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的反彈高度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國標版五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7-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整理與練習(2)

          教學內容:第70頁第6題~第8題、第71頁的探索與實踐、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與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提高通分的熟練程度,會比較分數大小的比較,

          2.建立本單元的合理認知結構。

          3.發展學生數學思考與實踐能力,培養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分與分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過程:

          一、 復習通分

          1.復習通分的概念

          什么叫做通分,通分一般要用什么來通分?通分的依據是什么?

          通分一般要用原來的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這是有些同學在做題里沒有注意到的。

          2、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6和8     6和9   4和6   5和10   7和8  4和9

          指名學生回答,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很快地找出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的。

          (大數翻倍數)

          教師再進行訓練,教師任意指出幾組數,要求學生很快地說出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

          二.練習:

          把下面每組數通分:

          教師板書

          5/6和3/8            5/6和7/9       5/3和13/12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三名中差生進行板書,教師適時進行輔導。

          評講時,強調要用兩個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來通分。

          三.比較分數的大小。

          1、討論

          我們學習了多種分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大家討論交流后,教師再進行歸類。

          一 分子相同的兩分數

          二 分母相同的兩分數

          三 真分數與假分數   真分數與帶分數  真分數與整數

          四 化為小數后進行比較的兩分數

          四 約分后能比較的兩分數 

          五 要進行通分才能進行大小比較的分數。

          2、出示第7題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比較每組分數的大小比較

          5/12和5/17         5/6和7/9      7/15和2/3   4/7和3/8

          第1題的分子相同

          第2題第3題要先通分后再進行比較。

          第4題可以以1/2為標準進行比較,這種方法理解的可能不多,也可以先通分后再比較

          這4題也可以都化成小數再進行比較,

          對比一下:化成小數與通分后再比較這兩種方法誰更快?

          指導學生在今后的分數大小比較里要靈活選用自己合適的方法。

          3、第8題

          先讓學生做,再讓學生說出理由。

          這道題可以直接比較每種書剩下的幾分之幾的大小,得出哪種書剩下的本數最少,再推想出這種書賣出的本數最多。

          一、 探索與實踐

          兩題均讓學生先做后講。

          第9題,要鼓勵學生根據要求自主設計圖案,再用分數和知識進行描述交流。

          要通過展示學生設計的圖案,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感受創造之美。

          第10題,游戲之前要讓學生照書上的樣子分別做一個轉盤,游戲時要幫助理解活動的方法和規則。

          要引導學生在游戲中積累比較分數大小的經驗,反思比較分數大小的策略。

          二、 評價與反思

          組織學生進行評價與反思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表中的評價項目,然后回憶學習每部分內容時的表現,再慎重地給五角星涂色,對自己作出公正、合理的評價。要通過評價引導學生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益。

          作業:第6、7、8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測量球的反彈高度的過程中加深對分數的有關知識的理解。 

          2、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與他人合作完成實踐活動,增強合作意識。 

          3、讓學生體驗活動的愉悅,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 

          教學準備:籃球、足球、排球各4個,四把米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談話:體育課上同學們都喜歡玩球,今天這節課我們用數學知識來玩球,有興趣嗎? 

          二、引導探究 

          1、提問:這些球從高處落地后會怎樣呢?在正常情況下,球的反彈高度會不會超過下落高度?(板書:反彈高度 下落高度) 

          2、教師動作示范,學生觀察球下落過程,提問:你想到了什么問題? 

          預設問題: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同一種球的反彈高度一樣嗎,彈性一樣嗎?不同球的反彈高度一樣嗎,彈性一樣嗎? 

          三、帶著問題實驗操作 

          1、學習書上示意圖,指名說說實驗步驟以及注意點。 

          集體交流并板書: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 

          落:注意球的上沿與高度標記齊平。 

          觀察,記號,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數。 

          計算并小組討論。 

          2、組員分工:落球人員,測量人員,觀察人員,記錄人員。 

          3、實驗操作。 

          4、計算。 

          5、小組討論。(提示:把表示兩者關系的分數化成小數比比看) 

          小結:同一種球從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彈高度是不一樣的,但表示同一種球的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關系的分數大致是一樣的,也就是彈性是一樣的。 

          四、第二次合作實驗 

          1、學生再次合作作實驗。 

          2、計算結果 

          3、討論 

          4、集體討論后小結: 

          不同的球從同一個高度下落,其反彈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時表示相應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關系的分數自然也就不同。 

          五、你知道嗎? 

          1、自主閱讀。 

          2、指名說說引起球的反彈高度變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賽用的籃球的反彈高度大約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 

          六、總結:談談你這一節課的收獲。

          第七單元  統計

          第一課時  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回憶鋪墊

          1. 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這兩張統計圖合并成一張,那是怎樣的呢?

          2、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條形統計圖。

          說說從圖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點引導學生對兩個城市的降水量進行比較。說說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3、我們還學過什么統計圖呢?

             揭題:我們已經學習過折線統計圖。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二、學習例題

          1、分別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根據第一幅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你能根據圖中折線的整體形態,說說青島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嗎?根據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較這兩個城市2003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辦?

              引導:以前我們曾經學習過復式條形統計圖,那么這兩幅統計圖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呢?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這兩幅統計圖確實可以合在一起而成為復式折線統計圖。(在板書的“折線統計圖”前添上“復式”,完成課題板書)

          3.出示表示青島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明確圖例表示的意思

              啟發:從這幅統計圖上,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小,說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距離最大,又說明了什么?

          指出: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進一步討論: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分別從每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兩個城市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完成“練一練”

              1.學生分別看圖,并根據圖下的問題在小組里交流。

              2.組織全班交流。

          (1)圖中哪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哪條折線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2)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是指某一個男生或某一個女生嗎?

              (3)從圖上看,從幾歲到幾歲之間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4)你現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與同齡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樣?

              (5)從圖中你還獲得哪些信息?

             (二)、完成練習十三的第1題

          1、學生自主審題。提問:這道題讓我們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統計圖嗎?

          2.討論:你打算先畫表示哪組數據的折線?表示“最高氣溫”的這條折線應畫成實線,還是虛線?

          3.學生各自在教材上畫出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

            提醒學生,先要認真細心地確定表示每天最高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實線連接各點;再認真細致地確定表示每天最低氣溫數據的點的位置,用虛線連接各點,畫好折線后,不要忘記填寫制圖日期。

          4、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互相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讓學生根據交流的情況,進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畫的統計圖。

          5.引導學生看圖回答教材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和本領?有哪些收獲?

          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少妇久久网 | 亚洲线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国产高清 | 直接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 | 宅女的午夜福利视频 | 精品亚洲欧美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