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糧節糧征文

          時間:2025-07-02 11:31:40 曉映 節約 我要投稿

          愛糧節糧征文2025年范文(精選17篇)

            中國人最重視的就是低碳環保。但是我覺得,低碳環保要提倡,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節約糧食。小編收集了愛糧節糧的征文,歡迎閱讀。

          愛糧節糧征文2025年范文(精選17篇)

            愛糧節糧征文 1

            烏云在天空中旋轉,停留,像一個可怕的巨大魔鬼,惡狠狠地望著沉悶的大地。長蛇一般的閃電也在天空中肆意地舞動著,緊接著是雷公發出幾聲怒吼,的確叫人有些毛骨悚然。

            快要下雨了,我想起了爺爺。他還在田地里收割稻谷呢,想到他那蒼老的身軀將要被豆大般的雨滴淋打,我便鼓起了勇氣,拿著雨傘和爺爺的蓑衣斗篷,迎著冷颼颼的風,快步地走在烏云的底下。

            慌慌張張的我終于看到爺爺了,蕩漾著波濤的心也漸漸平靜下來了。爺爺彎著黑亮的脊梁正在利索地割著稻谷,他干枯瘦小的身軀仿佛風都可以把他吹動了。我沖爺爺大喊了一聲:“就要下大雨了,爺爺快回去吧!”爺爺沒有回頭看看我,只是應了一聲:“不礙事,你先回去吧,我割完這些再回去,還有一陣子才下雨呢。”我沒有回去,站在那里,望著爺爺彎得像弓似的身軀,任由冰冷的風襲來。

            樹枝隨風搖晃著,發出嗖嗖沙沙的聲響。起起伏伏的稻浪中,爺爺就像一只小帆船,奮力地航行。他已經把稻田看作是自己一切的財富,每個農民都是如此,為了稻谷茁壯地成長,終日任由汗水如泉涌,讓疲勞累苦身體。爺爺的背影總使我觸目感傷:滋潤稻田的不止是雨水,還有點點滴滴咸苦的汗水。

            烏云壓著大地,雨終于傾盤而下了。我趕緊跑到爺爺那里,替他穿上了蓑衣,戴上了斗篷。周圍茫茫的一片,雨水模糊了我的視線,一路走來的腳印也不知蹤影了。但爺爺并不害怕,拉著長調對我說:“你快回去吧,割下的稻谷放著不管,會被雨水沖走的,我絕不允許自己的心血付之東流……”風雨交加,連站都站不穩了,我終于帶著對爺爺的敬意與擔心回去了。

            在大雨覆蓋的'稻田中,爺爺一絲不茍地忙著將一粒粒稻谷放置在籮筐里。他忘記了雨水正在肆意地拍打著他的身體,他變成了稻谷的守護者。為了它們,爺爺再苦再累也值得。他常常意味深長地對我說:“人沒有了糧食,就像是樹木沒有了枝葉一樣頹唐。”

            碩碩飽滿的稻谷,后變成芳香撲鼻的米飯,原來是農民們用汗水換來的。當嚼著米飯或者喝著米酒談著笑的時候,你們就想想田地里一條條彎曲的黑亮的脊梁吧,想想偉大而艱苦的稻谷守護者吧。請珍愛糧食,節約糧食,如果我們糟蹋了別人的汗水的結晶,那么我們就是犯罪,比暴風雨還要恐怖。

            愛糧節糧征文 2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萬物維艱”當我們看到這些耳熟能詳,張貼在食堂墻上的詩句,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我們到底有沒有做到這樣?沒有,我們還可以看到食堂里堆積如山的剩飯剩菜。

            農民辛勤地耕耘,雨露及時地澆灌,陽光無私地照耀,才培育出了這金燦燦的稻谷與綠油油的蔬菜。每一粒米飯,每一棵蔬菜,都蘊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里堆積如山的剩飯剩菜。

            也許你覺得你并未在浪費,也許你覺得浪費這一點算不了什么,也許你覺得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現在科技飛速發展,城市變化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節約”在人們的心里已日漸被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后果不堪設想!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塊錢,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3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哪怕1毛錢,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在此,我建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

            5、宣傳節約,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后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如果有剩菜要打包。

            讓我們愛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讓我們宣傳這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讓我們呼吁“愛糧節糧,從我做起“這句令人深思的口號吧!

            愛糧節糧征文 3

            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我們應該加倍愛惜。

            糧食是我們生命的源泉,中國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對糧食的需求也很高。如今,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提高,人民頓頓吃上了飽飯,但鋪張浪費的現象卻仍然存在。

            糧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之一。在學校,同學們將吃剩的飯菜倒入桶中是習以為常的事,可以說我們這一代就沒有吃過苦,每一天都是在家長的.庇護下長大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們的餐桌上不僅每餐都能吃到香噴噴的米飯,而且長輩還每天變著花樣地給我們做,這也導致了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每一頓飯下來,都會剩下許多,養成了隨意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

            記得有一次吃飯,可能是因為吃不下,就剩了半碗飯,媽媽叫我把它吃完,我不耐煩地說:“媽媽,現在和以前的生活不一樣了!”媽媽聽了立刻多云轉陰,說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論高低貴賤,這種美德都需要牢記。”聽了媽媽的話,無論剩下多少飯也要吃了,絕不能浪費。

            通過觀看新聞,我知道,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可都是告誡我們應該要養成節約糧食,浪費可恥的觀念。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觀苦奮斗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世界糧食,讓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吧!

            愛糧節糧征文 4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我們上了一上午的課,又到了午餐時間。大家秩序井然的排著隊伍,來到食堂用餐。

            我打開飯盒,一股菜香味撲鼻而來,飯堂里彌漫著飯菜的香味。嘈雜的吵鬧聲也影響不了我們吃飯的愉快心情。正當我嚼著嘴里的飯菜時,有許多同學往桶里倒剩飯,剩菜。有些同學還故意拿著盆子往別人身上撞。這都是不好的行為習慣。想著想著,我突然想到幾句節約糧食的名言: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靖江雖然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可是大家也不要過分浪費糧食。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自己不想吃了可以不再去盛,沒有人去強迫你。我浪費點糧食算什么,反正又沒說我,反正我又沒留一點漢。雖然這么想,這樣不關你的事,但是大家想想,為我們做飯的這些阿姨,奶奶,在我們還在熟睡時,就已經到批發市廠去買菜,當我們做早操回教室時,他們就開始做飯,在我們上第三節課時,就可一以聞到香噴噴的飯菜味。這就是食堂阿姨和奶奶們忙活了一上午的杰作呀!

            雖然有些同學嘴邊天天說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可他的行為真的這樣做了嗎?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米,把自己盤子里的飯菜吃光,盡量不要有剩菜,剩湯,剩飯。在飯店里吃不完的打包帶回家,能吃完的盡量吃完,最好是先少點幾個菜,不夠可以再點。有些地方的孩子們還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學習環境,但是他們懂得節約,相信同學們還記得汶川大地震吧!在哪里救出來的人只能喝米粥,那個時候根本吃不到大米飯,吃不到菜。

            請同學們愛惜糧食,沒人節約一點點,成千上萬的人就是非常行多的,節約糧食是從小要養成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來吧!

            愛糧節糧征文 5

            金秋時節,桂花飄香,又是一年豐收的季節。當我每次吃飯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兒時在鄉下的田野上看著農民伯伯們辛勤勞動的樣子,所以,我非常珍惜糧食的來之不易。

            我也見過很多浪費糧食的現象,比如:在飯店,有些人明明吃不下那么多,卻點了好多菜,結果倒掉了許多,難道不是在浪費糧食嗎?在學校里,好多小朋友有挑食的習慣,喜歡吃的就多吃點,不喜歡吃的就不吃,結果也被食堂的阿姨或奶奶倒掉了,這多么的可惜啊!如果每個同學都這樣的話,那一年要浪費多少糧食呀。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人口大國,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古人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勞動換來的,愛糧節糧就是對農民伯伯勞動的尊重!我們不僅要從自身做起,還要帶動別人愛惜節約糧食。為了體驗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利用雙休日的.機會去鄉下親身體驗了這種感覺,只見收割機在田野里歡快的奔跑,身后留下了一排排整齊的稻穗,農民伯伯用包裝袋將脫下來的稻子用小車裝起來送進倉庫,黑黝黝的臉上掛著閃亮的汗珠,看著他們馱著的背影,更加讓我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

            每次看到一些浪費糧食的現象,我腦海里就會想起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背影,雖然我還小,不能對這些現象說不,但我會從我自身做起,我希望能通過我的節約行為來影響周圍的人們。10月16日是第34個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是:家庭農業、供養世界、關愛地球。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天節約一點點,一年我們大家就能節約好多糧食呢!讓我們大家一起愛護糧食、節約糧食吧!不要把愛糧節糧當作一句空話放在嘴邊,讓我們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愛糧節糧的好榜樣。

            愛糧節糧征文 6

            去年我過十歲生日,吃了很多零食,到了吃午飯的時候,毫不知情的媽媽又喊我吃飯了!我實在是不想吃啊,靈機一動,偷偷地把飯倒掉了。哈,太棒了!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冷不防,爺爺出現在我面前:“干什么,你的飯呢?是不是倒了?”我嚇壞了。爺爺見我一言不發,全明白了。

            他拉我坐下,語重心長地說:“糧食來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爺爺繼續給我講:“種糧食要經過翻土、播種、灌溉、除蟲施肥、收割等一系列辛苦的勞動,農民伯伯起早貪黑,種出這些糧食是很辛苦的。你把一碗飯白白地倒掉了,多心痛啊!再說,有些貧困地區的孩子現在還吃不飽呢。”我聽了,感到臉上火辣辣的。

            爺爺還給我講起了一個愛惜糧食的故事:主人公是軍隊里一位不起眼的伙夫。他每天將士兵們吃剩下的鍋巴、落下的米飯收集起來,洗凈、曬干,裝進一個個空竹筒里,儲存在干燥的地窖里,大家都嘲笑他多此一舉。在一次持久戰中,糧食不夠吃了,眼看士兵們都要餓死了,老伙夫拿出地窖里不起眼的剩飯。士兵們飽餐一頓,一鼓作氣打了勝仗。如果平時不節約,哪有后來的勝利呢?

            再說說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他是一個愛惜糧食的`典范。吃飯時,有米粒掉到桌上,他就會揀起來吃掉。吃過的碗,他總是沖點開水當湯喝……

            聽到這兒,我的心情再也不能平靜。糧食真是比黃金還要寶貴,糧食是生命之源。從今天開始,我要學習老一輩的艱苦作風,吃飯不掉粒、不剩飯,做到每頓飯菜都光盤。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人人都能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讓寶貴的糧食養活更多的人。

            愛糧節糧征文 7

            我是一個饅頭,是學校食堂的師傅把我從熱騰騰的蒸籠里拿了出來。我白白胖胖、松松軟軟的,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香味,讓你看上去都會忍不住咬上一口的。現在的我正和我的姐妹們躺在食堂的饅頭框里睡大覺呢!

            “叮鈴鈴……”一陣鈴聲把我和我的饅頭姐妹們吵醒了,我揉了揉睡意朦朧的雙眼,只見同學們正有說有笑的朝著餐廳走來,噢!原來是午餐時間到了呀!哈哈,這下輪到我們出場了。不一會兒,我和我的姐妹們就被同學們請了出來,有的'被放在飯桌上,有的被拿在手里,有的正在進入同學們的肚子里呢。我是被一個調皮的小男生拿著的,他一下拿了我們四個姐妹。我當時就不樂意了,心想:你能吃得了這么多嗎?可是他可不管這些,照拿不誤,邊吃還邊和其他同學說笑,你一言我一句,說著說著竟然和對面的幾個男生吵起來了,順手拿起我來就朝著對面的同學扔了過去,“砰!”我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摔得我頭暈眼花,鼻青臉腫,原來好看的模樣頓時消失了,有個同學看我這樣竟然把我放進了垃圾箱,我難過的流下了眼淚。

            同學們,你們太不知道珍惜我了,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的小麥,經過脫皮、曬干、輾磨等多少道工序才有了我---饅頭,我這么一個小小的饅頭可是用無數粒小麥做出來的,可你們就這樣把我當作垃圾扔掉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請同學們行動起來,珍惜我、愛護我吧!

            愛糧節糧征文 8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古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愛惜糧食的詩,古人都知道愛惜糧食,何況我們現在的人呢!

            記得我以前吃飯的時候,總是把許多大米飯粒兒掉在桌子和地板上。媽媽老是說我:“不要把飯粒兒掉得那都是,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種地很辛苦,都像你這樣那糧食得浪費多少啊!”我對媽媽的說話也沒有記在心里。

            秋天,我坐火車去看爸爸。看見一望無邊的稻田,微風吹來,金黃色的稻田在風中搖擺景色美極極啦!我還看見農民伯伯和阿姨們在田地里收割糧食,身上大汗淋淋真辛苦。媽媽說:“你看農民伯伯們種地多辛苦啊,每天風吹日曬,他們種的每一粒糧食都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非常寶貴。浪費糧食就等于破壞他們付出的辛苦,老師也教育你們不要浪費糧食嗎?”我點了點頭說:“是的,老師經常提醒我們要節約糧食,要把午飯吃完不能浪費。我還在電視上看到,在偏遠貧困的地方有些小朋友都吃不飽,穿不暖呢,你們大人在飯店吃飯時,把一些剩下的飯和菜都不要了,多浪費呀!應該打包拿回家,要是給吃不飽的小朋友這些飯,他們不就吃飽啦嗎。”媽媽笑著說:“對呀,所以愛惜糧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你以后要好好愛惜糧食啊!”

            就像媽媽說的,愛糧節糧是每個人的責任,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征文 9

            “ 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上幼兒園時,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句詩告訴我們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是要讓我們懂得珍惜糧食、愛惜糧食。

            記得有一次 ,奶奶帶我到一個磨面的地方去磨面,只見一大堆小麥被放進一個機器里,機器的下面有兩個口,等機器停止運轉 , 那一大堆麥子就好像是被使了魔法似的, 變成了一小堆白面粉,機器的另一個小口里倒出了許多小麥的麩皮。奶奶說我們吃的`饅頭、面條等都是用這樣的面粉經過很多次加工做成的 ,那些麥子麩皮也不能丟掉,可以用來喂小雞、小鴨 。這件事更讓我知道了糧食的重要性,更讓我懂得了愛惜糧食。

            媽媽告訴我,在很多貧窮的地方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更是上不起學 ,而我們每天吃著香噴噴的飯菜 有的同學卻不知道珍惜糧食,吃飯時掉得滿桌子是飯粒,有的把不愛吃的食物偷偷倒掉 ,等等。這些都是在浪費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有的人覺得浪費這點算不了什么,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糧食,全國13億人口就能節約13億粒糧食,而這13億粒糧食或許就能讓一個貧困地區的人們吃一頓飽飯,或許就可以讓更多的小朋友安心的去上學 。

            同學們,讓我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讓我們繼承和發揚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希望大家牢記:“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征文 10

            糧食對我們是多么重要啊!我們必須從小節約水和糧食。

            糧食牽涉到千家萬戶,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身體健康密切相關。

            現在中國人口漸漸變多,耕地漸漸變少,大部分耕地都蓋成房子了。我國政府和相關部門歷來都十分重視糧食的問題。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法規和制度,還經常通過媒體宣傳等報道,教育人民群眾和相關行業重視糧食。多種糧食,獎勵種糧大戶。

            有首古詩[憫農]的意思就是讓我們節約糧食,農民伯伯不管是炎熱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都能看見他們干活的身影。他們干嗎這樣辛苦的'干活呢?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成長。

            當然,詩人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因為為了讓大家知道,勞動果實,來之不易。

            當你在飯店用餐的時侯,你會看見有人點很多菜,用餐后餐桌上會有許多剩飯剩菜。根本就吃不完,他們只是要面子,這多浪費啊!我看著很心疼。當然,我相信這只是少部分人,但是以小見大!而外國人吃多少要多少。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愛惜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我再也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差距。

            我們一家去吃飯,也是吃多少要多少,吃不完的都打包帶回家。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不浪費,養成好的習慣。從點點滴滴做起,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珍愛農民伯伯的果實,這樣,這樣才有希望讓我們的國家更大更強。

            愛糧節糧征文 11

            我們學校現在有了免費養分午餐,但是有許多同學隨便的倒掉飯菜,讓人看了很是心疼。

            糧食和水是生命之源,沒有糧食和水就沒有我們人類。但是現在人們鋪張糧食的現象特別多。“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古詩我們耳熟能詳,但我們根據這樣做了嗎?沒有,依舊可以觀察食堂那積累如山的剩飯剩菜。

            有一天中午,食堂的工作人員將撒的飯和倒掉的飯加在一起足足有四十斤,這種鋪張多大呀!這些都是農夫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要想吃上白米飯農夫伯伯先要把種子撒到育秧田里,經過細心培育,發芽后,慢慢長成秧苗。然后,把秧苗從育秧田里請出來,分成一撮一撮地插到水田里,為了讓秧苗長得更好農夫伯伯頂著烈日,給秧苗澆水、施肥、噴農藥、拔野草……在農夫伯伯的細心照料下,秧苗們長出了嫩嫩的稻穗。稻穗越長越大,也越來越飽滿,秧苗成熟了。這時農夫伯伯帶著豐收的喜悅來收獲它們了。回到家里,農夫伯伯先用脫粒機從稻穗上把稻粒脫下來,然后再把帶皮的.稻粒送進碾米機,脫去外殼,才成了大米。要吃大米要經過這么多的過程。我們再鋪張莫非不行恥嗎?現在地球上的糧食這么少,我們肯定不能再鋪張糧食,肯定不能讓糧食再陷入危機。

            我們現在要節省糧食,否則我們以后吃到的是什么呢?

            愛糧節糧征文 12

            愛護和節約糧食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大家是否還記得這樣一首詩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描寫了農民伯伯耕種的辛苦及糧食的來之不易,可我卻發現身邊有許多浪費糧食的現象。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去飯館吃飯,看見鄰桌的幾個叔叔阿姨點了滿滿一大卓的`菜,茶余飯飽后還剩下許多的菜,可能是他們礙于面子沒有打包帶走。看見服務員把這些飯菜全部倒進垃圾桶里,我的心里有說不出來的滋味。

            而在我們校園里,浪費糧食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有的同學愛挑食,經常挑肥揀瘦,這個不愛吃,那個不想吃,每天都有很多的剩飯剩菜,然后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倒掉。再想想我在平時吃飯的時候,經常會掉些米粒在桌上,媽媽批評我說:“李斯羽,能不能愛惜點糧食呀!”而我總是滿不在乎地說:“沒事,就幾粒米而已啊。”現在回頭想想,這些糧食是農民伯伯頭頂著烈日,付出多少勞動和汗水才換來的;又有多少貧困山區的孩子,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只要每個月能吃一頓肉就很開心了。再看看我們天天大魚大肉,爸爸媽媽還每天換著花樣給我們做好吃的,我們還挑三揀四,不知道節約……想到這,我很慚愧,真是太不應該了,我一定要改正這一缺點,不再浪費一粒糧食。

            同學們,從現在起,我們要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節約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吧!

            愛糧節糧征文 13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碧綠的玉米地時,她的身影就會出現在那地里,遠遠看去,那身影有點矮小,有點駝背,但在我的眼里,那卻是世界上最為高大,最為偉岸的身影。那人是我的奶奶。

            時光荏苒,帶走了許多往事,也留下了許多回憶。現在回想起來,童年的許多事情都與那地,奶奶聯系起來。奶奶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家婦女,和那個時代大多數婦女一樣,她目不識丁,那地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在農村,奶奶屬于比較勤快的人。她窄小的肩膀背過糧食,背過豬羊草,也背過我的童年。每年夏天,我都會被父母送到奶奶家。那時,天未亮,夢中的我就被奶奶叫起,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每天下地前,奶奶都要多帶上件衣服,扛著鋤頭,拿一條繩。多拿衣服是給我當“地毯”,鋤頭是用來鋤地的,繩子是用來回家給家里的豬羊捆草的。

            每次我們踏著高低不平的地埂,到地里時天才剛剛發亮。在地頭上,奶奶會鋪上衣服,讓我坐在上面玩,自己開始鋤地。奶奶鋤上一陣,會喊我,害怕我嚇著。快到中午了,奶奶要把鋤掉的草拾起來,捆好,背回家喂羊,喂豬。回到家里,奶奶又要做飯,洗鍋,喂豬,喂羊……

            那地見證了奶奶的付出,承載了一家人的'希望。多少年,奶奶就在這塊地里辛勤勞作,掙點錢,作為五個孩子上學的學費。在讀書這件事上,奶奶是做得最好的,她省吃儉用,在村上第一個培養出了兩個大學生。在那個年代,是多么令人驕傲的事情!

            記憶的大門又一次敞開,那地,那人和那些事又一次縈繞在我的心頭。時代發展了,簡陋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更多的人離開了那地那個村莊,進了城,住進了樓房。奶奶依然守護者她的那塊地,守護著她的希望。

            現在,我坐在學校的餐廳里,看著被同學們倒掉的飯菜,已經裝滿了三四個泔水桶。這些學生已經忘掉了田地,忘掉了祖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眺望遠方,我似乎又看到那地里熟悉的奶奶的背影……

            愛糧節糧征文 14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題記

            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至今的節糧詩句比比皆是,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再如“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聚沙變成塔,糧食堆如山”。

            可是,現在,農民辛辛苦苦地將糧食種出來,許多人都不知道珍惜,將吃不完的糧食隨手一扔,然后一走了之。相反,有些偏遠地區的人們吃飯仍是饑一頓飽一頓的,糧食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是價值連城的珍寶。如果那些浪費糧食的人節約一點,便會讓那些貧苦的人們多飽一頓。

            學校的食堂中,經常會在出口處看到這樣的景象:學生的餐盤上殘留著許多未吃完的東西,他們在倒掉的時候竟然看都不看一眼。如果每天,我們能少打一些飯菜,少倒一些飯菜,那么,累積下來,將會節約多少糧食啊!

            記得有次,去一個面館里吃飯,只見對面桌上來了一家人,他們每個人都叫了一大碗的燴面。不一會兒,那幾個大人都吃光了,只剩那個小男孩還在那慢慢吃著,小男孩說:“媽媽,這面太多了,我真的吃不完了,怎么辦?”那一個似乎是男孩媽媽的女子說:“乖,吃不完咱就別吃了,吃撐著了怎么辦呢,放這兒吧。一會兒服務員會來幫咱們倒掉。”“可是……”那個男孩看上去想要說什么,可是沒有說。他們走了,服務員過來收拾桌子,那大半碗面被毫不留情地倒到了泔水桶中。

            看著這一幕,我不禁有些惋惜。我想,如果當時小男孩要的是小碗的面,那么他一定會吃完,也一定不會造成這不必要的浪費。如果小男孩的媽媽可以替小男孩吃一點,那么也不會剩下這么多的東西。可是,對于諸如此類的事,我想,只靠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力量不能改變什么,我們要盡自己所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向那些浪費的人證明節糧的意義,讓更多的人節約糧食。

            節約無小事,卻從小事做起,讓我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一起來節約糧食吧!

            愛糧節糧征文 15

            當今,人們浪費的現象越來越頻繁。然而,浪費糧食的事件處處可見,要知道,人們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以養活大約2億人呢!針對中國日益嚴重的“舌尖上的浪費”現象,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了“光盤行動”。

            “光盤”就是吃光自己盤子里的.食物,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記得有一次,我的表姐結婚辦喜事,便邀請了我們一家三口去參加。喜酒擺在凱悅大酒店,酒店里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空位,主人好客,又講究人情面子,在這種場合下,一下子點了許多山珍海味,美味佳肴……

            酒足飯飽后,客人們紛紛離開,可桌子上還堆放著熱氣騰騰的飯菜。我們的酒桌上也一樣,雞鴨魚肉都未動過筷子,我望著那一盤盤好菜,覺得浪費很可惜,便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我覺得我們可以把這些剩下的菜打包帶回家,你們覺得怎么樣?”爸爸看了我一眼,反問:“難道你不覺得這樣太沒面子了,不怕被別人看不起?”媽媽卻說:“好呀,打包!浪費多可恥呀,東西吃不完打包帶走太正常了,倒掉多可惜啊。”說著,叫來了服務員,把食物打包帶回了家。

            回到家,爸爸便問我:“你呀,為什么就不能不打包呢?”我回答說:“爸爸,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現在起,我們就應該珍惜糧食,實行“光盤行動”,因為全球平均每年餓死的人數高達1000萬,每六秒鐘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每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以救活400萬的饑民,所以我們不能為了面子,而讓許多的人餓死。”爸爸聽了我的話,說:“看來,我今天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呀。”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同學們,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拒絕浪費,從我做起,爭做節約達人,向舌尖的浪費說不,不要讓“光盤行動”變成一個傳說!

            愛糧節糧征文 16

            節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自古提倡節糧的歌謠詩句就有不少。

            像“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聚沙變成塔,糧食堆如山”

            “糧食本是寶中寶,有了糧食心不慌。主食揚炊耐饑飽,節約糧食很重要”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從這些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糧食的來之不易。可就是會有一些無意識的人在浪費糧食。記得去年有報道說:中國香港中秋節因為食品過期而扔掉的月餅,可以堆滿一個籃球場!

            糧食問題乃燃眉之急啊!

            況且基于我國實際問題的考慮:隨著畜產品與水產品產量的增加,飼料的用量急劇加大,如何減少其投入量,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

            所以,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的節糧意識,我國社會各方面已開展了各種新穎的調查體驗活動,列如:

            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了《節糧在我身邊——快樂體驗》活動。

            棗莊開展“愛糧節糧”活動。

            各種有關節糧的'夏令營活動。

            大小中學開展節糧在身邊調查活動。

            山西長治市開展節糧在我身邊青少年體驗活動。

            電腦里開發了有關節糧的游戲。

            一位76歲的老爺爺用綠豆、赤豆、黃豆、谷子、粟米、油菜籽、花菜籽等8種雜糧堆砌一座長100厘米、寬42厘米、高80厘米的“嘉峪關”,表達了對08北京奧運的祝福和對節糧行動的支持。

            社區等場所還有招貼畫。

            看到這些,難道我們還能不行動嗎?其實要做到這些并不難,據我調查的總結,只要做到:

            1、盛飯適量,碗里的飯要吃干凈,不隨便剩飯剩菜。

            2、到飯店去吃飯,點的菜不要浪費,吃剩的最好帶回家。

            3、不挑食,不偏食。

            4、監督身邊的人,及時制止各種浪費現象。

            經過這次調查,我也深刻的感受到節糧之風的盛行和糧食的重要。朋友們,讓我們與之一起同行!大力弘揚中華美德!節約糧食!使社會更和諧,人民更安定!

            愛糧節糧征文 1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憫農》寫出了農民伯伯在田里勞動的艱辛,告訴人們應該節約糧食,不浪費食物。可是在生活中,卻有許多的人在浪費糧食。

            有一回,媽媽帶我去參加堂姐的婚禮。等我們到了酒店時,里面已經人山人海了。不一會兒,鞭炮響了。服務員開始上菜了,有清蒸桂魚、川椒香辣蝦、紅菇燉土雞、火焰羊小排等等。我看得直流口水,酒店外響起了鞭炮聲,媽媽說可以吃了,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不一會兒,“嗝”我滿意地打了一個飽嗝,再看看邊上的大人們,他們似乎也吃飽了,他們個個在談笑風聲。可服務員還在一盤接一盤地上菜,很快客人們陸陸續續地走了。我心里想:“這么多菜吃不完怎么辦,服務員會怎么‘處置’這些食物呢?”

            咦,服務員們提著桶過來了,他們并沒有把剩余的菜進行打包,難道是——不好,這些食物有危險!只見服務員們把食物都倒進了桶里,它們全軍覆沒了!此時此刻,我感覺好浪費呀!我想起上回電視上看到的《變形記》里那些山區里的孩子們,他們住在學校簡陋的房子里,就吃著一些青菜還有冷飯,他們甚至一周也吃不上一小塊肉。想到這些,我覺得眼前這樣的.浪費行為是多么的可恥啊!

            如果我未來當上了人民代表,我就要向國家提出建議,制定一些關于浪費糧食的法律法規:在請客時,規定不能點很多菜;如果在餐桌上浪費了糧食,那就應該被拘留或罰款;如果有剩余的菜,那就必須打包帶走;如果故意浪費糧食,那就得罰他去田里勞動,讓他體驗農民伯伯在田里勞動的艱辛;如果……等等。我相信,只要有了這些法律法規,一定會大大的減少人們浪費的糧食。

            作為新世紀的小學生,我們要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堅持反對陋習,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吃干凈盤子里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讓我們一起做一個節約糧食的優秀少先隊員吧!

          【愛糧節糧征文】相關文章:

          愛糧節糧優秀征文(通用25篇)08-06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征文600字09-03

          關于愛糧節糧征文900字(精選34篇)10-10

          愛糧節糧征文800字(通用10篇)07-16

          小學愛糧節糧征文300字37篇10-11

          高一愛糧節糧征文800字(精選12篇)10-16

          關于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征文500字(精選29篇)10-08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征文300字(通用11篇)04-23

          初中生愛糧節糧征文(精選28篇)10-17

          2016愛糧節糧主題班會教學設計07-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色老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欢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天堂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 一本中文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