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游記
黃山之奇,時時使我震驚,時時使我感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一座黃山,竟能和五岳相媲美,我慕名而來。僅僅在纜車上,我就初領黃山之壯美。
——題記
一上纜車,向前遠眺著,黃山便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記憶。在我前方的,是一座座或綠得青翠,或黃得樸實的山頭,連綿起伏,我不禁懷疑群山無窮無盡。山脈之中,幾朵白云飄來飄去,一會兒隱沒了這座山,一會兒又露出了那座山。于是,周圍之景無時無刻不在變換。真讓人懊悔不多長些眼睛,把這一切看個夠!
纜車緩緩上升,云霧愈來愈濃。很快,我們進入了白色的世界,我不禁飄飄欲仙。恍惚間,我仿佛上了天庭,正在半空和虛無之中享受著莫大的快樂。手搭起篷,我簡直就是孫悟空,正徐徐地飛。一大陣云霧飄到我面前,我不禁伸手一抓,純白色的空氣,從我指縫中溜出,我陶醉地望著四周、眼前的白色,身心極度放松,似乎也融化在了這如夢的煙霧之中。
不知過了多久。云霧漸漸散開,山、石又影影約約露了出來,我這才仔細觀看,山上,層層疊疊的松,驚心動魄的懸崖都牽動著我的心。松樹似乎是一大快一大塊的暗綠薄餅,一層一層鋪在山上。我呆呆的看著,每一根松針都似乎清清楚楚,每一根枝條末端都似乎是一把打開的微型扇子,風一吹,它們便使勁扇風。
有些石也精妙絕倫。有的石一塊便是一座山峰,石頭上橫豎分明,有的像極了人臉,比能工巧匠的精心之作還略勝一籌。我不時大叫,哪個是飽經風霜的老人,那個是興致勃勃的青年,都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哪!
黃山之石、松、云都讓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黃山上,我將一探究竟!也許山上更有秘密!
纜車上飽覽了黃山風光,我們下了車。陣陣濃霧登時籠罩了我,我們置身于一片純白。從欄桿往下看,遠處的山無影無蹤,近處的山,也成了一團黑影。我一邊感嘆置身云霧的閑適、無拘無束,一邊埋怨起能見度低,賞不到景的煩惱來。天氣可真有兩面性!
順著一條一米寬的小徑緩緩下坡,半路不時有見頑強的黃山松拱破了路面,獨成一景。我憐愛地輕輕撫摸著粗壯的松,為它們的毅力和生命力感慨一番。
稍作跋涉,我們到了石筍杠。對面,是土黃色的,遍地的石峰。一片的黃中卻有些星星點點綠的點綴:石縫中,冒出了棵棵蒼松!在此點綴下,我放眼遠眺,絕無顏色之單調。腳下,白如牛奶的云煙正輕輕拂動,厚重極了,完全透不過視線。如夢,如癡,如醉地遮住了下半“石筍”。上半“石筍”,突然像極了云海中的船隊。在云的襯托下,綠得更青翠,黃得更純凈,我不禁覺得:即使是真神仙之居,也能比這好多少呢?!
回首遙望,方才走的小徑,竟是懸空之路!我驚出一身冷汗。此時再望從上往下的游人與路,已織成了一條鏈子。想必剛才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瞧了瞧左右,皆是些松林、峽谷等美妙之景。我目不暇接,四處之美景都欲凝視,卻情知只有一雙眼睛。
云霧又起了變化:先前團作一團的濃霧忽而緩緩擴散開來。霧透明起來。此時,它又如清水,清澈見底,露出下面深不可測的峽谷來。峽谷里,樹木都擁在一起,使其綠得更深,仿佛馬上就能滴下綠的溶液。一條山澗流過,純的能看見下面棕色的土。我在極度緊張中鎮定下來,小心跨前一步,充滿敬畏地賞著谷景。云霧又開了些,我看得更清楚了。那暗綠隨著山坡直往下斜,高低不平,我也一次次贊嘆。
初上黃山,黃山便給了我這份視覺的厚禮。我沉醉于此,直到相機一次次記錄下此情此景,我才戀戀不舍的離去。
黃山之松,實乃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松。有名有姓的松固然精妙,路邊、石縫中、與眾松一起默默無聞的松,也是一精美。
后山上,松樹主干筆挺,叉枝大都指向一邊,像是為我們指點風景。遠望,群山綿綿,山山都是一片黃山松特有的暗綠。暗綠所不及的,則是土黃的幾乎成90度的山石。山石中,不時有棵棵孤立的松。抬頭,頭頂便是一片松陰。那松枝并不上下交錯,縱意亂長,而是完全橫長,極具層次感,層層疊疊地鋪了上去。順著主干,我發現了此松之根!——路邊兩塊大石中,冒出的碗口粗的主干!
我滿心敬畏地看著,心中暗自佩服松樹之頑強、秀麗。事實證明,我完全不必如此,因為黃山上大都是這種松。石縫中那微弱的養分,產生了那么多不畏艱險的松!
一路上,松樹穿破了道路,長在路中間。我不禁停步,回首遙望那棵棵桀驁不馴的松。我驚奇地望著,不覺心想:黃山松可真是奇!
不多時,我才發現黃山松之奇不止此。原來棵棵松樹都能想象成世間萬物,栩栩如生。我對這一棵無名松,一會兒想成猩猩,一會兒想成妖怪,看得我眼花繚亂、心曠神怡。
有名之松也巧妙。豎琴松、黑虎松……,真是越看越像!豎琴松長得真奇,一根主干筆直地伸向蒼穹,側枝都從一邊探出,真如豎琴。一到黑虎松,便有一股霸氣撲面而來。只是我沒有看出枝干擺出的“虎”字,否則又一定是一陣驚嘆!造物主自有無窮魅力。
夢筆生花頂上的那顆小松也不賴,若底下的山頭是筆桿,那此松便是筆尖。世間誰能提起這支筆揮毫?
黃山之松,多卻不重復,美卻不妖嬈,秀卻不贏弱,使人一再驚嘆自然的魅力,然而又發現在黃山,這種魅力數不勝數,讓人流連忘返!
剛發現黃山松之奇,優哉游哉地上坡下坡,“飽覽”一番黃山風光,此時已是中午,來到了山上賓館。休整一番后,我們便繼續向西游。
路邊已出現了轎子,通身金黃,坐上去一定舒服得很,也帥氣得很。但我們一行“丐幫”,憑借上山時帶的竹杖,無一人愿上轎,堅持著。
路邊,不知何時,已全然沒有了欄桿,光禿禿一片。底下便是深不可測且越來越深的峽谷。漸漸地,便沒了行人,與前面游人如織,哨聲(轎夫)喧嘩截然不同。極目遠眺,幾乎是峽谷深處,影影約約是條小路。我驚出一身冷汗:難道我們要去那兒??且我們還得原路返回,我暗自驚心,有些無心欣賞風景。
身在此處,每走一步,便是一陣驚險,同時,每一個瞬間、每一個地點都是一幅與眾不同的畫,整個人仿佛在一張特大畫上游。抬起頭,不再是高樓大廈,被高山峻嶺取代。我終于習慣了頭頂上便有參天古樹,遠近皆是一片綠的視覺,也習慣了陣陣白煙從鼻尖掠過,時聚時散的變幻莫測。面對這一片凈土,我感到有些怪異:仿佛自己一直都在這里,天天面對那么藍的天,那么白的云,那么綠的山,那么黃的石……走著走著,我便會情不自禁地停下,因為累,更想把這些天地創造出的美景烙進記憶,永不磨滅。
一個接一個的景觀臺不斷出現,時而,我們能望見對面奇形怪狀的山峰,時而,霧靄一片,近在咫尺之物卻又無影無蹤。云開霧散,卻又發現自己已錯過大好風景。相機不斷閃爍,記錄下一個個美好瞬間,但黃山之美豈是照片能載?相機中,不能見黃山之精華。
這一路風光,我如癡如醉,黃山神秘的面紗正向我揭開。不識黃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但縱是出了此山,卻也無法全收美景。黃山,真變化多端,變幻莫測。
身處黃山,你就不得不佩服造物主。而據說,西海大峽谷乃是黃山的精華所在。
飽覽沿途風光,“西海大峽谷北入口”幾個字刻在了路邊石上。有些體力不支的我精神一振。它被層層樹木環繞,周圍一片綠意。此時,我早也習慣了黃山的感覺。
踏入大峽谷,清爽的感覺瞬間淹沒了我。我進入一個天然的大石洞,不時有水滴從頭頂滴下。我歡呼著去接水,涼絲絲的,直入心里。洞里的巖石似乎是能工巧匠的得意之作,憑借兩頭的微光,石壁宛如一張張人臉,有的瞪大眼,有的笑呵呵,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兇神惡煞。地上濕漉漉的,不時有水聲。前面越來越亮,不一會兒,我們便出了洞。我的兩條腿兒有些僵硬,似乎對接下來的旅途有些恐懼。
洞外一片明朗,臺階筆直地朝下,望下去,絲毫沒有到頭的樣子,拐了個彎,繞山而行,下面深不可測。我稍稍定了定神,便走了下去。臺階窄窄的,一邊是山峰,另一邊,欄桿外面,便是峽谷。我不敢往下看,也不愿抬頭。戰戰兢兢地走著每一步。漫長的石階,就只有我們一行人。云霧不肯飄走,于是,一切皆沒入云煙。世界是純白的,純得我都不想打破。雖然,我們損失了沿途的風景,但在云霧中行走,卻別有一番情趣。
走走停停之中,我早已筋疲力盡,卻興致盎然。一邊期待著更好的美景,一邊努力的勸說著腿。
石階似乎無窮無盡,我有些著急,更多的是興奮。云霧時聚時散,對面的山也時露時現。回頭遠顧,我們是繞著山行啊!已經繞過了大半山,前方已有座休息亭,稍作歇息,我們便繼續旅程。
西海大峽谷真是名副其實,開頭處,便如此美妙,我盡情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