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表(全冊總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方面
(1) 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并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認識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口算和筆算的方法,能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直觀認識常見的簡單的平面圖形。
(3)結合具體的情境,會分類整理數據,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2、 數學思考方面
(1) 在認數過程中初步發展思維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方法時,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靈活,培養初步的抽 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樣化的交流中,初步培養思維的敏捷和靈活。
(3) 直觀認識平面圖形的過程中,初步朋友空間觀念。
(4)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初步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并對運用的方法和獲得的結果的合理性能進行初步的判斷。
3、解決問題方面
(1) 會用100以內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并會簡單的交流。
(2)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 并能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方面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解決問題等的數學活動。
(2)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鼓勵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發現錯誤并及時改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 了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數學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數學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情況分析
教學措施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構建有關數學知識。
2、努力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努力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數學,并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體現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成功快樂。
4、根據學生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6、注重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學進度表
單元 課題 課時 時間 單元教學要點 綜合實踐活動 環境教學
一
減法 12 2.25-3.11 經歷計算過程,掌握計算方法,記住計算口訣。
1. 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 難點:理解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3.關鍵: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經歷收集信息的過程,發現數學問題 P8第10題:給小樹苗澆水
二 認識圖形 5 3.12-3.17 認識幾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難點: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關鍵: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 能用簡單的方法制作這些圖形。
對圖形進行折、剪、拼等一些活動。 剪、折圖形的紙不能亂丟,維護班級環境
三 認數 12 3.18-4.4 會數、讀、寫100以內的數;初步理解數位的含義和順序。
1、 重點:(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 難點:數100以內的數 通過實踐活動體會100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四 加法和減法(一) 15 4.7-4.30 正確計算100以內不進位和不退位減法。
重點: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口算。
難點:解決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教學通過擺小棒和撥算珠獲得計算思路和方法 P50、 P54、P64、P66:美化校園環境
單元 課題 課時 時間 單元教學要點 綜合實踐活動 環境教學
五 認識人民幣 5 5.5-5.9 在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學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及其相鄰單位的十進關系。
在買東西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計算。尊重并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認幣、換幣和取錢、付錢、找錢等活動中掌握人民幣的知識和簡單的購物技能。 進行認幣、換幣和取錢、付錢、找錢等活動(小小商店)
六 加法和減法(二) 18 5.12-6.4 正確計算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重點:理解進位加和退位減的的計算原理,能正確計算,并運用于實際生活。
關鍵:1、在口算中理解算法與算理。2、從實物操作中抽象出計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樣化。 假日小隊 假日小隊:收集廢電池、給小樹苗澆水
七 統計 2 6.5-6.6 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學會簡單的統計方法。難點是學會根據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
1、在隨機事件中收集信息。
2、突出記錄方法的教學。
3、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里獲得數據,開展統計活動。 收集、整理數據,解決問題
八 、期末復習 4+機動 6.9-6.25 注重學生的思考、分析和討論、交流,有針對性地組織整理和復習。
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加、減法的計算。
難點: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情
況
分
析 執教的兩個班共有85名學生,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由于這是我剛剛接手的班級,對于學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覺得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贏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現在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內容,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該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教
學
進
度 單元 課題 課時 時間 單元教學要點 綜合實踐活動
一 乘法 4 9.1~9.4 1、在現實情境中加強對相同加數連加的認識。
2、在有意義接受的基礎上理解乘法的意義。
3、逐步培養利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教育學生在自己家周圍要多種花草樹木,凈化空氣,美化環境。 熟練若干個相同數相加的問題用乘法解決。
二 乘法口訣 15 9.7~9.25 1、讓學生經歷編口訣的過程,體會口訣的意義。
2、教學乘加、乘減,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幫助記憶乘法口訣。0020
3、練習活動多樣化,幫助學生掌握乘法口訣。
4、愛護小鳥,維護生態平衡。 通過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理解1~6的乘法口訣,并能用口訣計算乘法解決問題。
三 認識圖形 3 9.28~9.30 1、以“邊“為切入點,體驗平面圖形可以按邊的數量分類。
2、通過圖形的變換活動感受圖形的聯系和區別,培養空間觀念。
3、通過開放性的問題,激活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思維和數學能力。 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
六邊形。感受圖形間的變換。
四 認識除法 8 10.9~10.16 1、聯系已有的知識經驗認識平均分,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聯系平均分的活動,教學除法知識,通過練習,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4、鼓勵學生要多植樹,保護地球。 初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能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五 口訣求商 6 10.19~10.26 1、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索表內除法計算方法的活動,理解并掌握用口訣求商的方法。
2、使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用除法計算的簡單數學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及時應用學到的知識。 用口訣求商
六 厘米和米 6 10.27~11.3 1、認識線段,體驗它的特點。
2、教學厘米,要通過多種活動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應用到測量中去。
3、教學米要通過多種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長度能用這兩個單位計量物體的長度。
七 位置和方向 5 11.4~11.10 1、在現實的情境里體會“排”與“個”的含義以及數的方法。
2、在開放問題中體會兩個“第幾”,確定位置是必要的,合理的。
3、會用“東、南、西、北”描述位置關系,從現實空間過渡到平面圖,平面方向。 會用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
八 乘法口訣和口訣求商(二) 22 11.11~12.11 1、讓學生編乘法口訣幫助記憶口訣。
2、引導學生主動地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除法,學會乘、除法的豎式。
3、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用口訣計算一位數乘一位數和相應的除法。
九 時、分、秒 5 12.14~12.18 1、看看、數數、算算,了解鐘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2、初步形成1時、1分的觀念。
3、認讀鐘面上的時間。
4、感受“秒”,認識“秒“與“分”的關系。 認讀鐘面上的時間
十 觀察物體 5 12.21~12.24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特征明顯、結構較簡單的物體,掌握初步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 掌握初步觀察物體的方法
十一 統計和可能性 5 12.25~12.31 1、統計知識分類,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塊圖表示數據。
2、感受確定現象與不確定現象,初步體會可能性。 初步體會可能性
十二 期末復習 1.4~ 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