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斷想

          發(fā)布時間:2017-3-13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在經(jīng)歷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探索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zhí)著后,新課程期待著“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快慰。怎樣的課堂教學才能“巧把金針渡與人”、“能探風雅無窮趣”呢?這已成為廣大教師的一個重要話題。然,縱觀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總有一些現(xiàn)象讓我們?yōu)橹畵鷳n,現(xiàn)擷取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案例,進行思考:

          斷想之一:課堂教學

          -- 怎就一個“實”字如此難得?

          鏡頭一:課改初我們所常看到的:不少教師課上穿來穿去,忙得不亦樂乎--有整課跑著發(fā)小紅花的,有整堂課忙于獎紅五星的,甚至有的教師整堂課將紅五星貼在孩子的額頭,導致這些孩子不知是激勵還是別扭,整堂課和老師一樣沒能靜下以來。一個學生回答問題對了,師生馬上發(fā)出掌聲或“棒棒棒,你真棒!”的群體運動。

          反思:有人說課堂是“動感地帶”、“我的地盤我作主”,追求的是教師“動作”新理念,結(jié)果出現(xiàn)了以上許多出人意料的情況。試想這樣熱鬧的課堂是活躍了,但給學生到底帶來什么?如果我們只是如此機械單一地“行走課堂”,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下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想不浮躁都難。是的,老師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注意動靜結(jié)合是好的,但可以從一些細節(jié)做起嘛。比如: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精彩,馬上豎起大拇指;一個學生思想開小差了,悄悄地走到跟前摸摸后腦勺--萬語盡在不言中。我想教學風格樸實一點、知識訓練扎實一點、教學容量厚實一點、教學評價真實一點,點點實在,收獲的將是無限精彩!

          斷想之二:課改實踐

          --請別“一相情愿”

          鏡頭二:在一次教學比武中,一位老師執(zhí)教《稱象》一課,她一心想在課堂上吸引學生,讓課堂活躍起來。一開始便讓小朋友看多媒體講故事,看完了精美的動畫,又讓學生提出問題,接著又演示曹沖如何稱象,讓學生觀察每一個步驟,然后讓學生練習表演,最后進行小組討論:你還能不能想到更好的稱象方法?

          反思: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她本以為,這樣的實踐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高高興興,一定會是精彩紛呈。然,教師們的評價卻讓她汗顏:課堂實踐不能為活躍而活躍,應把語文課上成讀書課,實踐可別“一相情愿”。是啊,一堂課下來,學生讀書的時間不到10分鐘,又沒安排寫字。課堂是十分活躍,熱熱鬧鬧,但卻上“飄”了,把語文的“味”給丟了。這樣的教學能給學生帶來什么?我不敢想了。其實在教學中如何處理好目標與手段的關系至關重要。毛是附在皮上面的,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如果弄清多媒體,表演等僅是為教學服務的,也就不會越俎代皰,本末倒置了。

          斷想之三:嘗試探究

          --別讓孩子“欲罷不能空悲切”

          鏡頭三:一堂公開課上,一位老師在上《坐井觀天》時,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青蛙會天天坐在井里呢?一個同學忽然回答:“青蛙才不會坐在井里呢!”這時教室里炸開了鍋,當時老師一聽,沉下臉來,說:“《坐井觀天》這個故事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怎能說青蛙不會生活在井里呢?以后回答問題應先想一想,知道嗎?”那位小同學才邊不服氣地嘀咕著邊沮喪地坐下,整堂課再沒發(fā)言。因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執(zhí)教老師也不以為意。課后,聽課的老師想起課上的情景。便把那位同學叫來詢問。在老師的鼓勵之下,他才說出了令人吃驚的發(fā)現(xiàn):“我常和爸爸捉青蛙,我們常在池塘里、小河邊發(fā)現(xiàn)青蛙,卻從沒在井里發(fā)現(xiàn)過青蛙,住在井里的是蟾蜍或小氣蛤蟆。我問爸爸,爸爸說:青蛙不會住在井里。”……

          反思:在教學中,我們常常口口聲聲新課標新理念,但是,真正運用于教學中卻總是“濤聲依舊”、“我行我素”。青蛙才不會生活在井里呢!這句話是不是正確是次要的,值得稱道的是學生能把生活中得到的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學習。他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當他發(fā)現(xiàn)課本中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際不相符時,敢于大膽提出質(zhì)疑,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精神和品質(zhì)啊!可執(zhí)教老師卻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扼殺了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了他的創(chuàng)新精神………

          斷想之四:自主引導

          --別遺失了“價值引領”

          鏡頭四:在上《珍珠鳥》一課時,一位老師是這樣引導學生體會文字背后的關愛之情的:

          師:同學們,珍珠鳥之所以能一次比一次接近我,后來甚至有些得寸進尺,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們想:當雛兒在書柜上亂啄時,如果我輕輕吆喝一聲,它還會接近我嗎?在雛兒低頭喝我杯子里的茶時,如果我不耐煩地移動杯子,它還會接近我嗎?在雛兒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時,如果我用力地揮手驅(qū)趕它,它還會接近我嗎?

          生:不會。

          師:可見雛兒之所以能棲息于我的肩頭,是因為我百般地呵護與關愛。你能給文中的插圖起個名字嗎?并說出理由。

          生:小可愛。因為小鳥在人的肩頭睡著的樣子很可愛。

          生:有趣。小鳥能在人的肩頭睡著,太有趣了!

          生:巢。小鳥把人的肩頭當作它溫暖的巢。

          反思:案例中,老師一直試圖給學生灌輸一種情感,在學生毫無儲備的情況下,教師試圖運用一連串排比設問激發(fā)學生情感。從課堂的情況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確實是受到了感染。但細細琢磨,不難發(fā)現(xiàn)這僅僅是教師給的,是一種外在的感染。這種情感只是一時性的,甚至是一種為了應付老師的附和,它不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因此,讓學生給插圖起名時,很多孩子并沒注意“我”情感投入這條線,僅僅局限于從小鳥的可愛這方面來起名。這樣的引領有價值嗎?要想學生能與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必須讓他們憑借文字通過自主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學生有了這么一個情感積累過程后,教師再用那一邊串的設問引導,學生的情感升華才不至于顯得空洞,甚至還能實現(xiàn)了作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共振的效果

          手掩卷宗,我這樣想著:漫漫課改路上,理性詮釋理念,樸實而又扎實的教學,那么我們的教學就將會是簡約而不簡單、放松但不放縱、忙碌卻不盲目!

          --這樣的課堂,你好、我好、大家好!

           

          [課改斷想]相關文章:

          1.黃昏斷想語文閱讀答案

          2.地下森林斷想閱讀題答案

          3.課改黑板報花邊

          4.高中課改同學互評評語

          5.課改教學計劃

          6.教師個人課改工作計劃

          7.教學課改心得體會

          8.關于中學課改心得體會

          9.游褒禪山記課改教案

          10.新課改下小學教育研究論文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看片在线观看看 | 亚洲日韩少妇一区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福利 | 午夜女人天堂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