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母寬闊的胸懷、淳樸的品格和善待人的微笑,在我腦海中似乎越來越清晰……為我樹立了做人的榜樣。
也許是監獄改造的結果,也許是上了年紀的緣故,繼父改變了許多。當年那個脾氣暴躁、性情殘忍的男人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勤快、厚道、木訥的老頭兒。繼父每天洗衣做飯,包攬了大部分家務,還常常做些“美食”給母親補身體。繼父不再喝酒,惟一的愛好就是蹬著三輪車在村頭轉轉,撿些東西賣錢補貼家用。
母親病了,繼父急慌慌地把母親送進醫院,鞍前馬后、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我忽然間感到,母親的婚姻并不像我想像的那么糟糕,至少在她最后的幾年里,他們是相濡以沫、恩愛和睦的。
母親住院后,繼父像個勤快的小媳婦一樣,噓寒問暖,關懷備至。看著繼父忙碌的樣子,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不管經歷多少恩怨情仇,到了人生的暮年,余下的只是對親人的期盼,對親情的渴望;不管一個人曾多么殘忍狠毒、十惡不赦,總有一天,他會感到懺悔和領悟。人生苦短,我們為什么就不能在年輕的時候學會寬容和饒恕呢?
一年后,母親病逝了。繼父伏在母親的身上放聲痛哭:“都是我的罪過,我對不起你和孩子,為什么不讓我走在前面,我該怎么辦啊?!”
“爸,你放心,不是還有我嗎?”這是我第一次真誠地叫他爸爸。
時隔不久,我和妻子把繼父從老家接到了城市,讓他在這里安享晚年。從未走出過大山的繼父第一次看到了高樓大廈、霓虹閃爍。2005年除夕,繼父在我家里度過了第一個春節,當我和繼父同時舉起酒杯的時候,繼父的眼圈紅了,我也忍不住淚光閃爍。那一刻,距離那個凄慘的除夕夜已經整整10年。
“好孩子,你和你媽一樣寬容,真是難為你了!”繼父擦了擦渾濁的淚水,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