家的老人這方面,告訴我們給別人提意見,要盡量用能讓別人欣然接受的方式。同樣的事但發(fā)生在不同人身上卻不同對待,這是不正確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實事求是。

            合作釋疑:世事變幻無常,或比喻因禍可以得福,壞事可以變?yōu)楹檬隆R磺惺挛锒荚诓粩喟l(fā)展變化,好事與壞事,這矛盾的對立雙方,無不在一定的條件下,向各自的相反方向轉(zhuǎn)化。

            成語: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課內(nèi)精讀:1.C2.(略)3.天雨墻壞,不及時修補。富人認為兒子聰明,是因為事情的發(fā)生在他的意料之中。4.(略)

            拓展延伸:(一)1.(1)漲(2)橫渡(3)落后(4)疲憊2.(l)其中一個人雖然拼命劃水,卻前進不了多少。(2)自己都將要死了,還要錢做什么呢?

            3.(l)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2)這個人很愚蠢,要錢不要命。

            (二)1.一只盛著酒的桶一只空無所有的桶2.肚里有貨,對人有用,受人歡迎的人

            3.比喻有真才實學的人比喻不學無術(shù)的人。

          《寓言》教學設(shè)計8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聯(lián)系舊知。讓學生回憶過去所學的寓言,并說說寓言的特點。(借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2、揭題釋題。理解寓、則的意思。(寓:寄托,包含;則,篇的意思。)

            二、導學《掩耳盜鈴》,揭示學法

            (一)初讀課文,理解題意。

            1、學生通讀全文后,找出題眼盜。

            2、,學生字:掩、盜,理解題目的意思。

            3、總結(jié)學法:看全文,抓字眼,解題意。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根據(jù)題意,提出問題。

            (1)讀了這個題目,我們應提出哪些疑問?

            (2)學生討論,歸納出思考題:a為什么盜?b怎樣盜?c盜的結(jié)果怎樣?

            2、邊讀邊想,理解詞句。

            (1)齊讀第1自然段,學習生字:鐺、偷,聯(lián)系插圖,了解什么是鈴鐺。

            (2)指名讀第2自然段,說說這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a齊讀第1句,回答: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什么?結(jié)合學習生字:碰,理解句式:只要就(只要,提出條件;就,表示必然出現(xiàn)的結(jié)果。)

            b齊讀第2句,回答:偷鈴鐺的人是怎樣想的?這樣想對嗎?為什么?結(jié)合理解句式:如果就(如果,表示假設(shè);就,表示有了前面的情況就會出現(xiàn)后面的結(jié)果。)理解1、2句間的關(guān)系。(轉(zhuǎn)折)

            c齊讀第3句,回答:偷鈴鐺的人是怎么做的'?

            d齊讀第4句,回答:偷鈴鐺的人結(jié)果怎樣?聯(lián)系插圖,結(jié)合理解句式:剛就(剛,表示時間短;就,產(chǎn)生的結(jié)果。)

            3、歸納學法:提問題,抓詞句,理解內(nèi)容。

            (三)再讀課文,揭示寓意。

            1、齊讀全文,思考討論:a掩耳盜鈴的人可笑嗎?為什么可笑?b這則寓言諷刺了什么樣的人?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歸納學法:讀全文,析因果,揭示寓意。

            (四)說話練習:用自己的話將這則寓言講出來。

            三、指導學生運用學法,自學《亡羊補牢》

          《寓言》教學設(shè)計9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地把握人生態(tài)度,對待人生際遇。

            3、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二、教學重點

            1、理解寓言含義。

            2、學習精美的表達。

            三、課前準備

            ①查字典、詞典,掃除字詞障礙。

            ②預習課文內(nèi)容。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白兔和月亮》:

            1、介紹寓言。2、解讀寓意。3、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tài)度。

            一、導入

            1、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出示課題)

            2、介紹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jié)構(gòu)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二、整體感知

            1、朗讀

            2、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3、感知內(nèi)容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設(shè)計目的:掌握課文內(nèi)容。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tài)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設(shè)計目的: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tài)的影響。第一問,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相關(guān)詞語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

            設(shè)計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設(shè)計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chǔ)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4、感知語言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感受。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guān)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三、研讀欣賞

            1、找出故事情節(jié)中的兩次轉(zhuǎn)折。

            把握結(jié)構(gòu)。

            2、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

            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

            寓言的諷刺意義。

            四、拓展、體驗

            1、擁有財產(chǎn)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2、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么?

            3、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xiàn)象?原因是什么?

            4、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五、作業(yè)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guān)作業(yè)。

            ②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nèi)容

            教學《落難的王子》:1、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2、與《白兔與月亮》比較閱讀。

            二、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三、整體感知

            1、朗讀、默讀課文。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xiàn)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jié)與中心的關(guān)系。

            2、本文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現(xiàn)實意義。組織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由于學生閱歷有限,有些問題沒有直接體驗,教師要很好地引導,還應從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實例,加以印證。

            A、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

            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B、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guān)句子。

            C、“我”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D、“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xiàn)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xiàn)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jīng)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shè)。(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三次,揭示了它在現(xiàn)實中的普遍性。

            四、問題研究

            學生討論,教師備案引導: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揭示中心。

            提示:開始很脆弱,后來堅強起來。原因:一是他經(jīng)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jié)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shè)置這樣的極端情節(jié)的典型意義。

            3、“我”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jié)說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4、文章結(jié)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fā)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huán)地延續(xù)下去。只有經(jīng)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5、只有落難后才能戰(zhàn)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啟發(fā)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五、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xiàn)主題、安排情節(jié)、表現(xiàn)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加任何框框,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jié)到以下幾點。

            1、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tài)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tài)。

            2、在情節(jié)上,都表現(xiàn)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yōu)閴氖拢弧堵潆y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3、在表現(xiàn)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4、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根據(jù)情況處理。

            六、拓展、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2、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的意志品質(zhì)?

            七、全課小結(jié)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cè)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tài)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八、作業(yè)

            1、完成“狀元成才路”。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教學反思:

            本課內(nèi)容基本完成。由學生熟悉感興趣的介紹導入,學生的興趣很濃,對文本的理解也比較透徹。但是對寓言故事的深入理解,由于時間比較緊張,顯得倉促。應該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才能更好完成教學目標。

          《寓言》教學設(shè)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體會古漢語的特點,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詞語,常用詞語的含義,正確理解文章內(nèi)容。

            3、激發(fā)學生樹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長為有美好心靈和高尚情操的學生。

            教學重點:

            1、認識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點實詞的意義。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1、將所學的寓言擴展并活學活用。

            2、體會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和人物的豐滿達到諷喻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第二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共同探究美與丑這一主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欣賞老婦人心靈的美、追求樹立自信的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種美,同時也對丑的惡行也要加以揭露,以便警惕大家,使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美好。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讓我們先來觀看一段視頻,請同學們邊看邊想,其中東施的做法是否為她增添了美感呢?

            2、生看后談感受。

            3、小結(jié):同學們的感受值得珍視,就讓我們走進文中,再去感受一下文人莊子是如何審視美與丑的。

            二、讀通語句,感知大意

            1、老師范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內(nèi)容,體驗古人運用文字的魅力。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還要注意語氣的停頓。相機解決顰、挈、亦字讀音及字義。

            3、學生齊讀寓言,了解寓言的大致內(nèi)容。

            三、讀懂課文,對照注釋自悟文意

            1、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后譯文,揣摩句子意思。

            2、同桌合作學習,聯(lián)系說句意。

            3、根據(jù)你的理解用講故事的方式復述課文。

            要求:用現(xiàn)代語言表達古文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靈活一些,不必強求說法一致,只要意思不錯即可,還可適當?shù)拇┎逵嘘P(guān)的背景資料。

            四、細讀課文,讀懂句意。

            1、西施和東施的對比,也是美與丑的對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寫出了西施的美和東施的'丑?請生速讀課文,邊讀邊劃。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1)讀了句子后,體會到什么?(東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沒在哪?)結(jié)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資料來說一說。

            (2)西施可真美,用個詞來夸夸她!(美若天仙,絕代佳人,國色天香)

            (3)西施捂著胸口,皺著眉仍讓人賞心悅目,就連東施也來學習她,東施是怎樣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嗎?可以做動作,可以用語言來描述一下。

            2、東施丑:

            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過渡:看來東施效顰的確不怎么美,作者沒有細致地描寫東施的丑,而是重點描寫了人們的反應。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讀讀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無病呻吟,矯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無中生有)

            (3)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東施的樣子嗎?(其丑無比)

            小結(jié):是啊!作者大膽舍棄對于東施五官的具體描寫,而是通過東施刻意模仿西施皺眉捧心的丑態(tài)所引起人們的反應來進行側(cè)面烘托,這種寫作方法就是側(cè)面描寫。

            (4)再讀句子,試著讀出東施的丑。

            (5)學到這里,你想對東施說些什么?

            五、總結(jié)全文,拓展閱讀

            過渡:看來同學們對美已經(jīng)有了新的認識,那么我要請教大家:

            1、同樣是皺眉捧心,為什么西施的樣子美,東施的樣子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訴東施嗎?

            3、東施聽了大家對她的評價和建議后,我想她定會有自知之明,同時也會明白美與丑的真正含義,大家想象一下,東施今后會怎么想,怎么做?

            4、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東施效顰這樣的事情?舉例說一說。

            小結(jié):是啊!不切實際地照搬,結(jié)果只會適得其反,讓我們再讀這篇寓言,去體會一下寓言的情境吧!

            (5)拓展閱讀《邯鄲學步》。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東施效顰》;

            2、為本則寓言擴寫并續(xù)寫結(jié)尾。

            擴寫要求:

            (1)可以以西施或東施或以路人為第一人稱來敘述這則寓言;

            (2)可適當加入一些細節(jié)(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來刻畫人物的形象。

            續(xù)寫要求:

            (1)注意保持上下文的行文連貫;

            (2)可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

            板書設(shè)計:

            東施效顰

            《莊子》

            西施 自然流露賞心悅目

            東施 刻意模仿適得其反

            課后反思:

            本文用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順其自然。

            學習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東施效顰的事情發(fā)生。

            樂文中品讀 趣中體味 明辨美丑 感悟生成

            教學理念:

            尊重和珍惜學生閱讀中的自我體驗,引導學生自己讀進去,產(chǎn)生真實的體驗,進而在師生交談中完善體驗并受到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重在學生通過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在強調(diào)自主體驗的同時還要與同學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完善自己。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借用丑女東施模仿美女西施皺眉而變得更丑這件事,說明了人對自己要正確認識,不要做不切合實際的模仿,否則只能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煉,語言生動活潑,寓意深遠綿長。

            教學策略:

            用富有動感和表現(xiàn)力的肢體語言加深學生對文中重點實詞的理解。采用自讀感悟與合作交流相結(jié)合的學習方式領(lǐng)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正確感悟運用這一成語。

            教學目標:

            熟讀課文,體會古文的韻律美。

            通過重點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初步滲透古文學習的一些基本常識。

            以學生感興趣的參與活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體會文章的主題,聯(lián)系自身實際談感悟與收獲。

            教學重點:

            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感悟生成,初步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

            教學過程:

            在導入時我主要采取觀看視頻的形式引出課題,并隨機拓展與文章有關(guān)的背景資料。讓學生對這則寓言有個感官的了解并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接著教師范讀,指導停頓,注意節(jié)奏感,體會古文的韻律美。我認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學生自讀,相互校音,做到通順流利。學生再讀體會,初步感受文章內(nèi)容,并結(jié)合重點詞語,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滲透學習方法,讓學生借助注釋,自主領(lǐng)會每句的意思。再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借助肢體語言,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這樣將文章以創(chuàng)編故事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使課堂生動有趣。復述之后,師生共同評價,注意幾個重點詞語顰捧堅挈走是否強調(diào)到位。除此之外,我把東施帶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學生共同品味。從而理解和體會文章側(cè)面描寫的寫作手法。以東施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苦惱,學生幫助解決:如:西施皺眉很美,我只是模仿她,可是為什么卻招來很多人的恐懼與笑話?那么我今后該怎樣做呢?誰能告訴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結(jié)尾我用富有感染與啟迪性的語言總結(jié)全文,并留下深深的思索。西施之美固然令我們眼前一亮,但東施之丑也令我們回味無窮,問世間:美與丑難道真的那么容易區(qū)分嗎?

          《寓言》教學設(shè)計11

            教材內(nèi)容: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四冊27課寓言兩則

            教材分析:《揠苗助長》是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第七組的一篇寓言故事。該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熱切盼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思來想去,最終想出了一個幫助禾苗生長的方法,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導致禾苗都枯死。通過這則寓言,讓學生明白,無論做什么事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從事物的規(guī)律,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寓言含義,回答課后問題。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詞句,理解寓意,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寓言的興趣。

            教學方法:1、學生自主學習生字。

            2、通過學習課文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則寓言故事,還記得嗎?

            生:坐井觀天

            師: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故事告訴我們看事物要全面,不要片面看事物。

            師:今天我們學習27課寓言故事兩則中的揠苗助長。

            出示:“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話,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講一個有趣的故事,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fā)。寓言是借故事來說明道理的一種文章。(學生讀)板書課題,生書空

            二、 自主學習

            1、 出示自學要求:

            自學要求:

            (1)輕聲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2)讀課文,說說這則寓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自學

            3、檢查生字掌握

            (1)會讀的字(多種方式進行認讀)

            yù yà jiāo chuǎn jié

            寓揠 焦 喘截

            (2)讀一讀(出示詞語,小組展示認讀)

            揠苗助長 總是 終于 累壞

            筋疲力盡 非常 枯死

            4、指導書寫

            出示 焦費 望算

            (1)學生觀察

            (2)交流識記方法

            (3)學生書寫,教師指導。

            三、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過渡: 這真是個有意思的故事,農(nóng)夫費了很大的`勁去拔苗,為什么禾苗枯死了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學習故事。

            1、出示自主學習合作 合作探究

            (1)、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覺得禾苗長得太慢?

            (2)、他想出辦法了嗎? 他想的是什么辦法?

            (3)、結(jié)果怎么樣?禾苗真得長高了嗎?

            2、學生自學合作交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合作交流)

            3、匯報

            師:禾苗真的一點也沒長高了嗎?從哪個詞看出來的?為什么? 生:古時候有個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邊去

            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zhuǎn)來轉(zhuǎn)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長。”

            師:你有過焦急的時候嗎?做一做,你能用焦急的語氣讀讀嗎? 生:學生表演,多種方式讀。

            師:農(nóng)夫是這樣急不可待,覺得禾苗一點也沒有長,于是,他開始想

            辦法,是什么辦法呢?

            生: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累的筋疲力盡。(多讓學生讀進行體

            會)

            師:他拔完禾苗累的筋疲力盡,摸著額頭上的汗,心情怎么樣?他是

            怎么說的?

            生: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多

            讀,指導學生讀出累并且高興地語氣)

            師:禾苗真的長高一大截嗎?

            生:沒有,枯死了。

            師:現(xiàn)在你知道揠苗助長是什么意思了吧!

            生:揠苗助長就是拔禾苗幫助他長高。

            師: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生:違反了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會誤了大事!

            小結(jié):小朋友,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如果太著急,違反了事情的發(fā)展規(guī)律,反而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

            四、拓展延伸

            1、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2、中國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寓言,每一則寓言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動手去找一找、讀一讀吧! (出示刻舟求劍、盲人摸象、掩耳盜鈴、畫龍點睛的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圖片的內(nèi)容猜猜語言故事的名稱。講一講故事。)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shè)計是從朗讀入手,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寓意。在朗讀方我采用了,多種朗讀方式,如分組、小組、同桌等多 種形式。

          《寓言》教學設(shè)計12

            教學目標:

            1、識認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了解寓言內(nèi)容,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寓言”,回顧:什么是寓言?我們學習了哪些寓言?學習寓言的方法是?

            二、學習《亡羊補牢》

            1、初讀寓言

            2、指名分節(jié)朗讀寓言,相機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

            3、結(jié)合理解“亡羊補牢”的字面意思,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研讀課文,理解寓意

            a、結(jié)合理解句子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示例:

            生:我從“勸”“趕快”“吧”體會到街坊很關(guān)心養(yǎng)羊人,是誠心相勸。

            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生:我從“已經(jīng)”“還”“呢”體會到這個養(yǎng)羊人,丟了羊心里很難過,不過壓根兒沒想到剩下的羊。只想著損失沒想怎么減少損失。

            b.引導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養(yǎng)羊人的心情。談談各自有沒有類似的體會。

            c、“他很后悔……”又丟了一只羊后,養(yǎng)羊人的心情怎樣?是怎么做的呢?

            示例:

            生:他丟了羊,很舍不得,很難過,但更后悔,因為沒有聽勸,懊悔極了。

            生:我從“趕快”“再也”體會到,養(yǎng)羊人改變態(tài)度,很認真地改過:聽了街坊的勸,認真修羊圈,結(jié)果就“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d、結(jié)合寓言,聯(lián)系生活體驗,理解寓言

            示例:

            生:善于接納別人的意見;

            生:犯了錯,不要緊,要記住這個教訓,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生:犯了錯,要認真改錯,否則后果會很嚴重。

            ……

            三、作業(yè)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寫出成語“亡羊補牢”的意思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件自己做過的類似的事。并用一句話寫出自己的認識。

            第二課時

            一、學習《南轅北轍》

            1、認讀“轅”和“轍”并理解字意。指名讀課題,大致理解詞意。

            2、初讀寓言,把握寓言大致講了一件什么事?

            3、研讀課文,體會那個去楚國的人可笑之處有哪些?

            a、“坐著馬車在大路上飛跑”生:在大路上飛跑,路越好跑得越快,越可笑!

            b.“他的朋友見了,叫住他問:‘你上哪兒去呀!’”

            示例:

            生:從“叫住”可見他跑得很快,很引人注意

            生:也可以看出朋友很關(guān)心他,也可以看出,這個人很固執(zhí)

            生:“見了”“叫住”可見這人很心急,

            生:“你上哪兒去呀!”用的是感嘆號,可見朋友對他這么快也有點不太贊同,言下之意是你跑的太快了。……

            c.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說:“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呀?……

            示例:

            生:這個人很可笑:朋友這么關(guān)心他,特意把他叫住,提醒他,他仍然堅持向北去。

            生:我從三個“沒關(guān)系”中,體會到他很固執(zhí),太很可笑。

            生:他這么做是明知故犯,太可笑。

            生:我從“越……越……越……越……”體會到他想的做的正好是背道而馳,而且還如此固執(zhí),錯的離譜。

            d、創(chuàng)設(shè)情景:好心勸告這個固執(zhí)的人,理解寓言

            示例:

            生:你的行動和目的是相反的.,這樣子怎么能達到目的呢?

            生:你這樣堅持下去,盤纏一旦用完,很可能會餓死的呀!

            生:朋友你錯了,早點回來可以省點力氣,也省錢,還能更早到楚國……

            ……

            e、理解成語“南轅北轍”

            二、拓展學習《買櫝還珠》

            三、作業(yè)

            拓展:勸勸這個固執(zhí)的人。 并在后面畫上相應的笑臉或者難過的臉,老師會根據(jù)你的勸說的內(nèi)容選擇相應的笑臉。

          《寓言》教學設(shè)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積累文言重點詞語并了解《韓非子》和《呂氏春秋》。

            2、引導學生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把握故事情節(jié),領(lǐng)悟寓意。

            過程與方法:

            在揣摩、理解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通過品味關(guān)鍵詞語理解寓言含意”的閱讀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認識固執(zhí)守舊、脫離實際的不良后果,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觀念,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并背誦兩則寓言。

            難點:引導學生深層理解寓意進而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教學方法】

            朗誦法、合作討論法、品味欣賞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課時教學要點:引導學生學習《刻舟求劍》

            一、情景導入

            在一個短小的故事中蘊含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鄭人買履》,下面我們一起來背誦這篇短文(學生背誦),通過這篇寓言我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則寓言,看看從這則寓言中我們又會明白什么道理呢?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guān)背景資料(多媒體顯示)

            呂不韋戰(zhàn)國末秦相,相傳門下有賓客三千

            《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呂氏春秋》,也稱《呂覽》,是戰(zhàn)國末秦相呂不韋的門客編寫的一部書,是雜家的代表作。

            2、引導學生敘述故事內(nèi)容

            3、學生展示所積累的字詞(多媒體顯示)

            涉shè遽jù契qì矣yǐ若ruò

            4、學生初讀課文,要讀出人物的語氣。

            三、合作討論、疏通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理解詞語,疏通文句,圈點勾畫疑難文句。

            2、學生交流疑難文句,合作研討,學生試譯課文,教師對疑難問題予以引導。(多媒體顯示)

            明確:重點詞語:遽:立即、匆忙。契:雕刻。是:指示代詞,這兒。

            疑難語句:遽契其舟:急忙在船邊上刻下記號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找劍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船已經(jīng)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3、學生合作,師生共同釋疑:(多媒體顯示)

            1)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故事的起因?

            2)結(jié)果找到了嗎?

            3)為什么沒找到?文中哪句話告訴了我們原因?

            4)文中哪句話表達了作者對這件事有何看法? 這是個什么句?

            學生討論,師生共同明確:1)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2)沒有

            3)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學生答“舟已行矣,而劍不行”亦可)

            4)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反問句。

            4、引導學生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議論的順序背誦全文

            四、合作探究,理解寓意

            1、教師預設(shè):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什么?(多媒體顯示)

            學生分組討論,師生共建明確: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不懂得船既然離開了河中心,而刻記號的地方已經(jīng)不是掉劍的地方了。

            2、教師預設(shè):請用“這則寓言諷刺了,從而告訴我們”的句式談談你對文章寓意的理解。(多媒體顯示)

            學生分組討論,師生共建明確:這則寓言諷刺了那種因循守舊、固執(zhí)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jù)客觀實際而采取靈活對策的蠢人,從而告訴我們做事要根據(jù)客觀實際與變化了的情勢,以發(fā)展的`眼光靈活機動的處理事情。

            五、鏈接生活,啟迪人生

            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啟發(fā)?(多媒體顯示)

            學生討論,明確:(示例)我們做事要根據(jù)客觀實際與變化了的情勢,以發(fā)展的眼光靈活機動的處理事情。尤其是我們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面對變化了的環(huán)境以及新的學習內(nèi)容,我們不能完全沿用小學的那套學習方法,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絕不能因循守舊做刻舟求劍中的楚人。

            六、當堂訓練,復習鞏固(多媒體顯示)

            翻譯:是吾劍之所從墜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學生試背全文

            七、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時所學的知識

            1、呂不韋及《呂氏春秋》

            2、重點文言詞語及課文翻譯

            3、文章寓意及對我們的啟示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刻舟求劍》

            2、完成《基礎(chǔ)訓練》

            【板書設(shè)計】

            古代寓言二則

          《寓言》教學設(shè)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學講、表演寓言故事。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寓言故事受到教育:應該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過失,懂得掩蓋過失會有不良的后果,懂得看問題,做事情要多換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內(nèi)容分析

            教學重點:在對寓言故事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學難點:在對寓言故事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圖片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師:同學們喜歡看寓言故事嗎?說說你自己曾經(jīng)看過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課題:今天老師將介紹新的寓言故事給你們。(板書:寓言兩則讓學生齊讀)

            3. 解釋課題: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則”就是“篇、個”的`意思,兩則就是告訴咱們這課共有兩個故事。

            第一則:《掩蓋過失的貓》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注意讀準字音。

            2.思考:“掩蓋過失”是什么意思?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3.練讀課文,互評互議。(注意聽辯“捕瘦蚤嗆”的發(fā)音),達到讀熟。

            4.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教師出示:有一只貓,總愛吹噓自己,對自己的過失卻百般掩蓋。

            引導學生體會這只貓的弱點,“愛吹噓”正是“掩蓋過失”的原因。

            自由讀文,想一想文中的貓有幾次“過失”?他是怎樣“百般掩蓋”的?

            1.學生自讀課文后小組交流。

            2.討論:貓為什么要“百般掩蓋”自己的“過失”呢?(愛虛榮,要面子)

            3.有感情朗讀,抓住“吹噓、百般掩蓋”等關(guān)鍵詞表現(xiàn)貓的虛榮、自欺欺人。

            4.引讀:有一只貓,總愛吹噓自己,對自己的過失卻百般掩蓋.......“他卻說.......”“他卻笑著說......”“他卻對伙伴們說.......”

            四、理解寓意:這只貓,為了吹噓自己,掩蓋過失險些喪命,不知道這只被救上來的貓是否會從中得到教訓。同學們想想該對他說些什么?才能讓他以后正視自己的過失。

            學生自己練說,在小組說,全班展示。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自信心,認識掩蓋過失的危害和后果。

            第二則:躲雨

            一、讀一讀寓言

            1.練讀《躲雨》。學生自讀課文,同桌互評互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注意聽辯“嚷跨刮否咂”的發(fā)音

            2.說說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學生自由練讀,然后小組講故事,指名上臺將給同學們聽,看誰能把故事講得完整、具體。

            抓住“喜出望外失望垂頭喪氣嚷”等關(guān)鍵詞,進入故事情境。

            二、演一演故事

            1.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將故事情節(jié)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表達出來。

            2.引導學生評議,重點落實到是否能通過讀文中的關(guān)鍵詞句,將故事的發(fā)展過程表現(xiàn)出來。

            三、說一說寓言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遺憾?(要是.......)是的,如果他們?nèi)ピ囈辉嚕鞘虑榈慕Y(jié)果就會不一樣了。看來我們遇到事情一定要親自去做一做,試一試,這樣才會不會留下遺憾了。

          《寓言》教學設(shè)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認識課文中的6個生字并會寫“此、樁、守、丟、肥”5個生字。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通過進一步朗讀和交流討論來自主理解寓意。

            3、知道不勞動是沒有收獲的,以及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不能有僥幸心理,要腳踏實地的去做。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課文中的6個生字并會寫5個字。

            難點:研讀課文理解寓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復習生字。

            2、在上節(jié)課中,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一個寓言故事,我們知道寓言指的是蘊含著某種道理的小故事,誰可以告訴老師,學了揠苗助長,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下一則寓言,請跟著老師一起來板書課題:守株待兔。

            課題中的'“守”是生字,指導寫的時候注意寶蓋頭。

            4、ppt上出示課文中的插圖。

            小朋友們,你能根據(jù)圖片以及字形,來猜一猜“株”是什么意思嗎?

            嘗試著解釋整個詞語的字面意思。

            5、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那么它有什么更加深層的含義呢?這就要通過我們的學習來領(lǐng)悟了。請小朋友們自讀課文,要求,將文章讀通順,遇到不會讀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詞

            強調(diào)“竄”的平舌音,“鋤頭”后面的“頭”是輕聲。

            開火車、小老師帶讀、難讀的字反復多讀幾遍。

            2、請三位同學朗讀課文,每讀完一個自然段在黑板上板書。

            1:撞死

            2:白撿

            3:坐等、全完。

            根據(jù)黑板上的板書,概括文章大意。

            三、深入文本,領(lǐng)悟寓意。

            1、野兔到底是怎么撞死了的?我們一起來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找出有關(guān)野兔動作的兩個詞語,“竄”“撞”。

            解釋“竄”的含義:突然間跑出來,2、野兔撞死這樣的事情會經(jīng)常發(fā)生嗎?這其實是一個(意外)。

            野兔撞死是一個意外,恰巧被種田人撿到了,這是一個(巧合)。我們也可以說是一次僥幸(板書僥幸)。

            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3、第二自然段說種田人是“白撿”了的,為什么說是白撿呢?

            種田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啊?(樂滋滋)說一說形式一樣的詞語。

            指導朗讀出樂滋滋的感覺。

            4、從此,是指什么時候?

            種田人又是怎么等兔子的呢?

            你是怎么理解“整天”的?

            5、想象說話:

            原先種田人________,可現(xiàn)在卻__________。

            別人在_________時,他在等;

            別人在_________時,他在等;

            別人在_________時,他還在等。

            別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糧食,獲得報酬,而種田人卻整天想著不花一點兒力氣,就能逮到兔子,我們可以說他整天想著:不勞而獲(板書)。

            6、結(jié)果,他等到了么?

            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

            7、思考,你想對種田人說些什么。

            8、總結(jié)寓意。

            小朋友們,其實你想對種田人說的話,也就是守株待兔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不能總想著不勞而獲,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須通過自己的勞動。

            四、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課外的寓言小故事,說給大家聽一聽。

          【《寓言》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精選)《寓言》教學設(shè)計04-03

          《寓言》教學設(shè)計01-30

          《寓言》教學設(shè)計04-03

          (經(jīng)典)《寓言》教學設(shè)計07-04

          [精選]《寓言》教學設(shè)計07-07

          《寓言》教學設(shè)計(推薦)04-08

          【推薦】《寓言》教學設(shè)計04-08

          [優(yōu)]《寓言》教學設(shè)計04-11

          《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11-20

          《寓言》教學設(shè)計[合集]05-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日本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 香蕉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视频人成福利 | 人摸人摸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