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練習附答案

          時間:2021-03-18 16:43:51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詩歌鑒賞練習附答案

            一、準確把握形象

          詩歌鑒賞練習附答案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對杜甫的《蜀相》一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自問自答,記祠堂所在,描寫了丞相祠堂環境的靜謐、肅穆。

            B.頷聯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祠內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贊美了諸葛亮的高風亮節。

            C.頸聯贊美了諸葛亮的匡世雄略、報國苦衷,感情沉摯而悲壯。

            D.尾聯表現了作者對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業的惋惜,慨嘆千古壯志未酬的英雄們的悲憤心情。

            二、正確理解語言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2、對這首詩中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題李凝幽居”中“題”字的意思是“寫”,“幽居”的意思是僻靜的居處。

            B.“閑居”句中“少鄰并”的意思是說李凝自小就有鄰居緊挨著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傳說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詞即來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歸隱的約定,“不負言”表示不違背諾言。

            三、鑒賞表達技巧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對這首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實際指的是消不盡的傷感和煩悶情緒。

            B.“綠肥紅瘦”中“綠”、“紅”分別代替葉和花,“肥”、“瘦”分別形容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這首詞從一般敘述,轉入到一問一答,然后是設問和感慨,層層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春光留戀和惜別的一種感傷情緒。

            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注]垂緌,指蟬。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

            4、對這首唐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句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含有象征意義。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詩人將“貴”與 “清”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寫蟬聲之遠傳。“流響”狀蟬聲長鳴不已,悅耳動聽。一個“出”字,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C.三四句蘊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表達出對高尚品格的熱情贊美。

            D.這首詩,事、景、情、議融為一體,顯示出詩人寓情于景的藝術才能。

            四、評價思想內容

            蟾宮曲(阿魯威)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5、關于這首元曲,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作者以設問開卷,分層次地敘述了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最后以概述作結,全篇有分有總,首尾相應。

            B.作者用“驚起”二字生動而又形象地描繪出諸葛亮從南陽隱居到報效劉備而出仕的這一轉變。

            C.作者通過對三國英雄人物的描繪和比較,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愿。

            D.這首元曲風格雄健、高昂,大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遺風,而又沒有“人生如夢”的悲傷感嘆。

            菊 花(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6、對這首詩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 )

            A.第一句寫叢叢秋菊圍著房舍,仿佛是陶淵明的家。

            B.第二句表現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景。

            C.三四兩句由描寫轉入議論,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潔氣質。

            D.全詩用語平易,沒有刻意求工,卻含義雋永,極富藝術感染力。

            古代詩歌鑒賞指導

            1、 分析:答案為B。“柏森森”形容樹木茂盛繁密,陰森岑寂;“自春色”“空好音”是寫沒有人欣賞,表現了冷落、凄清的特點。作者寫錦官城外高大茂盛古柏掩映中的祠堂,盡管有“映階碧草”“好音黃鸝”,但也是枉添春色,著重渲染了今日祠堂冷落、荒涼、無人視聽,表達了對諸葛亮身后寂寞的慨嘆。

            2、分析:答案為B。“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是說平時很少有鄰居緊挨著做伴,庭院和小路上都長滿了荒草。該項卻理解為“自小就有鄰居緊挨著作伴”,原因是對“少”字理解錯了。

            3、分析:答案為D。這首小令先交待背景,說是昨晚雨狂風猛,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好借酒消憂。一覺醒來,天已大亮,此時,她已聽到侍女準備起戶卷簾,一日之計已經開始,便急忙問:海棠花怎樣了?侍女說,還好,還好,海棠花和原來的一樣。女主人聽了后,笑著說,你知道嗎,應該是紅的少了,而綠的多了。詩歌通過對海棠綠肥紅瘦的描寫來抒發她的感傷情緒,而這種感傷情緒又來自她對春光的留戀和惜別。詩歌在表達這種情緒時,并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通過委婉的問答,來輕輕地流露的。因此,說這首詩“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是不正確的。

            4、分析:答案為D。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代托詠蟬寄意的名作。詩歌并未寫景,哪里來的“寓情于景”“事、景、情、議融為一體”的說法更是完全偏離了本詩的寫作手法。

            5、分析:答案為C。錯誤在于沒有弄清楚該曲的基調。這首曲雖然風格雄健、高昂,但全詩主要是對歷史做出客觀的評價,并非要表現什么“追慕古賢,意欲建功立業的宏圖偉業”。

            6、分析:答案為C。詩歌的后兩句,是再告訴讀者“偏愛菊”的原因,那是因為菊花開過以后,年內就沒有別的花了。詩人贊賞的是菊花在寒風中獨斗秋霜的勇氣,這與他本人的經歷不無關系,而這種想法與陶淵明“獨愛菊”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

          【詩歌鑒賞練習附答案】相關文章:

          《背影》閱讀練習附答案09-01

          《觀潮》閱讀練習(附答案)11-27

          哭李商隱(其二) 詩歌鑒賞練習題及答案10-19

          《幽徑悲劇》閱讀練習附答案02-17

          《說勤奮》閱讀練習附答案02-16

          《望岳》詩歌鑒賞及閱讀練習11-18

          《麻雀》閱讀練習附附答案(精選5篇)04-08

          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及答案01-05

          寄黃幾復詩歌鑒賞答案04-06

          陸游《鷓鴣天·送葉夢錫》詩歌鑒賞題(附答案)12-23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手机在线 | 一区与二区精品在线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 先锋资源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