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時練習四 教案教學設計(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3-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計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

          能力目標:

          在觀察、操作中,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學生想探究問題,愿意和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觀察、操作中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練習鞏固知識。

          【教學準備】實物教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一節我們對第四單元的內容進行練習。

          二、教學新知:

          1、練習四第1題:求圖形的體積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

          2、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應用體積單位的進率、單位換算等知識來判斷。

          3、第4題,填上適當的體積單位。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填上適當的單位,進一步感受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交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

          4、第5題:通過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體會雖然結果相同,但表面積和體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結合實物指一指、說一說。

          5、第7題:使學生理解兩個圖形所占的空間就是這兩個圖形的體積。

          6、第8題:注意要把4厘米化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三、課后練習:第2、7、9、10題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板書設計】

          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應用體積單位的進率、單位換算等知識來判斷。

          第8題  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第七課時    有趣的測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頭的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中,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在觀察、操作中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水槽、水、不規則石頭。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設疑導入

          出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

          請問:

          (1)怎樣計算它們的體積?

          (2)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的物體并不是正方體或長方體,比如手表、發夾等等。那像這樣的物體還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出它們的體積嗎?那怎么辦呢?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測量橡皮泥的體積

          (1) 你有辦法測量出橡皮泥的體積嗎?你為什么會想到用這種方法呢?

          (2)學生動手捏一捏。

          (3)師小結:同學們都知道要把不規則形狀的橡皮泥捏成正方體或長方體,從而直接用公式計算出它的體積。那是不是求所有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都能像橡皮泥一樣捏一捏就行了呢?

          2、測量石塊的體積

          (1)每組拿出一塊石塊,小組相互討論,你們組需要哪些測量工具,準備怎樣進行測量呢?

          (2)小組匯報測量方法,并回答怎么會想到用這種方法呢?

          (3)小組之間相互評價測量方法。

          (4)各小組到講臺前自選測量工具,開始測量,看看哪組的同學合作的最默契,測量的最快?

          (5) 匯報測量結果,之后問:

          a.說說你測量完了以后,覺得應該注意些什么?

          b.為什么要把石塊完全浸沒在水中?只浸沒一部分行不行?

          c.你還能想出其他的測量方法嗎?

          d.誰能說一說每種方法都有些什么共同點呢?

          (6)小結:原來我們是把不規則形狀石塊的體積轉化成可以直接測量計算的物體的體積,然后再用公式進行計算。

          三、綜合應用,拓展提高

          1、基本練習

          (1) 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蘋果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這個蘋果的體積是多少?

          (2) 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積是40平方厘米,放入一塊鐵塊后水面升高了4厘米,這塊鐵塊的體積是多少?

          (3)一個底面積是60平方厘米的長方體容器里面放了一塊石塊,把石塊從水中拿出來的時候,水面下降了3厘米,求石塊的體積?

          2、智力大闖關

          (1)第一關:想辦法測量魚缸的容積。

          (2)第二關:想辦法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

          (3)第三關:想辦法測量一塊不規則木塊的體積。

          四、總結全課,提出思考  

          1、總結全課

          同學們,在今天的這節課上你有些什么收獲嗎?

          通過你們的集體合作,還有你們的奇思妙想,都能巧妙的測量出像石塊,黃豆這些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同學們,如果要你給今天的課取一個名字的話,你會取什么呢?

          2、提出思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不規則形狀的物體,是不是所有的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都能用我們今天課上所用的沒入水中的方法測量呢?為什么不行?那這些物體的體積該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測量呢?同學們,你們課后好好思考一下,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讓我們一起繼續探究!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

          2×1.5×0.2=0.6(立方分米)

          【教學反思】

          《有趣的測量》是測量不規則形狀的物體的體積,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體驗等量替換的數學方法。在教學時,我出示一塊不規則形狀石塊、一塊長方體木塊和一塊正方體木塊,讓學生說說怎么知道它們的體積。學生很快說出求長方體、正方體木塊的體積的方法。至于石塊,它既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怎么知道它的體積呢?我先讓學生觀察,猜一猜它到底有多大,然后讓學生討論設計測量方案。在交流討論結果時,學生有的說出了教材呈現的兩種方案,有的說稱一塊能測量出體積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石塊的質量,算出每克石塊的體積,再稱這塊要測量石塊的質量,就可以計算它的體積……我對學生設計的方案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選擇教材上呈現的兩種方案,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學生明白這是把不規則石塊的體積轉化成了可測量的水的體積。這樣既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體積的含義,又能幫助學生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本在线观看资源网站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浪潮 | 五十路熟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精品乱码一区 |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