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5-04-27 10:04:53 煒亮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大全

            在平時的學習中,是不是經常追著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數學的知識點除了定義,同樣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為知識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大全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1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催化劑:在化學變化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變化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一變二不變)

            22、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的前后,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23、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于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他為溶質。)

            24、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25、物質的變化及性質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干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淀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么物質。

            (3)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物理性質也并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并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③需要借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例如:物質的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熱穩定性等。

            26、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

            (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

            (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化學的學習技巧

            1、理解概念,把基本概念熟練掌握,這樣才能在考試中拿到理想的成績。

            2、做好化學實驗,理解化學反應原理,相關的化學反應式就能寫出來了。

            3、善于進行糾錯練習,鉆研好錯題記錄本,既可以復習全面也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還節省了大量時間。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2

            一、概念:

            1、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定義關鍵字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燃燒、發酵、生銹、腐三態的變化、形變爛(變質)、光合作用通電條件下發光、發熱蠟燭燃燒、米飯變餿、玻璃破碎、木條折斷、水鐵生銹、碳和氧氣反變成水蒸氣、鐵絲變彎、應、燃放爆竹氣球炸裂、電燈發光有無新物質生成舉例本質區別

            2、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定義化學性質需要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物理性質不需要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顏色、狀態、味道、硬度、密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溶解性、揮發性、光澤可燃性、助燃性、氧化舉例性(關鍵字)

            3、純凈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純凈物氧氣、氮氣、蒸餾水、冰水共存物定義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由一種物質組成舉例河水、自來水、空氣、糖水區別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組成和確定的性質;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和確定的性質。

            4、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屬于四個基本反應類型):定義化合反應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物質的反應“一”變“多”特點“多”變“一”。

            5、氧化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

            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化學反應。(有氧參與的反應)

            6、催化劑的特性(一變兩不變):

            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的速率;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注意:“改變”指的是既可以加快又可以減慢。空氣知識點總結

            二、空氣的組成: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1)藥品:紅磷(暗紅色固體)

            (2)現象:紅磷燃燒時:黃色火焰、大量白煙;

            打開止水夾后:水倒吸入集氣瓶至1/5處。

            (3)原理:4P+5O2

            2P2O5[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

            (4)結論:紅磷燃燒消耗氧氣,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

            (5)推論:空氣中剩余的約4/5體積的氣體為氮氣,其不燃燒、不支持燃燒、難溶于水。

            (6)實驗成功的關鍵:

            ①紅磷過量;

            ②氣密性良好;

            ③冷卻至室溫后再打開止水夾。

            (7)結果(測量值)偏小的原因:

            ①紅磷量不足;

            ②氣密性不好;

            ③未等冷卻至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2、空氣的組成:(體積分數)

            氮氣(N2)78%、氧氣(O2)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0.03%

            3、大氣主要污染物: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顆粒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兩種氣體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4、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

            氮氣(N2):化學性質很不活潑,做保護氣、制冷劑;

            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做保護氣、做電光源(通電發光)。

            二氧化碳(CO2):制碳酸飲料、滅火、人工降雨、舞臺效果等

            氧氣(O2):化學性質活潑,醫療、潛水、航天、煉鋼煉鐵等

            三、氧氣的性質:

            1、氧氣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態和固態氧均為淡藍色。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活潑)

            ①紅磷與氧氣反應:4P+5O2

            點燃

            2P2O5

            磷氧氣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

            現象:黃色火焰、大量白煙。

            ②鐵絲與氧氣反應:3Fe+2O2

            點燃

            Fe3O4

            鐵氧氣四氧化三鐵(黑色固體)

            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③木炭與氧氣反應:C+O2

            點燃

            CO2

            碳氧氣二氧化碳

            現象: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在空氣中燃燒,發出紅光。

            ④氫氣與氧氣反應:2H2+O2點燃2H2O

            四、氧氣的用途:

            醫療、潛水、航天、煉鋼、煉鐵、切割金屬、焊接金屬

            五、氧氣的制法:

            1、氧氣的工業制法:

            分離液態空氣法(利用沸點不同)物理變化。

            2、高錳酸鉀分解制氧氣(實驗室制法之一):

            (1)藥品:高錳酸鉀(紫黑色固體)

            (2)裝置:

            (3)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

            導管酒精燈試管鐵架臺集氣瓶水槽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紫黑色固體)(黑色固體)

            (4)注意事項:

            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試管炸裂。試管口要塞棉花防止高錳酸鉀受熱進入導管。加熱時要先均勻加熱,后固定集中加熱。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有連續的氣泡產生時才可以開始收集氣體,否則收集到的氧氣不純。

            實驗結束后,要先撤導管后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試管中,使試管炸裂。

            (5)操作過程:連接儀器→檢查氣密性→裝藥品→組裝儀器→加熱→收集氣體→從水槽中撤出導管→熄滅酒精燈

            (6)用KMnO4制氧氣時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塞緊單孔塞,將導管伸入裝有水的燒杯中,用手握住大試管,如果導管口處有氣泡產生,松開手后,有一段水柱倒吸入導管內,則說明氣密性良好。

            (7)氧氣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為氧氣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

            (8)氧氣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3、過氧化氫分解制氧氣(實驗室制法之一):

            ①藥品:過氧化氫水溶液、二氧化錳(黑色固體)

            ②原理:2H2O2

            2H2O+O2↑

            過氧化氫水氧氣

            注意:

            (1)二氧化錳是這個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2)催化劑不是只有二氧化錳一種,許多物質都可以做催化劑

            (3)過氧化氫溶液指的是過氧化氫和水的混合物。

            ③裝置:分液漏斗

            六、其他

            1、本章常見物質顏色:

            黑色固體:碳、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白色固體:五氧化二磷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錐形瓶

            2、發生裝置的選擇:

            根據反應物的性質、狀態、反應條件。

            ①固體加熱制氣體的裝置:“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的裝置。

            ②固體和液體混合制氣體的裝置:“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氧氣”的裝置。

            3、收集氣體的方法的選擇:

            根據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還是小)、溶解性。空氣知識點總結不易溶于水或者難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表示通入氣體的方向。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3

            酸堿鹽的學習能否順利進行,要看基礎知識是否扎實。基礎知識是學好一切的根本,而基礎知識源于課本,近幾年課本上的內容考的越來越多。例如:俗名、用途、性質等等。酸堿鹽主要講了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用途。只要把基礎知識記牢了,做題就會靈活運用。例如:

            (20xx中考7)碳酸鈉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稱是()

            A.小蘇打B.熟石灰C.生石灰D.純堿

            分析:這道題就是直接考記憶的內容,考查俗名,要求知道幾種重要物質的俗稱,碳酸鈉俗稱純堿、蘇打;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消石灰;氧化鈣俗稱生石灰;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因此選D。

            (20xx中考14)下列物質質量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質量減小的是()

            A.碳酸鈣B.氯化鈉C.濃鹽酸D.氫氧化鈉

            分析: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因此質量減小,選C。這就要求基礎知識一定得記牢。

            總結規律,加強理解記憶

            酸堿鹽這一部分可以說是對整個初中化學知識的運用與綜合。它在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酸堿鹽基本性質的講解,總結出學習化學的規律,即通過對具體一個事物的研究,掌握規律,繼而得出一類事物的'性質。同學們覺得酸堿鹽難度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內容多,化學方程式多,性質多,不知道哪些物質能反應,怎么反應,覺得一團亂麻,無從下手,容易記混。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總結規律,歸類記憶。例如,寫物質之間的反應方程式,先判斷反應物的類別,根據酸堿鹽的性質看能否反應,發生什么反應類型,根據化合價寫出生成物化學式,就可以了。酸堿鹽的化學性質牽涉的反應類型主要是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置換反應能否發生判斷依據是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判斷依據是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溶解性表。這就要求熟練記憶幾個知識點:酸堿鹽的化學性質、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溶解性表。而關于有些知識點的記憶還可以編成順口溜去記。下面對酸堿鹽部分知識點總結如下:

            置換反應能否發生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依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及溶解性表。

            關于溶解性表我總結了記憶的方法,供大家參考:易溶鹽鉀、鈉、硝酸、銨,鹽酸鹽不溶銀、亞汞,硫酸鹽不溶鋇和鉛,其他大多都不溶。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K、Ca、Na、Mg、Al、Ze、Fe、Sn、Pt、(H)、Cu、Hg、Ag、Pb、Au

            歸納題型,提高做題能力

            在復習中經常見到不少同學埋頭于題海之中,耗費時間長卻收效甚微。酸堿鹽部分的題型雖形式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綜合之下,和酸堿鹽知識相關的題型大致有以下幾種:可以說判斷反應型、物質制備型、物質推斷型、除雜型、鑒別型、探究型、計算型,這些是很具代表性的,它們的正確理解和掌握,對于提高其他相關題型的應變能力,必將起到很好的輻射作用。掌握了基礎知識,以不變應萬變,就可以對付各種題型,提高應試能力。在題型歸類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借助有關練習,學會分析方法、掌握答題思路、體驗答題要點。這樣,我們手里才能真正擁有一把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因為化學的東西比較多,很多都是以記憶為主,所以需要勤記多練,并能夠不斷的把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這樣才能以點帶面,整體把握知識結構。

            總之,酸堿鹽部分的重點和難點是整個初中化學中耗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和進行必要的學習才能在即將到來的考試中做到成績穩中有升,才能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輕松、更快樂!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4

            1、固體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導電,其水溶液能導電,所以酸堿鹽溶液能導電,但有機物溶液不導電。

            2、氯酸鉀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動的氯離子?(沒有,只含有自由移動的氯酸根離子)

            3、能導電的溶液中,所有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所以整個溶液不顯電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為3n個,求SO42—的個數,(此類題要會)解:3n+2x2n=5n+2x,則x=

            4、鹽中一定含有金屬離子或金屬元素(x)堿中一定含有金屬元素(x)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屬元素(√)堿中一定含有氫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鹽溶液,但溶液顯酸性)

            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的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但一定是堿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鹽溶液,但溶液顯堿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說出Hx的化學性質(酸的通性)

            i、與酸堿指示劑作用,紫色石蕊遇Hx變紅色,無色酚酞不變色。

            ii、與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條件:

            ①在活動性順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屬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

            ②酸除了HNO3和濃H2SO4,氧化性強,與金屬反應時,不生成氫氣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一定反應)

            iv、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一定反應)

            v、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另一種酸和另一種鹽(條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氣體)

            7、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7時溶液呈中性,pH<7時呈酸性,pH>7時呈堿性。

            PH=0時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pH越大,堿性越強。

            蒸餾水的pH=7(雨水的pH<7顯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堿(可溶性堿)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測定pH的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測定時,用玻璃棒把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數值是整數。

            8、堿的通性

            由于堿在水溶液里都能電離而生成OH—離子,所以它們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1)堿溶液能跟酸堿指示劑起反應。(條件:堿必須可溶)紫色的石蕊試液遇堿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遇堿變紅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試液,石蕊不變色。

            (2)堿能跟多數非金屬氧化物起反應,生成鹽和水。條件:堿必須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應

            (3)堿能跟酸起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4)堿能跟某些鹽起反應,生成另一種鹽和另一種堿,條件:反應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9、鹽的性質

            ①跟某些金屬反應生成另一種金屬和另一種鹽,條件:①鹽可溶②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太活潑,不和鹽置換)

            ②鹽與酸反應(與前面相同)

            ③鹽與堿反應(與前面相同)

            ④鹽與鹽反應條件:反應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0、氧化物

            ①定義:凡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堿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堿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凡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②性質與水反應(堿可溶)

            堿性氧化物大多數不溶于水中,除了Na2O、K2O、BaO、CaO外,Na2O+H2O=2NaOH,CuO+H2O=不反應。

            酸性氧化物大多數溶于水(除了SiO2外)SO3+H2O=H2SO4,CO2+H2O=H2CO3,SiO2+H2O=不反應。

            11、物質的檢驗

            酸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試液堿液(OH—):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均可。

            鹽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硫酸和SO42—: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區別Cl—和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CO32—:用鹽酸和石灰水

            銨鹽(NH4+):用濃NaOH溶液(微熱)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12、物質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學式:

            氫氯酸(俗名為鹽酸)HCl氯酸HClO3氫硫酸H2S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氧化鈣CaO(生石灰)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磷酸氫二鈉Na2HPO4氫氧化鈉NaOH(火堿、燒堿、苛性鈉)氯化鈉NaCl(食鹽)粗鹽中含有MgCl2、CaCl2雜質而易潮解尿素CO(NH2)2

            工業鹽中含有亞硝酸鈉NaNO2亞硫酸鈉Na2SO3碳酸鈉Na2CO3(純堿)(水溶液呈堿性,但不是堿)純堿晶體Na2CO310H2O波爾多液CuSO4和Ca(OH)2硫酸銅晶體CuSO45H2O(藍礬、膽礬)磷酸二氫鈣Ca(H2PO4)2碳酸氫鈉NaHCO3硫酸氫鈉NaHSO4氨水NH3H2O(屬于堿類)過磷酸鈣是混合物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5

            一、 金屬活動順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 屬 活 動 性 依 次 減 弱

            二、金屬材料

            1、純金屬 銅 鐵 鋁 鈦

            2、合金定義:在金屬中加熱和某些金屬或非金屬,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屬特征的合金。

            3、常見合金:鐵合金,鋁合金,銅合金。

            三、金屬性質

            1、物理性質:有光澤,能導電,能導熱,延展性,彎曲性

            2、化學性質:

            金屬與氧氣反應4Al+3O2==2Al2O3 ;3Fe+2O2==Fe3O4 ;

            2Mg+O2==2MgO ;2Cu+O2==2CuO

            金屬與酸反應Mg+ 2HCl==MgCl2+H2↑ Mg+ H2SO4==MgSO4+H2↑ 2Al+6 HCl== 2AlCl3+3H2↑ 2Al+3H2SO4==2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2H2SO4==ZnSO4+H2↑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金屬與溶液反應2Al+3CuSO4==Al2(SO4)3+3Cu

            四、金屬資源的利用

            1、鐵的冶煉:

            (1)原料:鐵礦石,焦炭,空氣,石灰石

            (2)原理:Fe2O3+3CO==2Fe+3CO2(3)設備:高爐

            2、金屬的.腐蝕和防護:

            (1)鐵生銹的條件 與氧氣和水蒸氣等發生化學變化

            (2)防止鐵生銹地方法:

            a、干燥

            b、加一層保護膜

            c、改變其內部結構

            3、金屬資源保護措施:

            (1)防止金屬腐蝕;

            (2)金屬的回收利用;

            (3)有計劃合理的開采礦物;

            (4)尋找金屬的代替品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6

            由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氧氣在收集時可用向上排空氣法;又由于氧氣不易溶于水,所以氧氣可用排水法收集。

            水中的生物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存的。

            氧氣在氣態時是無色的,在固態和液態時是淡藍色。

            重點會描述木炭、硫、鋁、磷、鐵等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知道做實驗時的注意事項,并會寫有關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描述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時,一般從四方面來描述:

            ①物質原來的顏色;

            ②對產生的光(火焰或火星)加以描述;

            ③放出熱量;

            ④對生成物加以描述。

            夾木炭的坩堝鉗應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氣瓶的底部,集氣瓶中的氧氣被熱的.氣體趕出來,木炭燃燒會不旺。

            硫的用量不能過多,防止對空氣造成污染,實驗時應在通風櫥中進行。

            光一般指固體燃燒產生的現象,如鎂條燃燒、木炭燃燒等只產生光,不產生火焰;火焰是指氣體燃燒或達到沸點的固體或液體的蒸氣燃燒產生的現象,如硫、酒精、氣體燃燒等產生的現象。

            無氧化二磷是固體,初中生物,現象應描述為產生白煙。煙是指固體小顆粒,霧是指液體小液滴。

            鋁在空氣中不燃燒,在氧氣中燃燒時,把鋁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鐵絲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為了防止生成物把集氣瓶炸裂,在集氣瓶底部先放一些沙子,放少量涼水。

            細鐵絲繞成螺旋狀;鐵絲一端系一根火柴;集氣瓶內預先裝少量水或鋪一層細砂。

            蠟燭燃燒時盛氧氣的集氣瓶要干燥,可觀察到水霧。

            緩慢氧化是指進行很緩慢的氧化反應,也要放出熱量。如果放出的熱量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就可以引起自發燃燒,也就是自燃。緩慢氧化也可以向劇烈氧化反應轉化。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8

            鹽的性質:

            (1)鹽 + 某些金屬=另一種鹽 + 另一種金屬。

            (2)鹽 + 某些酸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酸。

            (3)鹽 + 某些堿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堿

            (4)鹽 + 某些鹽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鹽

            1、 硫酸銅溶液跟鐵反應:CuSO4 + Fe = FeSO4 +Cu 鐵表面覆蓋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淺綠色。

            2、 碳酸鈉跟鹽酸反應: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3、 碳酸氫鈉跟鹽酸反應: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4、 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5、 硝酸銀跟稀鹽酸反應: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淀產生。

            6、 氯化鋇跟稀硫酸反應: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產生。

            7、 氫氧化鈣根碳酸鈉溶液反應: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產生。

            8、 硝酸銀溶液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產生。

            9、 氯化鋇溶液跟硫酸鈉溶液反應: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產生。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9

            粗鹽中還有較多可溶性雜質(MgCl2、CaCl2deng )和不溶性雜志(泥沙等)

            粗鹽提純的原理:

            1、用過濾的方法除去不溶性雜質

            2、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用蒸發結晶的方法除去可溶性雜志

            食鹽步驟:

            1、 溶解:將粗鹽逐漸加入盛有水的燒杯,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為止,所得食鹽水渾濁。

            2、 過濾:過濾粗鹽水,如濾液仍渾濁,應再過濾一次。過濾的實驗儀器有:燒杯(兩個)、漏斗、濾紙、玻璃棒、帶有鐵圈的鐵架臺

            3、 蒸發:將所得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中,把蒸發皿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出現比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

            4、 計算產率: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產率=精鹽的質量/粗鹽的質量x100%

            注意:

            1、玻璃棒的作用

            ① 溶解時用玻璃棒攪拌,以加快食鹽溶解

            ② 過濾使用玻璃棒引流

            ③ 蒸發時用玻璃棒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

            ④ 用玻璃棒轉移氯化鈉固體

            2、過濾操作應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二低:一低、濾紙邊緣低于漏斗邊緣 二低、濾液面邊緣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一靠:燒杯緊靠玻璃棒、二靠:玻璃棒末端緊靠三層濾紙處、三靠:漏斗末端較長處緊靠燒杯內壁

            3、過濾后溶液仍渾濁的原因: 濾紙破損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10

            通常所說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劇烈的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

            燃燒現象是發光、發熱并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反應,但發光、發熱的未必都是燃燒。如燈泡通電發光、發熱并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

            可燃物不完全燃燒不僅帶來環境污染而且造成燃料浪費。所以要促進可燃物充分燃燒,促進可燃物燃燒的.方法有如下三種情況:

            1.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有利于可燃物的充分燃燒,如工廠燒鍋爐用的煤往往加工成粉末狀。

            2.可以鼓入足量的空氣使可燃物充分燃燒。

            3.可燃物燃燒與氧氣的濃度有關,氧氣濃度越大,可燃物燃燒越劇烈,例如在空氣中加熱鐵絲時,鐵絲不會發生燃燒,如果在純氧中加熱鐵絲,它就會火星四射,劇烈燃燒。

            爆炸可分為:化學爆炸,物理爆炸

            (1)由燃燒引起的爆炸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的氣體在有限空間急劇膨脹,引起爆炸,是化學變化。

            (2)有限空間內,氣體受熱膨脹引起爆炸,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如車胎爆炸,氣球受擠壓爆炸。

            任何可燃性氣體只要與空氣或氧氣混合,遇到明火都有可能發生爆炸。

            即滿足三個方面就會發生爆炸:

            一是可燃性氣體或粉塵與空氣或氧氣混合;

            二是遇到明火;

            三是在爆炸極限內。

            滅火的原理與燃燒的條件是相對應的,要想滅火,只要讓物質不滿足燃燒的條件即可。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11

            1 、金屬 + 酸=鹽 + 氫氣置換反應條件:金屬與酸氫以前,常用鹽酸稀硫酸。

            例如:鋅加稀硫酸,氫氣往上竄

            2、金屬 + 鹽=新金屬 + 新鹽置換反應條件:金屬與鹽鹽可溶,一定范圍前換后。

            例如:鐵語硫酸銅溶液的置換反應。

            3、酸 + 金屬氧化物=鹽 + 水復分解反應條件:金屬與酸氫以前,常用鹽酸稀硫酸。

            例如:鹽酸除鐵銹4酸 + 堿=鹽 + 水復分解反應條件:酸堿反應必中和,成鹽生水反應先。

            例如:硝酸和氫氧化銅5酸 + 鹽=新酸 + 新鹽復分解反應條件:酸鹽反應先看鹽。碳酸鹽遇酸就出氣,否則鹽溶生沉淀。

            例如:硝酸和碳酸銀6 堿 + 非金屬氧化物=鹽 + 水復分解反應條件:金氧與堿遇到酸,成鹽生水無條件。

            例如:二氧化硫和硝酸鋇7 堿 + 鹽=新堿 + 新鹽復分解反應條件:堿鹽反應鹽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例如:碳酸鉀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氫氧化鉀和碳酸鋇8 鹽 + 鹽=新鹽+新鹽,復分解反應條件:兩鹽反應鹽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例如:氯化鉀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老頑固)和氯化鉀八大沉淀:1溶酸不生氣:氫氧化鐵 氫氧化銅 氫氧化鎂2溶酸生氣:碳酸鈣 碳酸銀 碳酸鋇3不溶酸不溶水(老頑固):氯化銀 硫酸鋇溶解性口訣:酸易溶 堿難溶只有鉀吶鋇銨溶鉀吶銨鹽均可溶硝酸鹽入水無影蹤碳酸鹽只溶鉀吶銨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微溶物質有四種鈣組氫氧硫酸根碳酸鎂拉著硫酸銀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12

            酸及其性質

            酸的組成——氫離子+酸根離子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

            酸+金屬==鹽+氫氣

            例:2HCl+Fe=FeCl2+H2↑

            (4)跟堿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酸+堿性(金屬)氧化物—→鹽+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鹽反應

            酸+碳酸鹽==鹽+水

            酸+鹽—→新酸+新鹽

            例:H2SO4+BaCl2=2HCl+BaSO4↓

            (6)跟堿起中和反應

            酸+堿—→鹽+水

            例:2HCl+Cu(OH)2=CuCl2+2H2O

            酸堿中和反應

            溶液中酸堿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酸堿性是指溶液顯酸性、顯堿性或中性,指示劑可以判斷溶液顯酸或堿性,卻無法判斷酸堿性的強弱程度,為了能夠表示溶液的酸堿強弱程度,常用pH表示。

            (2)pH的范圍通常是0-14之間

            (3)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數字越小酸性越強。

            PH<7,溶液呈堿性,pH數字越大堿性越強。

            注意:pH是表示溶液酸堿性的強弱,酸性越強,溶液中H+含量越多,pH值越小;堿性越強,溶液中OH-含量越多,pH值越大。

            (4)pH的測定方法:測定溶液的pH最簡便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被測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注意:

            ①不能直接將pH試紙侵入待測溶液中,這樣會污染我們的`溶液。

            ②潤濕的pH試紙測得的結果不準確,因為相當于把溶液稀釋了。檢驗氣體的酸堿性時可將試紙潤濕。

            ③pH測得的數字是正數。

            ④通常情況下把pH小于5.6的雨稱為酸雨。數值越小,污染越大。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13

            一、推斷題解題技巧:看其顏色,觀其狀態,察其變化,初代驗之,驗而得之。

            1、常見物質的顏色:多數氣體為無色,多數固體化合物為白色,多數溶液為無色。

            2、一些特殊物質的顏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亞鐵)藍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態固態O2(淡藍色)

            紅色:Cu(亮紅色)、Fe2O3(紅棕色)、紅磷(暗紅色)黃色:硫磺(單質S)、含Fe3+的溶液(棕黃色)

            綠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淺綠色)、堿式碳酸銅[Cu2(OH)2CO3]無色氣體:N2、CO2、CO、O2、H2、CH4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此氣體可使濕潤pH試紙變藍色)、SO2

            有臭雞蛋氣味:H2S

            3、常見一些變化的判斷: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質有:BaSO4、AgCl(就這兩種物質)②藍色沉淀:Cu(OH)2、CuCO3③紅褐色沉淀:Fe(OH)3

            Fe(OH)2為白色絮狀沉淀,但在空氣中很快變成灰綠色沉淀,再變成Fe(OH)3紅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氣體(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鹽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沒氣體放出的:不溶的堿4、酸和對應的酸性氧化物的聯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SO2+2KOH==K2SO3+H2OH2SO3+2KOH==K2SO3+2H2OSO3+2NaOH==Na2SO4+H2OH2SO4+2NaOH==Na2SO4+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CO2+H20==H2CO3SO2+H2O==H2SO3

            SO3+H2O==H2SO4N205+H2O==2HNO3

            (說明這些酸性氧化物氣體都能使濕潤pH試紙變紅色)

            5、堿和對應的堿性氧化物的聯系:

            ①堿性氧化物和堿都可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②堿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堿:(生成的堿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則不能發生此反應)

            K2O+H2O==2KOHNa2O+H2O==2NaOHBaO+H2O==Ba(OH)2CaO+H2O==Ca(OH)2③不溶性堿加熱會分解出對應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二、解實驗題:看清題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實驗用到的氣體要求是比較純凈,除去常見雜質具體方法:

            ①除水蒸氣可用:濃流酸、CaCl2固體、堿石灰、無水CuSO4(并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CO2)、NaOH溶液、

            KOH溶液、堿石灰等

            ③除HCl氣體可用:AgNO3溶液(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氣體雜質的原則:用某物質吸收雜質或跟雜質反應,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應,或者生成新的雜質。

            (二)、實驗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點燃可燃性氣體(如H2、CO、CH4)或用CO、H2還原CuO、Fe2O3之前,要檢驗氣體純度。

            ②防暴沸: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中。

            ③防中毒:進行有關有毒氣體(如:CO、SO2、NO2)的性質實驗時,在通風廚中進行;并要注意尾氣的處理:CO點燃燒掉;SO2、NO2用堿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熱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要注意熄燈順序。

            (三)、常見意外事故的處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沖洗;堿流到桌上,用稀醋酸沖洗。

            ②沾到皮膚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沖洗,再用3-5%NaHCO3沖洗;

            Ⅱ、堿用水沖洗,再涂上硼酸;

            Ⅲ、濃硫酸應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實驗室制取三大氣體中常見的要除的雜質:

            1、制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

            2、用鹽酸和鋅粒制H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鹽酸酸霧)(用稀硫酸沒此雜質)

            3、制C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

            除水蒸氣的試劑:濃流酸、CaCl2固體、堿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無水CuSO4(并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等除HCl氣體的試劑:AgNO3溶液(并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體)、KOH溶液(或固體)

            (五)、常用實驗方法來驗證混合氣體里含有某種氣體

            1、有CO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CO2,有則先除掉)

            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將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澄清石灰水要變渾濁。

            2、有H2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水份,有則先除掉)

            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將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盛有無水CuSO4中。現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無水CuSO4變藍色。

            3、有CO2的驗證方法:將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六)、自設計實驗

            1、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

            ①將蠟燭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燒杯內壁有小水證明蠟燭個干燥潔凈的燒杯珠生成有氫元素

            ②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變渾證明蠟燭澄清石灰水的燒杯濁有碳元素

            2、試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圖把兩支蠟燭放到具有證明CO2具階梯的架上,把此架放階梯下層的有不支持在燒杯里(如圖),點蠟燭先滅,上燃燒和密燃蠟燭,再沿燒杯壁傾層的后滅。度比空氣倒CO2大的性質

            三、解計算題:

            計算題的類型有:

            ①有關質量分數(元素和溶質)的計算

            ②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③由①和②兩種類型混合在一起計算

            (一)、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二)、化合物(純凈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某元素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

            某元素質量分數=100%溶質質量溶質質量分數=100%

            溶液質量

            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質量分數計算

            化合物的質量分數=100%

            元素質量

            化合物質量混合物質量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混合物質量

            某元素質量分數=100%

            或:某元素質量分數=化合物的質量分數該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質量分數

            (五)、解題技巧

            1、審題:看清題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學方程式的先寫出化學方程式。找出解此題的有關公式。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

            ①設未知量

            ②書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③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14

            一、水的組成

            1.電解水實驗:

            電解水是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發生了化學反應。

            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這兩種原子分別兩兩構成成氫分子、氧分子,很多氫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氫氣、氧氣。

            2.一正氧、二負氫

            實驗現象:電極上有氣泡,正負極氣體體積比為1:2。

            負極氣體可燃燒,正極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水=氧氣+氫氣(分解反應) 2H2O=2H2↑+O2↑

            3.水的組成:

            水是純凈物,是一種化合物。從宏觀分析,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水是化合物。

            從微觀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的。

            4.水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沒有味道的液體,沸點是100℃,凝固點是0℃,密度為1g/cm3,能溶解多種物質形成溶液。

            (2)化學性質: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水還可以與許多單質(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鹽等多種物質反應。

            二、氫氣

            1.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的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是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

            2.化學性質:

            可燃性。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淡藍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氫氣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氣體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因此點燃氫氣前,一定要先驗純。

            (驗純的方法:收集一試管的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瓶口向下移進酒精燈火焰,松開拇指點火,若發出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需再收集,再檢驗;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純。)

            三、分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并且溫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運動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間有作用力和間隔。不同的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通常不等于幾種液體的體積簡單相加,就是因為分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間隔。

            四、原子

            1.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3.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五、物質的分類、組成、構成

            1.物質由元素組成

            2.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3.物質的分類:單質、純凈物、化合物、混合物

            六、水的凈化

            1.水的凈化:

            (1)加入絮凝劑吸附雜質(吸附沉淀);

            (2)過濾;

            (3)消毒(加氯氣或一氧化二氯)。

            2.活性炭的凈水作用:

            具有多孔結構,對氣體、蒸氣或膠狀固體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色素而使液體變無色,也可以除臭味。

            3.硬水和軟水

            (1)區別:水中含有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多少。

            (2)硬水的軟化方法:煮沸或蒸餾。

            七、物質的分類方法

            1.過濾:分離可溶性與不溶性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注意:“一貼” “二低” “三靠”)

            2.蒸餾:分離沸點不同的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八、愛護水資源

            1.人類擁有的水資源

            2.我國的水資源情況及水資源污染:

            主要水體污染來源:工業污染、農業污染、生活污染。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03-04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06-15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06-04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03-11

          初三化學的知識點總結07-04

          人教版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06-15

          初三化學空氣知識點總結06-08

          【熱】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06-06

          初三化學空氣知識點總結07-17

          人教版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05-0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免费视频国产在线 | 亚洲另类中文字幕 | 三级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 | 亚洲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电影 | 污网站国产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