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代普通話文學常識
現代漢語中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典型的現代白話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古時候,不同地區的人聚在一起時,是如何進行語言溝通和交流的呢?
事實上,中國歷朝歷代跟現在一樣,各地都有本地方言,但古人十分重視各地方言的統一,并出現了一種名為“雅言”的共同語。
雅言就是中國最早的古代通用語。
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區語言為基礎,周朝的國都豐鎬(今西安西北)地區的語言為當時的全國雅言。由于周朝采取分封制,周王室把親戚分到各地,成為諸侯國,于是周朝的王公貴族便把雅言帶往各地,并逐漸傳播開來。此后,周王室遷都洛邑(也就是東周的開始),雅言又在洛陽進一步得到傳播。而其后的孔子在魯國講學,他的三千弟子來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來講學的。
《論語·述而》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可以說,孔子是中國推行“普通話”的先驅。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承襲了周朝的雅言并把它作為官話。西漢建都長安和東漢建都洛陽,皆以雅言為官話。此后,隨著各朝國都不斷遷移,雅言的基礎方言也不斷隨之修正,但多數仍以京城語言為標準,這就是所謂的“官話”、“京腔”。元代以后,由于京城多設在北京,于是北京方言便很快成為全國通用的雅言了,最終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普通話”。
【古代普通話文學常識】相關文章:
古代文學常識11-12
古代詩歌的文學常識11-26
古代詩歌文學常識12-01
古代的文學常識大全06-18
古代文學常識口訣09-17
我國古代文學常識12-14
古代文學常識大全01-20
高考的古代文學常識02-22
古代文學常識介紹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