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華
一布魯納結構主義課程論思想
布魯納認為,教學不只是為了學生目前的學習,還應該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選擇知識,記住知識和改造知識,從而促進今后的學習.為此,教材就應該把反映該學科發展水平的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作為主體.概念和原理越是基本,它們對于解決新問題,掌握新內容的適用性也就越大.如果學生掌握了作為該學科知識結構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學習其它知識內容時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進一步認為,學習的早期教學就應該使用這相差懸殊的教材.
同時,布魯納指也,這相樣的教材組織呈現只有與兒童的智慧發展相匹配,才能使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學順利進行。兒童的智慧發展有三種水平或三個階段,它們是:表演式再現表象階段,指運用適當的動作反應去體現過去的經驗,具有操作性特點;映象式再現表象階段,指以表象或圖解來反映或表示個休的認識;象征式再現表象階段,指以抽象的符號(最基本的語言)事反映經驗內容。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均可分別從動作的,表象的,符號的三種不同智慧發展水平出發,加以編撰了組織。年齡不同的兒童,其智慧發展階段也不同,對他們就應使用不同教材。隨著年齡的增長,教學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能相同,但教材的具體直觀程度逐漸降低,而抽象程度不斷提高,從而體現了教材和“螺旋”式上升的特點,使學生一步步地在較高的認知層次上掌握教學的內容。
這就說明,我們的教學,“不論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因為基本結構反映了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普遍而有力的適用性”。選擇學科的基本結構來教學生,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則,有助于學生記憶,“保證記憶喪失不是全部喪失,而遺留下來的東西將使我們在需要的進修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構思起來。”同時,學習基本原理,縮小了“高級知識”與“初級知識“之間的差距,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再現表象與螺旋弄課程
布魯納認為,人的心理發展就是形成一個意義上,態度上,動機上的技能相互關聯的越來越復雜和抽象的模式體系,即“再現表象“。人們借助于這種體系貯藏,轉換,再現所遇的信息、內插、外推、預言更多的知識。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再現表象”表現為一種從動作式到圖象式到符號式等不同階段的發展過程,每一階段的再現模式都依賴于前一種再現模式。因此,教育必須了解當時兒童正在形成的認知階段,學科的基本結構應適合兒童成長的規律,教材的編寫應分成不同的階段,注意知識的“階梯性”,適應于學校里不同年級不同能力的學生,再經過學生的自覺思維,最終為他們所接受。這就是布魯納的螺旋型號課程論思想。基于這一思路,布魯納提出“任何學科都不得能夠在智育上以正確的方式,有效地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學生”大膽假設.它打破了中小學和大學同一學科的界限,強調了學科之間的連貫性。這種連續性和發展性的特征,既適應了學生的認知特點,雙能促進學生的認知的發展。
(三)強化內部動機
兒童的智力發展表現在內部認識結構的改組與擴展,它不是簡單的由刺激反應的連接,而是在頭腦中不斷形成,變認知結構的過程,“兒童知識的獲得,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是一種堅持不懈,孜孜不求的持續行為。推動這種行為的動力存在著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要使內部強化與外部強化處于協調平衡的狀態,并盡量促使外部強化向內部強化轉變;學生自己也應從教師的表揚這一外部報償過渡到靠自己解決問題的內部報償。同時,布魯納還指也,激發內部動機的方法有多種,利用驚奇、激發疑惑、設計困境、提示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學生的內在動機,激發思維。”
(四)采取發現學習法,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興趣。
布魯納認為,僅僅單純地傳遞結構是不夠的,重要的是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要關于引導學生去學習,要“盡可能”保留一些令人興奮的觀念的系列,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布納主張,在發現學習中,最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性,”由竟爭計劃培養出來的狂熱活動,可能不容許學生有喘息的時間去思索,去評價,去進行概括;相反,讓每一個學生被動地等候著輪到他自己這種過分的秩序性,也會令人討厭,那就是“首先建立與旁觀者的被動性恰好相反的那種注意的自主。”內部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最佳的動機就是對所材料的興趣。
二.布魯納節構主義學習觀的教育意義
布魯納是繼杜威之后美國又一著名教育家,他發揚了杜威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通過發現,探索活動促進學習的教學論,但與杜威不同,他特別重視知識結構本身的作用,發揮教師的主導價值。其發現模式主要包括:
1. 呈現知識問題情景,以激發兒童內在的學習動機以引起激動,興奮,愉快的學習心理。
2. 在似曾相識的觀念和規律性聯系之間發現新知識的結構問題,并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遷移,以使自身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
3. 評價新的知識結構,在問題情景應用中,檢驗其正確性。
4. 鞏固新知識,轉換成適合自己,適應新任務的知識結構牢不貯存形式。
布魯納接受了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強調知識結構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兒童在教學中是發現問題并改組知識結構的主體。在他看來,發現模式 能達到形成學習內在動機發展智慧,培養精神目標,成為學會學習的人;基于,他認為,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必須是在的知識問題是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探索、發現、而不是外在的其它;學生在改組知識結構的同時,就拓寬和加深了自己的知識領域,這和杜威注重思維形式的價值不同。 所以布魯納尋求教師講授和學生發現之間的一種平衡,以節省時效,有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
創新知識從何而來?”一是扎實的基礎知識;二是創造性思維.”
(一) 緊跟時代發展,提高課和質量
布魯納認為,學科的基本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只能有一個模式.它可以隨著學科基本知識觀念的不斷擴大和加深而不斷提高和完善”.課程的編寫要反映時代的要求,應探索和吸取科學研究的成果,反映學術領域的發展不平,不斷提高課程質量.
(二) 激發發的學習興趣
“一門學科要值得學習,除了有質的保證(注意教材的選擇,課程的設計等)外,還要考慮沉重的興趣.”因此,課程的編寫在體現教育本身的價值外,還要適應學生的個性特點,要把握好學科體系與學生發展的關系.根據布魯內的思想,我們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主體性教學
2. 發現學習法
3. 學習和探究的態度 布魯納說,僅僅單純地傳遞教材結構是不夠的,重要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具有學習生探究的態度.態度是一個比較持久的個人的內在結構,一個人的態度規定著他認知的對易用和對某個對象所持的情感及行為的準備狀態.學生態度的培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掌握基本結構的能力,二是學生對自身的自信感.
4. 改革課程設置 設置由必修課,先修課,活動課三種課程為內容構成的綜合性課程,突出必修課的基礎地位,以體現國家對學科課程的共同要求,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同時,開設多種多樣的,實用性強的選修課和活動課,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其個性和特長.
(三) 強化內部動機,改善評估機制
布魯納認為,”按照理想,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而不是諸如等級或往后的競爭便利等外來目標。“所以,對學生的評價,也不宜過分重視各種獎勵等外在刺激。
(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當今的教學過程中,單有基礎知識的教授是不夠的。還應該重視學生自覺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如布魯納所說,在發現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靠直覺思維的作用,而且,今后的社會形勢將越來越需要人們的直覺思維。
綜上所述魯納節構主義學習觀的教育意義是多種多樣的,但它有其共同的特征,即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問題過和的創造性等;其差異主要體現在學習對象、認知內容、教學任務等層面。
作者郵箱: yezi5207@sohu.cn
[試論布魯納節構主義學習觀的教育意義(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案
3.社會主義價值觀教案
4.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匯報
5.
6.
7.
10.愛國主義教育口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