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翻譯賞析

          時間:2025-01-09 11:59:57 海潔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翻譯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翻譯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翻譯賞析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前言】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是一首紀游詩,敘述了詩人與友人端午節遍游諸寺所觀所感,詩中描寫了湖州五月的景物,卞山的山色之佳,又傳神地描繪出浮天無岸,煙波浩渺的太湖景象。之后對眼前所見的自然美景,發表了評論,說他既欣賞太湖的那種吐吸江湖、無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愛登高眺遠,景象開闊的曠蕩。

            【注釋】

            ⑴肩輿:一種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兩根竹竿,中設軟椅以坐人

            ⑵勝:美景。輒:總是,就。

            ⑶酌茗:品茶。靜筵(yán):指素齋。筵,酒席。

            ⑷盆山:指寺廟四面環山,如坐盆中。

            ⑸最高塔:指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

            ⑹卞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長興界,為湖州之主山。

            ⑺震澤:太湖。

            ⑻曠蕩:曠達,大度。

            ⑼耿耿:心中掛懷的樣子。

            ⑽墟落:村落。

            ⑾道人:指僧人道潛,善詩,與蘇軾、秦觀為詩友.當時也在湖州。

            【翻譯】

            乘坐小轎任性而往,遇到勝景便游覽一番。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嘗香茗與素齋。蒙蒙細雨時作時停,清幽小窗更顯妍麗。這里四面環山,如坐盆中,難見太陽,草木自生自長,蒼然一片。登上寺內最高的塔,放眼觀看大千世界。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煙波浩渺.浮天無岸。像卞山這樣深厚沉靜當然喜歡,也喜歡太湖吞吐云天,無所不容的曠蕩氣度。游興還沒有結束,但村落中已經出現裊裊炊煙。歸來后記下今天的游歷,心中掛懷無法入眠。道潛也沒有睡意,孤燈古佛,同參夜禪。

            【賞析】

            詩的開頭四句,直敘作者乘坐小轎任性而適,遇到勝景便游覽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開筵,筵席上都是素凈之物,以見其是在寺中游覽,四句詩緊扣題目中的遍游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轉筆描繪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細雨,時作時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麗,四面環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見天日。草木郁郁蔥蔥,自生自長,蒼然一片。蘇軾本人對此四句詩很欣賞,自謂“非至吳越,不見此景”(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這四句詩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點。

            當詩人登上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時,放眼觀看大千世界,筆鋒陡轉,又是一番境界:詩人進一步描繪了闊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二句,寫景很有氣魄,既寫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傳神地描繪出浮天無岸,煙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詩與“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寫景的佳句。據《苕溪漁隱叢話》記載:“東坡渡江,至儀真,和《游蔣山詩》,寄金陵守王勝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讀之,至“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乃撫幾曰:‘老夫平生作詩,無此二句。’”這就可見王安石對“峰多”兩句是如何贊賞了。但這兩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現在《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的寫景名句中。“盆山不見日”與“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澤浮云天”比起“江遠欲浮天”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大手筆,寫詩要能放能收。蘇軾這首詩,在達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兩句議論,以作收束的過渡,對眼前所見的自然美景,發表了評論,說他既欣賞太湖的那種吐吸江湖、無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愛登高眺遠,景象開闊的曠蕩。緊接此二句,便以天晚當歸作收,卻又帶出“墟落生晚煙”的晚景來,寫景又出一層。最后四句,又寫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實則不然。與道人同對孤燈于古佛、同參夜禪的描寫,正是這一日游的一部分。

            這首紀游詩,作者在寫景上沒有固定的觀察點,而是用中國傳統畫的散點透視之法,不斷轉換觀察點,因此所攝取的景物,也是不斷變化的,體現出“遇勝輒流連”的漫游特點,詩人的一日游,是按時間順序而寫,顯得很自然,但又時見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寫景佳句,便是奇崛之處,故能錯落有致,平中見奇。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紀游詩,寫于元豐二年(1079)的端午節,此時作者剛到湖州不久。同游者還有“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秦觀寫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可證。

            【名家評價

            清·愛新覺羅·弘歷《唐宋詩醇》:微雨小窗,深沉可喜也。卞峰震澤,曠蕩所便也。寓目輒書,詳略各盡其致。

            清·紀昀《紀評蘇詩》:“微雨”四句神來,善于空際烘托。結有余味。

            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微雨”四句古今妙絕語。

            清·趙克宜《角山樓蘇詩評注匯鈔》:一切便切便游諸寺,“微雨”四句幽境寫絕。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謚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譯文及賞析11-26

          《諸官游招隱寺》唐詩賞析11-15

          白居易《游大林寺》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9-14

          杜甫《后游寺憶新游處》翻譯賞析09-01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09-18

          游大林寺翻譯07-29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原文、翻譯及賞析07-05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原文翻譯及賞析10-31

          哨遍·秋水觀翻譯及賞析08-07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原文,翻譯,賞析10-2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日本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小蛇 | 久久精品福利中文字幕 | 在线日本aⅴ免费网站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