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通用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征文吧,征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征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 1
當我看完全國勞模李永生的事跡介紹,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當今這個私欲橫流的社會里,還真的存在著這樣一位樸實無華、一心為公的孺子牛,而且還生長于我們中國電信,就在我們的身旁。彷佛這樣的故事只存在于兒時遙遠的記憶,存在于小學老師口中的諄諄教導。當“雷鋒叔叔”曾經那么熟悉的稱呼逐漸消淺、遠離我們的腦海,當“為人民服務”這個詞語已變得模糊不清,當“人民公仆”的.份量已無法辨別真假,當我們的思想正在被貪婪和彷徨吞噬著,李永生那無聲的行動象一道閃亮的火花,銳利地劃破我們心中的黑暗,驚醒我們與生俱來卻正逐漸沉睡和遺忘的共鳴。
“說句老實話,我從小就沒有想過做偉人,也沒想過干什么大事,就是平平常常地工作”,這是李永生對自己人生的詮釋,這也是世界上最樸實簡單卻最深刻動人的箴言。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其實是最難的,也是最不平凡的。最讓我記憶難忘的是李永生制作桿上標語的小小故事。要爬上高高的電線桿上涂漆制作電信宣傳標語,本來涼爽的天氣是最適合干這活的,可是李永生卻偏偏選在夏天最熱的中午去做這項工作。為什么?李永生難道傻了嗎?不知道在酷熱天氣里干活的難受嗎?不是他不知道辛苦,是他為了得到最好的效果,為企業節約成本。因為選在七八九那幾個月上午九時到下午四時那個時段噴涂,這個時段電桿是熱的,涂底噴字效果最好,可以保持五六年,而沒有這樣做的有些地方只能保持兩三年。一條桿上標語得花20多塊錢,永順分局有4000多根電桿,多保持一個周期,就可為企業節約上萬元。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我心底感動良久,竟然有如此細心、如此竭力為企業利益考慮周全的心思!這是一名赤誠的員工在為中國電信奉獻他全部的智慧和汗水啊!而現在社會上一些挖空心思揩企業油水的人,站在李永生面前,是何等的矮小和卑微。企業是我們的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需要像李永生這樣的千萬員工用心呵護,才能強壯成長,才能為我們撐起一片保護的綠蔭,我們也才能安然的無衣食擔憂,享受美好人生。
只有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偉大企業,才能孕育出李永生這樣赤誠的兒子;也正是靠著這么優秀的兒子默默耕耘,我們的企業才越來越走向輝煌。李永生,帶給我們最質樸最純粹的感動,帶給我們無價的思考,他用他無聲的行動,在我心中留下一道永不磨滅的閃亮標記,時刻提醒自己,我是中國電信人,我要用我的全心全意,把我的家裝扮得更美麗!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 2
沈陽是我國老工業基地,也是勞模輩出的城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這些勞動模范挺立時代潮頭、建功沈陽發展,是沈陽的寶貴財富。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2014年,沈陽市總工會決定在城市的'核心地段——沈陽職工之家大廈,建設一座較高水準的勞模紀念館。紀念館于今年6月16日正式對外開放。
該館展陳面積近3000平方米、重點展示112位勞動模范、勞模集體,是全國目前展示勞模最多的紀念館。展館采用了史料圖片、實物陳列、雕塑、微縮景觀場景復原、繪畫以及電子書閱讀、大屏幕播放、多媒體互動等多種表現手段,將一幅幅歷史場景鮮活生動地展現在參觀者的面前。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沈陽勞動模范紀念館每天接待的參觀者絡繹不絕。截至目前,已累計接待參觀者超過1萬人次,接待參觀團體177個。
記者的感受是,這里有很強的時代特色,尤其是新中國初期的那個火紅年代。稍微上年紀的人看了是一種回憶,年輕人看了是一種教育。館內還看到了著名演員李默然的展示,他是1960年和1995年的全國先進工作者。當然,殲8II總設計師顧誦芬也是這里的一位全國勞模。鄧小平上世紀八十年代接見過他。
工業是沈陽的根,勞動是沈陽的魂。如今,一大批新的勞動模范正在為振興沈陽這個老工業基地做出自己的貢獻,以勞動托起中國夢。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正在這里蔚然成風。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 3
人們懷念張思德,就是崇尚他身上所具有的共產黨人高尚的品格,那種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11月30日下午,在觀看影片《張思德》后,我市部分優秀黨員和勞動模范暢談了自己切深感受。
大東區珠林街道建新社區黨總支書記黃旭激動地說:看完《張思德》,我的心情很不平靜。張思德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我要把他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帶到社區工作中去,和社區干部一道,扎扎實實為下崗失業職工送崗位,為居民排憂解難。
沈陽鼓風機集團公司一線職工楊建華談到,在新時期振興沈陽老工業基地的“遼沈戰役”中,我們一線工人要向張思德那樣,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計得失、無私奉獻,從嚴把一個零件質量做起,從一項技術攻關做起,為振興沈陽建功立業。
皇姑區童暉中英文小學教師李衣銘和沈河區文藝二校教師李丹都表示:張思德的事跡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他那種只為別人不為自己的無私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很好學習。在人民教師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培育花朵更需要這種精神,把青春獻給孩子、獻給未來、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
市工商局和平分局機關黨委副書記金廣說,張思德的名字大家非常熟悉,《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我們也耳熟能詳。工商戰線上的共產黨員,要從實際出發,從一點一滴做起,為打造規則工商、創造誠信環境,為沈陽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 4
在我居住的小區里,有一位非常特別的人,他就是我們小區的清潔工李師傅。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剛剛照進窗戶時,就能看到李師傅忙碌的身影。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他總是按時出現在工作崗位上,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居民們創造了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
記得有一次,正值寒冬臘月,外面下著大雪,整個城市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了。正當大家都躲在家里取暖的時候,我卻意外地發現李師傅已經在清理路面積雪了。只見他穿著厚重的'工作服,戴著帽子和手套,在刺骨的寒風中揮舞著鐵鍬,將一條條小路清掃得干干凈凈。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滿了敬佩之情。正是有了像李師傅這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勞動者,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通過李師傅的事跡,我深刻體會到了“勞動最光榮”的真諦。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的工作者都值得我們尊重與學習。未來我也要向李師傅學習,無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都要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 5
在我們學校附近有一家小餐館,店主是一位年近六旬的張阿姨。雖然店面不大,但因為張阿姨做的飯菜味道好、價格實惠,所以每天都有很多顧客光顧。特別是對于那些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學生來說,這里不僅能滿足他們對美食的需求,還能減輕家長們的經濟負擔。
張阿姨每天早上五點多就開始準備食材,一直忙到深夜才關門休息。她對待每一位客人都十分熱情周到,即便是遇到一些難纏的客人也能耐心解釋溝通。除此之外,張阿姨還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公益活動,比如為孤寡老人送餐、資助貧困學生等。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愛心與責任。
張阿姨身上所展現出來的那種吃苦耐勞、樂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她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擁有多少財富或地位,而是在于能夠幫助他人、為社會做出貢獻。我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為像張阿姨那樣優秀的人,用自己的努力去溫暖更多需要幫助的心靈。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 6
沈陽的工業心臟中,焊槍與鋼鐵的碰撞聲從未停歇。全國勞動模范張騰蛟,便是這聲音的譜寫者。他手中的焊槍如筆,在壓縮機管路上勾勒出大國重器的脊梁。
氬弧焊要求“單面焊接雙面成形”,焊縫需如鏡面般平滑。張騰蛟獨創“大坡口無間隙對接法”,將數百臺管路焊接探傷合格率提升至100%。他常說:“焊接如繡花,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為修復密封牙尖,他千余次實驗,終在頭發絲般的精度上實現突破。車間里,他俯身焊接的身影與焊花交織,手掌厚繭如鋼鐵般堅硬。
這位“老頑童”的倔強,源于對技術的.敬畏。15天完成75天的焊接任務時,他手掌開裂卻咬牙堅持;膝蓋積液仍心系綠茵場。他以焊槍為筆,書寫著沈陽工業的傳奇,也詮釋了新時代工匠精神的真諦。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 7
沈陽福林特種變壓器有限公司的`廠房里,魏國東的身影總與繞線機相伴。這位全國勞動模范,用三十年光陰將變壓器能耗降至極限。
他出身丹東農村,童年停電點燭的記憶刻骨銘心。成為繞線工后,他率先提出赴先進廠家學習,帶回非晶合金變壓器技術,使產品空載損耗降低50%。為優化儲油柜設計,他自學疊鐵、裝配工藝,為企業節省變壓器油20%,創收200萬元。魏國東勞模工作室成立后,他帶領團隊攻克低噪、防火型變壓器技術,獲5項專利。
“變壓器雖小,卻關乎能源未來。”他常在車間巡查至深夜,用行動證明:平凡崗位亦可點亮綠色中國夢。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 8
沈陽的電線桿上,李永生用油漆書寫著對企業的深情。這位中國電信的普通員工,將“平凡小事做到極致”奉為信條。
盛夏正午,他攀上滾燙的電桿噴涂標語,只為延長漆面壽命,為企業節省萬元成本。同事笑他“傻”,他卻說:“企業是家,省下的每一分都是家的財富。”疫情期間,他主動請纓值守基站,背著工具包徒步巡檢,確保通信暢通。居民樓道里,他義務修理線路的`身影,比陽光更溫暖。
李永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了“螺絲釘精神”。他的故事,是沈陽千萬勞動者的縮影——平凡中見偉大,細微處顯擔當。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 9
沈陽市某中學的教室里,宋非老師用粉筆點亮學生的未來。這位“南京市勞動模范”(注:此處為作文虛構設定,實際為沈陽勞模主題),將教育視為生命的.事業。
她為后進生補課至深夜,用“鼓勵教育”喚醒學生的自信;她創新教學方法,將枯燥的公式編成歌謠。學生小宋曾因家庭變故厭學,宋老師連續三個月家訪,帶他參觀大學校園,最終助其考入重點高中。家長感慨:“宋老師不僅是教師,更是心靈的擺渡人。”
宋非常說:“教育是靜待花開的過程。”她的皺紋里藏著學生的成長,白發間閃爍著教育的光芒。在沈陽這座教育名城,她如星辰般照亮無數孩子的追夢之路。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 10
沈陽郊外的農田里,關慧明研究員的足跡踏遍每一寸土地。這位“科技特派員”,用三十五年光陰將論文寫在大地上。
他研發的生物制劑讓菜農告別農藥殘留,每年增收超4000萬元。為推廣技術,他自費購買設備,在田間地頭開設“流動課堂”。暴雨夜,他冒雨指導農戶搶收蔬菜;寒冬里,他蹲守大棚調試溫控系統。村民老李說:“關老師的手,比我們的還糙。”
關慧明常說:“科研成果要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他培育的抗病番茄品種,讓沈陽周邊千余農戶脫貧致富。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他是田野間最堅定的守護者。
【初中沈陽勞動模范征文】相關文章:
勞動模范作文03-17
師德的初中征文(精選15篇)12-18
勞動模范精神作文01-21
沈陽故宮作文11-21
沈陽故宮之旅02-19
沈陽故宮作文[精選]02-14
沈陽故宮作文【精選】06-25
廉潔家風初中征文(精選29篇)09-10
以勞動模范為主題的作文07-28
初中教師節征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