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教案

          時間:2024-09-30 09:21:16 再別康橋 我要投稿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6篇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簡要了解徐志摩、聞一多、穆旦等詩人的詩歌主張及其寫作背景。

            2、反復朗讀感受詩歌音樂美,體會詩中濃郁的思想感情。

            3、采用總體感知、揣摩詩句、擴展評價的欣賞方法,訓練學生感知和分析詩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感知和鑒賞《再別康橋》的詩情美和藝術美。

            2、分析并理解《死水》中意想的象征意義、反諷手法及其繪畫美。

            3、把握《贊美》的情感基調和思想內容。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再別康橋徐志摩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了解詩中的意象

            2、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代詩歌的“意象美”

            教學重點:

            從誦讀加深理解,通過理解提高誦讀能力。

            教學難點:

            從詩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詩的藝術美。

            教學方法:

            以誦讀為主,教師從旁點撥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鑒賞詩之美。

            教學手段:

            配樂詩朗誦,營造詩意氛圍,師生共同進入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板書:再別康橋)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閱讀注釋①回答問題:由康橋你想到了什么?

            [解釋]:康橋=劍橋,想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指名朗讀

            3、欣賞配樂詩朗誦

            4、體會、找差距

            ①感情:可以感受到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那么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呢?(濃)(板書:依依惜別的深情)

            ②全詩的高潮在第幾節?(第五節)因此全詩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句式:四行一節(整齊)

            ④節奏:每節押韻、節節換韻

            ⑤語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5、學生默讀、體會感情(2分鐘)

            6、指名朗讀,注意感情與節奏

            四、分析鑒賞——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1、[問]:讀了許多遍課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于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美麗),可以說是風光如畫。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如今我們品味著徐志摩的這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3、學會朗讀

            教學重點:

            1、詩人情感的把握;

            2、學會朗讀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比較法,自我感悟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 導語 :

            自古寫離別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如: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也是徐志摩這首詩的亮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 朗誦《再別康橋》:

            1.先叫一名學生朗讀,點出生字生詞: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長蒿(gāo) 漫溯(sù)

            笙簫(xiāo) 載①zǎi一年半載②zài載歌載舞 裝載 登載 斑斕(瀾、闌)

            2.老師配樂朗讀

            3.學生自由讀

            4.全班齊讀

            三 介紹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云游集》等。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 教師分章節賞析詩歌。

            方式:學生自己找出最喜歡的一句或一節詩歌,賞析,老師點撥并進行朗讀指導。

            第一節:

            三個”輕輕地”:難舍難分,奠定全文基調:輕柔纏綿

            第二節:

            新娘:對康橋的無限喜愛與眷戀

            艷影:不僅蕩漾在水中,也蕩漾在詩人心中

            詩歌離不開“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以粉筆、板擦等為例)。

            意象=物+情(寫入作品中的物與情的結合而形成意境)

            ①作品中的“物”都是帶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切景語皆情語。”(清王國維)

            ②我們鑒賞詩歌,就可以從詩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即“旨”。 物→情→旨。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我們重點鑒賞“柳”這個意象。

            “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離別詩中經常出現“柳”這一意象,因“柳”與“留”諧音,來表達惜別之情。可見,以“柳”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舉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第三節

            招搖:康橋對詩人的歡迎 康橋 互相依戀(板書)

            甘心:詩人對康橋的依戀 詩人

            第四節

            潭:拜倫潭。在康橋的上游,相傳拜倫曾在那游玩。榆樹濃陰覆蓋著的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斕,富有詩意。

            第五節

            詩人似乎已經忘記他要離別了,情不自禁泛舟去尋“彩虹般的夢”,游玩到很晚才歸來, 李清照也曾有詩句“興盡晚回舟” ,可見詩人非常快樂。歸途中看見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放歌,可見詩人快樂到極點。

            第六節

            想到要和康橋離別,詩人情緒低落下來,只能悄悄吹奏”別離的笙蕭”,在沉默中體會離別的滋味。連康橋的夏蟲也似乎感受到了離別的不舍,也為詩人的離去而沉默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詩人

            (板書)沉默

            康橋

            第七節

            “悄悄地”表明詩人不愿也不舍破壞心愛的康橋的氛圍和情境。

            “不帶走一片云彩”:詩人既不愿破壞康橋的完整,也寫出了詩人的瀟灑。

            美麗康橋,讓詩人情不自禁喜歡上它,也恰恰由于詩人心中充滿愛意,康橋才在詩人眼里顯得更加秀麗。以至詩人說出:“康河,我敢說,是世界上最秀麗的一條水。”(《我所知道的康橋》)

            但盡管詩人非常喜歡康橋,他還是“不帶走一片云彩”地走了,走得是既纏綿又瀟灑。

            再別康橋——纏綿而瀟灑(板書)

            教師總結: (不詳細講)

            (一)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二)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繪畫美,音樂美。

            感受音樂美 :(現場指導)

            比較《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五、再次感受:(先放配樂朗誦學生感悟,再分男女誦讀,然后叫一個學生誦讀)

            六、結語

            有人說,《再別康橋》像一首歌,不,歌太鏗鏘了;有人說,《再別康橋》像一顆鉆石,不,鉆石太璀璨了;有人說,《再別康橋》像一條彩虹,不,彩虹太斑斕了;有人說,《再別康橋》像一個夢,不,夢太縹緲了。那么,《再別康橋》像什么呢?我只能說它美得讓我無法形容,怎么讀也把玩不夠,欣賞不透。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3、當堂背誦全詩。

            二、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三、課前準備

            1、背誦這首詩

            2、把四個大組分別分成意象派、繪畫派、結構派、音樂派這四大派

            三、教學設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美境界。

            四、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1-2分)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他就這么悄悄地來,又這么悄悄地去了。他雖然不曾帶走人間的一片云彩,卻把傳世的《再別康橋》留給了詩壇,也把永遠的思念留給了人們。現在,讓我們走進志摩,走進他的《再別康橋》。

            二、走進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時年35歲。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具體簡介見課件,課件中插入了徐志摩和劍橋大學的有關圖片)

            三、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后讓學生讀,讓學生能找出差距

            1、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

            2、范讀正音:青荇(xìng)長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簫

            3、學生朗讀

            4、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著重要求學生掌握語速、語調和感情)。

            四、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

            1、教師背誦全詩

            2、學生背誦全詩

            五、走進詩情畫意(課件展示7幅圖畫,這7幅圖畫按詩節順序排列,教師一邊打開課件,叫一個學生一邊在展示屏幕前解說每幅圖畫。)

            六、鑒賞品味

            (一)思考、研討

            詩歌中所表達的情感是借助什么形式傳遞出來呢?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人為何有那么濃的康橋情結?

            本詩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你對哪一節詩感觸最深呢?請緊扣詩歌進行闡述。

            (二)交流、領悟

            1、針對第1題讓學生交流后明確:

            ●作者借助景物描寫來抒發感情。(融情于景)

            ●抒發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對于”詩人為何有那么濃的康橋情結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圓其說。

            2、本詩的美體現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1)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再由意象派派代表上臺講意象美

            ●進而由教師總結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本文的意象有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2)讓學生感受繪畫美

            ●由繪畫派的學生展示他們根據詩中內容所畫的畫。

            ●由繪畫派派代表上臺講繪畫美

            ●教師總結:詩的語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詞語.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輝斑斕等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

            (3)讓學生感受結構美

            ●由結構派派代表上臺講繪畫美

            ●教師總結:結構美主要體現在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全詩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4)讓學生感受音樂美

            ●由音樂派派代表上臺講音樂美

            ●教師總結:這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押韻.

            B,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回環復沓.

            七、比較總結:《再別康橋》與下面幾首詩相比,有何不同之處?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色輕輕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引導學生思考后明確:

            ●首先,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手相看淚眼”或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其次,詩人為離別創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境,排除了離別中國“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結論:這首詩構思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八、課后作業

            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某種感情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一、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二、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1、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2、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一、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二、《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設想:

            一、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二、媒體設計:

            1、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2、播放動畫《再別康橋》。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 導語 :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解說: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再別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一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動畫《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整體鑒賞《再別康橋》,分小組討論。(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

            (一)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二)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1、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2、學生討論:選擇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確: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鍍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三)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 建筑美。

            1,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回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筑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點撥: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教師重點講析繪畫美,學生討論音樂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師總結。)

            六、小結本文。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兩種鑒賞新詩的方法。

            七、作業

            1, 背誦課文。

            2, 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比較賞析。寫一篇賞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

            附:板書設計

            云彩

            星輝

            金柳

            作者悄悄地走 作別

            青草

            柔波

            青荇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教學目的:體會詩中健康美好的感情,鑒賞其意象所營造的空靈的意境和清新飄逸的風格,《再別康橋》教學設計教案。

            教學重點:鑒賞其意境美、抒情美、音韻美。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了解徐志摩的創作與對康橋的感情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背誦課文,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并析題

            二.了解徐志摩的創作與對康橋的感情

            1.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料,先自行了解作者

            2.學生回答:“我所知道的徐志摩及其創作”

            3.補充知識

            梁啟超說:“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

            胡適說:“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的歷史。”

            短短的36年的'人生中,徐志摩創作出版的作品有:

            詩集4部《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4部《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

            小說集1部《輪盤》,劇本1部,譯作5種,以及信札、日記4種。

            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蔡元培挽聯曰: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于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康橋生活:徐志摩生活中的“康橋”實際上是在英國東南部的劍橋。1920年9月,24歲的徐志摩,通過論文《論中國的婦女地位》的答辯,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后,赴英國,入倫敦劍橋大學研究院為研究生,跟賴斯基教授學政治,擬攻博士學位。1921年,認識了狄更生,并入劍橋大學王家學院當特別生,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再別康橋》教學設計教案》。1922年10月從英國返回中國。

            康橋之美:古風古色,橋影藻密,

            嫵媚河身的兩岸,

            穆靜騰輝的晚景,富麗的溫柔;和緩的鐘聲

            春陽晚照,潑翻一海純金,

            千百家屋頂煙突,白水青田,黃昏,遠樹凝寂, 象墨潑的山形,襯出輕柔螟色, 密稠稠,七分鵝黃,三分桔綠,

            村里姑娘腮紅頸白; 屏繡康河垂柳婆娑,

            此地人天妙合,雖微如寸芥殘垣, 亦不乏純美精神,流貫其間。

            康橋情結:

            “康橋”在徐志摩,只有三十六分之二的時光,而這兩年,卻是那么魂牽夢縈的兩年。

            “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一個老村子“有一個果子園,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樹蔭下吃茶,花果會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會到你桌上來啄食,那真是別有一番天地。”(《我所知道的康橋》)

            你是我難得的知己,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你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你惠我珍品,數不勝數;

            此去身雖萬里,夢魂必常繞 汝左右,任地中海疾風東指, 我亦必紆道西回,瞻望顏色; 歸家后我母若問海外交好, 我必首數康橋,

            賴你和悅寧靜 的環境,和圣潔歡樂的光陰, 我心我智,方始經爬梳洗滌, 靈苗隨春草怒生,沐日月光輝, 聽自然音樂,哺啜古今不朽

            我此去雖歸鄉土, 而臨行怫怫,轉若離家赴遠;

            別時之情景:心頭盛滿了別離的情緒

            雨色凄清,小鳥無歡,悵別情深,涕淚交零,

            別后愿望:來春花香時節,當復西航, 重來此地,再撿起詩針詩線, 繡我理想生命的鮮花

            三. 觀賞動畫課件,反復誦讀課文,初步體會情感

            四. 布置作業:熟讀并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再別康橋》

            徐志摩: (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

            詩風: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康橋之美:人天妙合,雖微如寸芥殘垣, 亦不乏純美精神,流貫其間。

            康橋情結:你是我難得的知己,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你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鑒賞課文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表達之美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誦讀課文。

            二. 研討:

            1。作者再來康橋,再別康橋,來去都有什么特點?

            ——輕輕地、悄悄地

            2. 為什么要這樣?

            ——對它愛得情深意摯,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再會吧,康橋!),深怕驚醒了它。

            3. 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

            4. 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柳蔭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星輝斑斕,夏蟲鳴叫

            5. 常言“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因在夕陽中。把柳樹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樹比做新娘,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文中還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6.“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么手法?

            ——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

            7. 清泉一般是碧綠的,作者為何將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嫵媚不僅有榆樹清水,還有岸邊的綠樹紅花和在洗滌的腮紅頸白的少女。是—屏繡康河。

            8. 重回康橋,他觀金柳,賞青荇清泉,還做了什么?

            ——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到星輝斑斕時。

            9.此時情緒是興奮歡快還是失意低落?何以見得?

            ——情不自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10.怎么理解“悄悄是別離的悄悄是別離的笙蕭;一語?

            “笙蕭”是中國傳統的用以抒發感情的樂器之一,此時他生怕打擾驚醒了他心愛的康橋,只能悄悄欣賞,默默作別。

            11. 中國有這么一句古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在此處明顯不妥,你認為結合此詩的情感和意境,應該改做什么?

            ——“別有深情

          再別康橋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再別康橋》以別離后對康橋往昔的追憶為內容的詩歌。詩歌以離別康橋時的情感起伏為主線,是實踐聞一多“三美”理論的典范之作。對比《雨巷》,二者在結構的安排和藝術手法的運用上十分相似。全詩七小節,首尾兩小節都在反復的疊唱中,表達著詩人在現實情景中的感傷情緒;中間五小節為詩人的夢境或回憶、想象,意象的處理技法上都表現出了詩人的獨到匠心。

            二、 學情分析

            在《沁園春·長沙》《雨巷》兩首詩歌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基本能夠對詩歌語言的含蓄性、凝練性、跳躍性進行賞析,但分析的過程還不夠完整,較難從詩歌的語言中讀出詩人的言外之意。因而,教學過程中試著在解讀詩歌言外之意時插入對詩人的簡介。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徐志摩;

            2、進一步學會分析詩歌語言含蓄、凝練和跳躍性特征的方法;

            3、進一步掌握意象與情感的分析方法;

            4、讀懂《再別康橋》的言外之意。

            四、教學方法

            范讀和配樂朗誦、問題引導、小組探究、傳統講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問:同學們,從小學到初中,我們或許都曾和兩個學校朝夕相處了很多年。如今離開母校的你們,最留戀母校的什么?最想回到母校的哪個角落?為什么?

            生答。

            師總結:我們之所以會對母校的某處風景、某棟樓有這么多的情愫,是因為我們在這里留下了我們在不同年齡階段中的最重要的時光。當我們回憶起來的時候,這些人、事、物都會與我們有著密切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我們將自己對母校的心思和情感都寄托這些我們人事物中。當我們把這些我們用情至深的人事和景物注入筆端時,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情話。今天,我們講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看看詩人最留戀的是母校的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

            二、朗讀示范

            1、板書荇、篙、溯的讀音并進行簡單的解釋。

            2、解題

            詩人曾留學英國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1922年8月,首次回國時作有《康橋,再回吧》一文。1928年,詩人再次游歷歐洲并回到康橋,11月在歸國途中的中國海上作《再別康橋》一詩,故言“再別”。

            三、學生根據配樂進行朗讀。在讀的過程中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

            云彩:飄動的、絢爛的、夢幻的

            金柳:色彩明亮的、搖曳多姿的、柳=留=留別 青荇:綠油油的、充滿生機的、富有生命力的 潭水:清澈的、純凈的 長篙:詩人尋夢的方式 星輝:浪漫的、美好的 夏蟲:沉默的、多情的

            這些意象,共同構成了一幅寧靜、清麗的圖畫,表達了詩人對母校深沉的愛,同時也傳達出一種淡淡的離愁別緒。

            四、試著用詩歌里的四個字概括每一小節的內容

            1、作別云彩→夕陽金柳→青荇招搖→榆陰潭水→星輝滿溯→夏蟲沉默→揮手云彩

            2、小組討論,并派代表談談你最喜歡哪一小節的意境,為什么?并把這一小節的畫面進行簡單的描述。

            五、分小節賞析 第一小節 作別云彩

            1、“我”走時“輕輕地”,可以看出詩人離別時怎樣的心情?

            結合住校生第一次離家和中秋假后再次返校和家人分別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談談離別時的心情。并明確:離別之時,總是動作輕悄,緩步飄然而去,只為不給送別“我”的對象制造更多的離愁別緒。

            2、“輕輕地走”可以理解,為何來也是“輕輕地”?

            (1)唐宋之問有“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之語。這種情感,在我們回到母校時也常有。“怯”是緊張的,激動的,急切的。在這樣的心境下,我們回母校的腳步必然是輕的。我們沉浸在回憶的往事里, 害怕觸及往事。“輕輕的”正是這種“近鄉情怯”的體現。

            (2)詩人1920年康橋認識林徽因,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徐志摩于1922年與原配張幼儀離婚。但徐、林二人并未走到一起,林徽因對于徐志摩并沒有深厚的感情,更像是徐志摩的單相思。1931年,當徐志摩聽說林徽因在北京舉行演講時,徐即刻從南京乘飛機往北京,但不幸的時,由于天氣原因,飛機失事。正是這樣一段康橋往事,徐志摩回到母校不免勾起這段甜蜜而憂傷的回憶,“輕輕地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實,徐志摩的才情與他的多情是相似的。1924年,徐志摩在北京認識了陸小曼,兩人迅速墜入愛河,1926年10月,陸小曼離婚后與徐志摩成婚。

            3、為何招手也是“輕輕地”?

            一言一行總關情。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在一種離愁別緒中,我們總是希望離別的時間能慢點,離別的慢與動作的輕輕,正是這種心情的體現,是感傷不舍得心里寫照。

            第二課時

            一、回憶導入

            第一小節連用三個“輕輕地”有什么妙處?

            (1)強調詩人對康橋的熱愛與不舍,怕打破此處的寧靜和美。

            (2)三個輕輕都傳達出離別的感情,奠定整首詩的情感基調。

            (3)形成往復回環的效果,富有節奏感。

            二、分節賞析

            第二小節

            1、哪位同學可以描繪一下“夕陽金柳”的畫面?

            夕陽西下,落日余暉灑在河畔的柳枝上,如青絲般婀娜多姿柔軟的柳條泛著金光。柳枝的`倩影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微風吹過,泛起點點圈圈的漣漪。

            2、“新娘”可否換成“姑娘”,為什么?

            不好。“新娘”是一個女子一生中最美麗的時候,一個女子一生只有一次當新娘的機會,只有用新娘這個詞,才能表現出康橋在詩人心中的崇高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3、“蕩漾”改成“飄蕩”好不好?為什么?

            (1)飄蕩是來回擺動;蕩漾不僅有來回擺動之意,還有泛起陣陣漣漪感。

            (2)詩人對新娘般的金柳的感情,不是一飄而過的,而是久久不能平復的。用蕩漾,更符合詩人的心境特點。

            第三小節

            1、“油油的”你能聯想到哪些詞?用“油油的”形容青荇,可否換成“自由的”?

            (1)綠油油、油光、潤滑油……

            (2)“油油的”表現出青荇旺盛、蓬勃的生命力,表現出青荇在水中亮麗的光澤、自由地生長的情態。

            (3)“油油的”講青荇隨水起伏、招搖蕩漾的姿態表現了出來。

            2、你能從“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中體會出詩人對康橋怎樣的感情?

            甘心是一種心甘情愿。詩人愛屋及烏,愛康橋,愛康橋的水,愿做一條水草,陪伴康橋,表現出詩人對康橋無盡的愛戀和永久的深情。

            第四小節

            1、“揉碎在浮藻間”,是什么被什么揉碎在浮藻間?

            彩虹一樣的夢被浮藻揉碎在清澈的潭水中。

            2、怎么理解“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1)詩人將潭水比作虹,又將虹看作是夢。虹倒影在水里,也就是說詩人對康橋的迷夢沉浸在水里。之所以說“揉碎”,其實主要表現的是詩人被康橋的美陶醉以致意亂神迷。

            (2)詩人第二次來到康橋,已經是六年之后的時間,然而詩人對康橋的夢卻一直沒有變化,藏在內心的深處,因此說“沉淀著彩虹似的夢”。而正因為此處有夢,才有了下一節的尋夢。

            第五小節

            1、尋夢為什么是問號?

            (1)結合自身寫日記的表達習慣,可以發現尋夢表明詩人在現實與夢境中徘徊,是詩人的自言自語,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半部分是對夢的回憶,而本節則是對夢的找回。

            (2)強化詩人的感情,表現詩人渴望再次回到六年前在康橋的美夢之中。

            2、為什么說此節是詩人情感的最高潮?

            (1)結合自身經驗談。

            (2)《詩經·大序》說:“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歌詠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就是說,詩人是情到深處才想放歌,所以可以認為此節是詩人情感的最高峰。

            第六小節

            1、“夏蟲也為我沉默”好在哪里?

            擬人,將夏蟲人格化,賦予了夏蟲人的情感。實際上,夏蟲的沉默,就是詩人離別時的無言。而無言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無語,而是心緒萬千,不知從何說起。縱然有千言萬語,但離別是總是化作“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2、如何從本詩情感的起伏變化來理解“但我不能放歌”?

            我想放歌,是因為我在夢中遇見了康橋。而我之所以不能放歌,一是因為康橋的美讓我不敢“造次”,不敢去破壞;二是因為我此時已然夢醒,回到了離別的現實環境中來了。

            3、你還能想到其他關于離別時千言萬語化成無言的不舍與傷感的詩句嗎?

            (1)蘇軾《江城子》: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2)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3)白居易《潛別離》: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

            第七小節

            1、此處連用兩個悄悄有什么好處?

            (1)與第一小節首尾呼應,表達詩人輕悄而來,又輕悄而走的情意。

            (2)強化詩人離別時候的傷感和對康橋的不舍深情的作用。

            (3)節奏上有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效果。

            三、小結本詩

            1、請你談談學完本詩之后對該詩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順勢講解新月派詩歌的“三美”理論。

            (1)音樂美:節奏輕快,韻律和諧,抑揚頓挫,郎朗上口。

            (2)繪畫美:意象和意境的布局、色彩等。

            (3)建筑美:詩歌的排列、字數等形式美。

            四、作業

            完成《新課程新練習》的相關內容。

          【再別康橋教案】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教案09-26

          再別康橋的教案06-24

          《再別康橋》教案08-05

          再別康橋 教案09-11

          《再別康橋》的教案07-03

          再別康橋教案10-09

          《再別康橋》教案09-21

          《再別康橋》 教案07-09

          《再別康橋》教案01-16

          《再別康橋》的教案07-1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日韩少妇一区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 天天在线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中 | 在线免费视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